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变动成本法_第1页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_第2页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_第3页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_第4页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要点:要点: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两种方法计算的分期损益形成差异的原因两种方法计算的分期损益形成差异的原因 变动成本法的评价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完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 把一定时期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包把一定时期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都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都“吸收吸收”到单位产品上去的到单位产品上去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完全成本法又称制造成本法,它是专门为了区别管理会计完全成本法又称制造成本法,它是专门为

2、了区别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而提出的用于概括传统成本计算模式的一个词汇。中的变动成本法而提出的用于概括传统成本计算模式的一个词汇。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第一节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变动成本法概述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期间成本期间成本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总成本总成本非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完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 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直接材料期间费用制造成本利润表产品销售成本资产负债表库存商品存货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完全完全成本法成本流程图成本法成本流程图 变动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直接成本法) 以以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期间成本期间成本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

4、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总成本总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直接材料期间费用制造成本利润表产品销售成本资产负债表库存商品存货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变动成本法成本流程图成本法成本流程图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第一、变动成本法认为变动成本才是产品第一、变动成本法认为变动成本才是产品的成本。的成本。 第二、变动成本法认为固定成本应当属于第二、变动成本法认为固定成本应当

5、属于期间成本。期间成本。 第三、出于决策的需要。第三、出于决策的需要。第二节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理论依据不同理论依据不同 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存货的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存货的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分期损益不同分期损益不同理论依据不同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完全成本法的理

6、论依据: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发生在生产领域。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应该作为产品成本,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应该作为产品成本,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应用前提条件应用前提条件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以成本按其用途分类为基础以成本按其用途分类为基础 成成本本划划分分的的类类别别 变变动动成成本本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务费用变动财务费用 生生产产成成本本

7、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 固固定定成成本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固定财务费用 非非生生产产成成本本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表表3-1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8、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表表3-2 产品成本构成产品成本构成 例例3-1设某企业月初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当月某种产品设某企业月初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当月某种产品共生产共生产60件,销售件,销售40件,月末结存件,月末结存20件。该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件。该种产品的制造成本资料和企业的非制造成本资料如表资料和企业的非制造成本资料如表 3-3所示。所示。成本项目成本项目单位产品项目成本单位产品项目成本项目总成本项目总成本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

9、售费用220503013 200 3 000 1 800 2 400 3 300 4 000合合 计计27 700表表3-3 产品成本资料产品成本资料 单位:元单位:元 两种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比较:两种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比较:成本项目成本项目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 220220505030303003402400/60 两种成本法下期间费用的比较两种成本法下期间费用的比较成本项目成本项目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管

10、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期间成本期间成本2400 3300 3300 4000 4000 97007300存货的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存货的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存货的估价不同存货的估价不同 在例在例3-1中,月初无在产品,中,月初无在产品,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时,期末存货的成本则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时,期末存货的成本则为6 000元(元(30020)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时,期末存货的成本则为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时,期末存货的成本则为6 800元(元(34020) 成本流程不同成本流程不同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存货成本存货成本当存货销售时当存货销售时销售成

11、本销售成本当期全额转入期间成本当期全额转入期间成本营业费用营业费用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成本项目成本项目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存货成本存货成本当存货销售时当存货销售时销售成本销售成本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损益表图图3-3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流程图两种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流程图成本项目成本项目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损益表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分期损益不同分期损益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传统损益表完全成本法下传统损益表变动成本法下贡献式损益表变动成本法下贡献式损益表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减:销售成本减: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加:本期生产成

12、本加: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本 减:期末存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 销售成本合计销售成本合计销售毛利销售毛利减:期间费用减: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税前净利税前净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减:变动生产成本减:变动生产成本贡献毛益(制造过程)贡献毛益(制造过程)减:期间成本减: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合计期间费用合计税前净利税前净利表表3-4 损益表的基本结构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例例3-2承接例承接例3-1所示的表所示的表3-3资料,假设产品售价为资料,假设产品售价为600元元/件,分别按两种件,分别按两种成

13、本计算方法编制损益表。成本计算方法编制损益表。传统式损益表传统式损益表贡献式损益表贡献式损益表销售收入(销售收入(60040) 24 000销售收入(销售收入(60040) 24 000减:销售成本减:销售成本减:变动生产成本减:变动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贡献毛益贡献毛益 加:本期生产成本加:本期生产成本减:期间成本减:期间成本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减:期末存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成本合计销售成本合计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销售毛利销售毛利 期间费用合计期间费用合计减:期间费用减:期间费用税前净利税前净利 管理费用管理费

