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药物选择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药物选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糖尿病研究所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糖尿病研究所芦海芦海内容内容 一:一: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二:二:2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 三:三: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 四: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 五:联合治疗五:联合治疗 损害终末器官急性、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餐后高血糖毒性作用 糖耐量低减(IGT)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 2型糖尿病的发病
2、机理 糖耐量正常(NGT)加重直接环境摄食过多缺乏活动缺乏活动吸烟吸烟药物药物肥胖肥胖遗传胰岛素抵抗肝糖生成内源性胰岛素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内源性胰岛素 IGT 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 4 7 年 “诊断糖尿病诊断糖尿病”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 Number 2, 2000显性糖尿病显性糖尿病2 2型糖尿病的自然进程型糖尿病的自然进程Glucose dependent Insulin from beta cells(GLP-1 and GIP)Adapted from Brubaker PL, Drucker DJ Endocrinology 2004;145:
3、26532659; Zander M et al Lancet 2002;359:824830; Ahr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Buse JB et al. In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03:14271483.Hyperglycemia肠促胰岛素作用机制:胰岛素促泌与胰高糖素抑制肠促胰岛素作用机制:胰岛素促泌与胰高糖素抑制 Glucagon from alpha cells (GLP-1)Glucose dependentReleas
4、e of incretins from the gutPancreas-cells-cells Insulinincreases peripheral glucose uptakeIngestion of foodGI tractinsulin and glucagon reduce hepatic glucose outputInactive incretinsImproved PhysiologicGlucose ControlDPP-4 EnzymeDPP-4 = dipeptidyl peptidase 4内容内容 一:一: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二:二:2型糖尿病肠促胰岛
5、素的缺陷及药物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选择 三:三: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 四: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 五:联合治疗五:联合治疗Glucose dependentInsulin from beta cells(GLP-1 and GIP)Adapted from Brubaker PL, Drucker DJ Endocrinology 2004;145:26532659; Zander M et al Lancet 2002;359:824830; Ahrn B Curr Diab Rep 2003;
6、3:365372; Buse JB et al. In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03:14271483.Hyperglycemia 2 2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分泌减少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分泌减少Glucagon from alpha cells (GLP-1)Glucose dependentRelease of incretins from the gutPancreas-cells-cells Insulinincreases peripheral glucose upta
7、keIngestion of foodGI tractinsulin and glucagon reduce hepatic glucose outputInactive incretinsImproved PhysiologicGlucose ControlDPP-4 EnzymeDPP-4 = dipeptidyl peptidase 4Adapted from Mitrakou A et al. Diabetes 1990;39:1381血浆胰岛素正常对照omol/lFmol/l2型糖尿病血浆胰高糖素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缺乏与餐后胰高糖素异常升高GLP-1GLP-1对胰腺对胰腺 细
8、胞的生理作用细胞的生理作用Gastroenterology 2007;132:21312157GLP-1受体胰岛素颗粒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机制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机制胰腺细胞ATP/ADP葡萄糖转运蛋白K/ATP通道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葡萄糖Ca2+胰岛素释放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GLP-1受体胰岛素颗粒胰岛素颗粒磺脲类促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依赖血磺脲类促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依赖血糖
