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7孔明智退司马懿》公开课教学设计_2_第1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7孔明智退司马懿》公开课教学设计_2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明智退司马懿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是人教版五年级 下册语文的选读课文。 讲的是三国时, 魏军攻占街亭后, 魏国统帅司马懿亲率大 军十五万, 想乘机拿下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县, 两军军力对比悬殊, 诸葛亮情急之 下摆出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得以全身而退。全文五百余字,共分两段,故事结 构简单清晰,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字均以古白话文的方式出现,典雅舒畅,读 来有滋有味。以往备课我们可以依靠教参和大量现成的资料, 或者遵循一些名家的教学设 计思路,但因为本文只是作为补充材料出现, 所以从文本分析到目标制定几乎没 有任何可依循之处,备课难度大大增加了。所以,只好,

2、也只能这样先读了三个 版本的三国演义,再看由此改编的电视剧,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同时号召 学生读三国故事,做相关读书笔记,为学习本文做好积累。和科组老师交流后, 最终定位:简化学习目标,强化课前自学,突出教学重点,走从厚到薄的道路。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交流,读通课文,理解课文;2、概括人物特点,合作交流;3、把握空城计的内容,复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对比映衬的写法;4、掌握古代白话文的阅读方法,推广到原著阅读中。教学重难点:把握“空城计”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话说人物 这学期我们开始接触了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大部分同学都对三国演义非常感兴趣。三

3、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这些人物都有着鲜明而丰富的 性格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这一位, 很多同学都是他的粉丝。 (出示课文人物插图) 你对他了解多少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预设:神机妙算、临危不惧、智慧超群等)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另一位大将, 司马懿。 司马懿又是怎样一位人物呢? (出 示完整课题孔明智退司马懿) 孔明是谁?诸葛亮为什么又叫孔明?这两个主角,一个足智多谋,一个神机妙算。那么,两个厉害的角色在一起 的时候,肯定有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我已经迫不及待了,你们呢?【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人物入手, 让学生有话可说, 引起学生的阅 读兴趣,为接下来难

4、度较大的古代白话文阅读教学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这是本学期我们第二次在课堂上接触到古代的白话文,有点难度。读之前,请听清楚要求。 要求:1、把句子读通顺,读出味道。2、划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借助课后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猜猜它的意思3、试着用简2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课件出示难句:你能把这几个句子读通顺吗?1、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 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 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引导学生猜测“者”的意思,代入理解;关注古文中的“吾”,联系上下文并 凭借日常

5、积累可以猜测出。)2、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 操琴。(引导学生关注到这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3、次子司马昭曰: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何故便退兵?”懿曰: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 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引导学生关注“莫非”和“汝辈岂知”两个反问句;关注“若”、“汝”) 【设计意图】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古代白话文的掌握要求并不高。 这一环节旨 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 能大致读懂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出理解即可。 教师 只在重要的几个字词处稍作点播即可。(二)概括主要

6、内容课文已经读得很通顺,看样子大家预习得非常充分,接下来考大家第二个 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 诸葛亮先派二千五百军士去搬运粮草, 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军士来告 诉诸葛亮, 司马懿带十五万军望西城蜂拥而来, 诸葛亮身旁只有一帮文官, 他就 用了空城计,司马懿的兵尽皆退去。)概括得非常详细,他在概括的时候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这个方法很好。其实除了起因、经过、结果能概括这篇课文外,我觉得还有一 个办法,比你们的还要好,我们来看课题。其实这个课题已经把课文内容告诉 我们了,把这个课题稍微补充一下就已经是答案了,我们一起合作着试一试。预设:谁?(孔明)用什么?(空城计)退去了(

7、司马懿)多少大军(十五 万)。(连起来再说一说)小结:其实有时候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大家可以选择最适合的 方法。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叫“课题扩充法”。【设计意图】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训练我们在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直在反复地做, 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 古代白话文虽然有一定阅读难度, 但通 过前两环节的铺垫, 学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设计这一环节, 旨在引导学生整 体把握课文,并提炼概括的方法。三、细读课文,体会智慧1、聚焦“空城计”,探究孔明的“布局精妙” 孔明是个智者,那么,作者罗贯中究竟是怎么描写孔明之“智”的呢?让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A、借助直接描写

8、(语言、动作、神态等等)B、依托间接描写(对比、反衬)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孔明之智的句子。直接描写用3用“波浪线”划出来,间接描写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预设:教“将旌旗尽皆隐匿; 诸军各守城铺, 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 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 擅动,吾自有计。)在他的这段话中,你有没有听明白孔明要求他的手下做到哪几点?这是不 是就是“空城计”的全部内容?这只是空城计要求(士兵)的,空城计还要求 (他自己),同学们把它找出来。预设1: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 坐,焚香操琴。

