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教育教学理念的自我转变大连34中学 吕肖博2007年,温家宝在与北师大免费师范生座谈时曾提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 而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刚参加工作的我对于教学理念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一门心思的把课讲好、把知识正确无误的教给学生。后来,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及冷冉教学理论的研究,使我对“情·知教学”理论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也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和更新。一、从师德出发,转变我的教学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有一种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而不是一时的应付而已。但往往总是说起来容易,能够真正落实起来却相当
2、困难。以前我是在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职业,一种为了生活而去完成的工作,难免流于形式,以至于降低了教学质量。就像冷冉先生指出的:“仅仅把个人的劳动当作一种交换社会劳动产品的手段,致使工作中多多少少有些勉强,甚至带着点儿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学生的相处,以及对冷冉“情·知教学观”的研究学习,我的态度慢慢的发生了转变。教书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灵魂的升华。当你看到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稚嫩眼睛、当你看到学生解决疑问后的兴奋的面庞,你的心不得不为之动容;当你听到学生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当你教过的学生不忘回头来看你,你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种无比的欣慰。渐渐的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更愿意将教育当作我为之
3、奋斗一生的事业。只有使教书成为一种事业,才能使这一平凡而琐碎的劳动变得兴致勃勃,并从中体验到幸福的感受。二、盲目的求新观向选择的创新观转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满腔热血,一心想将自己所学全部用到教育教学中,无论什么都想搞点儿新花样,比如教案、板书、课件、实验等等都想入非非,大刀阔斧的实行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新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有些东西是先进的,有生命力的,但它却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去做。以课件为例,当时利用PPT上课还不是很普及,于是我想推陈出新,大量制作课件儿。一段时间试验下来,我发现课上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花样繁多的图片所吸引,而对于相关知识却没有有效的掌握;有时会因为课件过于复杂,致使40
4、分钟却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另外,用课件完全取代了板书后,学生反而不能够抓住重点,使当堂课内容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可见,任何事都不能盲目求新,就像冷冉先生所说的“开门启户,走自己路,有用必取,污秽必除”。三、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转变从前,我认为课堂是老师的天下,主要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哪个老师讲的越精彩,说明他的个人素质越高、教学功底越深厚。但尽管教师讲得妙语连珠,仍然有一些学生有如梦幻,不知所云。随着课改的深入,我越来越发觉,其实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会“学”,并且积极主动的去学。生物学科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生物体本身,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并且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三节“真菌”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身边的真菌,我课上给大家展示了几种大型真菌,如:香菇、木耳、金针磨等,以及一些腐烂长毛了的食品,如:桔子、面包、猕猴桃等。学生看到这些实物学习积极性都十分高涨。师:大家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些真菌,结合生活经验,你有哪些疑惑或者想了解的问题吗?生:为什么这么大的蘑菇也属于真菌呢?为什么一个桔子烂了,很快盘子里的桔子也像传染了似的都烂了呢?师:很好,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我们就亲自来观察一下它们的结构吧!(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提醒学
6、生小组内部要互相配合,并注意安全!观察后各组请代表交流、展示。)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地观察,边观察边讨论,此时,老师就给予辅助讲解。实验过后学生清楚认识了真菌的结构,并且知道了原来真菌用来繁殖的孢子就着生在腐烂事物的绒毛上,很容易散播开。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为了避免好的水果快速腐烂,应该将坏的隔离,以免孢子传播。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学中,学生们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的通过分析、实验来解决问题,而且各种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另外教师也能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安全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正确的引导。四、张弛有度的教学观的转变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时间
7、一节课40分钟,很多老师都觉得要充分利用这仅有的时间,多讲一点儿,让学生多知道一点儿。试问这种方式真的能让学生在这个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东西吗?我想未必。据有关调查,学生在上课前二十分钟是有效记忆的黄金时间,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有效记忆、如何有效的利用这40分钟就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学生的压力越来越重,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作为非升学学科更应该尽力消除学生学习超负荷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并且能够当堂将知识理解、消化。我们可以利用前二三十分钟结束授课内容,留下十到二十分钟可以通过课程小结、练习、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时间将知识内化。如在人教版生物学七上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
8、二章“细胞的生活”的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课中,学生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的关系始终无法透彻理解。于是我们提前制作了分别代表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等不同形状的模型,以本课知识为依据,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组装认为正确的关系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动手参与,并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合作、交流中,学生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充分达到了学生学的高效性。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都是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
9、各方面素质。而现在多数学校和老师还在为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所担忧。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真正落实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小到班级里的干部选拔,大到学校的教学水平的评估都离不开学生的成绩。说到底还是没有跳出传统观念的怪圈,成绩的好坏成为划分学生等级的标准。但当其真正踏入社会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只会学习、考试,不会应用、实践,这种所谓的“人才”怎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怎能继续推动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教育的立足点不能再仅仅停留在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上,而急待着重于提高其全面素质,学以致用的能力及社会适应性。我们的生物课也正致力于此,我们学习人体不仅仅为了记住什么器官的名称或者原理,而是从中更加了解自己,当遇到疾病或事故时能清楚地知道怎么应对;我们学习草履虫不仅仅为了要了解它的结构,而是要从中懂得利用它治理水域污染;我们学习细菌真菌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它们的存在,而是要学会如何发挥它的有益作用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上的帮助、如何控制它的不利因素降低相应的影响。我们要尽力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生活服务、为更高端的科技研究做准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正所谓凡适于用之谓才,堪其事之谓能也。冷冉先生说:“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而已,至于它的质量和效果,则首先取决于教育者的思想和才能。”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的日新月异,我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