9、水平糖水平胰岛胰岛细胞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K/ATP通道通道电压依赖性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通道Ca2+胰岛素释放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Ca+GLP-1 RGLP-1受体胰岛素颗粒GLP-1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是葡萄糖依赖的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是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细胞ATP/ADP葡萄糖转运蛋白K/ATP通道通道电压依赖性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通道葡萄糖Ca2+胰岛素释放Gromada J, e
10、t al. Pflugers Arch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GLP-1 RcAMPATP血糖水平升高达7-8mmol/L时,触发 -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使囊泡内储存的胰岛素分泌入血(GSIS)。GLP-1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刺激 cAMP 产生, 然后通过下游信号通路增强GSIS。GLP-1增强GSIS需要足够的葡萄糖浓度。Ca+葡萄糖转运蛋白K/ATP通道电压依赖性电压依赖性Ca2+通道通道GLP-1受体cAMPATP胰岛素颗粒胰岛素
11、颗粒当血糖水平低于当血糖水平低于4.3mmol/L时,激活时,激活GLP-1受体仅引受体仅引起少量胰岛素释放不会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起少量胰岛素释放不会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胰岛胰岛细胞细胞胰岛素释放葡萄糖葡萄糖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Ca+Glucose dependent Insulin from beta cells(GLP-1 and GIP)Adapted from Brubaker PL
12、, Drucker DJ Endocrinology 2004;145:26532659; Zander M et al Lancet 2002;359:824830; Ahr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Buse JB et al. In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03:14271483.HyperglycemiaDPP-4DPP-4抑制剂作用机制:胰岛素促泌与胰高糖素抑制抑制剂作用机制:胰岛素促泌与胰高糖素抑制 Glucagon from
13、alpha cells (GLP-1)Glucose dependentRelease of incretins from the gutPancreas-cells-cells Insulinincreases peripheral glucose uptakeIngestion of foodGI tractinsulin and glucagon reduce hepatic glucose outputInactive incretinsImproved PhysiologicGlucose ControlDPP-4 EnzymeDPP-4 InhibitorXDPP-4 = dipe
14、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佳维乐可有效满足抑制剂佳维乐可有效满足T2D患者患者个体化的治疗选择个体化的治疗选择体重不良反应低血糖费用疗效降糖疗效可靠个体化治疗的核心需求低血糖风险低无体重增加无重大不良事件可接受的费用Inzucchi SE et al. Diabetes Care. 2012 Apr 19. Epub ahead of print 内容内容 一:一: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二:二:2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 三:三: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择 四:四:2型糖尿病
15、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 五:联合治疗五:联合治疗2 2型糖尿病致病机理型糖尿病致病机理 胰岛素(分泌)缺陷 对血糖变化不能作出灵敏分泌反应 第一时相反应减弱、消失 第二时相分泌延缓第一阶段:相对不足。分泌量可为正常或高于正 常,但对高血糖而言仍为不足第二阶段:绝对不足,分泌量低于正常由部分代偿转为失代偿状态 病因:遗传因素、后天因素 讨论内容讨论内容l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l 2 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 早期(第一)分泌时相缺如的后果早期(第一)分泌时相缺如的后果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l合成的胰岛素储存在合成的胰
16、岛素储存在 细胞内,通过细胞内,通过 细胞排粒作用,释放入血液细胞排粒作用,释放入血液l 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是被葡萄糖传感器调控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是被葡萄糖传感器调控的lCaCa+增加微管微丝活动,加速增加微管微丝活动,加速 细胞颗粒的移动细胞颗粒的移动l基础分泌量:约基础分泌量:约2424U,进餐刺激:进餐刺激:2424U左右左右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特点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特点l胰岛素分泌为搏动式分泌胰岛素分泌为搏动式分泌l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 ,使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使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为严密的范围内个较为严密的范围内l两餐间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恢复至基
17、础状态两餐间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恢复至基础状态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特点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特点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500400300200100006001200180024000600胰胰腺腺胰胰岛岛素素分分泌泌pmol/min时间时间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l基础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素分泌 每餐食物吸收完毕后每餐食物吸收完毕后 (post-absorptive) 夜间胰岛素分泌夜间胰岛素分泌l负荷后胰岛素分泌负荷后胰岛素分泌 静脉葡萄糖负荷后静
