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挑战杯”工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_第1页
建设“挑战杯”工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_第2页
建设“挑战杯”工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_第3页
建设“挑战杯”工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挑战杯”工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姜 平 (南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226007)摘要:阐述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介绍了建设“挑战杯”工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实践方法。论述了在“挑战杯”工程中,专业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词:挑战杯;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424Constructed of TiaoZhanBei project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Jiang Ping(School

2、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7,China)Abstract: The TiaoZhanBei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contes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pare time is expatiated as the power of thei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iaoZhanBei project is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practic

3、e methods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TiaoZhanBei project,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very important and is referred in the article. At las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activity are analyzed.Keywords: TiaoZhan

4、Bei;technological innovation;higher education1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明确指出: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

5、秀人才。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中的以上三条内容具有的“动力因素”1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是让学生明确举办“挑战杯” 竞赛的权威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挑战杯” 竞赛形式的固定性和活动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2) 是让学生明确竞赛的宗旨,懂得参赛是为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和“迎接挑战”,它能提高人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参加竞赛活动的意义更为明确。3) 是让学生明确竞赛的目的,知道“挑战杯”竞赛主要是为了“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从而使学生参加竞赛的愿望更为迫切。“挑战杯”活动的科

6、技创新活动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它有一套完整的竞赛选拔规程。它规定了参加省和全国比赛的每个代表队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员比例,它还规定了由学校比赛到省级比赛最后到全国“挑战杯”决赛的比赛程序。这样层层选拔和各层次学生参加的比赛机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人人有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机会与动力。我国大学生中不乏科技创新人才,但由于缺少大学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 因此造成学生有了科技创新研究而缺少资金支持,或有了科技创新成果因无人购买而无法转化为生产力, 因此造成大量科技创新人才流失到国外。人才是强国的基础, 中央提出了新世纪人才强国战略, 而要做到人才强国,必须尽快建立自由、公平、合理的人才成长

7、和评价机制,尽快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挑战杯” 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挑战杯”为大学建立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开了个好头,给大学生带来了科技创新的动力。2 以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健全的制度是各项工作良好运行的基石;而完善的组织机构则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得到落实的关键与保证。电气工程学院为了“挑战杯”等学生竞赛活动的持续开展,制定了“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内容涉及到:管理与实施、选题、项目申报及活动开展程序、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研究成果、经费管理、奖励办法、时间安排、经费来源等10个方面。为了对教师指导学生的劳动给予肯定,电气工程学院结合“

8、南通大学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暂行)”,制定了“电气工程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暂行)”。内容涉及到:奖励基金、奖励使用、奖励对象、奖励额度、奖励时间等。学院教师的课题、实验室、研究室、科研设施等向学生全面开放,电气工程学院还专设了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提供仪器及设备,为学生课题后期安装调试提供方便。从经费、物品、器材、场地、指导教师等几方面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由于“挑战杯”规定每个学校参赛作品数,因此在学院层面上有一整套选拔程序。首先,对申请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由指导老师通过考试和面试(掌握基础知识、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知识面等)决定人选。由学院学术委员

9、会评定课题的优劣,确定参赛作品。3 专业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正确选题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挑战杯”活动不仅仅是学生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必须十分重视专业课教师在此项活动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期望争取他们对活动的支持,将有助于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挑战杯”活动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决不是孤立的,与教学、生产、实践等环节密切相关,教学活动应当成为“挑战杯”活动的重要“平台”之一。资料显示,在学生获得奖励(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中,有近90 的在科研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指导,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励(省级、国家级)的项目,几乎100得到过专业课教师的详细辅导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资

10、助。实践证明: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大学生“挑战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电气工程学院近年来参与“挑战杯”的课题,均是专业骨干教师指导,其学生课题本身也是教师的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支。我们认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挑战杯”活动中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从而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2) 及时发现学生科研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保证项目有效、按时完成;3) 传授有效的科研方法;4) 为学生掌握好具体科研内容的深度,避免学生不自量力地走入“深水”;5) 及时发现学生科研工作中的各种特色、“突破”等成绩;6) 指导学生正确地撰写科研论文;7) 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积

11、累必要的经验。4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和成果在学院领导和专业老师的支持下,将学院教师的课题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实践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部分优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脱颖而出,基本能够领会课题的核心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经学院“挑战杯”项目评审小组进行审核最后确立学院的参赛项目。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术科研活动的发展,也在广度和深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认识中培养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师始终坚持放手让同学参与基础实验与科研课题实践,并增强对学生的指导力度。1) 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

12、观。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成才观念,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实践成才的观念。首先,要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学生要先学做人,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再学做事,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成才的关键环节其次,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的动力。第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挫折,养成良好的成才心理。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既有热情,又带有自发性、局限性和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定的失误和心理彷徨。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广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得到完善和发展,个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回到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学生科技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养成良好的成才心理。

13、第四,培养了学生的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了综合素质。科技制作工作量都很大,很多参加科技制作的学生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2) 加强了学生科技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队伍是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和保证。3) 教学相扶与教学相长。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科技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可以说学生是科技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外学术活动开展的推动力。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中各环节指导和把关是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较高起点、上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指导应是引导式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处理好第一课堂

14、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摆正第一课堂和科技实践的主次关系,使学生在科技实践创造活动中做到学习和实践二者兼顾同时,科技制作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竞赛已经渗透到很多高校的教学环节,改变了本科生没必要也不能搞科研的传统观念,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这样的措施提高了学生对于科技活动的兴趣,促进了教学改革,营造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加强了学校对学生学习风气的导向作用科技制作蓬勃开展。在科技制作的影响和参赛学生的带动下,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了高校的学风建设。还为新时期的团学工作找到了开展工作的新载体。高校团的活动多是单项的、集中的,主题经常变

15、换,“挑战杯”让共青团工作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知识和智慧凝聚在一起。在很多专业课老师看来,共青团工作和教学工作似乎是在抢时间:老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而团委组织文化活动则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科技制作和专业结合得十分紧密,团组织活动找到了和教学需求的结合点。自从第五届“挑战杯”以来,凡参加的作品都获得了奖项。在2005年第九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两件作品获全国三等奖。5 进一步深化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思考1) 以“挑战杯”为龙头,加大宣传力度和支持力度,使这项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检阅一个学校学生素质、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

16、,学校要以参加“挑战杯”竞赛为契机,推动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科研成果的获得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早组织、早准备,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广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积极申报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2) 处理好几个矛盾2 首先是课内专业学习与课外科研在时间上的矛盾。搞科研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投人,否则难以见效,当前学院存在指导教师参与太多的主要原因便是学生无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投入科研活动中,因此应尽量要求学生与指导教师把科研的时间定在寒暑假。其次是学生对科研课题数的大需求与学校经费如何分配的矛盾。再次是处理好学生强烈的科研热情与实际科研能力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学生的科研热情是

17、值得鼓励的,但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开设有关科研知识方面的讲座等。3)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不断深入,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目前大学生各类科技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专业教师指导队伍薄弱。有些教师误认为,这不是他的职责;获奖面少,对获奖信心不足;是学生获奖,不是教师获奖。2°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选题内容不当。部分同学的选题仅局限于本专业甚至是课本中已有明确结论的课题,视野不开阔。3°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乏研究课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缺乏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知识。主要表现在写作论文格式不规范和文体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