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_第1页
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_第2页
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_第3页
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_第4页
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摘要:在系统调查莲藕( )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药剂防治等多方面综合提出莲藕病害治理策略。关键词:莲藕( );病害;发生规律;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439114(11)153078-02 , , , ( , , ,; , , ,): investigated, o which, , , , , . : ; ; 莲藕是近几年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水生蔬菜之一,不仅在河滩洼地栽培规模有所增加,而且大田种植、池藕开发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莲藕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效益的提高,

2、导致其周年和连年重茬种植,造成土壤病菌积累严重,引起莲藕病害的发生呈蔓延趋势,给莲藕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论述了主要病害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一套实用、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莲藕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莲藕腐败病又名黑根病、藕瘟、枯萎病、腐烂病。主要侵害莲藕地下茎部,地上部叶片和叶柄也有症状。一般月中旬开始发病,月下旬至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月下旬后病情减轻。月中旬开始,发病植株可长出新的浮叶和立叶。病株早期叶色较淡,叶缘干枯变褐,似失水状,向下卷曲,最后整片叶干枯变褐、死亡。症状从第一片立叶起逐渐向新叶蔓延。地下茎表面早期无明显症状,仅中心维管束色泽变淡褐色,以后变色部分逐渐扩展蔓延

3、,并可由种藕延及当年新生的地下茎。严重时,病茎被害部呈褐色至紫褐色不规则斑,腐败不堪食用。发病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产量降低,莲藕品质下降。该病可由多种病原真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尖绿孢菌莲专化型 ( ),其次还有串珠镰孢菌( )、腐皮镰孢菌 () 、半裸镰孢菌( )和接骨木镰孢菌( )。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藕内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带病的种藕和病土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栽植带菌种藕,长出的幼苗就成为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又成为田间病害的再次侵染源,其产生的病菌进行多次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莲藕尾孢紫褐斑病主要侵害莲藕立叶。叶斑正面呈紫褐色,背面色稍淡,病斑周缘有的呈明显或不明显的角状突起,

4、以致病斑呈不规则形,斑面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斑面出现隐约可见的暗灰色至暗色薄霉层病征(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合成大小不等的浅褐色斑块,终致叶片变褐干枯。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睡莲假尾孢菌 ( )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梗随病残体遗落在藕塘中存活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年,以分生孢子梗上外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风雨传播,从伤口、孔口或直接侵入致病。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的植株易发病。莲藕叶点霉斑枯病主要侵害离水面的立叶。叶面病斑多发生在叶脉间,圆形、椭圆形至不定形,褐色、灰褐色至灰白色,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明晰或不明晰,斑面密生针头大的

5、小黑粒病征(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常破裂或脱落成叶片穿孔,严重的仅残留主脉,病叶如破伞状。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喜湿叶点霉菌(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在藕塘中存活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年。以分孢器内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风雨传播侵染致病。多发生于植株生长中后期,老熟叶片易受害。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莲藕叶片盘单毛孢斑枯病危害莲藕立叶。叶斑初为褐色小点,直径 ,后扩大为不规则褐斑,边缘紫褐色,并连合为大小不等的褐色斑块,有的病部破裂或脱落成叶片穿孔。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壳二孢属(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随病残体遗落在藕塘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冬。以分孢器内生的分生孢子作

6、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风雨传播侵染致病。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莲藕小菌核叶腐病主要侵染浮贴水面的叶片。叶片病斑近圆形至不定形,黑褐色至黑色,坏死部分易脱落成叶片穿孔,被害浮叶外观呈破烂状。后期斑面上或穿孔斑的边缘,可见蛛丝状菌丝以及由菌丝纠结而成的白色绒球状菌丝团(幼嫩菌核)和茶褐色菜子状菌核(老熟菌核)。菌丝、菌核皆为该病病征。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喜水小菌核菌(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藕塘中越冬。菌核借助灌溉水传播,飘浮在水中,接触莲藕浮叶后萌发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菌丝菌核又不断进行再侵染而使病害蔓延。该病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多发生。莲藕炭疽病该病自莲藕第片浮叶即开始零星发生,

