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掌声课文相关资料新人教版20210823321.doc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掌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2套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掌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2套新人教版.zip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2070880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1.6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4-06 上传人:青****6 IP属地:河南
15
积分
关 键 词:
2021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八 单元 25 掌声 课件 教案 素材 打包 12 新人
资源描述: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掌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2套新人教版,202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掌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2,新人
内容简介:
25掌声(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生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了解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4.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关键能力力格必备品格【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难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落”“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默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思考,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自己看图后想到了什么。教师口述: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教师提示: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掌声,也经常接受别人的掌声。当得到别人的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课件出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板书课题:25掌声)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围绕着“掌声”来写的。在生活中,掌声是常见到的现象,有时自己为他人鼓掌,有时他人为自己鼓掌,每次掌声都有不同的意义。掌声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所以学生有深刻的印象。这样从学生身边生活现象说起,学生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由掌声的话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二、简介作者,了解小儿麻痹症董保纲:男,1973年生,河北威县人。著名青年作家。现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新闻书画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作协理事,格言杂志签约作家,报社编辑、记者。散文集一路花香最真心的故事 最深刻的感动等。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学习生字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遇到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按要求自学生字、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2)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落枕 落子无悔 雄姿 天姿国色 气势 形势逼人 近况 实况广播 镇静 乡镇企业 叙述 简述 普及 普天之下 忧愁 杞人忧天 联合 工农联合(重点指导生字“姿”为平舌音;“势、镇、述”为翘舌音;“镇、联”为前鼻音;“况”为后鼻音。)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指导读准词语:姿势 镇定 讲述 忧郁 联欢(3)学习多音字:落(lulol)调(diotio)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a.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落(lulol)lu1掉下来,往下降,如降落、落下、零落;2衰败,如“一片落落景象”;3稀疏,如“枪声落落”、脱落、落叶、落泪、落潮、落英、落日、落体、落座、陨落、落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落雁沉鱼、叶落归根;4衰败,如没落、破落、衰落、沦落、流落、落泊;5遗留在后面,如落后、落伍、落选;6停留,留下,如落户、落荒、落笔、落款;7停留或居住的地方,如村落、部落、院落;8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如落得、落空;9陷入不利境地,如落网、落难(nn);10稀少,如疏落、稀稀落落。l1丢了,漏掉,如丢三落四、这里落了两个字;2忘了拿,没注意取,如我忙着出来,把票落在家里了;3落后,如落下很远、落在后面;4没有上,误,如落了一个星期的课。lo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b.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调(diotio)dio1乐曲;乐谱,如曲调;2语音上的声调,如调号;3说话的腔调,如南腔北调;4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如情调、格调。ti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如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读一读:a.妈妈看到她那落(lo)下残疾的腿,一边落(lu)泪,一边叮嘱她不要丢三落(l)四。b.我们学校刚调(dio)来的教务主任说话真幽默,有时他的一句话就像饭菜里的调(tio)味品,让人回味无穷。(4)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犹豫】 突然,忽然。【镇定】 迟疑,不果断,做事拿不定主意。【骤然】 经过长时间还没有停止。【经久不息】 不平等的看待。【歧视】 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设计意图:识字应该体现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先读准字音,再感知字义,最后记忆字形。这是一般的识字规律,也可以整体上识记。识字教学中在音形义上不必平均使用力量,识字的难点是记忆字形,这个环节重在启发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办法。】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写班里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同学英子,因为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的鼓励而逐步改变抑郁性格的故事。)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可以分为(掌声前),掌声响起,掌声后三部分。首先写英子由于残疾而自卑、性格忧郁,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师的一角);接着写演讲课上,轮到英子上台时,英子因为内心的自卑(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但最终还是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站了起来, “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然后写英子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演讲;再写演讲以后英子的性格改变了,变得(自信、开朗);最后一个写那一次掌声对英子人生道路的重要作用。