14、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4000 期间费用合计期间费用合计 税前净利税前净利 表表3-5 损益表损益表 单位:元单位:元a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2400元元/60件件=40元元/件件(340a60)02040020400(34020)68001360010400330073003100120001200024003300400097002300(30040)例例3-3假定某企业某年度假定某企业某年度1、2、3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如表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如表3-6所示(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假定三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未变)所示(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假定三个月中产品的价

15、格和成本未变) 项项 目目1月月2月月3月月期初存货(件)期初存货(件)本期生产(件)本期生产(件)本期销售(件)本期销售(件)期末存货(件)期末存货(件)销售单价(元)销售单价(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变动性管理费用(元)变动性管理费用(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元)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元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元)012 00012 00001510112 00016 000012 0009 0003 0001510112 00016 0003 00012 00015 00001510 112 00016 000表表3-6 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表成本及生产数

16、据资料表 下面再以下面再以连续期间连续期间的损益计算为例,全面分析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分期损益的损益计算为例,全面分析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分期损益计算的影响。计算的影响。项项 目目1月月2月月3月月销售收入(售价销售收入(售价销售量)销售量)减:变动成本减:变动成本其中:变动生产成本其中: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量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1销售量)销售量)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减:固定成本减:固定成本 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税前净利税前净利表表3-7 损益表(变动成本法)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单位:元单

17、位:元180 000132 000120 00012 00048 00028 00012 00016 00020 000135 00099 00090 0009 00036 00028 00012 00016 0008 000225 000165 000150 00015 00060 00028 00012 00016 00032 000项项 目目1月月2月月3月月销售收入(售价销售收入(售价销售量)销售量)减:销售成本减:销售成本 其中:期初存货成本其中:期初存货成本 加:本期生产成本(单位产品加:本期生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成本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量) 减:期末存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毛

18、利:销售毛利:减:销售和管理费用减:销售和管理费用 其中: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税前净利税前净利损益表(完全成本法)损益表(完全成本法) 单位:元单位:元180 000135 000225 000132 00000132 000132 000132 000048 00028 00012 00016 00020 00016 00016 00015 00031 00025 0009 00011 00029 00036 00060 000033 00033 00099 000165 000 对分期损益的影响对分期损益的影响=+-完全成

19、本法计入完全成本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定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释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产成本 本期发生的本期发生的固定生产成固定生产成本本 期末存货吸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本期发生本期发生的固定生产成本的固定生产成本=两种成本法下某期两种成本法下某期税前净利的差额税前净利的差额 =该期完全成本法下该期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的税前净利 -该期变动成本法该期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下的税前净利 -两种成本法下计入两种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

20、差额生产成本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期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期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定生产成本=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有下式成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有下式成立:两种成本法两种成本法下某期税前下某期税前净利的差额净利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期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期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定生产成本 总结总结 如果产量等于销量,两种方法下的损益相同;如果产量等于销量,两种方法下的损益相同;如果产量大于销量,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小于

21、完全成如果产量大于销量,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本法下的损益;如果产量小于销量,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大于完全成如果产量小于销量,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大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本法下的损益。从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来观察从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来观察: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评价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 优点优点: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缺点缺点:所计算的分期损益难以为管理部门所理解,所计算的分期损益难以为管理部门所理解,不便于为决策、控制和分析直接提供有关的资不便于为决策、控制和分析直接提供有关的资料。料。举例说

22、明举例说明每年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都相同每年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都相同 ,以完,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所确定的各年净收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全成本计算为基础所确定的各年净收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别。某单位连续三年的有关资料见表某单位连续三年的有关资料见表项项 目目1 1月月2 2月月3 3月月期初存货(件)期初存货(件) 0 00 03 0003 000 本期生产(件)本期生产(件) 12 00012 000 15 00015 000 9 0009 000 本期销售(件)本期销售(件) 12 00012 000 12 00012 000 12 000

23、12 000 期末存货(件)期末存货(件)0 03 0003 0000 0单位售价单位售价151515151515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 101010101010单位变动性管理费用(元)单位变动性管理费用(元) 1 11 11 1固定性制造费用(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元)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元)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元)16 00016 00016 00016 00016 00016 000 计算两种方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计算两种方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为变动成本法下的

24、单位生产成本为10元,元, 完全成本法下:完全成本法下: 1 1月份月份: : 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12 000/12 000=1=12 000/12 000=1(元)(元) 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1=11(元)(元) 2 2月份:月份: 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12 000/15 000=0.8=12 000/15 000=0.8(元)(元) 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8=10.8(元)(元) 3 3月份:月份: 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12 000/9 000=1.33=12 000/9 000=1.33(元)(元) 单位生产成本单