18、脉葡萄糖负荷后1次静脉快速推注葡萄糖后次静脉快速推注葡萄糖后高血糖钳夹试验,将血糖维持高血糖钳夹试验,将血糖维持在高水平在高水平 口服葡萄糖负荷后口服葡萄糖负荷后 (OGTT) 混合餐后胰岛素分泌混合餐后胰岛素分泌“第1相胰岛素分泌” 或快速(急性)胰岛素反应 (AIR)l受试者空腹状态,快速受试者空腹状态,快速 (1分钟内分钟内)静注葡萄糖静注葡萄糖20克或克或25克克l连续采血测血糖及胰岛素连续采血测血糖及胰岛素l糖耐量正常糖耐量正常(NGT)者血浆胰岛素迅速上升,在数分钟内达峰值者血浆胰岛素迅速上升,在数分钟内达峰值l继而快速继而快速(在在10分钟内分钟内)下降下降l此为此为“第第1相胰
19、岛素分泌相胰岛素分泌”或或“快速胰岛素反应快速胰岛素反应”l第第2相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一次推注葡萄糖后,血糖在急骤相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一次推注葡萄糖后,血糖在急骤上升后迅速下降,故第上升后迅速下降,故第2相分泌较为低平相分泌较为低平 快速静脉推注葡萄糖后胰岛素反应快速静脉推注葡萄糖后胰岛素反应高葡萄糖钳夹试验中的胰岛素双相分泌l滴注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基础血糖滴注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基础血糖98 mg/dl或更或更高高l正常人在正常人在10分钟内出现快速胰岛素释放分钟内出现快速胰岛素释放 (AIR)lAIR过后,血胰岛素下降过后,血胰岛素下降l在维持高血糖状态下,血胰岛素维
20、持在一定水平在维持高血糖状态下,血胰岛素维持在一定水平lIGT及早期及早期T2DM、AIR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后期胰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后期胰岛素处于高水平岛素处于高水平OGTT 时早期胰岛素分泌的特点lOGTT中中NGT者血清胰岛素者血清胰岛素30分钟分钟达峰值达峰值 此反映胰岛素此反映胰岛素早期分泌早期分泌 讨论内容讨论内容l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l 2 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l 早期(第一)分泌时相缺如的后果早期(第一)分泌时相缺如的后果l 餐后血糖定义及状态餐后血糖定义及状态2型糖尿病患者静注葡萄糖型糖尿病患者静注葡萄糖 后的血浆胰岛素应答减低后的血
21、浆胰岛素应答减低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健康对照健康对照IRIU/ml6040200-601005分钟分钟精氨酸精氨酸 2.5 2.5g g葡萄糖葡萄糖 20 20g g-601005Ward WK et al. Diabetes Care 1984;7:491502正常人正常人2型糖尿病人型糖尿病人20g 葡萄糖葡萄糖300306090 120120100806040200时间 (分钟)Plasma insulin (U/ml)20g葡萄糖葡萄糖3003060 90 120时间 (分钟)12010080604
22、0200Plasma insulin (U/ml)OGTT 时早期胰岛素分泌的特点lOGTT中中NGT者血清胰岛素者血清胰岛素30分钟分钟达峰值,达峰值, 此反映胰岛素此反映胰岛素早期早期分泌分泌lIGT、早期糖尿病、胰岛素、早期糖尿病、胰岛素峰后峰后延表示其延表示其早期分泌减弱早期分泌减弱,而,而后后期期(60分钟以后分钟以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增高增高 (高血糖刺激所致高血糖刺激所致)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 2 2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 (n=16)n=16)8008006 6amam时时 间间 1010amam2 2pmpm
23、6 6pmpm1010pmpm2 2amam6 6amam700700600600500500400400300300200200100100 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者( (n=14)n=14)胰胰岛岛素素分分泌泌速速率率pmol/min2 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的搏动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的搏动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50040030020010000600120018002400胰胰腺腺胰胰岛岛素素分分泌泌pmol/min时间时间0605004003002001000060012001800
24、24000600胰胰腺腺胰胰岛岛素素分分泌泌pmol/min时间时间2型糖尿病胰岛素原的分泌型糖尿病胰岛素原的分泌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非糖尿病者非糖尿病者2 2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pmol/L胰胰岛岛素素原原150100500601202400180时间(分钟)时间(分钟)8004000601202400180胰胰岛岛素素pmol/L时间(分钟)时间(分钟)Adapted from UKPDS 16. Diabetes 1995020406080100Years from diagnosisBeta cell function (
25、%)1086420246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2 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特点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特点l缺乏对静脉输注葡萄糖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应答缺乏对静脉输注葡萄糖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应答l缺乏对进餐后的早相胰岛素分泌应答缺乏对进餐后的早相胰岛素分泌应答l餐后胰岛素第二时相分泌缓慢上升,峰值降低,两餐间不能恢餐后胰岛素第二时相分泌缓慢上升,峰值降低,两餐间不能恢复到基础状态复到基础状态l胰岛素分泌搏动小而不规则胰岛素分泌搏动小而不规则l胰岛素原分泌增加胰岛素原分泌增加 l胰岛素分泌逐年减少胰岛素分泌逐年减少讨论内容讨论内容l 正常人的
