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铵泵维护规程_第1页
甲铵泵维护规程_第2页
甲铵泵维护规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体系三级文件文件编号:LH/ZZ/SB/444版本号:1/0标题:甲铵泵维护检修规程第1页共页目录1.总则2.完好标准3.设备维护4.检修周期及检修内容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6.试车与验收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1.总则 1.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介质为氨基甲酸铵的3JA-15/15.68-T卧式三柱塞泵的维护与检修。1.2结构简述柱塞泵主要由液压缸体、柱塞、十字头、导轨、曲轴、滑块、泵架 等部件组成。由电机经联轴器、减速机有调节机构驱动。1.3性能参数及主要技术指标型号3JA-15/15.68-T输送介质氨基甲酸铵介质温度c75进口压力MPa0.3(A)出口压力MPa15.68(A)流量

2、m3/h4.1-15(无级)泵速r/min25-90柱塞直径mm92行程mm150缸数3泵油池油品及流量150号极压轮油约100L电型号Y280-4TP B3 F 极绝缘功率KW90动机电压V380转速r/min1480其它带轴流风扇减速器型号ZLY315-16II型式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速比16.413油池油品及油量中极压齿轮油N220约65L2完好标准2.1零、部件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质量符合要求。仪表、调节机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坚固、齐整。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可靠,标志分明。防腐、保温、防冻咼州完整有效。各部配

3、合间隙及阀组严密性符合要求。2.2运行性能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实行“五定”、“三级过滤”。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间等现象。轴承温度不超过规定值,十字头等主要磨损部位正常,压力、 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用作计量泵时,流量调节装置可靠准确,误差在士1%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2.3 技术资料2.3.1 设备较样、易损件图、使用说明书等档案资料齐全。2.3.2 设备履历卡片、 检修及验收记录等资料齐全、 准确,填写及时。2.3.3 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灰尘、油垢。2.4.2 基础及底座整洁, 表面及周围无积水、

4、废液,环境整齐、 清洁。2.4.3 泵体及附属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无鼓泡脱落现象,符合规定 要求。2.4.4 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填料、泵体、端盖等处均到无泄漏 标准。3、设备的维护3.1.1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定时检查各部支行状况(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C),并按时记录。3.1.3 每班检查润滑油位、油压等是否符合要求。3.1.4 巡回检查中密封部位有无泄漏。3.1.5 在冰冻季节停车后,应排净泵内积水和物料,以免结冰损坏零 件。3.2 定期检查3.2.1 每三个月对润滑油质作一次分析,检查油的粘度、水杂质等的 变化情况。322每月检查一次安全阀、单向阀、压力表和其它

5、仪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每月检查泵体振动情况,进行一次设备评级检查,并作好记录。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2故障可能原因排除方法无液排出压力表指针急骤摆 动出液量不足1. 泵内没有注液体2. 泵的净正吸入压头不足3. 吸入管内有异物堵塞,或管径 太小4. 吸入管内和泵液力端中有气 体。5. 泵的进、排液阀泄漏6. 进排液处密封圈或锥形密封 面泄漏1. 把液体注入泵2. 增加泵吸入系统的净正 吸入压头3. 清除管内障碍物,或放 大吸入管径4. 清除气体5. 更换进、排液阀6. 更换密封圈,或修复锥 形密封面排出压力低1. 进、排液阀泄漏2. 泵的进液量不足3. 液体在吸入过程中气化1. 更换进、排

6、液阀2. 增加供液量3. 增加吸入压力避免气化液力端有不定时,不 均匀的冲击声响1. 进、排液阀启闭受阻2. 进、排液阀弹簧断裂1. 消除阀芯运动的阻碍2. 更换弹簧泵的进、排液管道振 动剧烈1. 进、排液阀工作不正常,出液 量不均匀2. 进、出口蓄能器充气压力不当3. 管线内有气体4. 进、排液管支承点不当5. 进、排液管径太小,造成流速 过大1. 排除进、排液阀故障2. 充气压力调整到规定值3. 排队气体4. 变换或加固管道支承点 (管夹)位置5. 放大管径柱塞密封处泄漏严 重1. 填料压支量不当2. 填料(或成型密圭寸圈)损坏3. 柱塞表面拉毛1. 调整压紧量2. 更换填料(或成型密封

7、圈)3. 更换柱塞柱塞温度过高 填料密封损坏快1. 填料压得太紧2. 柱塞运动不走直线与导向套 不同轴3. 有注油润滑的柱塞,注油中断1. 减少压紧量2. 纠正柱塞与导向套的同 轴度3. 修复注油装置,恢复供 油动力端有敲击声1. 泵的旋转方向不对2. 连杆大头轴瓦磨损,间隙过大3. 连杆小头衬套磨损,间隙过大4. 十字头磨损,间隙过大5. 连接螺母松动6. 主轴承磨损7. 柱塞与十字头的联接松动1. 纠正旋转方向2. 更换轴瓦3. 更换衬套4. 调整履板与十字头的垫 片,恢复合适间隙,或更 换十字头5. 拧紧螺母6. 调整或更换7. 拧紧十子头伸出端曲轴 伸出端处密圭寸漏油1. 括油密封圈唇

