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危机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权 衡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11月13日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n区域增长的资源配置: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n增长极理论:区域增长路径(支配、乘数、极化和扩散效应)n梯度推移理论:空间布局n点轴开发理论:地理框架布局n极化-涓滴效应理论:区域发展关系n核心-边缘理论:发达与不发达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n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东中西三大板块n区域内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n区域发展互补性与竞争性问题;n区域发展与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问题n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与人口流动问题n区域发展政策演变问题n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问题前三次全球产业转移及其区域发展效
2、应n第一次产业转移:(20世纪50年代: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日本制造的崛起n第二次产业转移:(20世纪60-70年代:科技革命)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n第三次产业转移:(70年代以后)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制造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及其特点n90年代以后发起(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n全球化和信息化:跨国公司主导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n产业模块化:模块独立运行n外包化:制造业转移和外包n产业升级和高级度演进: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升级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及其特点n产业融合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渗透、融合n细分化和专业化:产业间分工走向产业内分工n利益分配的不平衡:收入分配问题突出n相互依赖性:全球化、产业转移以
3、及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第四产业转移与中部承接模式n沿海地区(三个三角即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具备转移的条件和动力:产业集聚引起成本上升,边际收益下降;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和经济模式转型的统一。n中西部地区具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与东部地区相邻;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梯度推移(泛珠三角,泛长三角上午效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性趋势)承接模式创新问题n原来的模式: 1,政府供地、廉价劳动力+外方提供资本、技术、管理、设备 2,园区经济+产业链:三来一补等n产生的问题:飞地经济(防止印度的增长现象);粗放式增长(GDP导向);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恶化(劳资关系)新的承接模式与思考n
4、园区和城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发展能否可能?(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n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结合:高级度演进能否可能?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n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集约型增长能否可能?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体现自主创新能力)n区域协调发展结合:非均衡发展(增长极)与收益共享(公共服务与新二元结构,终止夹生饭的城市化,浅度城市化)?(增长与发展的统一)危机以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收敛与扩散(差距扩大或缩小)n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地带性:俱乐部收敛特征和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省际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收敛性的背景下,各个地带内部却都存在显著收敛性。形成各自的收敛俱乐部。(Ch
5、en和Fleisher、蔡昉、都阳、王德文、刘明兴、沈坤荣、马俊 ) 危机以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收敛与扩散(差距扩大或缩小)n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地带性:新的空间俱乐部收敛(三大经济圈;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西部穷人俱乐部收敛);后危机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新格局(几个现象) n现象一: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东慢西快的特征:危机时期西部地区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008年增速高于东部地区1.2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地区增长59,中部地区增长68,西部地区增长13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东部地区增长267,中部地区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
6、421。) 现象二:西部的反梯度隆起现象?四大板块居民零售品消费总额现象三: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趋于缩小?现象四:区域发展趋势:地区基尼系数趋于缩小?现象五:东中西地区产业发展的相似性变化(东西地区互补性日益加强)现象六:中国省级地区工业分工系数和工业结构现象六:中国省级地区工业分工系数和工业结构差异系数差异系数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n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判断:短期内的变化是否具有持续性?n梯度推移能否成为可能? 从东中西视角看,梯度推移从理论争论能否成为现实?(技术、人才、市场梯度能否出现向西部转移?)n扩散抑或收敛(继续扩大或者缩小)呢? 收敛的客观趋势和可能性因素?n从未来看,东部地区的
7、边际收益递减趋势?边际成本上升?n东部地区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中的增长放慢?n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转型向西部地区转移?n东部地区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一批企业和产业转移?收敛的客观趋势和可能性因素?n中西部地区的新一轮工业化正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后发优势)n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正在加快?城市化拉动内需和增长n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战略、开放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区域内部的收敛?n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力度与区域内部的收敛?危机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新格局n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一体化特征进一步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西三角(黄奇帆);海西经济区;成都-重庆
8、综配改革试验区;北部湾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带等等。n西部12个省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后发优势;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的区域平等竞争机会。 未来西部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未来西部发展面临的新挑战n新挑战: -东中西的视角:“四大差距”长期存在。 发展差距?改革差距?开放差距?稳定差距? -西部区域的视角:“四大不平衡”长期存在。 城乡不平衡?经济社会差距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二、三产业)?国企与民企不平衡?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平衡? 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 未来西部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未来西部发展面临的新机遇-西部大开发已经有了前十年的基础:经济增长
9、的内生性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基础设施、经济总量、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区域收敛性发展趋势为西部开发提供了重要机遇: 增长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正在发生逆转未来西部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未来西部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政治上的保障: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更加关注区域协调和谐发展。-中央政府财政与实力有一定的基础和保证;转移支付-东地区率先发展为西部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积累的经验;后发优势少走弯路;园区建设与新城建设如何结合;重增长转向重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与率先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向西转移提供新的产业增长点。上海服务全国:西部发展的重要契机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要着力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n从大开发到大改革的思路转变:面临的发展瓶颈为主转向面临的体制机制瓶颈(两个重点:改革成本支付与地方财力建设:深层次改革需要补偿机制;改革和完善资源与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问题。n产业结构调整与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集群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测试题大全及答案
- 教育教学改进与反思结合的试题及答案
- 能量转化理论试题及答案2025
- 英语试题30题及答案
- 零售电商行业无人货架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际合作试题及答案在2025年
- 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题及答案
-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的实施路径讨论试题及答案
- 未来家具设计文化与科技的碰撞试题及答案
- 安健环知识试题及答案
-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器设计
- 高考语文120个重点文言实词
- 江苏省粮食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老年护理与保健赛项规程
- 2024年深圳市彩田学校初中部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年安徽安庆市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沙龙培训》课件
- 充电桩四方协议书范本
- 中考英语情景交际和看图写话
- 知道智慧网课《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 事故调查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