7、随气温逐渐升高和植株生长,则迅速发生、扩大和蔓延。初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并略凹陷,红褐色,具轮纹与黑斑病初期症状较相近;后期在原发病部位上产生很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使感病部位失绿,进而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发病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随病情发展,扩展到茎上,其病斑多近椭圆形,呈暗褐色,后期亦生许多小黑点,并可使发病部位以上器官死亡或全株枯死。发病严重田块后期则无健康叶片。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胶胞炭疽菌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随病残体遗落在藕塘中存活越冬,也可在田间病株上越冬(南方地区,尤其是在海南、广东和广西,莲藕可延至翌春陆续采挖收获)。病菌分孢盘上产生的分

8、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初侵与再侵。雨水频繁的年份和季节有利于发病,氮肥偏施过施,植株体内游离氨态氮过多,抗病力降低而易感病。莲藕病毒病该病在莲藕全生育期皆可发生。病株比健株矮,叶柄变细,早发病的植株矮缩明显。叶面呈浓绿相间斑驳,叶面局部褪色,叶畸形皱缩,有的叶面包卷不易展开。莲藕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引起。病原病毒潜伏在种藕内,带毒种藕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田间病害传播主要通过蚜虫传毒。病田中蚜虫多群集在莲株叶背或叶柄吸食为害。蚜虫发生较多的藕田病株率也较高。防治对策农业防治以选用抗病虫品种为重点,通过栽培控制莲藕病虫害的发生。据研究,应重视如下基本环节:选择早熟、高产、抗病品种,

9、如鄂莲号、鄂莲号等。从无病藕田选择形状整齐、健壮、无损害的莲藕做种。发病重的藕田实行轮作,以水旱轮作为主,还可以与不同作物轮作。如与粮食作物或其他水生植物轮作,发病田块需隔年后再种植莲藕。藕塘种藕年,再养鱼年,然后再种藕,是较好的轮作方式。施肥以底施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 或腐熟人粪尿 、过磷酸钙 、尿素 、硫酸钾 ,有条件的增施草木灰 。生态防治在加强莲藕正常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到:力求成片种植,避免春夏茬混栽,减少“桥梁田”。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同时,莲藕开花结果容易消耗养分,影响地下茎产量,应及时摘花,一般 次,连续进行次。生病期深水灌溉,降低地温抑制病菌繁殖。留种

10、莲田每天保持深水浸泡,切勿排干水和冬翻晒垡。彻底清除发病藕田病株和病残体,并深埋或集中烧毁。生物防治保护青蛙、燕子、蜻蜓、蜘蛛、异色瓢虫、黑襟毛瓢虫、中华草蛉、食蚜盲蝽、蚜茧蜂等天敌,以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利用藕田养鸭、养鱼控虫除草,控制莲藕基部病虫草的危害。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昆虫性诱剂诱杀害虫成虫,一般 设盏灯。同时采取人工捕虫卵、摘除虫叶、拔除病株、清洁田园杂草,减少病虫的中间寄主等措施控制病虫危害。药剂防治为了保证莲藕的无公害生产,要求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在防治技术上应注意:土壤消毒。栽藕前 ,每公顷施 生石灰并耙匀进行藕田消毒,也可以选择多菌灵、敌克松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合理施用磷酸二氢钾及硼、锌等微肥,增强莲藕的抵抗能力。发病初期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稀释液,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倍稀释液,或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稀释液加百菌清倍稀释液喷雾。加强种植区病虫害系统监测与田间调查。对达到防治阈值的田块掌握防治适期,实施药剂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参考文献: 张延礼,孙仲炳 莲藕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云南农业,(), 胡务义,张国鸣,方必胜,等 淳安县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初报 中国植保导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