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_第1页
《爱莲说》教案_第2页
《爱莲说》教案_第3页
《爱莲说》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爱莲说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2、理解文章主题,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4、能背诵优美句段。学习重点: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爱莲说教学构思:爱莲说是一篇文笔摇曳的古典散文,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又富含很高的审美性。所以掌握生字词,解决文言知识、翻译课文和诵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基础,理解作者情操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学习的难点。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最基础的读入手,以读带动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读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将课堂分成三步走,切实实现学习目标。第一步:通过读解决生字词,指

2、导学生正确流利的诵读。第二步:读中解决文言字词,翻译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三步:深入研讨作者情感,理解托物言志,以读传情,对课文进行深层把握。教学过程:一、 导入(5分钟):生欣赏莲花的有关影视资料,提醒同学们边欣赏边注意其中的有关知识信息。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咏莲的经典散文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课文题解(3分钟):注释(1),生读、背。 作者(板书)介绍: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理学开山之祖. 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是程颐、程灏两兄弟。人们认为他“功在孔孟之间”。帝王们也尊他为人伦师表.而周敦颐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三、目标呈现(1分钟)。1、掌握文言字词,疏

4、通文意。2、理解文章主题,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4、能背诵优美句段。四、深入学习(10分钟):第二遍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掌握“之”的用法。2、翻译课文,说给同位听。3、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并力争解决。师提示:参考以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方法,深入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小姐讨论,也可与老师交流。师巡回指导师生解决疑难。反馈检查,1、补充完善“之”的各种用法。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间,不译。之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它

5、 至之市 动词,到去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2、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五、品味赏析,把握主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自由讨论)角度特点品质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品行端正味道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并配以出水荷花的图片)、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

6、朴;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共有几处写到?共有三处提到,请学生朗读。、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世人牡丹富

7、贵者宜乎众、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打在屏幕上,配以陶渊明的画像)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

8、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因为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 刘禹锡 赏牡丹“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打在屏幕上,配以牡丹的图片)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9、呢?(可让学生联系周敦颐的生平事迹来分析)、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5、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6、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

10、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六、理解内容及表现手法(10分钟):由学生对内容的疑问入手,解决老师的疑难:质疑: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那么多可爱的花,作者为什么独爱莲?引入对莲形象品格的分析。 这些描写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性情等方面,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78生回答,师板书品质)补充背景

11、,帮助学生理解:周敦颐因为学识渊博,被推荐作了高官,但他不满于官场的附炎趋势,不屑于浊世的争名逐利,专心修身养性,治学问,人称静修无欲的礼学大师,他非常喜欢莲,有一天,他在自建的莲池旁,凭栏放目,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不由得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导入:此时作者眼中的莲还只是莲吗?引出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诠释:作者移情于莲,抓住莲“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特征抒发自己对高洁、正直的君子品格的追求,这种手法就是托物言志。(板书)同学们在托物言志的后面记下:物要抓特征,志象征人的品格情操。在本文中除了莲之外,作者还提到了两种花,牡丹,菊,写这两种有什么作用?引出衬托手法。(板书)师:莲的品格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