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五章 组网技术)_第1页
移动通信第五章 组网技术)_第2页
移动通信第五章 组网技术)_第3页
移动通信第五章 组网技术)_第4页
移动通信第五章 组网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目录目录5.1 概述概述5.2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5.4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5.5 信令信令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系统容量(2) 由于传播损耗的存在,由于传播损耗的存在,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总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总是有限的。如何使得用户在服务区内的任一点都能接入是有限的。如何使得用户在服务区内的任一点都能接入网络,这就是区域覆盖问题。网络,这就是区域覆盖问题。(3) 如何将服务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如何将服务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 并且要与固定并且要与固定网络网络(如如PSTN、 ISDN、

2、 BISDN等等)互连,互连, 从而实现移从而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动用户与固定用户、 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通通? 也就是说,也就是说, 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5.1 概述5.1 概述概述 在前面几章的讨论中,在前面几章的讨论中, 我们主要解决了在移动环境下,我们主要解决了在移动环境下, 点对点的传输问题。点对点的传输问题。 本章将试图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本章将试图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 大家如何来共享大家如何来共享? 即采用什么样即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技术,的多

3、址技术, 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BSMSMSMS5.1 概述(4)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任意移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任意移动。动。 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基一是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 如何保证用户如何保证用户通信过程的连续性,通信过程的连续性, 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 二是用二是用户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户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 网络如何管理这些用户,网络

4、如何管理这些用户, 使网使网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 该用户当前在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该用户当前在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内,基站覆盖的范围内, 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5) 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 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交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交换控制信息,换控制信息, 从而对呼叫过程、从而对呼叫过程、 移动性管理过程和网络互移动性管理过程和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连过程进行控制, 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 即在移动通信网即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5.2 多

5、址技术一一. 频分多址频分多址(FDMA) 5.2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 频分多址是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分多址是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频道(或称信道或称信道)供不同的用户使用。在单纯的供不同的用户使用。在单纯的FDMA系统,系统,通常采用频分双工通常采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来实现双工通信。的方式来实现双工通信。BSMSMS发发/BS收收MS收收/BS发发5.2 多址技术信道2信道1 信道N信道1 信道N收发间隔 信道带宽功率时间移动台收(基站发)移动台发(基站收)FDD(频分双工)频分双工)BSMSMS发发/BS收收MS收收/BS发发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

6、 话务量和服务等级话务量和服务等级 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十分紧张,不可能为每一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十分紧张,不可能为每一个移动台预留一个信道,只可能为每个基站配置好个移动台预留一个信道,只可能为每个基站配置好一组信道,供该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小区)内的所一组信道,供该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小区)内的所有移动台共用,这就是有移动台共用,这就是多信道共用问题多信道共用问题。?一个基站所覆盖的范围内,用户对通信系统的通信业务?一个基站所覆盖的范围内,用户对通信系统的通信业务需求程度是怎样的需求程度是怎样的?n个信道能为多少用户提供服务个信道能为多少用户提供服务?怎么说明通信系统的繁忙程度?怎么说明通信系统的繁

7、忙程度?共用信道后必然会遇上所有信道均被占用的情况,而新?共用信道后必然会遇上所有信道均被占用的情况,而新的呼叫不能接通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有多大的呼叫不能接通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有多大 在多信道共用的情况下,一个基站若有在多信道共用的情况下,一个基站若有n个信道,个信道,同时为小区的全部移动用户所共用。但基站最多只同时为小区的全部移动用户所共用。但基站最多只能同时保障能同时保障n个用户进行通信。个用户进行通信。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一一. 话务量和呼损率的概念话务量和呼损率的概念1. 流入话务量流入话务量小时)小时)(次(次次)次)(小时(小时(爱尔兰)

