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_第1页
浅谈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_第2页
浅谈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彭 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妇产医院(150080)关键词:血小板;功能;检测;中医实验医学血小板功能检测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以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 血小板功能检查1.1 血块收缩试验(CRT) 血块收缩时有相应的血清析出,计算占原有血量的百分数。1.2 血小板粘附试验 一定量血液与一定表面积的异物接触后,即有相当数目的血小板粘附于异物表面上,测定接触面后血小板数之差,可求出占血小板总数的百分率。1.3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

2、要功能之一,主要有比浊法、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散射性粒子检测法、全血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法、微量反应板法等。1.4 血小板释放功能的测定 血小板胞浆内含有颗粒、致密颗粒及溶酶体颗粒,当加入诱聚剂后会引起这些颗粒内容物的释放,即血小板的释放。颗粒的释放主要通过血小板球蛋白(TG)和血小板4因子(PF4)来测定。用商品化的放射性免疫法和ELISA法试剂盒对其进行定量测定已被推广使用,其结果对样品的处理过程高度敏感,但是结果易受机体代谢功能和血小板破坏的影响。研究发现P选择素即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表达在静息血小板膜上。当血小板活化后,P选择素在血小板膜表面表达,并同时释放颗

3、粒的内容物,P选择素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子痫等血栓性疾病及糖尿病病人的P选择素增加。因此,检测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数量是活化血小板最为客观、直接、特异的检测方法。致密颗粒的释放可以通过5-羟色胺(5HT)或腺苷酸的测定加以判断。5HT测定应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物比较,求得血小板或血浆中5HT含量,用于筛选血小板贮存池缺陷导致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障碍、先天性或后天性TXA2合成障碍、ADP受体缺陷等疾病。应用荧光聚集仪可同时测定血小板聚集和ATP的释放反应。1.5 血小板其他功能检测 血小板其他功能的检测包括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血

4、小板钙流检测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检测等。血小板第3因子利用试验用于检测血小板凝血活性,使用正常人和病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乏血小板血浆(PPP)相互交叉配合,以白陶土作活化剂促使PF3形成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通过比较各组时差,从而得出PF3是否有缺陷,临床上用于诊断先天性PF3缺乏症、血小板无力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大部分血小板内游离的Ca2+贮存在致密管道系统内,血小板活化后,Ca2+从致密管道系统释放至胞质内,细胞质内Ca2+水平增加。利用荧光探针标记血小板内钙离子,在诱导剂作用下,血小板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荧光的强弱变化并经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图像分析系统观

5、察血小板浓度和钙流的变化。测定胞内Ca2+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与Ca2+代谢有关的血小板疾病。血小板膜含有多种糖蛋白,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可以将血小板溶液中的糖蛋白按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血小板膜GPIb和GPIIb IIIa复合物的测定用于巨大血小板综合症和血小板无力症的诊断。2 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疾病或症状,如同种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血小板输注无效等。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方法,已报道有多种,如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固相红细胞粘附试验(SPRCA)、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流式

6、细胞术法等。血小板相关抗体主要是PAIgG,还有PAIgM和PAIgA,有资料证明,IgM具有较高的结合价和凝集能力,只需一个分子IgM抗体即足以激活补体,在决定血小板寿命中很重要。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小板表面上众多复杂相关抗原及自身特有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同种免疫作用。采用SPISA法(供者血小板与受者血清反应)可为患者选择配合性血小板输注,可提高疗效,也可选择最不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在特殊治疗上。3 网织血小板检测网织血小板代表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入外周血最新生成的血小板。在失血或血小板破坏的情况下,网织血小板水平明显增高,它与网织红细胞一样是反应骨髓血小板状态极有价值的指标之一。外

7、周血中网织血小板的比例和数量是反映体内血小板生成能力极有价值的指标。随着流式细胞仪的使用,通过CD41单抗的特异性标记以及流动计数10000个血小板准确而又快速地检测出含RNA的血小板。网织血小板检测的精确度也大大提高。4 血小板血型血小板表面具有复杂的血型抗原,这些抗原是由遗传决定的,通常同种异体抗原分为两类。血小板和其它细胞共有的抗原:ABO系统的抗HLA类的抗原。血小板同种异体抗原主要能引起五种临床综合症:胎儿及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血小板输血无能症、被动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及移植相关的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同种异体抗原定型技术主要有:血清学定型、基因定型,分子基因方法便于同种异体抗原多态性的定型。综上所述,出凝血疾病的病因检测,除应注意常规的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测外还应重视新指标的检查,某些新的检测指标更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