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发技术专题研讨外围低渗油田开发组发言材料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在太东区块的应用与评价(庆新公司2001年度专题材料汇编)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00一年十二月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在太东区块的应用与评价邵荟郁 马延伶 郎丰吉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用于油田开发初期的地质勘探技术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并详细叙述了它的探测原理和测量方法,以及对地下储层界面、地层岩性和地下流体性质的识别方法;接着阐述了该项测量技术在太东区块的具体应用和测量结果,给太东区块的地质结构、储层形态及流体性质等方面予以充分的评价;然后着重将该次探测结果与实际钻遇油层深度及层内流体性质进行了对比,对该探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给予分
2、析和评价;最后,从经济效益方面也给予了可行性分析。 主题词 大地电磁 太东区块 储层 流体 油藏评价前 言 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开发区块的地层岩性和地下流体性质进行勘探和测量,给予储层初步的评价,在油田勘探和开发的前期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为充分预测开发区块的地下储层形态、地质结构状况及地下流体性质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卫星油田太东区块开发前期,为了更准确地预测该区块的地下储层形态,包括储层深度、地层厚度及构造分布状况,预知地层岩性、储层内流体性质;而首次应用了一种新的地层探测手段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对该区块进行了实地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解
3、和掌握太东区块地下流体性质及地层状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太东区块的井位分布、开发设计、产能预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通过电磁探测、初步确定出该区块的油区的分布状况,为制定出合理的钻井投资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一、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大地电磁探测地下流体及油层是一种介于地震与测井间实现钻前对地层流体特性预测的一种物探技术。大地电磁场来源于高空,同种介质电性参数仅是深度的函数,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可求取平面电磁波的波阻抗与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大地电磁场探测仪采用点频式全自动记录方式,在地面分别接收来自不同深度的电磁波反射信息。因为电磁波速度、幅度和视电阻率与层内孔隙、流体和岩
4、石基质有关,分析反射信息,就可以判别不同深度下的岩性、储层流体性质的变化,实现探测区的油层预测和评价。 1、测量的三条重要曲线 (1)综合能量(CYT)曲线 点频式全自动记录仪记录的是从探测深度反射到地面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能量的叠加,所以,CYT值是探测区趋势叠加能量与探测深度叠加能量的差值,简称综合能量。 (2)类白然电位(CYP)曲线 由于自然电位是地层水、导电的泥浆和对离子有一定选择性的岩石(泥岩)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CYT探测仪记录的CYP曲线也是岩石自然场电磁波的综合能量值,记录有自然电场的电性信息,是利用相对段的泥岩综合能量与探测深度综合能量的差值表示电性差异。 (3)视电阻率曲