8、(爱尔兰)/ SA (次(次/ /小时)小时):单位时间(:单位时间(1小时)内平均发生的呼叫次数。小时)内平均发生的呼叫次数。S(小时(小时/次):每次呼叫平均需要占用信道时间。次):每次呼叫平均需要占用信道时间。 A物理含义:物理含义:1小时内所有用户要求通话总时间,也小时内所有用户要求通话总时间,也就是就是1小时内所有呼叫需占用信道的总小时数。小时内所有呼叫需占用信道的总小时数。 A反映的是用户对通信网的话音方面业务量的需求反映的是用户对通信网的话音方面业务量的需求程度。程度。2. 完成话务量完成话务量 在信道共用的情况下,通信网是无法保证每个用户在信道共用的情况下,通信网是无法保证每个

9、用户的所有呼叫都能成功,即发生的所有呼叫都能成功,即发生“呼损呼损”。已知全网用。已知全网用户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呼叫次数为户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呼叫次数为 ,其中有的呼叫,其中有的呼叫成功,有的呼叫失败。设单位时间内成功呼叫的次数成功,有的呼叫失败。设单位时间内成功呼叫的次数为为0,就可计算出完成话务量,就可计算出完成话务量:次)次)(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次(次(爱尔兰)(爱尔兰)/00SA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 A0物理含义:实际上,物理含义:实际上,1小时内所有共用信道被占小时内所有共用信道被占用的总小时数。用的总小时数。 A0反映的是通信网完成的话音方面的业务量。反映的是通信网完成的

10、话音方面的业务量。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 从一个信道来看,它充其量在一个小时之内不间断地从一个信道来看,它充其量在一个小时之内不间断地进行通信,那么它所能完成地最大话务量就是进行通信,那么它所能完成地最大话务量就是1爱尔兰。爱尔兰。由于用户发起呼叫是随机的,不可能不间断地持续利用由于用户发起呼叫是随机的,不可能不间断地持续利用信道,即信道利用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所以一个信道信道,即信道利用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所以一个信道实际所能完成的话务量小于实际所能完成的话务量小于1爱尔兰。爱尔兰。从一个信道来看,它所能完成的最大话务量为多少呢?从一个信道来看,它所能完成的最大话务量为多少呢?从两个信道来

11、看,它所能完成的最大话务量为多少呢?从两个信道来看,它所能完成的最大话务量为多少呢? 2爱尔兰。爱尔兰。从从n个信道来看,它所能完成的最大话务量为多少呢?个信道来看,它所能完成的最大话务量为多少呢? n爱尔兰。爱尔兰。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3. 呼损率(服务等级)呼损率(服务等级) 损失话务量占流入话务量的比率即为呼叫损失的比损失话务量占流入话务量的比率即为呼叫损失的比率,称为率,称为“呼损率呼损率”,用符号,用符号B表示:表示: 00B AAA 呼损率不同情况下,信道的利用率也是不同。信道呼损率不同情况下,信道的利用率也是不同。信道利用率利用率可用每小时每信道完成话务量来计算,即:可用每小

12、时每信道完成话务量来计算,即: nBAnA 10 呼损率可以反映用户的满意程度。呼损率可以反映用户的满意程度。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二二. 呼损率的计算呼损率的计算 假设呼叫具有如下性质:独立,用户数量为无限大;假设呼叫具有如下性质:独立,用户数量为无限大;概率相等,呼叫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呼叫请求到达无记概率相等,呼叫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呼叫请求到达无记忆性;可用的信道数目有限;用户占用信道的概率服从忆性;可用的信道数目有限;用户占用信道的概率服从指数分布。指数分布。 niii!An!AB1爱尔兰公式:爱尔兰公式:爱尔兰公式表见书:爱尔兰公式表见书:P184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三三. 用户

13、忙时的话务量与用户量用户忙时的话务量与用户量 用户最忙用户最忙1小时内的需要通话时间与全天需要通话时间小时内的需要通话时间与全天需要通话时间之比称为集中系数,用之比称为集中系数,用k表示,一般表示,一般k=10%15%。每个。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需要统计的办法确定。设通信网中每一用户的忙时话务量需要统计的办法确定。设通信网中每一用户每天平均呼叫次数为用户每天平均呼叫次数为C(次(次/天),每次呼叫的平均占天),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信道时间为用信道时间为T(秒(秒/次),集中系数为次),集中系数为k,则每个用户的忙,则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时话务量为:36001Ca kT 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在用