8、口损坏,或装反2. 填料未压紧3. 伸出端与成型唇密封圈不同 轴造成偏磨1. 更换或纠正唇口安装方 向2. 给适当的压紧量3. 纠正同轴度润滑系统油温过高1. 动力端各磨擦副的间隙不当2. 油品不妥,或油质变坏3. 润滑系统油路不畅通,供油不 足4. 对机座作为油池的泵油位太咼或太低5. 热交器效率降低6. 冷却水量不足1. 调整到规定的间隙2. 按说明书规定油品更换 油3. 清洗滤网和润滑油通道4. 恢复说明书规定的油位5. 清洗热交换器冷却管内 壁结垢物6. 加大冷却水量1. 压力管线中精滤油器堵塞2. 润滑系统中安全溢流阀失控3. 吸油不足,吸油管线中滤网堵 塞4. 吸油管线漏气5. 油

9、池油位低于吸油口1. 拆出滤芯,进行清洗2. 调整安全溢流阀3. 清洗吸油管线中滤网4. 排除泄气的故障5. 向油池注油至规定液位3.4紧急情况停车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a. 泵内发生严重异常声响;b. 振动突然加剧;c. 轴承温度突然上升超过规定值;d. 泵流量下降;e. 电流超过额定值,并继续上升不降;f. 其它危及安全的情况。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检修周期检修周期见表3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检修周期、月312244.2检修内容421 小修4.2.1.1 更换密封填料,消除泄漏点。4.2.1.2 检修、清洗泵入口和油系统的过滤器,更换润滑油。检修、紧固各部螺栓。4.2.1

10、.4 检查、修理出口阀零件。4.2.1.5 检查、修理联轴器零件。4.2.1.6 检查、高整更换易损零、部件。4.2.2 中修4.2.2.1 包括小修项目。修理或更换进出口阀零件。4.2.2.3 修理或刮研各部轴瓦,检查或更换轴承。4.2.2.4 检查或修理柱塞、十字头、滑块、曲轴等主要部件。校验压力表、安全阀、课题调节机构等。4.2.2.6 检查、清洗减速机。4.2.3 大修4.2.3.1 包括中修项目。4.2.3.2 解体,清洗、检查测量各零、部件。4.2.3.3 修理或更换曲轴、连杆、十字头、柱塞等部件。4.2.3.4 更换轴瓦4.2.3.5 机体找平,曲轴缸体重新找正。4.2.3.6

11、检修减速机。4.2.3.7 修补基础,机体喷漆。4.2.3.8 电机检查、修理、加油。5. 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5.1 泵架5.1.1 泵架不应有砂眼、裂纹等缺陷。装煤油 2-4 小时应无渗漏。有缺陷时可补焊处理,焊前应缓慢预热至 600-700 C,焊后随即加热到 600-700 C,保温,缓慢冷却。5.1.2 在泵架加工面上用水平仪测量泵架安装的水平度, 纵、横向水 平误差均不大于 0.05mm/m。5.1.3 机架与上盖的结合面应平整光滑,装配严密。对无垫片者,用 涂色法检查,每平方厘米表面上有 2-3 块色印,且均匀分布。5.2 缸体5.2.1 各缸体内表面应光滑无伤痕,沟槽、裂纹等缺陷

12、。有轻微拉毛 和擦伤时, 可用半圆型油石沿缸体内圆周方向磨光, 伤痕严重时应进 行多镗缸。缸体内径最大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始尺寸的20%。5.2.2 用内孔千分尺检测缸体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不得超过内径公差 之半,超标时应加工处理。5.2.3 缸体中心线直线度为 0.08mm/m。5.2.4 缸体大修时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25 倍, 试压 10-15 分钟无渗漏现象。 缸体因腐蚀、 冲蚀减薄不能承受水压试 验时,应予以报废。5.3 曲轴5.3.1 曲轴各表面应光滑无损伤, 主轴颈与曲柄颈擦伤凹痕面积大于轴颈面积的2%轴颈上的沟槽深度达0.30mm以上时,可用磨光或喷 镀法修理。

13、5.3.2 在机床上用千分表检测曲轴颈径向圆跳动和圆柱度为直径差之半,主轴颈径向圆跳动为 0.03mm超过规定极限时应更换。曲轴中心线与缸体中心线垂直度为0.15mm/m可用仪器及缸体拉钢丝等方法测量。5.3.4 曲轴安装水平度误差小于 0.10mm/m。5.3.5 曲轴直线度为 0.05mm/m.5.3.6 主轴颈与曲轴颈直径减小 1%时,应予以更新。5.4 连杆5.4.1 连杆应做无损探伤,不得有裂纹等缺陷。542连杆两孔中心线平行度为0.30mm/m超过规定值应更换。5.4.3 连杆大头瓦与曲轴曲拐间的径间间隙为。5.5 十字头、滑板和导轨5.5.1 十字头销轴的圆度和圆柱度为直径公差之