(板书:掌声前 掌声响起 掌声后)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四、学习“会写字”掌 班 默 腿 轮 投 调 摇 晃 烈 勇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本课要写的字中,“投、调、摇”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默”字右边的四点底要写得紧凑一些;“晃、烈”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上窄下宽;“勇”字上下基本同宽;“班”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边部分的“王”字的最后一笔变为“提”,中间部分竖撇的起笔高于“王”字,压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有力;“轮”字的右下部分与“抢”字的右下部分不要混淆;“勇”字的第四笔没有钩。)(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晃、烈”和左右结构的字“默、腿”,学生练写。掌:上边要扁、宽,“冖”的横要长,“手”上边是一平撇,最下边横要长。班:左边“王”要窄小,下横变为提;右边“王”要端正;中间有一小点和长撇。默:“黑”整体要窄小,下横和四点向上倾斜,方框内是一竖两点,不是“田”。腿:三部分要写紧凑,“月”要窄,“艮”最后一笔是长点,位置靠上。轮:“车”窄长,首笔横要短,第二笔撇长折短,“人”撇和捺相连,位置要靠上。投:“几”要扁小,横折弯不带钩;“又”横起笔稍向上拉,要短,捺要长一些。调:“讠”要窄小,“周”下框稍宽大,里边“土”和“口”要小。摇:右上边四笔要小,写紧凑;“午”中竖上边不出头,下横要长。晃:窄下宽,上边的“日”要扁窄,“光”上边要扁,“儿”要宽、舒展。烈:“列”是左右结构,右边竖钩要长,“灬”的首点与其他三个点写法不同。勇:上边是横钩、点,注意与“角”上边不同;“力”的撇舒展。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角落、掌声、游戏(2)表示动作的词语:注视、联欢、跳舞、鞠躬(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文静、骤然、热烈、持久、普通(4)叠词:默默、慢吞吞2.练习运用:练习用“一瞬间”说话。六、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与关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阳光、美好。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2)(4)(5)(6)(7)(8-12)(13)(14)(15)(16)(17-27)(28)(29-3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重点)2.变换人称讲述故事,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学会关心、爱护同学、亲人。(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板书课题:23 掌声。学生齐读课题。2.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课文讲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走上台讲故事,出色的表现赢得同学们的掌声,从此小英勇敢面对生活。3.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谈话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二、品读释疑。1.了解英子。(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3)互相交流。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4)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5)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6)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文静、胆怯、自卑、忧郁)(板书:忧郁 自卑)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8)谈话过渡:后来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叫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了解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开始自卑、性格忧郁,后来变得自信、开朗。她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有同学们的鼓励。)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讲述英子的变化的,画出文中表现小英动作、神态的语句。(1)学生默读课文。(2)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英子的变化的。 预设一: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段话是对英子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反映了什么?(“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反映了小英的自卑心理:对别人的目光敏感,不想让别人注意自己,是因为内心不自信,怕别人嘲笑自己。)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读出英子的自卑。 预设二: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英子不愿意当众走上讲台,怕同学们嘲笑她,可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因此她很矛盾,拿不定主意。 “犹豫”“慢吞吞地” “眼圈红红的”表现了她内心的紧张、自卑和痛苦。)这里的“犹豫”“眼圈红了”是对小英什么的描写?说明了什么?(这里的“犹豫”“眼圈红了”是对小英神态的描写,说明小英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体现小英内心的紧张、自卑、无奈和痛苦。)指名朗读,教师评议,指导学习读出小英内心的紧张、自卑、无奈和痛苦。通过以上学习你觉得一个如何体会人物心情?(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方法指导:人的内心世界十分复杂,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但是通过人物外显的神态、动作可以探究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本文可以从小英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小英的心理活动;从动作、神态入手,体会小英心情。可以把自己当成小英,想一想:“你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你心里面在想什么呢?”你站起来前犹豫了一会儿,你在想什么呢?”“你还是站起来了,你怎么又站起来了呢?当时你在想什么?”“小英,你都已经站起来了,你的眼圈儿为什么还是红红的?” 预设三: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是对小英什么的描写?(动作描写)“注视”是什么意思?(注意地看。)从“注视”你感受到什么?(从“注视”感受到同学们对英子的关心。) 预设四: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是对小英什么的描写?(动作描写)这句话“深深地鞠了一躬”反映了什么?(这句话“深深地鞠了一躬”中反映掌声带给小英很大鼓舞,让她自信起来。)指名朗读,师生评议。4.了解英子的变化。(1)指名多个学生说说,从此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评议。)