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计划专题2_第1页
2018中考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计划专题2_第2页
2018中考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计划专题2_第3页
2018中考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计划专题2_第4页
2018中考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计划专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练习使用显微镜、单选题1.(2017?绥化)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A. 目镜 10 错误物镜 20 错误B.目镜 5 错误物镜 10 错误C.目镜 10 错误物镜 40 错误D.目镜 16错误物镜 20 错误2.( 2017?赤峰)如图是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玉米种子结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倍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图乙中的淸水C.丙图中的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处变蓝,处不变蓝D.要使丁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3.( 2017?云南)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

2、列操作正确的是()A.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C.要将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4. (2017?营口)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2 -D.视野较暗时,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4. (2017?营口)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3 -A.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B.向右上方移动玻片-使右上方的图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央C.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有污点-擦拭反光镜D.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滴加碘液D.TTT6.(2017?丰都县)观察

3、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及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 液B.将显微镜的物镜由 10X转换成 45X时,看到的细胞数量增多C.当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用镊子尖轻压盖玻片,会变形的黑边圆形图象是细胞7.(2017?遵义)在显微镜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A.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然后改用高倍镜B.当发现目镜上有杂质时,用餐巾纸擦拭5. (2017?通辽)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C.A.TTTB.TTT

4、4. (2017?营口)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4 -C.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发现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了D.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时,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8. (2017?东营)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象从视-5 -野变为视野,应怎样操作?()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T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T转动细准焦螺旋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T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T转动细准焦螺旋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T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T转动细准焦螺旋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T换成凹面反光镜T转动细准焦螺旋9. (2017?盐城)用

5、下列显微镜的镜头组合分别观察同一洋葱的表皮组织,A.5X、10XC. 16X、D. 10X、40X10. (2017?太原)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相关操作正确的是()序号 实验名称部分操作A观察青霉用解剖针挑取少许菌丝,放在载玻片上,直接用显微镜观察B观察酵母菌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将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咼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A. AB.BC.CD.D11. (2017?昆明)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后,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A.

6、反光镜B.遮光器C.细准焦螺旋D.粗准焦螺旋12. (2017?海淀区)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这样的材料()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B.不易污染物镜C.易于被染色D.能让光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B. 10X、10X40X8. (2017?东营)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象从视-6 -线透过- 7 -13.(2017?曲靖)在显微镜的以下镜头中,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H*備物镜A.B.C.D.14. (2017?海南)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A.目镜B.反光镜C.转换器

7、D.、人11光圈15. (2017?乐山)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象是ab”,请问玻片上应为()A.qB.bC.pD.d16.( 2017?武汉)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若玻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17. (2017?衡阳)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B.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

8、细胞数目增多- 8 -C.观察时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D.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18. (2017?内江)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到了以下几幅图象,这几幅图出现的先后-9 -19.(2017?长沙)小花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方移动(方C.右上方D. 右下方20.(2017?眉山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B.对光成功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光圈C.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的部分用横线条涂黑D.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21.(2017?

9、可北)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获得明亮视野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C水浴-模拟人体温度C.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时,滴加碘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D.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损坏盖玻片22. (2017?宜兴市)下列是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希望达到的相应实验目的,其中无法实现的是(选项实验活动操作步骤操作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更清晰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清水有利于保持细胞原形进行物质的鉴定滴加碘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A.顺序是()TTTC

10、.D.TTTC.D.A. 左上方B.左下- 10 -23.(2017?宜兴市)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 倍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24.(2017?泰安)下列关于观察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花的结构、草履虫的运动、蚯蚓的形态,都要用到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B.探究蚂蚁的通讯时,捕获到蚂蚁要先饲养一段时间,实验前让其处于饥饿状态C.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调好反光镜就可

11、以看到明亮的视野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和染色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碘液25.(2017?潍坊)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要判定视野中的一个黑点是在物镜上,需要移动或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A. B. C.D.26.(2017?遂宁)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物像偏左方 向右移动玻片B.物像太小一一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C.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27.(2017?十堰)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 10 倍目镜和 40