14、户的忙时话务量a确定之后,每个信道所能容纳确定之后,每个信道所能容纳的用户数的用户数m:nMkTCnAanAm 3600/nmM 电信业务流量和服务等级例:某移动通信系统,每天每个用户平均呼叫例:某移动通信系统,每天每个用户平均呼叫10次,每次次,每次占用信道平均时间为占用信道平均时间为80s,呼损率要求,呼损率要求10,忙时集中率,忙时集中率为为0.125,问给定,问给定8个信道能容纳多少用户。个信道能容纳多少用户。解:解:1)根据呼损率要求及信道数,求总话务量:)根据呼损率要求及信道数,求总话务量: n=8,B=10,查表得:,查表得:5.597 2) 每个用户忙时的话务量:每个用户忙时的

15、话务量: a=10800.125/3600=0.0278Erl 3) 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为m 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 Mmn=A/a=201.3 201 空闲信道的选取空闲信道的选取空闲信道的选取 在移动通信网中,在移动通信网中, 假如在基站控制的小区内有假如在基站控制的小区内有n个个无线信道,这无线信道,这n个信道最多提供给个信道最多提供给n个用户同时使用。个用户同时使用。假设现在有些信道以被占用,有些没有被占用(空闲信假设现在有些信道以被占用,有些没有被占用(空闲信道),道), 那么,那么, 当某一用户需要通信而发出呼叫时,当某一用户需要通信而

16、发出呼叫时, 怎怎样从样从n个信道中选取一个空闲信道来使用呢个信道中选取一个空闲信道来使用呢? 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1.专用呼叫信道方式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或称或称“共用信令信道共用信令信道”方式方式); 2. 标明空闲信道方式。标明空闲信道方式。 空闲信道的选取(1)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在网中设置专门的这种方式是指在网中设置专门的呼叫信道,呼叫信道, 专用于处理用户的呼叫。专用于处理用户的呼叫。呼叫信道呼叫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BSMS上行上行/反向反向下行下行/前向前向特点:呼

17、叫速度快,但信道利用率不高,适合大容量通信特点:呼叫速度快,但信道利用率不高,适合大容量通信网。公用移动通信网主要采用这种方式。网。公用移动通信网主要采用这种方式。(2) 标明空闲信道方式。标明空闲信道方式。 标明空闲信道方式可分为标明空闲信道方式可分为“循环循环定位定位”、 “循环不定位循环不定位”、 “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分散定位分散定位”和和“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不定位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不定位”等多等多种方法。种方法。 循环定位。循环定位。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BSMS上行上行/反向反向下行下行/前向前向占用占用临时呼叫信道临时呼叫

18、信道发空发空闲信闲信号号临时呼叫信道临时呼叫信道发空发空闲信闲信号号特点:信道利用率高,呼叫处理速度快,但容易发生同特点:信道利用率高,呼叫处理速度快,但容易发生同抢。抢。 循环不定位方式。循环不定位方式。 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空闲信道BSMS上行上行/反向反向下行下行/前向前向占用占用发保持发保持信号信号所有循所有循环扫描环扫描的的MS锁定在锁定在此信道此信道占用占用特点:信道利用率高,减小同抢概率,但呼叫处理速度特点:信道利用率高,减小同抢概率,但呼叫处理速度慢一些。慢一些。5.2 多址技术二二. 时分多址时分多址(TDMA) 将时间划分为周期性的帧,再将帧划分为若干个

19、时隙,将时间划分为周期性的帧,再将帧划分为若干个时隙,在每帧内不同时隙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传输信息。在在每帧内不同时隙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传输信息。在FDD双双工方式下,上行链路(工方式下,上行链路(MS发)和下行链路(发)和下行链路(MS收)在不收)在不同的频率上,可以同时进行。在同的频率上,可以同时进行。在TDD方式下,上行帧(方式下,上行帧(MS发)和下行帧(发)和下行帧(MS收)在一个频率上,在时间上是区分开收)在一个频率上,在时间上是区分开的。的。BSMSMS发发/BS收收MS收收/BS发发TDD(时分双工)(时分双工)5.2 多址技术BSMSMS发发/BS收收MS收收/BS发发5.2 多址

