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贵在抓住“特点”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评析徐秀春/曹晨曦【专题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专 题 号】G391【复印期号】2010年12期【原文出处】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杭州)2010年7/20108期第2730页【作者简介】徐秀春,浙江省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317500); 曹晨曦,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317500)。【关 键 词】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
2、160;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念国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在体悟情感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文章“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领会文章“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情&
3、#160;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线 这篇课文中怀念的母亲与我们平常意义上说的母亲有什么不一样?请你们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来回答。 交流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三、品读思母之痛 1.1931年,在季羡林2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伴随着他的一生。 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
4、; (1)你已经读懂了什么?请圈画出相关词句。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2.交流汇报: (1)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预设一:体会陪伴母亲的时间“少”)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5、; (预设二:体会留有遗憾、悔恨)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2)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预设:我没有实现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季羡林心中的“终天之恨”是什么?为什么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6、; 补充资料解疑:我们来听一段文字,也许你会有更透彻的理解。(音频同步出示)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
7、,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3)听了这段最为痛苦的文字,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4)朗读体会:能否将这些感悟带进你的朗读中? 四、品读念国之切 1.过渡:1935年,24岁的季羡林离开祖国到德国留学。远在异国他乡,除了怀念生身母亲,在他的怀念中更增添了祖国母亲。 试比较四则日
8、记,你觉得哪篇日记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2.交流汇报: (1)“11月18日”日记 点拨:自己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在期盼着儿子回家啊!可自己却长期在外求学,很少回家,所以作者“真想哭”! (2)“11月16日”日记 生谈体会。 季羡林为什么觉得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孤独和寂寞。心中有忧愁、有思念) &
9、#160; 季羡林为什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这种凄凉和甜蜜交融在一起的怀念之情,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用心去感受。指读。 这种酸酸的又有点甜蜜的怀念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黄昏、天色暗下来、周围很寂静的时候) 这几句关于情境的描写可以去掉不写吗?为什么?(一旦停止工作,心灵沉静,怀念之情便涌上心头,无法
10、遏制) 就是因为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景中,季羡林才产生了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触景生情。(板书:“触景生情”) 师生对读:师读“景”,生读“情”。 (3)“11月28日”日记 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触景生情的感受? 生谈感受。 无论是夜晚的沉寂还是窗外交加的风雨,都能勾起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
11、160; (4)“11月20日”日记 11月20日那天,季羡林又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引发了作者的思念呢?日记中没有写,把你想到的最能勾起季羡林怀念之情的那个场景写下来。 出示: “11月20日_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生练笔,交流。
12、0;(师评价:看来,异国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都能勾起游子的怀念之情,真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啊) 五、总结升华,体悟心绪 1.感悟对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同样的情感。 师叙述:大家看,1935年11月16日、18日、20日、28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师:日记的日期能够说话,它分明在告诉我们: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是多么强烈!每隔几天,他便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不能忍耐的怀念之情。(板书“不能忍耐”)
13、; 师:请大家回头再读读描写季羡林怀念生身母亲的第2自然段,你觉得哪几个词语写的就是这种“简直不能忍耐”的怀念?(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灵魂不全,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2.无论是失去生身母亲还是离开祖国母亲,都令季羡林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无论是想到生身母亲还是祖国母亲,都令季羡林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他就像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那样,怀念着祖国母亲) 师:这正印证了课文的第一段话。(生深情齐诵
14、) 3.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季羡林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强烈的思母念国之情,如影随形。白天如此,晚上即使睡着了,也借着梦境来袭。此番心结在季老的散文寻梦当中可见一斑。请同学们课外寻找散文寻梦,结合课文再好好地重读一番,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学评析】 一、抓学生特点 1.充分估计了学生的原有阅读层次 学生阅读文本并不是零起点。一个六年级的学生阅读白话文怀念
15、母亲,能读懂大部分内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设置了问题“你已经读懂了什么”,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借助此问,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利于教学有的放矢懂了的就不讲,不懂的才学。尤其是面对已经学过此文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尤有必要。 2.充分尊重并有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能读懂大部分内容,并不意味着全懂,也不意味着真懂。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还设置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正是要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引入文本深处,提出疑惑之处、不解之处。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将对文本的解读
16、引向深入;同时,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着力方向在学生“不懂”却“想懂”处施力,正是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本节课中,学生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季羡林为什么老是离开母亲到外地求学,而不回家陪伴母亲?这篇课文主要写季羡林怀念祖国,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他怀念生母?教师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展开教学,学生感到自己的思维成果被真正重视,同时教学内容正好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当中,因此,教学渐入佳境。 3.充分估计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当缺乏,没有远赴
17、外地求学的经历,没有丧母的伤痛感受对于这些,教师都作了充分的估计。在课堂中,当教师播放季羡林的内心独白后,学生对“遗憾”的内涵有了丰富的体悟,深切地体悟到这种“遗憾”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终天之恨”。 4.充分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日记部分的学习,教师安排了一个主体任务:试比较四则日记,你觉得哪篇日记最能打动你?其实,“比较”是“虚指”的任务无所谓哪篇日记最能打动人,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见仁见智。这只是一个任务的“噱头”,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罢了。其本质还是要学生去深度感悟日记当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魂牵梦萦的怀
18、念。日记部分,为什么采用“感悟”法学习?是因为教师充分估计了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他们完全有这样的体悟能力。 二、抓教材特点 1.“母亲”的特殊双重含义 在小学课本中,写母亲的课文很多。但怀念母亲一文有其特殊性:怀念的是两个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对两个母亲的怀念,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课文第二节集中写怀念生身母亲,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思母表现为一个“痛”字。课文的日记部分和散文寻梦部分,主要表达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怀念,“念国”表现为一个“切”字
19、。 根据教材的这一特殊性,本教学设计进行了精心的组织。课始就提出问题:课文中作者怀念的母亲和一般意义上的母亲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找出第一节,初步明白怀念的是两个母亲,但也只是“初步”。在引导学生体悟日记中传达出的“念国之切”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日记的日期,体会“简直不能忍耐”的怀念。再抓住“简直不能忍耐”,回头引导学生在写怀念生母的第二节中找出表达同样意思的语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灵魂不全”“泪流不止”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像怀念生身母亲那样怀念着祖国母亲”,并回诵第一节。至此,对两个母亲的怀念实
20、现了统一。 2.文章的特殊构成方式 本文不仅在内容、主题上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更“另类”。第二节写怀念生身母亲直抒胸臆;中间部分摘录日记片段;后半部分引用散文寻梦。在一篇短小的抒情小品中,同时采用如此丰富的表达方式,实属少见;摘录和引用日记及他文片段,也不多见。本教学设计,充分考虑这些特殊性,根据不同表达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样式。 三、抓课程特点 “触景生情”的教学,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亮点。为了落实这一重点,教师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班组劳务承包与企业文化认同合同
- 公司漂流活动方案
- 中考作文备考说课课件
- 临床补液的原则试题2025新版
- 离退休职工迎新春座谈会活动方案
- 二班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方案
- 事业单位个人方案措施
- 中班运动健康课件教案
- 大班课外游戏活动方案
- 身体的秘密:大班健康教案
- GB/T 10045-2018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 2023年纳雍县财政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参考答案
-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讲义丰富课件
- 永能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浙江省建设领域简易劳动合同(A4版本)
- 位置度公差以及其计算
- 氯化铵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浙江省本级公务车辆租赁服务验收单(格式)
-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