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重点整理_第1页
伤寒论重点整理_第2页
伤寒论重点整理_第3页
伤寒论重点整理_第4页
伤寒论重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伤寒学重点整理第一章 .绪论题型:名词解释1. 直中: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抗邪无力,病邪不经太阳初期以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2. 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3. 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的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题型:选择填空1. 伤寒学的作者是张仲景,出生于东汉末年,成书于公元205 年。2. 现今伤寒学版本有两种:一是宋本,即林亿校正版本,一是成无几注解本。3. 第一个注解伤寒学的是成无几。4. 伤寒学中合方有: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兼表证用药)等等。第

2、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题型.名词解释1. 头项强痛:颈项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2. 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3. 怫郁:抑郁,郁滞不通。此处指氧气被外邪所抑郁。4. 坏病:即变证。5. 心中懊憾: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6. 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堵塞不通之感。7. 心中结痛:心中因热邪郁结而疼痛。8. 振振欲辟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9. 消渴:指口渴而饮水不解的症状,非病名。10. 水逆:是指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症的表现。11. 少腹急结:指下腹部拘

3、急硬痛。12.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题型.选择填空1. 麻黄汤衄血机理:阳郁化热,损伤血络。2. 太阳蓄水证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治法:通阳化气利水。代表方:五苓散。3. 抵挡组成:水蛭、虻虫、桃仁、大黄4. 治疗脚挛急代表方:芍药甘草汤5. 治疗心下悸,欲得按的方剂:炙甘草汤6. 治疗奔豚的代表方:桂枝加桂汤7. 热痞证治疗方: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寒热错杂痞证治疗方:泻心汤类;痰气痞证治疗方:旋覆代赭汤;水痞证治疗方:五苓散;痞证误下后下利治疗方:赤石脂禹余粮方。first8. 炙甘草汤中生地黄用量特殊为:一斤9. 伤寒

4、学中甘草大多炙用,生用方有:甘草汤、桔梗汤10. 治疗心阳虚的方剂: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桂枝救逆汤、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11. 热郁胸膈的表现有:即桅子豉汤证类,结合条文和病机回答。有心烦不得眠、心中懊憾、 反复颠倒、胸中窒、心中结痛等。12. 蓄血三方证:桃核承气汤证、抵挡汤证、抵挡丸证13. 背诵条文序号:1、2、3、12、13、16、35、31、40、63、64、67、82、177、106、135、138、 154题型.简答论述1. 真武汤证(阳虚水泛证)辨证要点:心下悸、头眩、身斶动、振振欲辟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病机:少阴阳虚、水气泛滥治法: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2.

5、 炙甘草汤证辨证要点:心动悸、欲得按病机:心阴阳两虚治法: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方用炙甘草汤3. 小青龙汤证辨证要点:寒热咳喘、痰多色白清稀呈泡沫样、脸有水气、舌苔白滑、脉玄紧病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4. 半夏泻心汤证辨证要点:心下悸、满而不痛、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纳呆、微渴、舌色稍淡、苔白腻或微黄、脉玄细数病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治法:和中降逆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5. 桃核承气汤证辨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午后或夜间为甚、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沉涩病机:血热互结于下焦治法:泻下瘀热。方用桃核承气汤6.太阳蓄血证与阳明蓄血证比较证类太阳蓄血证阳

6、明蓄血证不同点病机瘀热互结十卜焦瘀热互结于中焦病性病程较短,病情较急, 属于“新瘀”“本有久瘀血”,病程 长,属于“宿瘀”症候少腹急结或硬满,小 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喜后,大便虽硬血易 出,其色必黑相同点二者成因和症候虽有差异,但其病机均为邪 热与瘀血相结,同为蓄血,故均治以抵挡汤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second题型.名词解释1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彳T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2 .汗出液滞然: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3 . 口不仁:口中感觉失常,食不知味,语言不利。4 .热越:热邪向外发越。题型.选择填空1 .调胃承气汤中症候中“蒸蒸发热”的机理是:太阳病发汗不解,转属阳明