9、预设2:正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 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手捧宝剑, 右有一童手执塵尾。同学们看看,这两句话,内容好像有些相似,既然有些相似,我们把两句 话合成一句话,怎么样?【课件出示: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 _。一童在左,手捧宝剑;_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师生合作完成) 看看并好后的成果, 说说看, 孔明要求自己做到些什么?【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重点就是理解“空城计”的内容,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 生细读“空城计”的内容去体会孔明之“智”,并试着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语 句将两段相似的内容合并起来,提高学生阅读古代白话文的语感。2、 借助反复朗读, 了解布局的

10、用意 孔明这样做是为了能逼退司马懿并且保住西城县, 能化险为夷。同学 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去布 置“空城计”。请一些同学来试一试,其他同学仔细听并点评。【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 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 自有计】【指名读,师范读,师生对读,齐读 】 预设:当生读得很有信心、气势,师点评:读得胸有成竹 当生读得疙疙瘩瘩、 没信心,师点评:丞相说话语速很慢, 神色慌张, 看来, 丞相心中没有退兵办法,此番我等命休矣当生读自信、胸有成竹、坚定,师点评:丞相说话,胸有大谋

11、,气定神轩, 他定有退兵办法,我等尽可放心。【设计意图】 要让语文课有语文味,最终还是要回归朗读。这一环节,通过多种 形式的朗读,旨在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诸葛亮的布局用意,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四、聚焦“起因、结果”,再探孔明之智同学们,空城之计大智大勇, 这是对诸葛亮智慧最直接的描述, 那么除此之 外,课文当中还有哪些间接描写,也体现了孔明之智。(一)孔明的临危不惧与周围人的对比反衬 (预设: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儿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 粮草,只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般声息,尽皆失色。)孔明在这么危急的时刻还镇定自若,与尽皆失色的文官相比,真的不愧后 人给他的美誉

12、。课文当时怎样来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预设:忽然十余次飞报马到, 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 望西城风拥而来。 ) 有个数字,多少(150000,板书)这是敌军的力量,还有一个我方的力量, (2500,板书),除一下,(1比60)是以一抵六十,看到这个敌我力量对比 的算式,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4子来形容一下?(预设:兵力悬殊、必死无疑、背水一战、以卵击石) 兵力悬殊是在是太大了, 怪不得, 那班官员看到这般情景后就怎么样? (尽 皆失色)怪不得,探听敌方军情的探子是怎么样来报?谁来演一演这万分紧急 的情景?(指导朗读: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风拥而来)(师范读,在前加“报”,读出紧急,指名读范读指

13、名读齐读。 ) 面对敌我力量如此悬殊,众官员尽皆失色,探子是十余次飞马来报,孔明 是怎么样的?(预设:面不改色、临危不乱)(二)体会孔明的“料懿如神” 这又是孔明的智慧的体现,除了这里,还有哪里也能体现孔明的智慧? (预设1: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 若进,中其计也!”有人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孔明就是这个样子的,从 司马懿说的这句话中, 就可以看出, 司马懿已经中了孔明的空城计了, 说明孔明 的这个计是成功的,这也能看出他十分聪明。)(预设2:却说司马懿前军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于司马 懿。遇到此情景,孔明临危不乱,他保持着沉着冷静的心态,反

14、倒让敌军你感到 恐慌。)司马懿自以为自己了解孔明, 按理说这是一个优点, 但是没想到, 反被孔明 利用,自己中了孔明的圈套,司马懿的多疑,孔明料到了,空城计的结果,孔明 也料到了,真是(料事如神)。其实我觉得可以改一个字,可以把事改一改,你 觉得改什么?(预设:料懿如神)【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课文中间接描写孔明之“智” 的部分,体会孔明的睿智。 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复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除了直接 描写还有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的对比,可以更凸显人物的特点。五、拓展延伸,预想未来 想一想,当司马懿听到事情的真相后,司马懿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又会 说些什么?最好能用一句话来说。【司马懿 _ ,_曰;“ _”预设1:司马懿当时可能不仅是大惊失色,还可能羞愧难当,可能会说:亮 更胜我一筹,我实不如他也。预设2:司马懿哑口无言,说: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预设3:司马懿可能会气的七窍生烟,然后说:诸葛亮却是比我聪明,我确 实不如他。想不想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怎么样写的,其实和刚才以为同 学说的很像,【课件出示: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