5、线 CYT探测仪可探测没有外来侵入状态下的地层真实电阻率,即相当于深感应、深侧向测得的电阻率。 2、岩性、储层及流体的识别方法 CYT探测技术在岩性、储层及流体的识别方法十分注重研究已知井的探测资料,并依据自身的探测资料来推知所测区域内的油藏结构特点。首先对探测标定井的岩性、储层、液性方面的静态资料和油井动态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CYT资料标定,在建立岩性、岩电界面、储层、断点、储层所含流体类型的解释模型。在区域评价时按标志层、小层追踪的方式,进行纵、横向对比;结合数据库岩性、储层、储层所含流体的识别模型,采取识别岩性、确定储层、划分关键岩电界面、储层所含流体性质判别的工作程序,开展探测区
6、油层预测工作。 不同的岩性在CYT、CYP及视电阻率曲线上有如下特点 (1)泥岩:均质泥岩的CYT曲线呈高频、高幅强震荡波形;CYP曲线呈高值带台阶状波形;视电阻率呈低中值,曲线表现为不规则的钝齿波形。非均质泥岩的CYT曲线呈高频、低幅锯齿或近似直线、有时曲线存在突变点;CYP曲线呈低值波形;视电阻率普遍偏高,曲线表现为较为规则的锯齿状波形。 (2)砂岩:CYT曲线呈低频波形;CYP呈低中值、曲线圆滑;视电阻率中值。 (3) 砾岩:CYT曲线呈低频、强震幅、带拐点的波形;CYP呈低中值,曲线存在台阶;视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值,有台阶波形出现。 (4)特殊岩性:CYT值无序变化,曲线呈不对称的扭曲波
7、形;CYP呈低中值;视电阻率曲线呈中偏高值。以上岩性识别方法详见图1。图1 岩性识别模型 在构造圈闭情况下,大地电磁场探测资料能够反映出地层的岩性变化,同时,利用探测区已钻井的地质资料、钻遇油层资料进行标定,用已知来推测未知测点的地下流体性质,在所测的三条重要曲线上,不同液性的地层有如下曲线特征: 水层:储层范围内的CYT曲线呈高幅度右偏值增大;CYP曲线低值中存在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中偏高值。 油层:储层范围内的CYT曲线呈高幅度右偏值约是水层的1/22/3,曲线形态为钟形或圆滑的W形;CYP低值、曲线圆滑;视电阻率为中高值。 油水同层:储层范围内的CYT曲线呈高幅度右偏值,其它点的数值为相
8、临曲线趋势高度的1/31/2,曲线形态为不对称的钟形或圆滑的且不对称的W形;CYP曲线呈圆滑的低值,存在高幅值;视电阻率由高值向低值变化或由低值向高值变化。 可能油层:可能的含义为油层和非油层各占50%,其特征是CYT幅度中中偏高;CYP低频、低中幅度;视电阻率相对偏低或偏高;盖层或隔层之一或两者不明显。 干层:具备储层的特点,但CYT数值明显左偏,同时左偏的曲线存在平台或台阶;CYP低中值;视电阻率高值的规律划分干层。 具体图形特征见图2。图2 流体识别模型二、对庆新油田太东区块的实地探测及测量结果 (一)、实地探测 对太东区块的大地电磁场实地探测工作于2001年2月17日开始至22日结束,
9、为了给探测区油层预测和相关评价提供有效的原始探测资料,采取边探测边资料验收的方式开展探测点资料采集工作。根据测点部署情况及太东区块地质形态建立由南北方向平行的A-A、B-B剖面两个主体剖面,在构造的中部建立C-C剖面,在东侧建立D-D剖面、测线剖曲其体位置见附图1、首先利用大地电磁场V型探测仪分区逐点进行测量,探测深度为1400米,精细测量段为7001400米,采样密度为0.5米;依据QX18-16、QX18-20,QX22-19三个测控点的能量变化规律,作为探测资料的检验标准,经计算机对 23个测量点、6口完钻井的资料检验,测量出如附图2-5所示的四个油藏剖面图。 (二)、测量结果 1、太东
10、区块的岩电界面 本次测量清晰地测出了各测点位置的岩电界面,并且准确地确定出太东区块的圈闭构造及断层特点。附表1为太东区块的测点坐标及油层预测结果表,附图6为太东区块油层、差油层叠加厚度等值图,根据所测该区块油层顶界的表现特征,由附表1和附图6可以看出,分别由探测区主体部位的QX21-16和东断层(II"断层)东侧的QX23-23测点形成分区的相对高点。探测区主体部位的油顶埋深变化规律是:由构造高点向南、北及东的方向油顶埋深增加;探测区主体部位西部、东部和北部分别由I"、II"、III"断层遮挡,形成了良好的圈闭,是构成含油区带的有利部位。II"