20、技术三三. 码分多址码分多址(CDMA) 2. FH-CDMA 3. 混合码分多址混合码分多址1. DS-CDMA CDMA系统是基于扩频通信基础上的,利用不同码序系统是基于扩频通信基础上的,利用不同码序列来实现不同用户的信息传输。列来实现不同用户的信息传输。5.2 多址技术用户1用户2用户N频率时间f0f1Bfn信道1信道2信道N码字频率时间(a)(b)FH-CDMA DS-CDMA 5.2 多址技术DS-CDMA系统的特点:系统的特点:1. 存在自身多址干扰存在自身多址干扰2. 必须采用功率控制方法克服远近效应。必须采用功率控制方法克服远近效应。 远近效应:在基站覆盖区内,移动台是随机分布

21、的。远近效应:在基站覆盖区内,移动台是随机分布的。如果所有移动台都以相同的功率发射,则由于移动如果所有移动台都以相同的功率发射,则由于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不同,在基站接收到的各用户的信台到基站的距离不同,在基站接收到的各用户的信号电平会相差甚远,这就会导致强信号抑制弱信号号电平会相差甚远,这就会导致强信号抑制弱信号的接收。这种现象称为的接收。这种现象称为“远近效应远近效应”。5.2 多址技术四四. 空分多址空分多址(SDMA)五五. 随机多址随机多址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1概念概念 1. 大区制大区制区域覆盖区域覆盖 指在一个服务区域(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内只设置一指在一个服务区域(一个城市

22、或一个地区)内只设置一个基站,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个基站,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优点:组网简单、投资少,在用户密度不大或业务量较优点:组网简单、投资少,在用户密度不大或业务量较少的区域使用。少的区域使用。 缺点:服务区的频率不能重复使用,无法满足大容量通缺点:服务区的频率不能重复使用,无法满足大容量通信的要求。信的要求。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2. 小区制小区制 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小块的区域),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小块的区域),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每个小区分别设置

23、一个基站,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其基本思想是用小功率发射机(小覆盖区域)来代替单制。其基本思想是用小功率发射机(小覆盖区域)来代替单个大功率发射机(大覆盖区域),相邻的小区分配不同的频个大功率发射机(大覆盖区域),相邻的小区分配不同的频率。率。 优点:可以同频复用。优点:可以同频复用。 缺点:设备复杂。缺点:设备复杂。 以管理和设备的复杂为代价换来高的频率利用率以管理和设备的复杂为代价换来高的频率利用率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大区制大区制小区制小区制举例:举例: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二二. 服务区的划分方法服务区的划分方法1. 带状网:用于覆盖公路、铁路、海岸等。带状网:用于覆盖

24、公路、铁路、海岸等。基站采用有向天线,是每个小区呈扁园形。基站采用有向天线,是每个小区呈扁园形。带状网也可使用同频复用。带状网也可使用同频复用。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2. 面状网(蜂窝网)面状网(蜂窝网)1)小区的形状选择)小区的形状选择 从邻近小区的中心距离、单位小区的有效面积、从邻近小区的中心距离、单位小区的有效面积、交叠区宽度和交叠区面积考虑,六边形最优。交叠区宽度和交叠区面积考虑,六边形最优。 所以用正六边形组网方式来覆盖面状服务区是所以用正六边形组网方式来覆盖面状服务区是最好的,又称为蜂窝网。最好的,又称为蜂窝网。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2)区群的组成)区群的组成 为什么要使用

25、区群?为什么要使用区群? 小区频率使用要隔开,避免同频干扰。小区频率使用要隔开,避免同频干扰。相邻小区不能用相同频率,必须间隔一定相邻小区不能用相同频率,必须间隔一定距离或跳过若干小区后,同一频率才能再距离或跳过若干小区后,同一频率才能再用。用。 将若干个相邻小区组成一个区群,并将将若干个相邻小区组成一个区群,并将可供使用的频率分成若干组。区群内的各可供使用的频率分成若干组。区群内的各个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每个区群能个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每个区群能使用所提供的全部无线频道。使用所提供的全部无线频道。 用相同频率配置区群来覆盖整个服务区。用相同频率配置区群来覆盖整个服务区。5.3 区域覆