25、位生产成本=11.33=11.33(元)(元)项项 目目1月月2月月3月月销售收入(销售收入(15销售量)销售量)减:变动成本减:变动成本其中:变动生产成本(其中:变动生产成本(10销售量)销售量)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1销售量)销售量)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减:固定成本减:固定成本 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税前净利税前净利损益表(变动成本法)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单位:元单位:元132 000180 000120 00012 00048 00028 00012 00016 00020 000132 000180 00

26、0120 00012 00048 00028 00012 00016 00020 000132 000180 000120 00012 00048 00028 00012 00016 00020 000项项 目目1月月2月月3月月销售收入(销售收入(15销售量)销售量)减:销售成本减:销售成本其中:期初存货成本其中:期初存货成本 加:本期生产成本加:本期生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减:销售和管理费用减:销售和管理费用 其中: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税前净利税前净利损益表(完全成本法)损益表(完全成本

27、法) 单位:元单位:元180 000180 000 180 000132 000129 600134 000132 000162 000102 00048 00028 00012 00016 00020 000000032 40032 40050 40045 60028 00012 00016 00028 00012 00016 00022 40017 600 解释解释1: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不仅受到自身: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不仅受到自身消耗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产品生产数量的的影消耗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产品生产数量的的影响。响。 解释解释2 2: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销售利润不仅受

28、: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销售利润不仅受到销售数量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生产数量的影响。到销售数量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生产数量的影响。 销售量增加,在产品的售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反而销售量增加,在产品的售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反而减少减少 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和第二年度的有关资料见表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和第二年度的有关资料见表项目项目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二年生产量(件)生产量(件)50 00050 00045 00045 000销售量(件)销售量(件)45 00045 00050 00050 000单位售价(元单位售价(元/ /件)件)80808080单位变动成本(元单位变动成本

29、(元/ /件)件)10101010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元)2 000 0002 000 0002 000 0002 000 000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元)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元)500 000500 000500 000500 000完全成本计算法完全成本计算法单位:元单位:元项目项目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二年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期初存货 本期变动性生产成本本期变动性生产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 可供销售的成本可供销售的成本 减:期末存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 减: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

30、用减: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税前利润税前利润3 600 0004 000 0002 250 0002 700 000500 0002 000 0002 500 000250 0001 350 000500 000500 000250 000850 000800 0001 300 0002 000 0002 700 000450 00000原因解释原因解释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销售收入(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销售收入(5000*80)400,000 增加可变成本(增加可变成本(5000*10) 50,000 增加贡献毛益增加贡献毛益350,000 增加固定成本增加固定成本 上年结转(上年结转(5000

31、*40)200,000 本年多负担(本年多负担(45000*(44.4-40))200,000第二年比第一年净收益减少第二年比第一年净收益减少50,000注:第一年单位固定成本注:第一年单位固定成本 2000000/5000040 第二年单位固定成本第二年单位固定成本 2000000/4500044.4在销售单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成品期末存货增加,企业利润在销售单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成品期末存货增加,企业利润也会也会增加。增加。 假设某公司假设某公司2009年和年和2010年的有关资料如下:年的有关资料如下:项目项目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生产量(件)生产量(件)400

32、00400005000050000销售量(件)销售量(件)40000400004000040000单位售价(元单位售价(元/ /件)件)80808080单位变动成本(元单位变动成本(元/ /件)件)10101010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元)2000000200000020000002000000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元)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元)500000500000500000500000完全成本计算法完全成本计算法单位:元单位:元项目项目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二年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期初存货 本期变动性生产成本本期变动

33、性生产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 可供销售的成本可供销售的成本 减:期末存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 减: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减: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税前利润税前利润3 200 0003 200 0002 400 0002 000 000400 0002 000 0002 400 0000800 000500 000500 0000300 000700 0001 200 0002 000 0002 500 000500 0000500 000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u优点:优点:符合符合“收益与费用相配比收益与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的会计原则 有利于企业正确进

34、行短期决策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短期决策 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提高了成本核算信息的客观性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提高了成本核算信息的客观性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u缺点:缺点: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 不能满足企业长期预测、决策的需要不能满足企业长期预测、决策的需要 由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改用变动成本法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由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改用变动成本法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分析原因主要应考虑单价、销售量、非生分析原因主要应考虑单价、销售量、非生产成本、变

35、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等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等因素。因素。 1.1.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量均为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量均为已知常数,计算出来的销售收入是完全相已知常数,计算出来的销售收入是完全相同的,不会导致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同的,不会导致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 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 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 2.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都属于期间成本,只是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都属于期间成本,只是在计入利润表的

