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1. 下述对焰色反响实验操作考前须知的说明,正确的选项是 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 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 .仅有不正确 B .仅有不正确 C .仅有不正确 D .全对解析:焰色反响由于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存在的实验,所以实验时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属丝 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颜色,否那么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的真实焰色反响情况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钻玻璃,目的是为了滤去黄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20
2、22潍坊高三统一考试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外表迅速变暗出汗 t变成白色固体 粉末,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 .外表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生成了氧化钠B “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外表形成了溶液C .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 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响均为氧化复原反响解析:钠在空气中的先后变化为:Na Na?。一-NaOH W2CO3外表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生成了氧化钠,所以A对;“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外表形成了溶液,故B对;钠在空气中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所以C对;但Na在空气
3、中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氧化复原反响,如 Na?。一- NaOH就不是,故 D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参加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那么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 .甲 乙丙丁 B. 丁甲 乙=丙。.甲=丁 乙=丙D .丁 甲乙丙解析:根据与水反响的方程式:2Na+ 2H?O=2NaOH + 出匸 Na?O+ H?O=2NaOH2Na2O2+ 2H?O=4NaOH +。2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m溶质w =m溶质+ m溶剂反响后固体的质量
4、恰做商业用途溶质的物质的量为甲=丁 乙=丙,溶剂的量为:丁 甲=乙=丙,而质量分数X 100%,所以质量分数为乙=丙 甲丁,选B.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 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响,好也增加了 a g.以下物质中不 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 . H2B. COC. C6H12O6D . C12H22O11解析:涉及Na2O2的有关计算可以采用方程式叠加法简化运算过程,根据选项A的化学方程式:2H2点燃+ O2=2H2O,2Na2O2 + 2H 2O=4NaOH + O2,叠加后推得 Na2O2+ H2=2NaOH ;
5、同理可推得 Na2O2+CO=Na2CO3 ;进而推得,凡符合形如分子式为COmH2n的物质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均可被Na2O2全部吸收,只有 D项不符合,应选 D.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 2022全国n理综高考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 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参加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参加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C.等质量的NaHC0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响,在
6、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体积相同D .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 CO2,有NaHCO3结晶析出解析:A项,CaCO3与CO2、H2O反响生成的CaHCO32与NaHCO?不反响.B项,向NazCOs溶液 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 HCI时,发生反响:CO3-+ H + =HCOf,不生成CO2.C项,等质量的 NaHCOs和 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响时, NaHCO 3产生的CO2多.D项,向饱和NazCOs溶液中通入CO2时发生反 应:Na2CO3+ CO2+ H2O=2NaHCO3,反响中消耗 出O,且生成的NaHCO 3溶解度小、质量多,故NaHCOs 会结晶析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7、,勿做商业用途6 . 2022合肥质检把一定量的NaHCO3和Na?。?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关于混合物加热前后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加热前消耗的多 B .加热后消耗的多C.加热前和加热后消耗的一样多D.不知NaHCO3和Na?。?的含量无法确定解析:此题可采用守恒法.混合物加热前后与盐酸反响时,最后都是得到氯化钠溶液,而混合物加热前后,钠元素的物质的量不变,当然生成的氯化钠的物质的量就不变,故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也不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 . 2022广州模拟以下各物质的学名是:Na2住O3叫硫代硫酸钠;CaSx叫多硫化钙
8、;Na2O2叫过氧化钠;KO 2叫超氧化钾.试综合上述命名规律,分析答复:Na2CS3应读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硫代碳酸钠B .多硫碳酸钠 C .过硫碳酸钠 D .超硫碳酸钠解析:据题意分析:硫代硫酸钠 Na2S2O3说明Na2SO4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被一个硫原子代替,代替 氧的硫原子的化合价仍为-2价,而多硫化钙说明普通硫化钙又与硫结合后的产物,硫的价态发生了改变;过氧化物中含有过氧根离子即o2-,超氧化物中含有超氧根离子即0丁,它们的价态都与原先氧的价态不同,综上分析应选 A.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下关于Na2O2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与S02反响生成 N
9、a2SO3与。2B . Na2O2投入到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C. Na2O2能与酸反响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D . Na2O2与水反响,Na2O2是氧化剂,水是复原剂解析:Na?。?具有强氧化性,与 SO2发生的反响为 Na2O2+ SO2=Na2SO4,能氧化品红而使之褪色, 所以A错误B正确;Na2O2与酸发生反响时除生成盐和水以外还有O2生成,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Na2O2与水反响时,电子转移都发生在 Na2O2中氧元素的两个氧原子之间,其中一个氧原子失去 1个电子,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另一个氧原子得到 1个电子,化合价从1价降到2价,所以在这