7、结实,里热外 蒸使然。2 .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桅子柏皮汤、麻黄连轮赤小豆汤3 .脾约证的特有症候表现是:大便硬,小便数4 .阳明病脉象:脉大5. 背诵条文序号:180、186、182、223、248、249、247、260、261、262题型.简答论述1 .白虎汤证辨证要点:发热、汗出口渴、甚或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澹语、遗尿、脉浮滑、无阳明里实症候。病机:无形邪热炽盛,充斥表里治法:辛寒清热。方用白虎汤2 .猪苓汤证辩证要点: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或见下利、咳而呕,心烦不得眠病机:阴伤有热,水气不利治法:清热滋阴利水。方用猪苓汤3 . 麻子仁丸证辨证要点:大便硬、小便数

8、、腹无所苦病机:胃热肠燥津亏治法:泻热润肠通便。方用麻子仁丸。4. 太阳蓄血证与阳明蓄血证比较:见太阳病篇5.湿热发黄证类三方比较证类茵陈蒿汤证桅子柏皮汤证麻更连轮赤小豆 汤证不同点病机湿热蕴结,熏蒸 肝胆,兼腑气壅 滞湿热相合,熏烝 肝胆湿热内蕴熏蒸肝 胆,兼风寒束表症候目黄身黄,发热 县而腹满,小便 不利而色黄目黄身黄,小便 不利目黄身黄,恶寒 无汗,或身痒治疗特点治疗湿热发黄湿 湿热并重兼后腑 气壅滞,为下热 之剂治疗湿热发黄热 重十湿,为清热 之剂治疗湿热发黄兼 后表证,为散热 之剂相同点三方均为湿热发黄,以身目黄如橘子色,无汗,小便 不利而色黄为共同症候特征第四章.少阳病辨证论治th

9、ird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题型.名词解释1. 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2. 嘿嘿: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语。3. 支节烦疼:支,通肢;烦,犹剧。即四肢关节剧烈疼痛。题型.选择填空1. 少阳病脉象:脉弦细2. 少阳病治禁:禁汗、禁吐、禁下、(禁温针、禁利小便)3. 少阳病治法:和解4. 背诵条文序号:263、 96、 101、 146、 103、 165、 147题型.简答论述1. 小柴胡汤证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病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方用小柴胡汤2. 大柴

10、胡汤证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难下或下利不畅、伴见小便色黄、苔黄少津、脉弦数。病机:少阳郁热兼有阳明里实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方用大柴胡汤。3.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辨证要点: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下边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病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治法: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4. 柴胡桂枝汤证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支节烦疼、微呕、胸下心下微满、伴有舌苔薄白、脉浮弦病机:邪犯少阳,表证未解。方用柴胡桂枝汤第五章 .太阴病辨证论治题型.名词解释1. 四逆辈:指四逆汤、理中汤一类方剂。2. 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

11、复之义。题型.选择填空背诵条文序号:273、 277题型.简答论述太阴病本证辨证要点: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不渴病机: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寒湿内盛,升降失常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轻者用理中汤,重者用四逆汤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题型.名词解释1.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2. 温温:心中自觉蕴结不舒。fourth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 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题型.选择填空1 .少阴寒化证治疗方: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附子汤 证、真武汤证、桃花汤证2 .少阴热化证治疗方: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

12、大承气汤证3 .少阴咽痛中用半夏治疗咽痛的是:苦酒汤证4 . 背诵条文序号:281、323、317、304、305、316、303题型.简答论述1 .少阴病的分类、症候、证型、病机、治法、代表方分类:少阴病寒化证和少阴病热化证症候:少阴病寒化证:恶寒、蜷卧、小便清长、手足厥冷、下利清谷、脉微等少阴病热化证:心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型:少阴寒化证治疗方: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附子汤证、真武汤证、桃花汤证;少阴热化证治疗方: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大承气汤证病机:心肾阴阳虚衰,水火不交治法:少阴病寒化证:治宜回阳救逆,四逆汤为代表方少阴病热化证:治宜育阴清热,黄

