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起草经济法(1)_第1页
有感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起草经济法(1)_第2页
有感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起草经济法(1)_第3页
有感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起草经济法(1)_第4页
有感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起草经济法(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感于?招标投标法施行条例?的起草经济法论文(1)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为了实在贯彻马凯主任和杜鹰副主任的批示,法规司组织召开了?招标投标法施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起草思路座谈会。看到这那么消息,我感慨万千,真是惟恐天下不乱!我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均属于同一位阶的两部公共采购法,都是属于标准公共采购行为的法律。但两部法律由于代表了不同权利集团的利益,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冲突和矛盾。前一部法律为巨额商业贿赂的交易提供了合法场所,后一部法律赋予采购人极大的权利而对供应商处处设置了陷阱。对此,我曾在?法治下的政府采购?一书中用了32篇论文,提醒并论证了两部法律所存

2、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前后两部法律没有修改、统一之前,假设出台?条例?,必将使公共采购市场秩序更加混乱不堪,商业贿赂行为更加有肆无恐,部门之间的“打架现象必将愈演愈烈。主要理由分析如下。 其一,?条例?不能解决强迫招标范围和审批机关的冲突。众所周知,公共采购货物、工程和效劳,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公共财政。为了使所有纳税人有公平的竞争时机,为了表达公共资金的有效利用,公开招标被规定为公共采购的主要方式。根据?招标投标法?,公开招标范围是到达一定限额标准的采购对象,审批机关是国家和地方的发改委以及相关的行政机关。假设不公开招标,选择其它的采购方式,也需要获得这些审批机关的行政容许。根据?政府采购法

3、?,每年公开招标采购货物、工程和效劳的限额标准分别是由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部门拟定,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公布。假设不公开招标,通过其它采购方式也必须获得各级财政部门的行政容许。在两部法律没有解决强迫招标范围和审批机关的冲突之前,笔者认为,?条例?的起草和出台,是不可能解决两部法律在同一个问题上的矛盾,只会加剧公共采购市场秩序的混乱。 其二,?条例?不能解决公共采购主管机关的冲突。我国前后公布施行的两部法律均为公共采购法,前一部法律侧重于工程采购,后一部法律不仅适用工程,也适用于货物和效劳。?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施行后,六年来,由于没有统一的主管机关,大多数情况下采购人、主管机关、监视机关都

4、是同一主体,由此而来,相关的权利主体和社会中介机构扮演着不荣耀的角色,导致我国公共采购领域里普遍存在商业贿赂、“黑箱操作,从中央到地方,众多的高级官员纷纷栽倒在 “工程上。?政府采购法?施行后,统一了货物、工程和效劳的主管机关,也就是我国各级财政机关。但前后两部法律在主管机关方面还是存在着严重的抵触,前一部法律规定相关部委及其所属机构管辖各自的公共采购,即分散采购。后一部法律那么以集中采购为主。为此,部委之间纷纷出台本部门的行政规章,从而造成部门之间的规章互相“打架,导致公共采购监管疲软和执行不力。由于?条例?仅仅是一部行政法规,其内容不得与两部上位法相冲突。假设?条例?明确了主管机关,那么?

5、条例?的内容必将与?政府采购法?相抵触,其结果必将加剧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其三,?条例?不能解决信息披露渠道的冲突。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均要求公共采购货物、工程和效劳的所有采购信息必须通过国家权威媒体进展统一披露,从而防止黑箱操作,使所有供应商都有平等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时机,使所有社会公众都可以监视公共资金的使用。我国前一部法律规定,公共采购信息披露媒体由国家发改委指定,?政府采购法?那么规定由国家财政部指定。根据两部法律,两个部委都各自指定了三家以上的公共采购信息披露媒体。其中有的公共信息披露媒体完全掌握在私营的招标公司手中,使公权为私权谋利提供了方便。由于两部法律分别授予两个部委

6、相应的公共权利,导致理论中的公共采购信息管理混乱。所披露的信息和媒体,没有哪个机关可以施行有效的监管。?条例?假设出台,也只是一部行政法规,不能排除两部法律分别授予有关部门对公共采购信息的监视权利,只会加剧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四,?条例?不能解决公共采购执行机关的冲突。施行政府采购制度之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关所需的货物、工程和效劳都是分散采购,有自行采购的,也有委托招标公司代理采购的。这种采购体制犹如一盘散沙。采什么,购什么,权利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社会中介机构可以代理各级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效劳,这在国外的公共采购领域里是非常罕见的。在这种体制下,所

7、有的工程都是通过招投标进展的,但几乎所有的工程都存在着商业贿赂。厅局长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工程的归属,其根源就在于前一部法律。?政府采购法?施行后,原先的分散采购开始以集中采购为主,即各级政府采购中心非营利机构统一执行各采购人所需的货物、工程和效劳的采购任务。后一部法律虽然削弱了公共权利,明确了监视权利,但由于前一部法律允许获利为目的社会中介机构代理公共采购业务,从而两部法律执行采购任务时存在着严重的冲突。笔者认为,?条例?的起草和出台,只会加剧两部法律在同一问题上的冲突,其结果是重新回到分散采购形式,在此情况下,商业贿赂更将不可防止。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必将走向萎缩。 其五,?

8、条例?不可能解决评标专家制度的缺陷。根据?招标投标法?,不管是货物、工程还是效劳,无论采购人是政府还是所属机关,最终中标的供应商可以由招标公司聘请的专家来确定。招标公司本身是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社会中介机构,专家的费用又是招标公司给付的,专家们不可能完全站在第三者的公正立场来客观评审、确定适格的中标供应商。招标公司又是采购人聘请和委托的,为了源源不断的代理业务,不可能不听从采购人的意见。虽然法律规定,采购人不能在专家推荐之外确定中标人,但由于受聘专家受控于委托人,而招标公司受控于采购人。采购人决定招标工程给谁,招标公司不得不听从。在这种体制下,国家重大投资工程最终终究谁中标,最终谁可以中标,完全是掌握权利的个人说了算。法律所存在的这种严重缺陷,为公权与私权的合谋提供了法定的交易时机。从而也使巨额商业贿赂有了合法的交易场所,无以数计的厅局长颠倒在工程领域里就是强有力的例证。所以,?条例?的出台不可能解决前述法律本身的缺陷。 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在货物、工程和效劳三大类采购对象的界定范围、对于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等采购方式的适用前提和条件、对于公共采购的主管机关和执行机关以及监视机关、公共采购合同的法律适用、同一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同一违法行为的法律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