26、盖和信道配置 区群组成需要满足的条件:区群组成需要满足的条件: A 区群之间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覆盖服务区区群之间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覆盖服务区 B 邻接的区群中的同频小区的中心间距相等邻接的区群中的同频小区的中心间距相等 构成无线区群的小区个数:构成无线区群的小区个数: Na2abb2 比如:比如:N=3 N=4 N=7 N=9 N=12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3)同频小区的距离:)同频小区的距离: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设小区的辐射半径(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区群内的小区数为区群内的小区数为N,则同频再用距离为同频小区中心之,则同频再用距离为同频小区中心

27、之间的距离:间的距离:rND 3 可见:群内小区数可见:群内小区数N越大,同频小区的距离越远,抗越大,同频小区的距离越远,抗同频干扰的性能也就越好。同频干扰的性能也就越好。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例:一个蜂窝电话系统,带宽为例:一个蜂窝电话系统,带宽为33MHz,使用两个,使用两个25kHz得单向信道作为双向的语音和信令信道,计算系统为(得单向信道作为双向的语音和信令信道,计算系统为(1)4小区复用;(小区复用;(2)7小区复用;(小区复用;(3)12小区复用时,每一小小区复用时,每一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解:已知:总带宽解:已知:总带宽33MHz, 信道带宽信道带宽25kH

28、z250kHz/双向双向 总共可用信道总共可用信道33000/50=660个信道个信道 (1)N4 每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每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660/4=165个信道个信道 (2)N7 每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每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660/7=95个信道个信道 (1)N12 每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每小区得可用信道数量660/12=55个信道个信道 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4)激励方式)激励方式 中心激励中心激励:基站安装在小区的中心,采用全向基站安装在小区的中心,采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顶点激励顶点激励:将基站设置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将基站设置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

29、顶点上的基站采用三副个顶点上,每个顶点上的基站采用三副120o扇形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有三副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有三副120o扇形定向辐射扇形定向辐射天线共同覆盖。天线共同覆盖。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一一. 分区分组配置法分区分组配置法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二二. 等频距配置法等频距配置法5.4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一一. 基本网络结构基本网络结构 交换机交换机固定网络基站基站基站基站5.4 网络结构 基站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固定网络之间可采用有线链路基站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

30、与固定网络之间可采用有线链路(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也可以采用无线链路也可以采用无线链路(如微波链路、如微波链路、毫米波链路等毫米波链路等)。这些链路上常用的数字信号。这些链路上常用的数字信号(DS)形式有两类标准:形式有两类标准:一类是北美和日本的标准系列:一类是北美和日本的标准系列: T-1/T-1C/T-2/T-3/T-4), 可同时支可同时支持持24/48/96/672/4032路数字话音路数字话音(每路每路64.0 kb/s)的传输,其比特率的传输,其比特率为为1.544/3.152/6.312/44.736/274.176 Mb/s;另一类是欧洲及其

31、它大;另一类是欧洲及其它大部分地区的标准系列:部分地区的标准系列:E-1/E-1C/E-2/E-3/E-4可同时支持可同时支持30/120/480/1920/7680路数字话音的传输,其比特率为路数字话音的传输,其比特率为2.048/8.448/34.368/139.264/565.148 Mb/s。 通常每个基站要同时支持通常每个基站要同时支持50路话音呼叫,每个交换机可以支路话音呼叫,每个交换机可以支持近持近100个基站,交换机到固定网络之间需要个基站,交换机到固定网络之间需要5 000个话路的传输个话路的传输容量。容量。 5.4 网络结构蜂窝移动电话网的网络结构蜂窝移动电话网的网络结构5