36、位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所在计入利润表的位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不会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否出现狭义差额产生以不会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否出现狭义差额产生影响。影响。 3.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区,因而也不可能使分期营业利润出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区,因而也不可能使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现狭义差额 4.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期营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期营业利润

37、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是:业利润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是: 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出现了差异产成本的水平出现了差异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本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生了差异生了差异 第四节第四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整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整合例例3-5某企业只产销一种商品,其有关资料如下:某企业只产销一种商品,其有关资料如下: 期初存货期初存货 0 当期产量当期产量 5 500件件 当期销售当期销售 4 500件件 期末存货期末存货 1

38、 000件件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 15元元 直接人工直接人工 10元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5元元 单位变动性管理费用单位变动性管理费用 2元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22 000元元 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 45 000元元 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售价 50元元对外以完全成本法计算为基础,对内采用变动成本法。对外以完全成本法计算为基础,对内采用变动成本法。(1)平时核算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平时核算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都计入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都计入“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账户,账户, 计算变动

39、成本如下:计算变动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155 500=82 500 直接人工直接人工=105 500=55 000 变动制造费变动制造费=55 500=27 500编制分录:编制分录:借: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165 000 贷:原材料贷:原材料 82 500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 55 000 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 27 500(2)结转本月生产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下:)结转本月生产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借:库存商品 165 000 贷:生产成本贷:生产成本 165 000(3)产品销售时,通过)产品销售时,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核算,

40、计算如账户核算,计算如下:下: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504 500=225 000 编制分录:编制分录: 借: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 22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 225 000(4)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计算如下:)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计算如下: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成本=(15+10+5)4 500=135 000 会计分录为: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35 000 贷:库存商品贷:库存商品 135 000 (5)结转各项收支到)结转各项收支到“本年利润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如下:账户,计算如下: 变动性管理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24 500=9

41、000 本月发生管理费用本月发生管理费用=9 000+45 000=54 000 会计分录为: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 225 000 贷:本年利润贷:本年利润 225 000 借: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211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贷:主营业务成本 135 000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54 000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22 000在变动成本法下,计算所得的税前净利润为:在变动成本法下,计算所得的税前净利润为:本年利润本年利润=225 000-211 000=14 000(元)(元)(6)期末,为了满足按完全成本法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要把)期末,为了满足按完全成本法

42、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要把固定制造费用中应由存货分摊的部分加到固定制造费用中应由存货分摊的部分加到“存货存货”项目上,应由销项目上,应由销货分摊的部分加到货分摊的部分加到“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上,同时调整利润额。项目上,同时调整利润额。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单位固定制造费用=22 0005 500=4(元(元/件)件) 按完全成本法应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按完全成本法应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44 500=18 000(元)(元)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 = 135 000+18 000=153 000(元)(元) 按完全成本法应计入期末

43、产品存货成本的固定制造费用:按完全成本法应计入期末产品存货成本的固定制造费用: 41 000=4 000(元)(元)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 =(15+10+5)1 000+4 000=34 000(元)(元)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225 000减:变动成本减:变动成本 144 000 其中:产品销售成本其中:产品销售成本 135 000 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9 000贡献毛益贡献毛益 81 000减:固定成本减:固定成本 67 000 其中:固定制造成本其中:固定制造成本 22 000 固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和管

44、理费用 45 000税前净利税前净利 14 000表表3-12 损益表(变动成本法)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单位:元单位:元(7)编制变动成本法的利润表)编制变动成本法的利润表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225 000减:产品销售成本减:产品销售成本 153 000 其中: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 135 000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18 000销售毛利销售毛利 72 000减:销售和管理费用减:销售和管理费用 54 000税前净利税前净利 18 000表表3-13 损益表(完全成本法)损益表(完全成本法) 单位:元单位:元(8)把变动成本法的损益表调整为完全成本法的损益表,并对外)把变动成本法的损

45、益表调整为完全成本法的损益表,并对外发布。发布。 =14 000+4 000-0=18 000全部成本法下全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的税前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的税前利润 +期末存货中的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期初存货中的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9)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资产负债表。)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资产负债表。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如表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如表3-14所示:所示:表表3-14 资产负债表(变动成本法)资产负债表(变动成本法) 单位:元单位:元资产资产年初数年初数期末数期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年初数期末数期末数存货存货 利润利润14 000 产成品产成品 030 00030 000用完全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如表用完全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如表3-15所示:所示:表表3-15 资产负债表(完全成本法)资产负债表(完全成本法) 单位:元单位:元资产资产年初数年初数期末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