12、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了50 倍B.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C.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11 -28.(2017?苏州)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其中的为物镜,为目镜.为观察到 的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B.C.D.29.如图, 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的操作是()B.调节反光C.转动粗准焦螺D.转动细准焦螺旋30.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

13、装片,据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与放大倍数的乘积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31.(2017?兰州)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A.转动转换器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粗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 12 -3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转动粗准焦螺旋;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B.TTTD.TTT、综合题33.(2017?南充)如图,

14、a、b 为小明在同一台显微镜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后看到的同 一装片的两个不同视野,请据图分析回答:组合序号目镜物镜15X4X210X16X(1)_视野 a 应是小明使用组合序号 观察到的结果.(2) 视野 a 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明判断,污点最可能出现在 _ 上.(3)小明发现视野 b 效果不理想,他想重做一张装片,则在重做相同类型的装片时,小明应特写注意以 下哪一步骤的操作,才能避免出现视野_ b 中的不理想现象A.取样B.涂抹C.盖盖玻片D.滴稀碘液.34.(2017?岳阳)同学们到实验室里练习使用显微镜h- 1

15、3 -(1)走进实验室,感觉有点暗,眼睛的会扩大,以使看清物体.(2)打开光源对光,感觉有点亮,可以转动选择较小的光圈.(3)如果目镜上有污点,应该用 _ 擦拭干净.(4)_ 睫状体可以调节 的曲度,让我们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5)为了让显微镜下的物象更清晰,可以转动.35.(2017?邵阳)下列图示中,图甲内、表示某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 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国小:M乩1 i匸(1)_ 图甲中,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其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2)_ 图甲中,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其目的是使细胞染色.(

16、3) 图象中、三个操作步骤,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4)_ 图乙中,出现 a 的原因是图甲中的(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5)图乙中,b 处于视野的右下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标本应向_移动.36.(2017?江西)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 管状叶伸展于空中, 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即乙 丙(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2)_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 .(3)_

17、乙图是甲图_ 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 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_(填字号)运输的.(4)_ 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 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 _来完成.三、实验探究题- 15 -37.(2017?玉林)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装片是显微观察的重要手 段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分析填空.AAJ*片染邑放置表皮淌加液体 (1)将图中-实验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排序:_(2)_图中步骤和滴加的液体分别是和清水.(3)观察时, 首先把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临时装片要正对_的中心.(4)一般情况下在用显

18、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位置应应该是图中的_. (5)_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中的视野甲调整到视野乙的状态,需要将 玻片标本向方移动.38.(2017?赤峰)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利用普通光学显微观察.请回答:(1)_ 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填写出图中数字序号)(2) 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盖法是Ip- 16 -叩- 17 -(4) 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象,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_ 39.(2017?畐建)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

19、验,回答下列问题:(1)_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T对光T放置_ 观察T收放.(2)_ 如图1所示, 在显微镜结构中,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和 _ (填标号)(3)_ 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的一个步骤此操作中,她正在 准焦螺旋,此时她的眼睛一定要看着 _ 镜._ (选填“逆”“顺”)时针转动粗I)(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F 产生_ (2)_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 _ (3) 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1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_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_2_ 从 A

20、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填结构名称).1 和图 2 回答下列问题:甲乙U血 2,町氏S 2吊比十U他小总闻- 18 -(3)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往_方移动.(4)如图 2 所示,在显微镜下,颜色最明显、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_(填标号或文字);洋葱具有刺激性味道,这些味道主要来自 _ (填标号或文字)结构- 19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答案】 C【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目镜的放大倍数错误物镜的放大倍数.A、 10 错误的目镜和20 错误物镜-200(倍)B、 5 错误的目镜和10 错误物镜一 50(倍).C、