32、.4 网络结构1.MS:移动台:移动台 2.BSC(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3.BTS(基站收、发信台)(基站收、发信台)4.MSC: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5.HLR:归属位置寄存器:归属位置寄存器 6.VLR:访问位置寄存器:访问位置寄存器7.AUC:认证中心:认证中心 8.EIR:设备标志寄存器:设备标志寄存器9.OMC:操作维护中心:操作维护中心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公共交换电话网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综合业务数字网 PDN:公共数字网:公共数字网二二. 数字蜂窝移动网的网络结构数字蜂窝移动网的网络结构5.4 网络结构Sm: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人机接口):用户和网络之间

33、的接口(人机接口)Um: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或空中接口: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或空中接口A: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Abis: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B:移动交换中心和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移动交换中心和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C:移动交换中心和归属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移动交换中心和归属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D:归属位置寄存器和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归属位置寄存器和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E: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F:移动交换中心和设备标志寄存器

34、之间的接口:移动交换中心和设备标志寄存器之间的接口G: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5.4 网络结构图 1-18 Um接口协议模型举例 L3连接管理(CM) 移动管理(MM) 无线资源管理(RRM) L2数据链路层 L1物理层 5.5 信令5.5 信令信令一一. 信令的概念信令的概念 信令是与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在通信令是与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在通信网中,信令在网络每一个节点都分别处理,并信网中,信令在网络每一个节点都分别处理,并导致一系列控制操作,所以我们可以说,信令是导致一系列控制操作,所以我们可以说,信令是用户以及通信网中各个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公共用户以及

35、通信网中各个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公共语言,是整个通信网的神经系统,信令系统的性语言,是整个通信网的神经系统,信令系统的性能就反映了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能够达能就反映了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能够达到的服务质量。到的服务质量。5.5 信令二二. 信令类型信令类型 接入信令(接入信令(MS至至BS之间的信令)之间的信令)网络信令网络信令模拟信令模拟信令数字信令数字信令 移动性管理、连接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所需的信令通移动性管理、连接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所需的信令通过空中接口的数据链路层最后放在物理层上传输,物理信过空中接口的数据链路层最后放在物理层上传输,物理信道中传输信令的方式有多种形式:道中

36、传输信令的方式有多种形式: 专用控制信道专用控制信道 不设专用控制信道不设专用控制信道 随路信令随路信令 数字信令数字信令 数字信令传输速度快,组码数量大,电路易于数字信令传输速度快,组码数量大,电路易于集成化、可以促进设备小型化且降低成本。集成化、可以促进设备小型化且降低成本。1. 数字信令的特点数字信令的特点三三. 接入信令接入信令5.5 信令2. 数字信令的构成数字信令的构成前置码(位前置码(位/比特同步码):提供位同步信息,把收、发两端时比特同步码):提供位同步信息,把收、发两端时钟对准,使码位对齐,以给出每个码元的判决时刻。通常采用钟对准,使码位对齐,以给出每个码元的判决时刻。通常采

37、用二进制不归零间隔码。接收端可用锁相环路来提取位同步信息。二进制不归零间隔码。接收端可用锁相环路来提取位同步信息。字同步码(帧同步码):它表示信息的开始位,作为信息起始字同步码(帧同步码):它表示信息的开始位,作为信息起始的时间标准,以使接收端实现正确的分路、分句或分字。目前的时间标准,以使接收端实现正确的分路、分句或分字。目前最常用的是巴克码。最常用的是巴克码。信息码(地址或数据码):真正的信息内容,通常包括控制、信息码(地址或数据码):真正的信息内容,通常包括控制、寻呼、拨号等信令,各种系统都有的独特规定。寻呼、拨号等信令,各种系统都有的独特规定。纠错码:检测和纠正传送过程中产生的差错,纠

38、错码:检测和纠正传送过程中产生的差错,5.5 信令3. 数字信令的传输数字信令的传输 基带数字信令常以基带数字信令常以0、1表示,为了能使移动台(表示,为了能使移动台(MS)与基站(与基站(BS)之间的无线信道中传输,必须进行调制。)之间的无线信道中传输,必须进行调制。4. 数字信令的纠错数字信令的纠错5.5 信令 音频信令音频信令1. 带内单音频信令带内单音频信令 (0.33kHz)表 5 7 单频码 5.5 信令 2. 带外亚音频信令(带外亚音频信令(67250Hz) 采用低于300 Hz的单音作信令。例如,用67 Hz至250Hz间的43个频率点的单音可对43个移动台进行选台呼叫, 也可

