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2[1]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2[1]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2[1]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2[1]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一 语言积累和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徘徊(   )  shà(   )时 絮絮叨叨(   )(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内疚 歧斜 匿笑 形影不离 B.分岐 憔悴 攥着 不可抗拒C.脸颊 荡漾 祷告 各得其所 D.虐杀 繁衍 烂漫 自做主张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

2、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C. 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4古诗词填空 (10分) (1)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 ,_    

3、     。 (4) 写出含有“春”的一个完整的诗句 。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6)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7)        

4、0;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8)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_ _ 。5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请恢复下列用语的本来面目。(2分)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改正:         一明惊人(眼镜治疗仪广告)改正   &#

5、160;               战痘到底(洗面奶广告)改正              金非锡比(金饰店广告)改正:               6、某宾馆客房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

6、浴衣,浴衣上有一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 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90元,谢谢! 问题:这张小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7、60;                             二、现代文阅读 (22分)  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朱成玉    季夫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他贫穷、瘦弱,像一粒干瘪的种子。    父亲说,季夫老师是

8、我们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应该留在大城市的,不该回来。在我的印象中,季夫老师始终是个干干净净、轻轻飘飘的人。他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并通过一个个故事传递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听他的故事,如同泉水滋润心灵,干净、舒适。    他讲的课也是干净的。教书的时候,他没有丝毫旁鹜。课堂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在那里忘我地演出,而我们的好成绩便是献给他的掌声。我是作为留级生才有幸来到季夫老师的班级,得以接受一生难以忘怀的教育的。    那时,我在骨子里瞧不起留级生,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让我们大家向他祝贺,同一个年级读两

9、次,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得到两倍的同学和朋友。”同学们真诚地为我鼓掌,我真诚地向他们鞠躬。    那是我既艰苦又美好的初三生活。    中考前的一个月,季夫老师和家长们商量,让学生们吃住在学校,以全力备考。那一个月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常常由于紧张而失眠。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安然入睡,季夫老师每天临睡前都给我们吃一粒安定片。直到顺利通过中考,没有人怀疑是这一粒小小的安定,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班是全校考得最好的,15个人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其中包括我这个留级生。那天,季夫老师很激动,并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他说他每天给我

10、们吃的只不过是一粒钙片而已。    季夫老师的钙片,让我们的精神之树无比茁壮。    季夫老师,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因为干净而清贫,也因为清贫而干净。其实他本不必如此清贫的,他在城里的一个位高权重的老同学有意帮他走出这个小村子,去更广阔的天地。他很倔强,他不走,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    他不走,他把一切都留在了这个村子里。他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逝去。    暑假回家的时候,我听到了季夫老师去世的消息,季夫老师是在讲台上晕倒的,他的一辈子都是

11、在这讲台上度过的。    我去了季夫老师的讲台,依稀能够感觉到他的呼吸。我看到黑板上依然留着他的笔迹,那是他为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想到,这段诗歌竟成了他的悼词。多么贴切的悼词!    其实季夫老师是太过劳累了,师母常年卧病在床,里里外外都需要他一个人来打理,而对学生们,他又是竭尽了全力,他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呕心沥血的含义。    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是我们的精神钙片。       

12、0;     选自巢湖日报(2009年9月14日)(有删改) 7.请谈谈对题目“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的理解?(4分)  8.文章中画线句“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9.“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一句中, “忐忑不安”一词表现 “我”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10.最后一段中“干瘪”与“精神钙片”是否矛盾?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13、11.读完本文,你一定会被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所打动,请简要说说从季夫老师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4分)  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

14、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

15、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问题:12.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13.文中

16、画线句子是_描写,作用是_14.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15.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16.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1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7、#160;        三文言阅读 (22分)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片段,回答以下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是&#

18、160;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        家,教育家。(2分) 19、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1分)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19、;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人不知而不愠(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学而不思则罔(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0、0;) 21、翻译句子。(分)   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3分) 例:                            

21、;                                 启迪: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以下问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22、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3、解释加粗的词(5分)太丘舍去舍:尊君在不不:下车引之引: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去后乃至乃:24、翻译(3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25、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2分)_2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

23、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6、赏析天净沙.秋思(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3)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答:答案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1分)1huái霎xù do2.C 3.A 4.A 5.A. 6.A 7其、鸣、斗、今、4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二. 现代文阅读(一)三文言阅读(一)(12分)1、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儒家 春秋 思想  2.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3、生气,发怒  真诚,诚实  迷惑  “女”同“汝”,你  4、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5、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启迪:告诫我们要有谦虚、实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