10、个反响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复原剂,出。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复原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 2022镇江六校联考Na3N与NaH均为离子化合物, 都能与水反响放出气体.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 .二者中Na*半径都比阴离子大B .与水反响时,水的作用不同C 与水反响所得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 .二者与盐酸反响,前者可产生两种盐,后者只有一种盐生成解析:Na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N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H-的离子结构示意N3 > Na+ > H , A错误;Na3N与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Na3N +3H2O=3NaOH + N
11、H31 , NaH与 出0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 + H2O=NaOH +出f,前者是水 解反响,后者是氧化复原反响,其中 NaH是复原剂,水是氧化剂,故 B正确;因均有 NaOH生成,所以 均能使酚酞变红,C正确;D项中,前者生成 NaCl与NH4CI两种盐,后者只生成 NaCl 一种.资料个人收集 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0. 2022合肥质检使5.6 L CO2气体迅速通过 Na2O2固体后得到4.48 L气体标准状况下,这4.48 L 气体的质量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 . 8.8 gB. 6.4 gC. 8.2 gD. 6.2 g解析:反响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分别为:5
12、6L448 Ln前=0.25 mol, n后=0.20 mol,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2.4 L/mol22.4 L/molAnAn= n前n后=0.05 mol,运用差量法:2Na2O2+ 2CO2=2Na2CO3+ O22 mol 1 mol 1 mol0.1 mol 0.05 mol 0.05 mol所以反响后的0.2 mol气体中含0.05 mol O 2和0.15 mol CO 2,故反响后的气体总质量为0.15 mol x 44 g/mol + 0.05 mol x 32 g/mol = 8.2 g.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1 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溶于水中,与适量
13、的盐酸作用,根据以下情况填写盐酸的用量和气体的量 的变化.1假设纯碱中混有 K2CO3,盐酸的用量将 ,生成CO2气体的量 假设纯碱中混有 NaHCO3,盐酸的用量将 ,生成CO2气体的量假设纯碱中混有 NaCl,盐酸的用量将 ,生成CO2气体的量假设纯碱中混有 NaOH,盐酸的用量将 ,生成CO2气体的量解析:Na2CO3+ 2HCl=2NaCl + CO2 f + 出01 1 1莎mol 53 mol而mol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K2CO3+ 2HCl=2KCl + CO2? + H2O1138mol mol691138mol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NaHCO 3+ HCl=
14、NaCl + CO2 f + 出0111mol molmol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848484NaOH + HCl=NaCl + H2O1 140 mol 40 mol因此,1假设混有K2CO3,那么耗HCI减少,产生的 CO2也减少.假设混有NaHCO3,那么耗HCI减少,产生的 CO2增多.假设混有NaCl,那么耗HCI减少,产生的 CO2减少.假设混有NaOH,那么耗HCI增多,产生的 CO2减少.答案:1减少 减少 2减少 增多 3减少 减少 4增多 减少12 用脱脂棉包住约 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
15、做商业用途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响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4 / 6写出Na2O2和 出0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数目: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 用以验证结论 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响可生成 H2O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证明Na2O2和足量的 出0充分反响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剂:.现象:.解析:(1)脱脂棉
16、剧烈燃烧,说明该反响放热.(2) 注意该反响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复原剂.(3) 证明有O2生成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证明反响放热可将导管q放入水槽中,反响过程中有气泡冒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 利用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 Na2S氧化而产生沉淀或使有色布条褪色.答案:(1)该反响是放热反响(3)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将导管q放入木槽中,反响过程中有气泡冒出(4) Na2S溶液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有色布条,布条褪色等合理答案均可)13.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
17、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响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 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局部产物未列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请填写以下空白:(1) A 是, C 是.(2) H与盐酸反响生成 E的化学方程式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E与F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4) F与G的水溶液反响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此题为无机框图题,主要考查Na2O2及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单质B是组成空气的成分(O2或N2),而化合物F是由B、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的焰色反响为黄色,故 C为Na.化合物G是由C(Na) 和D组成,且金属(Na)与非金属元素(D)的原子个数比为2 : 1,即非金属D在化合物G中显2价,根据D为第三周期元素可知,D为S,亦即G为NazS.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柑橘种植园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营林机械在林业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矿山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数据安全考核试卷
- 宠物友好医院宠物友好医疗服务提升措施考核试卷
- 纱线染色牢度提升技术考核试卷
- 《三年级下册古诗鉴赏课件语文》
- 2019-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公路工程实务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公司信贷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2025年文字、语音、图象识别设备项目建议书
- 猜测图片的课件
-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分类整理
- 详解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专题PPT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试卷
- 灭火器定期检查记录表
- 化学化工原理干燥课件
- 土地资源学-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课件
- 美丽江西我的家
- 成都工业学院孟凡民答辩通用高校毕业模板
-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 新外研版(一起)四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 乙酸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