39、进行群呼,一次呼叫时间为4秒钟。通常要求频率准确度为0.1%, 稳定度为0.01%,单音振幅为Upp=4V, 允许电平误差为1 dB。 5.5 信令 3. 双音频拨号信令双音频拨号信令 拨号信令是移动台主叫时发往基站的信号,它应考虑与市话机有兼容性且适宜于在无线信道中传输。常用的方式有单音频脉冲、双音频脉冲、10中取1、5中取2以及43方式。 单音频脉冲方式是用拨号盘使2.3 kHz的单音按脉冲形式发送,虽然简单,但受干扰时易误动。双音频脉冲方式应用广泛,已比较成熟。10中取1是用话带内的10个单音, 每一单音代表一个十进制数。5中取2是用话带内的5个单音, 每次同时选发两个单音,共有=10种

40、组合,代表09共10个数。 5.5 信令表表 5 8 43方式的频率组成方式的频率组成 四四. 网络信令网络信令 常用的网络信令是常用的网络信令是7号信令,它主要用于交换机之号信令,它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间、 交换机与数据库交换机与数据库(如如HLR、 VLR、 AUC)之间交换之间交换信息。信息。5.5 信令六六. 信令传输协议信令传输协议地址段控制字段长度指示段信息段填充段消息物理帧逻辑信道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5.5 信令七七. 信令的应用信令的应用扇区扇区基站区扇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扇区扇区基站区扇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MSC区扇区扇区基站区扇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扇区扇区基站区扇

41、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MSC区PLMN区GSM服务区MSCMSCMSC VLR区区 VLRHLR存储的用户信息(静态数据库):存储的用户信息(静态数据库):1. 用户的参数信息用户的参数信息2. 用户的位置(移动台漫游号码、用户的位置(移动台漫游号码、VLR地址)地址)VLR存储的用户信息(动态数据库):存储的用户信息(动态数据库):1. 来访用户的相关参数信息(来自来访用户的相关参数信息(来自HLR)2. 来访用户的位置信息(所在位置区标志)来访用户的位置信息(所在位置区标志)BSHLRVLR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一一. 越区切换(越区切换(Han

42、dover或或Handoff) 越区切换通常发生在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到另越区切换通常发生在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 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将移将移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链路。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链路。 越区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越区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MS)与基站()与基站(BS)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又被称为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又被称为自动链路转移(自动链路转

43、移(ALT)。)。BS1MSBS2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1. 硬切换: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先中断旧的连接。硬切换: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先中断旧的连接。2. 软切换: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软切换: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当连接,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越区切换涉及内容越区切换涉及内容1. 越区切换的准则(什么时候需要切换)越区切换的准则(什么时候需要切换) 在越区切换时,可以仅从某

44、个方向的链路在越区切换时,可以仅从某个方向的链路质量(上行或下行)来考虑,也可从同时考质量(上行或下行)来考虑,也可从同时考虑双向链路的通信质量。虑双向链路的通信质量。 2. 越区切换如何控制越区切换如何控制3. 越区切换时信道分配越区切换时信道分配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1. 越区切换的准则越区切换的准则a. 相对信号强度准则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准则1)b. 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准则2)c. 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准则3)d.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

45、强度准则(准则准则4)a. 相对信号强度准则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准则1): 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如图如图 5 - 27 中的中的 A处将要发生越区切换。这种准则的缺点是:处将要发生越区切换。这种准则的缺点是: 在原基在原基站的信号强度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站的信号强度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会引发太多不必要的越区切换。会引发太多不必要的越区切换。 基站基站1基站基站2b. 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准则2): 仅允许移动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低于某一门限低