26、胰岛素分泌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l 2 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l 早期(第一)分泌时相缺如的后果早期(第一)分泌时相缺如的后果早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早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l抑制肝葡萄糖产生抑制肝葡萄糖产生 直接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输出直接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输出 抑制脂肪分解,限制游离脂酸进入肝脏抑制脂肪分解,限制游离脂酸进入肝脏 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l减轻餐后血糖上升减轻餐后血糖上升l减轻后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后期的高胰岛素血症l一相释放消失可预测一相释放消失可预测 IGT IGT 和糖尿病的发生和糖尿病的发生* *l餐时胰岛素分泌对维持餐时胰岛素分泌对维
27、持2424小时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小时血糖控制非常重要lWeyer Diabetes Care 24:89-94, 2001;Metabolism, Vol 49, No 7 (July), 2000: pp 896-905- - 细胞膜上的胰岛素等待释放细胞膜上的胰岛素等待释放早期胰岛素分泌消失的后果早期胰岛素分泌消失的后果l餐后显著高血糖餐后显著高血糖l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l餐后血游离脂酸得不到有效控制餐后血游离脂酸得不到有效控制l餐后高血糖刺激后期胰岛素分泌,餐后高血糖刺激后期胰岛素分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低血糖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的措施改善胰岛
28、素早期分泌的措施l外源性胰岛素替代外源性胰岛素替代 正规胰岛素正规胰岛素 快速胰岛素类似物快速胰岛素类似物 Lyspro、Aspart insulinl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 那格列奈那格列奈 (唐力唐力)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 (诺和龙诺和龙)l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异常(不正常的早期分泌)与糖尿病的发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异常(不正常的早期分泌)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并且是独立且累计性相关相关并且是独立且累计性相关l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可能受遗传的影响,并且由代谢环境的变化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可能受遗传的影响,并且由代谢环境的变化而进展(葡萄糖毒性和脂毒性)而进展(葡萄糖毒性和
29、脂毒性)l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引起肝糖调节的紊乱,引起餐后血糖的增高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引起肝糖调节的紊乱,引起餐后血糖的增高l第一相胰岛素释放的重建是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有效手段第一相胰岛素释放的重建是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有效手段内容内容 一:一: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二:二:2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 三:三: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 四: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 五:联合治疗五:联合治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定义IR是指
30、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INS)反应性减低的一种异常生理状态IR主要反映INS对葡萄糖摄取和代谢的损害对胰岛素抵抗的反应对胰岛素抵抗的反应:胰腺的胰腺的 -细胞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反应对胰岛素抵抗的反应:胰腺的胰腺的 -细胞细胞遗传性的与获得性的影响遗传性的与获得性的影响遗传性遗传性获得性获得性少见突变6胰岛素受体6葡萄糖转运子6信号蛋白常见形式6大量未经确认的6较少运动6饮食过量6老龄化6用药6高血糖6FFA升高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发生机理l一细胞水平的缺陷一细胞水平的缺陷l 肝细胞的缺陷肝细胞的缺陷l 肌细胞的缺陷肌细胞的缺陷l 脂肪细胞的缺陷脂肪细胞的缺陷二受体与分子水平的缺陷l细胞
31、分泌正常结构及正常量的胰岛素l所分泌的胰岛素运转至胰岛素的靶细胞l胰岛素与靶器官膜上的特异受体相结合l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胰岛素的信号一步步向细胞内转导,激活一系列细胞内的级联过程和网络途径。细胞浆膜细胞浆膜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与胰岛素抵抗酪氨酸磷酸化(一)受体前缺陷l胰岛素抗体形成l胰岛素分子结构异常l胰岛素降解加速l胰岛素的拮抗激素的作用(二)受体缺陷l受体数目及亲和力降低l受体基因突变:(三)受体后缺陷l胰岛素受体家族异常l葡萄糖载体蛋白异常l细胞内葡萄糖磷酸化障碍l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障碍,糖原合成减少l己糖胺/葡糖胺代谢途径活性增高l游离脂肪酸增多l脂肪细胞因子的作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
