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_中国石_第1页
第十课_中国石_第2页
第十课_中国石_第3页
第十课_中国石_第4页
第十课_中国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第十课 中国石 新课题目第十周 第三课时 词语(一) 教学目的与 要 求知识目标: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2、掌握本课课文中的生词词,要达到会,会写,会理解,会用的程度。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难点解决法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和引导激励法来解决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具课本、黑板,词语卡片提前测评让学生听写词语。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关于“中国”讲了一些信息性内容,大家还记得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中国石”这一课的重

2、点字、词吧!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 (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词语】:倾斜 【注音】:qng xié【释义】:歪斜: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的大楼 的古塔的旗杆 的角度 向南 明显地 顺风 的书架 不断的【词语】:酷似 【注音】:kù sì/shì【释义】:极像:她长得母亲。【词语】:积聚 【注音】:j jù【释义】:积累:把起来的钱存入银行。【词语】:裸露【注音】:lu lù/lòu【释义】:没有遮盖或遮蔽:一块大岩石突兀地裸露在外。【词语】:挺立

3、 【注音】:tng lì【释义】:1.直立。多指持身正直。在山岗上 于路旁 的雕像 的士兵 的水塔 夜幕中 松树 坚强的地 勇敢的【词语】:夺魁 【注音】:duó kuí【释义】:争夺第一;夺取冠军:这个厂的电视机在全国评比中。【词语】:称心 【注音】:chèn xn【释义】:符合心意:感到非常称心。【字】:驻 【注音】:zhù【释义】:1停留在一个地方:足。颜(让颜貌停留,不使衰老)。2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部门、单位派出的机构在某地:扎。守。防。外使节。【字】:舀 【注音】:yo【释义】:1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体): 水

4、。汤。一瓢水; 粥【字】:迷 【注音】:mí1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信。糊。津。惘。蒙2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恋。入。3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棋。革新。4使人陶醉:景色人。四、随堂练习:做书后第三第四题。五、作 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 2、做练习册 3、预习朗读课文。第十课 中国石1、倾斜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2、酷似 她长得酷似我的一位大学老师。3、裸露一块大岩石突兀地裸露在外。4、挺立一棵棵松树在山坡上坚强地挺立着。5、屡次 他是个优秀的运动员,先后屡次参加国际比赛。6、夺魁这个厂的电视机在全国评比中魁斗。7、称心那本是我最称心的长篇小说。8、集聚她经常把

5、起来的钱存入银行。9、迷他是个球迷,凡是球赛他非看不可。10、起伏我国有许多连绵起伏的群山。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第十课 中国石 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 新课题目第十周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1 教学目的与 要 求知识目标:1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流利,熟练地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2.使每个学生能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3.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难点解决法用引导法,练习法,鼓励法和讲解法来解决。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教具课本、黑板,多媒体提前测

6、评让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造句。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一、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4、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二、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在戈壁滩上站岗放哨有什么特点? 2、战士们是怎样以苦为荣、苦中作乐?3、文中的“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石头迷”的? 4、春雨后的戈壁滩上有怎样的景色?“珍珠泉”有个什么样的传说?5、“我”为什么要跟小姑娘到珍珠泉去? 6、我们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 7、战友们看到这块奇特的肖形石有什么反应? 8、“我

7、”和战友们为什么把这块石头“视为至宝”? 9、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教学过程三、随堂练习:做书后第二、第三题。四、作 业:1、复述课文。做同步练习。2、预习课文找出课文分段大意。五、板书设计第十课 中国石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在戈壁滩上站岗放哨有什么特点? 2、战士们是怎样以苦为荣、苦中作乐?3、文中的“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石头迷”的? 4、春雨后的戈壁滩上有怎样的景色?“珍珠泉”有个什么样的传说?5、“我”为什么要跟小姑娘到珍珠泉去? 6、我们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 7、战友们看到这块奇特的肖形石有什么反应? 8、“我”和战友们为什么把这块石头“视为至宝”? 9、读了这篇课文,你

8、有什么感受? 课 题第十课 中国石 新课题目第十周 第五课时 理解课文1教学目的与 要 求知识目标:1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流利,熟练地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2.使每个学生能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3.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教学难点总结课文中心内容。难点解决法用引导法,讲解法,举例法,讨论法和练习法来解决教学方法点拨法,导读法,问答式,讨论法教具课本、黑板,多媒体提前测评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导入新课你活你熟悉的人有捡拾或收藏奇石的爱好吗?讲一个

9、这方面的故事给大家听听。教学过程一、串讲课文1、让学生说课文的分段大意,老师纠正总结2、让学生板书课文分段大意,老师纠正学生写错的、不足的地方。3、老师总结本文分段大意。本文共有9个自然段,分为三个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 戈壁驻守,以苦为乐赛石会友,捡石成谜(点名故事主题和背景)第二段(28自然段) 初夏之晨,戈壁捡石,路遇姑娘,珍珠泉边,发现奇石,欣喜不已,回到哨所,官兵共赏,奇石命名,精心保管。(讲述“中国石”的来历)第三段(9自然段) 赛石会上,屡次夺魁,视为至宝。心怀祖国,苦中有乐,寂寞孤独,一扫而光。(借石抒情,情感升华)三、运用课文学习句型、1.“不仅,连也” 表示超出了某个数

