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状_第1页
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状_第2页
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状_第3页
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状    (一)概述    免疫细胞功能异常是造成HBV、HCV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其中涉及到的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T淋巴细胞(CTL)等。    人体天然免疫的免疫细胞主要为NK细胞和NK T细胞,其非特异性天然免疫作用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特别在慢性HBV、HCV感染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认为与特异性免疫系统作用同等重要。 &#

2、160;  NK细胞来源于骨髓,发育成熟依赖于完整的骨髓微环境。分布在肝、脾和外周血,骨髓中含量很少。血液中NK细胞分主群和次群,主群为CD16+ CD3 ,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次群为CD16 CD3+、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5%。NK细胞在肝脏中约占肝脏淋巴总数的35%。    NK细胞名称 通常称自然杀伤细胞。    稞细胞:无T、B细胞的特有标志TCR或膜Ig。    大颗粒淋巴细胞:形体较大,胞质内含较大的颗粒。&#

3、160;   自然杀伤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活性作用。    NKT细胞:是一类同时表达恒定的T细胞受体(TCR)a、和NK细胞标志的CD4CD8、或CD4+ CD8的T细胞, NKT细胞约占肝内淋巴细胞总数的20%30%,当NKT细胞活化后能迅速产生高水平的IFN-。    (二) NK/NKT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1、慢性HBV、病毒持续复制和宿主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低下及紊乱是疾病迁延不愈的两大

4、主要原因。清除病毒,缓解肝脏病变,除了积极合理地应用抗病毒药物长期抑制病毒复制之外,增加自身免疫细胞数量、提升免疫细胞作用,是清除病毒、治愈肝病的关键。    2、NK细胞的作用一:    最主要的天然免疫效应细胞群,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免疫监督功能。其针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特点:    不需要特异性的抗原激活NK细胞;    某些细胞因子、靶细胞表面结构、免疫复合物等可直接诱发NK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

5、160;免疫反应迅速,可在数小时或1天内达到高峰;    NK细胞的作用二:    在抗病毒感染中主要是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这类细胞中有损伤作用;    是免疫调节细胞,作用于CD4+细胞和CD8+细胞,强化机体细胞免疫;    通过其具备的CD16分子辅助B细胞诱导体液免疫;    分泌大量的具有抗病毒效应的炎症因子。    3、NKT细胞的作用机

6、制:具有一定NK细胞功能特征的T细胞亚群,大部份NKT细胞可能在外周免疫器官中形成。NKT细胞的激活可抑制HBV复制。NKT细胞抗病毒作用机制:    与NK细胞不同,NKT细胞主要通过Fas配体系统发挥细胞毒作用;    NKT细胞激活后分泌IL-4和IFN-调节Th细胞诱发免疫反应;    活化其他淋巴细胞进一步抗病毒。    NKT细胞不识别病毒抗原,体内NKT细胞不被清除,如能激活慢性HBV、HCV感染者肝内NKT细胞,NKT细

7、胞天然免疫反应将打破HBV感染免疫耐受状态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一种补偿。    4、肝脏NK/NKT细胞抗病毒作用    肝脏是机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肝脏内的免疫系统亦包括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个组成部份。包括淋巴细胞的天然免疫细胞(NK/NKT淋巴细胞占肝脏淋巴细胞的2/3)和特异性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    肝脏的免疫状态影响慢性HBV、HCV感染的病程和转归,慢乙肝、慢丙肝患者体内发生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耐受多发生在肝脏组织中。  &#

8、160; 慢乙肝天然免疫损伤:慢乙肝患者    体内NK/NK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呈下降趋势,但在慢乙肝患者体内。    IL-2下降。    活化的NK细胞及CD8+T淋巴表面的IL-2Ra链分离水平明显升高,妨碍了由IL-2诱导的免疫反应,造成肝脏内NK细胞的活化障碍。     慢乙肝特异性免疫损伤:表现为T淋巴细胞功能耗竭,即从患者外周血分离出来的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大部份失去了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细胞毒作用也降低

9、,产生T淋巴功能耗竭的因素:    病毒的持续存在和抗原长期作用;    辅助性CD4+细胞的数量减少,Th2漂移;    DC的成熟障碍,成熟的mDC表达CD80、CD86降低,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降低。    慢乙肝肝脏免疫耐受,发生肝脏免疫耐受的原因:    肝脏占优势的NK、NKT细胞群具有招募外周血循环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这些招募来的活化的T淋巴易于发生凋亡;  &#

10、160; 肝窦内皮细胞(LSEC)通过捕获和杀伤活化的特异性淋巴细胞,终止免疫反应;    慢乙肝后肝脏微循环改变mDC的成熟障碍,不成熟的DC易诱导耐受的发生。    5、NK/NK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在慢性HBV,肝硬化、肝癌患者体内NK细胞数及活性均受抑制,HBV、HCV持续复制部份原因应归结于病毒抑制了NK细胞。至于外周血NK细胞数量降低,是发生在患者感染HBV以前还是之后,目前尚无定论。   &#

11、160;多种细胞因子可以诱导NK成为杀伤细胞 (CIK),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在体外经IFNr等细胞因子的诱导成CIK细胞,NK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可达50%以上。激活的CD8+ T细胞、CD8+、CD56+、NKT细胞数量和比例都大幅度提高,细胞激活标志CD25表达百分率也增加。    6、NK、NKT细胞与DC细胞间的关系    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HBV、HCV中的作用已十分明确, NK细胞与DC相互作用后能维持机体自稳状态和协助抗病毒感染。DC产生的IFN-a 介导NK