13、连阿胶汤为代表方2 .四逆散证辨证要点:四肢厥逆、或见腹痛、泄利下重、咳嗽、心下悸、小便不利病机:阳气内郁,气机不畅治法:疏畅气机,透达郁阳。方用四逆散3.黄连阿胶汤证与桅子豉汤证鉴另IJ证类黄连阿胶汤证桅子豉汤证相同点均以心烦、不得眠为主证小同点病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无形邪热扰于胸膈 1病性虚治法滋阴泻火,交通心肾清宣郁热第七章.厥阴病辨证论治题型.名词解释1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2 .心中疼热:自觉胃脱部疼痛,伴有灼热感。3 .脏厥:指肾脏真虫内扰,疼阳极虚而致四肢厥冷。4 .蛔厥:因蛔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四肢逆冷。题型.选择填空1 .四肢厥逆辨中提示

14、致厥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2 .水酒各半方: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 . 背诵条文序号:326、338、351、371、337题型.简答论述1. 乌梅丸证辨证要点:一是有吐蛔病史;二是证以腹部、胃脱疼痛为主,且时作时止;三是手足厥 冷常在痛剧时产生,痛减或痛止时消失;四是进食后随即发生疼痛与呕吐。病机:上热下寒,蛔虫内扰。fifth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治法:清上温下,安蛔止痛。2. 当归四逆汤证辨证要点: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见四肢关节疼痛、身疼腰痛、或见月经愆期、量少色暗、痛经等。病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方用当归

15、四逆汤3. 吴茱萸在伤寒学中多次出现,分别出现在哪?并答出其证治要点、病机、治法。吴茱萸出现在阳明经、少阴经、厥阴经中。辨证要点:1 )阳明寒呕。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2)厥阴头痛。头痛干哎,吐涎沫。3)少阴吐利。呕吐下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病机:胃阳不足,浊阴上逆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第八章 .霍乱病辨证论治题型.选择填空伤寒学中唯一的“一方二法”方剂是:理中汤(理中丸)第九章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题型.选择填空背诵条文序号:397其他1. 伤寒学中“去渣再煎”的方剂有: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旋覆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2

16、. 伤寒学中治疗 “寒热错杂”的方剂有:黄连汤、栀子生姜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3. 伤寒学中治疗“喘”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4. 伤寒学中治疗“口渴”的方剂有:小青龙汤、五苓散、白虎加人参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理中丸加白术、猪苓汤、四逆汤、白头翁汤、大陷胸汤、茵陈蒿汤、芍药甘草汤、桂枝加大黄汤5. 伤寒学中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剂有:小青龙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五苓散、猪苓汤、茵陈蒿汤、理中汤加茯苓、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真武汤、甘草附子汤、四逆汤、桃花汤6. 伤寒学中治疗“身痛

17、”的方剂有:桂枝新加汤、麻黄汤、附子汤7. 伤寒学中治疗 “但头汗出”的方剂有:栀子豉汤证类、大陷胸汤证、湿热发黄证类、柴胡桂枝干姜汤、热入血室类、小柴胡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四逆人参汤8. 伤寒学中治疗 “四逆” 的方剂有:四逆辈、当归四逆汤、白虎汤、乌梅丸、四逆散、瓜蒂散、五苓散等。9. 伤寒学中治疗“呕吐”的方剂有: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吴茱萸汤、理中丸、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猪苓汤、乌梅丸、竹叶石膏汤、半夏泻心汤等。10. 伤寒学中治疗“吐利并见”的方剂有:五苓散、理中丸、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sixth汁汤、四逆加人参汤等。11. 伤寒学中治疗“下利”的方剂有:葛根汤 ( 46) 、葛根芩连汤( 76) 、黄芩汤( 222) 、小青龙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