21、10 错误的目镜和40 错误物镜-400(倍)D、 16 错误的目镜和20 错误物镜-320(倍)故选: C【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 【答案】 B【解析】【解答】解: 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 水,正确;B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状,错误;C 图中的是胚乳,内含丰富的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是胚芽,不含淀粉,滴加碘液不 变蓝,正确;D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使图中细胞移到视野中 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22、正确;故选: B【分析】 制作如图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生理盐水; 碘液遇淀粉变蓝;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图 乙中是胚乳,是胚芽.3. 【答案】 D【解析】【解答】解: A、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 叙述错误;B 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碰破玻片标本.B 叙述错误;C 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物像不在 视野的中央时,移动玻片应与玻片的位置一致,即当玻片位于视野的右边时,只有向右移动玻片时,物像 正好向左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只有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才能向左上方 移动到视野的

23、中央.D 叙述错误.D 发现视野较暗时,要将视野变亮,一方面可通过转动反光镜,让凹面偏向光源,使光线汇聚变亮,另 一方面还可转动遮光器让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对准通光孔使视野变亮.D 叙述正确.故选: D.【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4. 【答案】 C【解析】【解答】解:A、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因此微调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A正确;B 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 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时,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

24、本,B 正确- 20 -C 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而反光镜上的污点只能改变视野亮 度,不能出现在视野中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 于反光镜上,C 错误;D 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染成深色.因此,“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D正确.故选: C.【分析】( 1)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图示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反光

25、镜,表示细准 焦螺旋.(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 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5. 【答案】 C【解析】 【解答】解: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收镜.图中为观察步骤中的 安放玻片标本,为观察步骤中的镜筒下降,为对光步骤,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的步骤,所以正确顺 序为:TTT.故选: C.【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收镜等步骤.6. 【答案】 C【解析】【解答】解: 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

26、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 水;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 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A错误;B 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转动转换器将10X的物镜换成 45X的物镜,即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这时,看到的细胞数量减少, B 错误;C 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当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 央,C 正确;D 视野中出现的黑边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图象肯定是气泡,D 错误.故选: C.【分析】( 1)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 细胞原形.( 2)显微镜的放

27、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越小,视野越亮,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 180 度后得到的像.( 4)显微镜中气泡的特点: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 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轻压可以变形移动.7. 【答案】 B【解析】【解答】解: A、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容易找到物像,然后改用高 倍镜,A 正确;B 要用纱布擦拭载玻片和载玻片,不能用餐巾纸,否则会在载玻片上留有纸纤维而影响观察,B 错误.C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物像

28、与原物像相比视野暗,细胞数目 少,细胞变大,物像较模糊,C 正确.D 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因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时, 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 正确;故选: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越小,物象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放大倍数 越- 21 -小大,物象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8. 【答案】 A【解析】【解答】解: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 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变为视野的状 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

29、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物像的放大倍数小,物 像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从视野变为视野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 镜.物像不清晰,物像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变为视野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故选: A【分析】( 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3)调节细准焦螺旋能让像变得更加清晰;9. 【答案】 A【解析】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

30、,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应 是放大倍数最小的.A、放大 50 倍;B、放大 100 倍;C 放大 640 倍;D、放大 400 倍,因此 A 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细 胞数目最多.故选: A【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而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就越小越暗, 看到的细胞就越大, 但数目最少;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就越大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10. 【答案】 C【解析】【解答】解: A、观察青霉,放大镜下可见青霉白色的直立菌丝,A 错误;B 观察酵母菌,在高倍镜下,由

31、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图象不清晰,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更加清晰,B错误;C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 为了便于观察, 把附有碎屑的牙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以 使细胞均匀散开.C正确;D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低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D 错误.故选: C.【分析】A、观察靑霉时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放大镜下可见青霉白色的直立菌丝,显微镜下可见青霉的细 胞结构.B 观察酵母菌,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D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

32、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 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11.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要想物像更加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因 为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可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寻找物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 降的幅度小,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增大,焦距改变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 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选: C 【分析】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快速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跳出更加清晰的物像12.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必须

33、通过观察材料反射到物镜、目镜、眼内- 22 -才 能形成物像因此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观察材料不透明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故选: D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对观察材料的要求,据此作答13.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 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 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 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 物镜倍数越小, 镜头越短, 则图中的目镜和图中的物镜放大倍数最小 故