12、细胞能释放IFN-r,其途径可能:    NK细胞激活依赖IL-12和DC产生的其他细胞因子或分子;    DC产生的IL-2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功能。    不同来源的DC细胞因子与激活NK细胞功能有不同:单核细胞源性DC分泌IL-12、P70诱导NK细胞激活,增殖,细胞毒性和CD56上调。而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提供的辅助因子(IL-15和IL-18),促进NK细胞增殖和存活。    7、CIK疗法临床抗HBV、H

13、CV的进展    “CIK”是英文cytokine induced killer的简称,中文翻译名为“细胞因子诱导的具有NK细胞样作用的杀伤细胞”。    我国1999年进行肿瘤和肝炎的研究,2002年7月批准正式应用肝癌的治疗,2004年被有关部门批准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8、CIK细胞抗肿瘤,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CIK细胞疗法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之一,在多种细胞因子IL2,IL1、IFNr,抗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下将从外周血,

14、骨髓或脐血中分离出的淋巴细胞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而获得的一种具有NK细胞作用的活性免疫细胞,以CD3+ 、CD56+ 细胞为主,能识别多种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通过与靶细胞直接接触、杀伤或分泌IFNr、TNFa,IL6等多种抗肿瘤和抗病毒的细胞因子,抑制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的复制。CIK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CIK细胞抗肿瘤、抗病毒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通过颗粒酶、穿孔素作用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FN-r、TNF-a、IL-L)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病毒复制;通过Fa

15、s/FasL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见下图。     CIK细胞作用特点     CIK细胞的有效性    CIK细胞培养容易,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健康人可扩增到152.667×107,肝癌患者达147.5×107。    细胞表型发生改变,表现为CD3+T细胞,CD3+ CD8+ T细胞、CD25+T比例增高,从培养前20%上升到60%80%。 

16、;   NK细胞与IL2结合后可杀死对NK细胞原不敏感的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    CIK细胞的效应细胞中CD3+ CD56+细胞外周血中极其罕见,培养后CD3+ CD56+细胞增加1000倍以上。    CIK细胞治疗慢乙肝后肝硬化43例,治疗后33例HBVDNA阳性中12例转阴(36.4%),部分患者拷贝数下降。10/16例HBeAg阴转(62.5%)3例HBeAg血清转换(18.8%),部分肝功能好转,表现为ALT、IBiL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

17、#160;    CIK作用的专一性:回输的自体CIK细胞更具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和靶向性;具有识别病毒感染细胞能力,对HBV产生直接、主动、精确定向的攻击,有效攻击HBV感染细胞而清除病毒。     CIK细胞疗效的持续性:    CIK 细胞治疗是免疫细胞的治疗,通过免疫细胞数量增加、细胞表型改变、功能的增强来发挥天然免疫细胞的功能,起到直接杀伤病毒,产生细胞因子促进整体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慢乙肝感染的免疫耐受、缺陷、低下。  

18、0;  CIK细胞的安全性:    CIK细胞来自患者自体细胞,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安全性好,无论理和法律问题。    CIK细胞经过病毒抗原的修饰、致敏,其作用仅对HBV感染的肝细胞有攻击作用,对正常肝细胞无损害,这种方法治疗慢乙肝肝硬化,不仅HBVDNA下降,HBeAg转阴,肝功能ALT、AST、TBIL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9、CIK细胞治疗的适应症    年龄16岁65岁。   

19、60;确诊为慢乙肝、慢丙肝、肝功能正常或异常,但ALT400u/L,TBiL85umol/L。    慢乙肝、慢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弹,包括初治失败,病毒变异或耐药者。    慢乙肝、慢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早、中、晚期肝癌,包括已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前后及肝移植前患者,由于病情已不适其他治疗的患者。    10、禁忌症    肝硬化患者严重失代偿,高度腹水,有上

20、消化道出血史者。    肝功能明显异常者:胆红素(TBiL)85umol/L(慢性肝炎患者45umol/L)谷丙转氨酶(ALT)400u/L,凝血酶元活动度(PTA)50%,血小板(PLT)40×109/L。    酒精性、药物性及自身免疫性肝病。    合伴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精神疾病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    对注射有严重过敏史的过敏体质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21、    有明确感染如结核、细菌感染者或有发热者。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育龄妇期患者接受治疗时必须坚持避孕。    11、CIK细胞治疗的步骤一:    治疗前检查肝功能,乙肝二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常规项目。    用成分血分离采血机(spectrav6.1)采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采集细胞数(1-4)×109,体积大约4070ml,采集时间约需45分钟。

22、    将采集到的细胞在符合GMP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处理、培养、诱导、激活,用无血清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2)×106/ml(进口无血清培养基,不用外源性血清培养,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置于透气性培养袋中,在不同时间内加入一定剂量的rhIFNr、IL2、antiCD3mAD等各种细胞因子,37,5%CO2悬浮培养,所有操作过程均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此过程需要912天。    CIK细胞治疗的步骤二:    CIK细胞悬液的制备及回输。于培养后的第10天将CIK细胞分3次在第10、13、15天回输给患者。每次取CIK细胞悬液的1/3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