32、抗综合征l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l糖耐量异常和型糖尿糖耐量异常和型糖尿病病l高血压高血压l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升高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降低l向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l小而密小而密LDLLDL升高升高l餐后脂血症餐后脂血症l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l纤溶系统异常纤溶系统异常 (PAI-1,(PAI-1,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等等) )l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l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l高瘦素血症高瘦素血症l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经典的经典的”描述描述 “扩充后扩充后”的描述的描述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WHO1999年工作定义年工作定义 至少至少 1 1项项 + 至少至少2 2项项 代
33、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 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肥胖肥胖 I GT 高血压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TGTG升高和升高和/ /或或HDLHDL降低降低 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 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 高凝状态高凝状态 诊断时并非必要诊断时并非必要 高瘦素血症高瘦素血症 但可以是综合征的一部分但可以是综合征的一部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和 PAI-1PAI-1lPAI-1PAI-1在纤溶系统中起主要调节作用在纤溶系统中起主要调节作用l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如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冠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如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型糖尿病等)中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型糖尿病等)中
34、PAI-1PAI-1的血浆水的血浆水平较高平较高纤溶系统的途径纤溶系统的途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栓降解胰岛素抵抗者胰岛素抵抗者PA1-1PA1-1升高升高 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途径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途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 ) 纤溶酶原纤溶酶活性纤溶酶活性 血栓形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处理胰岛素抵抗的处理l减轻体重,尤其是腹型肥胖的病人减轻体重,尤其是腹型肥胖的病人l必要时可服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必要时可服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生活方式对体重的影响生活方式对体重的影响 肥胖肥胖 胰岛素抵抗
35、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体重增加体重增加 脂肪脂肪 剩余热量剩余热量 各种疾病各种疾病 热量摄入热量摄入 活动活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l双胍类降糖药物双胍类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格华止)l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 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内容内容 一:一: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二:二:2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的缺陷及药物选择 三:三: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细胞功能缺陷及药物选择 四: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选择 五:联合治疗五:联合治疗20102010版版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一线药物:二甲双胍、促泌剂、一线药物:二甲双胍、促泌剂、 - -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20102010版版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备选治疗路径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促分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开放建设合同范本
- 合伙经营家具合同范本
- 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展望
- 安全管理协议安全责任与管理要点
- 教学资源共享协议
- 位家具维修协议合同书
- 合伙购买钩机合同范本
- 卡号定制服务合同范本
- 养殖用品供货合同范本
- 剧场服装租赁合同范本
- 《薄冰英语语法详解》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街道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模板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
- 初中班会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
- 锅炉使用单位安全员题库
- 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 FZT 73012-2017 文胸行业标准
- 新概念第二册课文和单词
- 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诊断和治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