34、和组合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选: A【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14.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在视野 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算对好光了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 反射到镜筒内, 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因此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 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反光镜 故选: B【分析】 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 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 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光线弱

35、时用凹面镜; 遮光器具有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弱时用大光圈15. 【答案】 A【解析】【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 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b”旋转 180 度后得到的是q”.故选: A【分析】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16. 【答案】 B【解析】【解答】解: 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应向右移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甲的 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故

36、该选项说法正确;C 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可能都可观察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大,未必清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B【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识图分析作答17. 【答案】 B【解析】【解答】解: A、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 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正确B 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错误;C 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正

37、确;D 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正确;故选:B.【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 180 度后得到的像.18. 【答案】 C- 23 -【解析】【解答】解: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 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使视野更明亮; 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加清晰; 所 以图中循序为: TTT.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过程中,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据图分析作答.19.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要将显微镜视野内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

38、向右上方移动玻片,小花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该向左上方移动.故选: A.【分析】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 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 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 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20. 【答案】 B【解析】【解答】解: A、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 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A 错误;B 对光的要求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B 正确;C 根据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知:图中的

39、阴影部分不能涂黑,要点细点来表示.C 错误;D 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 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D 错误.故选: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完成 此类题目.21. 【答案】 D【解析】【解答】解: A、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使用大光圈, 使进入的光线更多, 光线更亮;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以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为了不影响观察效果,应选用凹

40、面镜.正确;B 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试管放在37C的水中,因为 37C是消化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利于淀粉的分解,正确;C 在探究“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为验证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了淀粉,需要用碘液 来验证,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正确;D 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 现气泡错误故选: D【分析】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 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 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 其正确操作是: 让

41、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22. 【答案】 D【解析】【解答】解: A、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以大范围的升降镜筒,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A 正确;B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 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 后便于观察,B 正确;C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有利于保持细胞原形,C 正确;- 24 -D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

42、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因此,“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的若含有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在食物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证明食物中有淀粉.D 错误.故选: D【分析】( 1)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对酒精脱色的目的.酒精脱色的原因:防止酒精燃烧;目的:脱去叶绿素.(3)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 1 洁净玻片; 2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 叶上撕取一块薄膜; 4 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 5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

43、它的一侧接触载 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6 染色:因为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为了观察细 胞核,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4)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色.23. 【答案】 B【解析】【解答】解: A、图中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 10 错误 16=160 倍,A 错误;B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 准焦螺旋.故 B 正确;C 图乙中的图象比图甲中的图象大,是因为乙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比甲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大,C 错误;D 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

44、玻片与盖玻片之 间,不留气泡. D错误.故选: B【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首先是物像比实物要大;其次是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错误物镜倍数.24. 【答案】 B【解析】【解答】解: A、观察花的结构、蚯蚓的形态都用放大镜,不需要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需 要用到显微镜, A 错误;B 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 正确;C 在对光时,要选择合适的光圈才行,C 错误;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染色就 是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

45、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制作人口腔上 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碘液.D 错误;故选: B【分析】 1、观察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仪器.2、饥饿可以刺激蚂蚁寻找食物.3、调试显微镜就是对光,对光时有四转: 一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 二转动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动遮光器, 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四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 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所 以调试显微镜时,最理想的效果是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4、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擦T滴T漱T刮T涂T盖T染.25. 【答案】

46、 A【解析】 【解答】 解:通过分析知道,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 如果有污点出现, 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 因 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污点.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 本(装片)上.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仍然存在,则该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25 -故选: A.【分析】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在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不 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 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 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 不会出现污点. 图中是目镜, 是物镜,玻片标本,反光镜.26. 【答案】 A【解析】【解答】解: A、在显微镜中成倒立的物像如我们向

47、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的物像偏左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A 错误;B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B 正确;C 若视野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 正确;D 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D 正确.故选: A.【分析】 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27. 【答案】 A【解析】【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10 倍目镜和 40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

48、放大了 400 倍,A 错误;B 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唯一,所以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B 正确;C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 C 正确;D 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 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 正确故选: A 【分析】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过程及结论,只有注意平时的积累,才能较好完成本类题目28.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