14、差5.5.2 十字头、滑板和导轨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伤痕等缺陷。滑板与导轨的接触面有轻微的控伤、沟痕深度不超过0.10m m时,可用半圆油石修磨并抛光。十字头销轴与轴套的间隙为;其间隙大于2倍 平均值时,应更换。十字头滑板与导轨的间隙为,其间隙大于2倍平 均值时,应更换。5.5.5 滑板与导轨应接触均匀。5.6 柱塞5.6.1 柱塞表面应无裂纹、凹痕、斑点、毛刺等缺陷。有轻微擦伤,沟槽深度不超过0.10mm时,应修磨并抛光。柱塞的圆度和直线不大于0.15mm其直径磨损量应小于0.10mm。5.7 组合阀5.7.1 组合阀的阀芯密封面不允许有擦伤、划痕、腐麻点等缺陷。5.7.2 阀座与阀芯应成

15、对研磨,研磨后应保持原来密封而后宽度。5.7.3 阀座与阀芯研磨后用灶油试验,五分钟内不允许有渗漏现象。5.7.4 检查弹簧,若有折断或弹力降低时,应更换。5.7.5 阀座与阀体接触面应紧密结合。5.7.6 阀体装在缸体上必须牢固,紧密,不得有松动泄漏现象。5.8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内外滚道无坑疤、麻点、锈蚀等缺陷,保特架完好,接触平滑转动灵活无杂音。582滚动轴承拆装应使用专用工具或压力机。轴承加热装配时,机 油温度不超过120C,在油中浸浴10-15分钟后进行组装。严禁有火 焰直接加热和用锤直接敲击轴承。按滚动轴承的游隙要求,用塞尺或千分表或其它方法检查磨抽 情况,当游隙大于规定值

16、时则更换滚动轴承。用千分表检查轴向串量是否符合要求,超过规定时应调整和更 换。轴与轴承内圈配合一般为H7/H6,轴承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 K7/H6。端盖与滚动轴承外圈间的轴向间隙为 。5.9联轴器联轴器的对中应符合表6的规定。联轴器 外径端面 间隙对中偏差联轴器 外径端面 间隙对中偏差平行偏差倾斜偏差平行偏差倾斜偏差713V 0.04V0.2/1002245V 0.06V0.2/10008025095315V 0.081064001304V 0.05V0.2/10004756V 0.08V0.2/1000160600V 0.10190两半联轴器间端面间隙沿圆周各个方向应相等,允差0.30m

17、m6. 试车验收6.1 试车前的准备6.1.1 检查机座地脚螺栓及机座与泵、 电动机之间的连接螺栓是否坚 固。6.1.2 检查联轴器连接情况。6.1.3 检查轴承箱内润滑油量是否适宜。6.1.4 检查轴向密封是否压得过紧或过松。6.1.5 检查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计及其他仪表是否灵敏好用。6.1.6 液压缸有保温时,应检查输送介质,是否为液体状态,否则不 允许开车。6.1.7 检查吸入管道的过滤器, 溢流阀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否则不允 许开车。6.1.8 进、出口阀门位置正确。6.1.9 盘车 2-3 周,应无卡涩。6.2 试车6.2.1 空负荷试车6.2.1.1 再次确认具备试车条件后,接通

18、电源,先点动一次,若无异 常,则进行空负荷试车。6.2.1.2 空负荷试车时应检查设备运行情况;a 、 声响和振动;b 、 轴承状况;c 、填料密封状况;、电流值6.2.2 负荷试车6.2.2.1 在额定负荷下运转,应无异常振动和噪音泵体全振幅为 。6.2.2.2 电流不超过额定值。6.2.2.3 流量、压力平衡,达到铭牌出力或满足生产需要。6.2.2.4 密封填料泄漏量应符合要求, 各连接处的密封点不应有渗漏 现象。6.2.2.5 负荷试车时压力应逐渐提高, 如遇到不正常情况, 应立即停 车处理后,重新试车。6.3 验收 检修质量达到本规程标准,检修记录齐全、准确。设备经负荷 试车运行情况良好, 各主要操作指标达到铭牌出力或设计要 求,即可按规定程序输交接手续,交付生产使用。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7.1.1 严格招待工艺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制度, 操作人员应做到 “四 懂”、“三会”,必须持证上岗。7.1.2 启动设备前必须先盘车和点动试验。7.1.3 安全防护装置完好齐全。7.1.4 不准用水冲湿电机和仪表装置。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2.1 检修前应做好设备、管路的排放、清洗、处理工作,处理合格 后,办理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