11、断层东侧,由QXT12、QX23-23和QX26-21三测点资料分析可知,由层顶部埋深成东倾趋势,上述三测点在构造的高部位,加之断层的遮挡,应是含油有利区。 对于探测区北部而言,油顶埋深总的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埋深增加,同时没有较落实的断层遮挡,若无岩性遮挡的话,到QX38-17测点有可能落入油水边界或非油区的范畴。 据上述观点,探测区两个高部位是构成含油区带的有利部位,是重点研究的区域。 2、太东区块的砂体分布 由附图25综合分析得知,砂体的分布规律是:砂体主要分布在1184-1275米的深度段内。有效段长在50-65米的范围,砂体的埋深变化是构造中部浅,南、北、西方向变深;重点研究的范围内存
12、在 9小层,小层层厚在1-5米之间。构造中部测点的砂体层数多,叠加厚度大;向南北方向延伸,砂体层数减少,有的砂体已经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探测区内还存在砂岩尖灭和某些小层变为干层或致密层的情况,小层变化相对较大。 3、储层划分及流体的判别 按照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准则和油层预测模型原理,对精细测量段的地层首先进行储层识别,然后按油层预测模型进行油层预测,探测结果见附表1和附图25。由本次探测结果可知太东区块存在9个较好的储层,也是对该区块进行流体分析的主要目标。但由于该项技术测量深度的起始深度是根据已知井资料进行标定的,所以其储层深度测量存在误差,这种误差是由系统误差和井斜误差两部分组成
13、,经系统误差校正,深度误差小于1%。 4、油区的划分 用油层、差油层叠加厚度成图(见附图6、7)可确定含油有利区分布在QX25-14、QX19-16、QX19-18与I"、II"、IV"断层圈闭的范围内,油层、差油层叠加厚度在5-13.5米的范围,此区域是实施钻探开发的有利区。油层分布的次有利区:QXT12、QX23-23、QX26-21测点均存在2层确定油层,叠加厚度3.5-5米的范围,从构造角度分析,油顶深度是西高东低,同时高部位有II"断层遮挡;若QXT12探井存在所预测油层,可作为滚动扩边的范畴。从构造角度和岩性角度分析,在探测区的西北部有岩性遮
14、挡,在西部有 IV"断层遮挡,同时QX30-19、QXT11、QX30-17测点存在确定油层;因此有理由认为由QX39-17、QXT11、QX30-19与IV"III"、II"断层构成的范围成为含油次有利区;可作为滚动扩边的参考区。三、探测结果的准确性评价 本次共测33个井点,测出油层、差油层、水层和干层共计210层,其中主要层位34个;在探测的33个井点中,除4口标定井和6口检验井己经钻井外,其余23口为未钻井,根据这次测量结果并借鉴以往二维加密勘探地震结果判定其中11口为不可钻井,5口为待认识井,其余7口为可投资井,现均已经完钻,并进行了测井成果解释
15、。为了更好的评价本次大地电磁探测的准确性,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评价。 1、区域构造对比 本次在太东区块共探测出断层4个,分别是西部南北走向的I"断层、东部南北走向的II"断层、中上部东西走向连接I"、II"断层的III"断层,以及I"断层内侧南北走向的IV"断层,这些断层共同构成了太东区块的主要圈闭形态也是主、次要油区的划分界线,这一地质构造形态与先前我们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所测量的结果非常符合。 2、CYT探测的砂体厚度与实际油层厚度相对比 在本次测量的30个井点中,目前已有17口井完钻,将这17口井的CYT探测的砂体
16、厚度与实际钻遇砂岩有效厚度相对比如下: CYT预测砂岩厚度与实际油层有效厚度对比表序号井号预测砂岩厚度(m)实际有效厚度(m)评价结果1TAI113.53.4符合2W2-30-194.55.2符合3W2-25-142.50.0不符合4W2-24-165.07.6符合5W2-24-143.00.0不符合6W2-23-207.58.0符合7W2-23-164.55.4符合8W2-22-1912.013.0符合9W2-22-173.04.0符合10W2-21-202.58.2符合11W2-21-182.54.6符合12W2-21-165.52.9符合13W2-18-202.50.6不符合14W2-1