46、于某一门限), 且新基站的且新基站的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 才可以进行越区切换。才可以进行越区切换。 如图如图 5 - 27 所示,所示, 在门限为在门限为Th2时,时, 在在B点将会发生越区切换。在该方点将会发生越区切换。在该方法中,法中, 门限选择具有重要作用。门限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基站基站1基站基站2c. 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准则3): 仅允许移动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即大于滞即大于滞后余量后余量(Hysteresis Margi

47、n)的情况下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进行越区切换。 可以防止由于信号波动引起的移动台在两个基站之间的可以防止由于信号波动引起的移动台在两个基站之间的“乒乓效应乒乓效应”。基站基站1基站基站2d.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准则4):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规定门限并且新基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规定门限并且新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站的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基站基站1基站基站22. 越区切换的控制策略越区切换的控制策略a. 移动台控制的越区切换

48、移动台控制的越区切换b. 网络控制的越区切换网络控制的越区切换c. 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 在该方式中,在该方式中, 移动台连续监测当前基站移动台连续监测当前基站和几个越区时的候选基站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和几个越区时的候选基站的信号强度和质量。 在满足某种越区切换准则后,在满足某种越区切换准则后, 移动台选择移动台选择具有可用业务信道的具有可用业务信道的 最佳候选基站,最佳候选基站, 并发并发送越区切换请求。送越区切换请求。 在该方式中,在该方式中, 基站监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基站监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号强度和质量, 在信号低于某个门限后,在信号低于某个门限后, 网络开始

49、安排向另一个基站的越区切换。网络开始安排向另一个基站的越区切换。 在该方式中,在该方式中, 网络要求移动台测量其周网络要求移动台测量其周围基站的信号质量并把结果报告给旧基站,围基站的信号质量并把结果报告给旧基站, 网络根据测试结果决定何时进行越区切换以网络根据测试结果决定何时进行越区切换以及切换到哪一个基站。及切换到哪一个基站。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3. 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是解决当通信链路要转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是解决当通信链路要转换到新小区,新小区如何分配信道,使得越区失败换到新小区,新小区如何分配信道,使得越区失败的概率尽量小。的概率尽量小。

50、 常用的做法是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常用的做法是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于越区切换。于越区切换。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六六. 位置管理位置管理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用户可在系统覆盖范围内任意移用户可在系统覆盖范围内任意移动。动。 为了能把一个呼叫传送到随机移动的用户,为了能把一个呼叫传送到随机移动的用户, 就必须就必须有一个高效的位置管理系统来跟踪用户的位置变化。有一个高效的位置管理系统来跟踪用户的位置变化。 在现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现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 位置管理采位置管理采用两层数据库,用两层数据库, 即原籍即原籍(归属归属)位置寄存器

51、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和访问位置寄存器位置寄存器(VLR)。扇区扇区基站区扇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扇区扇区基站区扇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MSC区扇区扇区基站区扇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扇区扇区基站区扇区扇区基站区位置区MSC区PLMN区GSM服务区MSCMSCMSC VLR区区 VLR 位置管理包括两个主要的任务:位置管理包括两个主要的任务:n 位置登记位置登记(Location Registration):位置登记的步骤:位置登记的步骤是在移动台的实时位置信息已知的情况下,是在移动台的实时位置信息已知的情况下, 更新位置数据更新位置数据库库(HLR和和VLR)和认证移动台。和认证移动台。n 呼叫传递呼

52、叫传递(Call Delivery):呼叫传递的步骤是在有呼:呼叫传递的步骤是在有呼叫给移动台的情况下,叫给移动台的情况下, 根据根据HLR和和VLR中可用的位置信息中可用的位置信息来定位移动台。来定位移动台。 与上述两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另外两个问题是:与上述两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另外两个问题是: n 位置更新位置更新(Location Update): 位置更新解决的问题是位置更新解决的问题是移动台如何发现位置变化及何时报告它的当前位置。移动台如何发现位置变化及何时报告它的当前位置。 n 寻呼寻呼(Paging):寻呼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确定移动:寻呼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确定移动台当前处于哪一个基站区。台当前处于哪一个基站区。 图图 5 28 移动台位置登记过程移动台位置登记过程 STP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