49、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和短物镜,在观察的时,低倍物 镜距离玻片就远,远了视野就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多,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 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故选: A【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29.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图一转换到图二,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 是: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故选: C.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

50、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主 要步骤,应注意灵活的应用.30. 【答案】 D【解析】【解答】解: A、甲图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 片上的水滴造成的,A 正确;- 26 -B 图乙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B 正确;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即图丙中与放大倍数的乘积,C 正确;D 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物镜,即图丙中的,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D 错误.故选: D.【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2、图丙中,目镜、物

51、镜、反光镜.31.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图一转换到图二,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因此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故选: C.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主 要步骤,应注意灵活的应用.32. 【答案】 C【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从甲图到乙图,首先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 细准焦螺旋.A、此选项调节的是粗准焦螺旋故A 错误.B 此选项的操作顺序错了,

52、会看不清物像的故B 错误.C 此选项先是把物像移动中央,然后换上高倍物像,换上大光圈增大视野亮度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 物像更加清晰,故 C 正确D 此选项没有移动装片,换成高倍物镜后有可能看不到物像,故D 错误.故选: C【分析】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 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 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 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 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

53、 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二、综合题33. 【答案】( 1)2(2) 物镜(3) C【解析】【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序号 1 的放大倍数=5X4=20倍,序号 2 的放大倍数=10X16=160 倍.据图可见:a 的放大倍数大,b 的放大倍数小.所以视野 a 是序号 2 观察的结果,视野 b 是序号 1 观察的结果.(2)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镜、物镜、反光镜在 观察过程中,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装片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 着移动,则污点是在目镜或物镜上;在如果

54、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被移走,可以 判定污点可能是在物镜上.( 3)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视野b 中由气泡,是盖盖玻片方法不当造成的.故答案为:( 1) 2;( 2)物镜;( 3) C【分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 27 -镜、物镜、反光镜.( 3)盖盖玻片操作.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34.【答案】(

55、1);瞳孔(2);遮光器( 3)擦镜纸(4);晶状体(5);细准焦螺旋【解析】【解答】解:(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走进实验室,感觉有点暗”,眼睛的 瞳孔会 扩大,以使看清物体.(2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以控制进入视野中光线的多少,因此“打 开光源对光,感觉有点亮”,可以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小的光圈.(3)“如果目镜上有污点”,应该用擦镜纸擦拭干净.(4)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让我们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5) “为了让显微镜下的物象更清晰”,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故答案为:(1);瞳孔(2)

56、;遮光器(3)擦镜纸(4);晶状体(5);细准焦螺旋【分析】( 1)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 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28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收镜.(3)图中,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35.【答案】(1 )生理盐水(2)碘液(或稀碘液)(3)(或TT)(4)(5)右下方【解析】【解答】解:(1)图甲中,步骤为滴水,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其目的是保持 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2)图

57、甲中,步骤为染,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碘液(或稀碘液),其目 的是使细胞染色.(3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T滴T漱T刮T涂T盖T染T吸图甲中,滴、染、盖,所以正确顺序为:.(4)图乙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甲中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 泡.(5)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下方的物像移 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2)碘液(或稀碘液)(3)(或TT)(4)3(5)右下方【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用洁净

58、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 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 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 滴碘液;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 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36.【答案】(1)适应(2)叶绿体(3)管状叶;(4)光圈【解析】【解答】解:(1)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 进

59、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中没有叶绿体.(3)图乙是洋葱管状叶示意- 29 -图图乙的叶脉具有运输和支持作用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运输的(4)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 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 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故答案为:(1)适应;(2)叶绿体;(3)管状叶;

60、3(4)光圈【分析】图乙中上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下表皮.图丙中 a 细胞壁,b 细胞核,c 液泡.三、实验探究题37.【答案】(1 宀TT( 2)碘液( 3)通光孔(4)( 5)左【解析】【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正确顺序为:TTT.(2)步骤表示用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步骤表 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3)显微镜的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所以在使用显微镜 观察物体时,玻片标本要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并且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