17、8-160.01.0不符合15TAI123.53.4符合16W2-15-181.52.0符合17W2-12-182.03.5符合 从表中可看到17口井中有13口的CYT探测的砂体厚度与实际钻遇砂岩有效厚度相符,符合率为76.5%,而且层位较厚的砂体大都集中在卫21排至卫24排的井号之间,这完全与实际钻遇的太东区块地下砂体构造相符合,这一砂体厚度大的区域也正是太东区块的油气聚集区。 3、储层及液性对比 将本次探测的储层及层内流体液性与测井解释成果及某些装机井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共17口完钻井,其主要层位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见附表2。 通过实际对比可以看到:表中所列的主要层位与用两种方法解释所
18、得到的深度基本相符,而且层位厚度趋势几乎完全相似,通过附表2可见目前完钻的17口井当时探测到的主力油层共有45个,测井解释成果表中共有34个主力油层确实存在,经计算大地电磁探测的层位深度符合率达75.6%,厚度趋势符合率达76.5%;在储层内流体进行判别上,统计34个主要层位中有26个层位相符,符合率达76.5%;其中在标定井中符合率最好的是W2-22-19井,其层位深度符合率为75%,只有一层深度不符,但仍在深度标定误差范围内,厚度趋势符合率达100%,储层液性符合率达100%;在检验井中W2-22-17符合性较好,层位深度符合率为83%,厚度趋势符合率100%,储层液性符合率100%;在探
19、测井中符合率最高的为W2-23-16,其层位深度、厚度趋势、储层液性符合率均为100%。 另外,由于大地电磁测量的深度采样精度为0.5m,因此在测井解释的小层数据表中层位小于0.5m的油层不能参与比较,这也是表中未列出W2-25-14井的原因,但该井各小层也具有一定的产油能力,现已投入生产。 4、曲线对比评价m测井解释和电磁探测解释结果对比井号测井解释成果电磁探测解释结果层位深度(m)厚度(m)液性层位深度(m)厚度(m)液性W2-23-161208.41209.61.2油层1207.51209.01.5油层1215.41216.81.4油层1216.51218.52.0差油层1223.612
20、26.42.8油层1221.01223.52.5油层1234.01235.81.8差油层1233.01235.02.0油层由表中可以看到不论是在储层厚度趋势上,还是在层位深度上两种测量方法基本吻合;尽管在层位深度上有点误差,主要是由于电磁探测的深度精度不够引起的,但从油层厚度趋势方面看,对于本井而言各层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层位对应是准确的;层内液性判别也基本准确。四、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该项新技术在庆新油田太东区块的应用,能够清晰地探测出太东构造的真实状况,并能基本准确地测量出地下储层的深度及厚度,能够分清地下岩电界面,经过与实际钻遇小层深度及厚度上的对比,其符合率很高,均超过75%;在流体性质判
21、别上基本符合测井解释成果,符合率达76.5%,其测量成果是基本可信的;同时借助二维地震勘探等地震成果,完全可以断定含油的有利区和次有利区,从而为钻井投资提供指导方向;避免不利的钻井井位投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节约开发成本;在本次探测的33个井点中,除4口标定井和6口检验井已经钻井外,其余23口为未钻井,根据这次测量结果并借鉴以往二维加密勘探地震结果判定其中11口为不可钻井。 本开发区块打开发井单井费用65万元/口,大地电磁场探测每个测量点费用1.5万元,本次共测量30个点,利用了4口标定井,共投资: 1.5×30+65×4=305(万元) 而经本次测量后确定不可钻井门口,可节省投资: 65×11=715 (万元) 则该项探测技术在太东区块的应用可一次节省开发投资: 715-305=415(万元) 可见,从能够探测出非有利油区的角度上看大地电磁场探测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投资成本、并能取得直观的油藏评价资料,确定出更好的投资方向,为油田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应用该项技术对开发初期的油田进行区域评价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五、结论 本次大地电磁场野外测量,共完成了33个探测点,4.62万米的探测任务,对探测区块的岩电界面、储层深度及厚度、储层所含流体性质均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