10、量和范围;递进关系. 如: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意见,连大家都同意我的意见。 2、.“为了”常用在前一分句中表示目的.如: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不知有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被称为” 用在句子中表示主语是受事.如:记者常被人们称为无之王。四随堂练习:1、准备课后真实交际。五、作 业:1、背会课文。 2、做练习五(72页)六、板书设计第十课 中国石总结全文这是一篇反映军旅的叙事散文。作者在文章开头介绍了连队生活中的一个镜头“赛石会”和“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接着作者详细记述了一个初夏的早晨在戈壁滩上发现“中国石”和连队官兵命名的经过,抒发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4)“那些游客中偶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

11、总会惊讶地大声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分析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二段(410自然段)进一步叙述老人热情慷慨地招呼过路人喝水的情景。1)老人心里美滋滋的:“好喝,就多喝点,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治病呢2)游客们喝得来劲了。“还没忘了将大壶小桶装得满满的,说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老人拒绝了某客,老人用自己园子里的 瓜果答谢游客的馈赠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他也兴奋得跟过年似的。(这平平淡淡的几句话体现了老人的慷慨无私,烘托出了老人的纯朴和诚实)第三段(1117自然段)讲述这口井换了主人的原因和结果。1)抓住“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引导学生联系第一第二段的内容,对比一下老人与他的

12、侄子在待游客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老人的侄子埋怨了什么?游客们又有什么议论?第四段(讲述老人的小屋和井水重新有了生气,总结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多给他人一点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4、先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后老师纠正总结对学生未说到的地方补充,而对学生说错的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课 题第十课 中国石 新课题目第十周 第六课时 做练习 教学目的与 要 求知识目标: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的词语,句子和课文。2.理解练习要求和练习中的词句。能力目标:独立完成练习。教学重点做练习,能正确地读,说,写。教学难点练习二,选词填空(选近义词)。难点解决法用引导法,举例法,讨论法

13、和练习法来解决。教学方法引导法,举例法,练习法,讨论法,鼓励发,合作交流法教具课本、黑板提前测评上黑板抽查学生做练习和练习册的情况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完了关于大瀑布的葬礼的有关词语和课文,那现在哪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总结全课练习的完成情况,有困难老师帮助解决三,引导学生做完的练习互相讨论和交流。练习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句中带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1.C 2.B 3.B 4.C 5.D 6.B 7.B 8.D二、选词填空1.清晰 2.清楚 3.汇集 4.聚集三、用指定的词语改写句子。1.天然(自然) 2.自然 3.人造

14、 4.仰望 5.俯视 6注视 7.视 6.精心 8.细心 三,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1.才找到称心的帽子。2.每逢双休日3.酷似我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4.屡次夺得自治区中学生“希望杯”数学竞赛冠军。5.他走着走着就迷路了6.仔细的打量着房间里的一切四、选择唯一恰当的答案。 1、A 2.D 3.C 4.A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1.B 2.A 3.D 4.C 5.A 6.D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当堂完成)。真是交际:引导学生围绕“你作为中学生可能对许多新鲜事,新鲜东西入迷,但这有不能影响你的学习,谈谈你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进行讨论。首先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来

15、全班交流。作业:1. 写一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要求:1.内容和题目自定2. 字数不少于300字。审批意见课 题第十课 中国石 新课题目第十一周 第一课时 词语(二) 教学目的与 要 求知识目标: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2、掌握本课课文中的生词词,要达到会,会写,会理解,会用的程度。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难点解决法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和引导激励法来解决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具课

16、本、黑板,词语卡片提前测评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自己理解的意思来口头造句。导入新课我国的国旗时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都代表什么?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 (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词语】:漂流 【注音】:pioliú【释义】:漂浮流动。漂泊,行踪无定。船儿无助地顺着排水沟漂流直到有人看见他。【词语】: 筏子 【注音】:fzi【释义】:水上交通工具。用竹、木编排而成,或用牛羊皮等制囊而成。比喻可供利用的工具。在这么大的筏子里,我没什么好担心的【词语】:出发 【注音】:chf 【释义】:起程到别处去。比喻考虑或处理问题,从

17、哪方面着眼或着手。我的马已备好,随时可以出发。【词语】:防止 【注音】:fngzh【释义】:防备并制止。冰箱里的食品可以防止腐败。【词语】:丢失 【注音】:dish【释义】:失去;遗失。她一直在她的文件堆里寻找那封丢失的信件。【词语】:处境 【注音】:chjìng 【释义】:所处的境地。你对于各人处境的不同和脾气的不同,体谅得不够。【词语】:讲究 【注音】:jingjiu【释义】:讲求;注重。考究,指力求精美完善。也指精美完善。别一个劲儿傻干, 要讲究方法。【词语】:交易 【注音】:jioyì【释义】:物物交换。后多指做买卖,贸易。他们放弃了这笔交易。【词语】:交换 【注音

18、】:jiohuàn【释义】: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指以商品换商品或买卖商品。交替轮换。所有这些工具都是安全的,因为对交换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四、随堂练习:做书后练习。五、作 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2、抄写词语 3、预习朗读课文。第十课课 中国石 漂流 筏子 出发 防止 丢失 处境 讲究 组成词组 造句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 题第十课 中国石 新课题目第十一周 第二课时 课文2 教学目的与 要 求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主要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到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祖国,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教学难点能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听、说、读、写。难点解决法用讲解法,练习法和鼓励法来解决教学方法讲解法,鼓励法,练习法,演示法教 具课本、黑板,图片,多媒体提前测评口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