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_第1页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_第2页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_第3页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存在的、

2、当前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1、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有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哪个学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也

3、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2、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谋生手段。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比较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大,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

4、够升入高等学校;学习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3、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农村学生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4、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

5、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缺少图书资料,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5、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

6、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我们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重。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水平、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曾在四个县的农村小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案调研,结果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

7、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更加严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更多。 6、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城市学校的管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生的管理主要是由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具体进行的,县教育局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在农村,村民、家长很少参与学校管理,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目前,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

8、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凡是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镇,即使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镇学校中所教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 二、素质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特殊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对教育的现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理论及实践自身的发展提出的改革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

9、位的进一步确立,使得素质教育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并产生了新的丰富的含义。 1、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性就是要求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每个人就是靠着这个整体素质来发挥本人的作用的,所以发展的全面性应与整体性结合起来理解,德智体美劳不能得到平衡的发展,整体的作用就难以正常地发挥出来。 2、全民性与民主性。素质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人,人人都有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即所谓义务教育。同时,还要确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贫富、城乡等差别而使一部分人被拒于学校大门之外,这样整个社会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10、。因此,那些为了培养少数尖子而牺牲绝大多数一般学生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不符合教育规律。 3、终身性与可持续性。素质教育要及早开始,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但在以后的教育阶段中仍应巩固提高,并且坚持终身。今天之所以强调终身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4、个性与差异性。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素质教育要求个性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5、主动性与创造性。既然素质教育应贯彻终身,那么要终身坚持下去,就要靠每个人自己。因此,终身性与可持续性必然要包括着学习的主动性。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主体性的重要,才能派生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1、在学习者的主体性中,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条件,也不断给予主动性以生长与活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特殊意义,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本途径和有效策略。 三、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1、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当前,许多地方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要么将素质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要升学率了,因此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拒斥素质教育;要么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开展课外活动,甚至在课外活动方面与城市学校盲目攀比。素质教育是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要克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全部围绕考试进行的做法。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我国城乡存在较大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农村学校“应试教育”盛行、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差距导致的。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只有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