(2)课件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开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联系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这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小英的自卑、忧郁形成对比,因为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变得乐观开朗了,对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3)联系上文,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英子不再_,而是_;不再_,而是_(默默地坐在角落 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 一个人早早地来 与大家有说有笑地走进教室) (4)谈话过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同学们的掌声。) (5)掌声响起了几次,对英子来说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了解掌声。 (1)了解第一次掌声,课件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骤然”一词说明这掌声是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的,从“热烈而持久”可以看出同学们鼓掌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刚刚站定”,同学们就鼓起掌来?(因为小英克服自卑心理,走上了讲台,这是同学们给予英子的第一次掌声,这掌声里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信任和理解,也包含着同学们的关爱。同学们希望英子能走出阴影,走进集体,不再忧郁。)(板书:第一次 热烈而持久 鼓励)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指名朗读,师生评议。(2)了解第二次掌声,课件出示: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再次响起是为什么?(这次掌声是为小英生动地讲述而起,夸赞她出色的表现。)(板书:第二次 热烈 赞扬)他们又在心里对英子说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对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3)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 引导小结: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6.假如你是英子,你觉得全班同学们掌声给了你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相互评议。教师小结: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同学们的关爱,他们没有轻视我,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我感到这种友谊很宝贵;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不再为腿脚残疾而自卑;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微笑着面对生活。7.谈话小结: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8.两次掌声后,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板书:掌声后 自信 乐观)9.掌声力量无穷,掌声让英子鼓起生活勇气,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乐观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板书:掌声力量无穷 鼓起生活勇气)10.几年以后,英子对这两次掌声感受更深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英子写给同学们的信吧!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1)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2)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英子带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11.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主张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多元的感悟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建构、自我体验,自我表达。】三、总结课文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写班里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同学英子,因为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的鼓励而逐步改变抑郁性格的故事,赞扬小英对同学们掌声鼓励的珍惜,克服自卑、阳光生活的勇气。五、学习写作方法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抓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本文作者在描写英子的前后变化时,抓住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表现英子心情的变化。如“低”“站”“走”,非常普通的动作,可是小英的这些动作,与我们大多数是不一样的,立刻、慢吞吞、一摇一晃,小英的每个与众不同的动作背后,都有自己的想法。 2.举例:她小眼睛一亮,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绿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移动,生怕汤汁洒在新衣服上。本来筋脉突兀的干巴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这段文字重点抓住夹菜时的动作,神态,突出她的小心谨慎。 3.练一练:你最喜欢班里的哪一位同学?认真观察他做某件小事时的表现,写一写,注意抓住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设计意图:加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以文本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关爱之心。】六、课堂小结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告诉我们,爱与关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阳光、美好。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七、主题延伸1.延伸交流:(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取得成绩的时候,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是否也需要掌声呢?那么说一说,你还在什么时候需要掌声?(2)你有过英子这样的经历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掌声第一学期,同学们推选我担任班长。班会课上,老师面带笑容地说:“请我们的班长讲一讲自己的心里话“。当时,我又高兴又紧张。第一次上台讲话,我害怕说不好被同学们嘲笑,也害怕第一次就给同学留下不好印象。我不由地低下头,呆呆地站在讲台上。突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猛一抬头,只见同学们望着我,有的竖起了大拇指,有的小声细语地说:“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的!”总之,同学们个个都向我投来鼓励、支持的目光。我一下子觉得轻松多了,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这时,手也不抖了,腿也不颤了,脸也没有那么烧了。一开口,我就说出了肺腑之言。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那催人前进的掌声。看着那么多双赞许的目光,那么多张灿烂的笑脸。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这一切都是“它”的功劳,是“它”鼓舞我前进,是“它”给予我力量。【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谈生活”为活动载体。让学生畅谈内心的感受,激励学生奉献爱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说话,达到了既教语文又教做人的教育效果。】八、推荐阅读。本课推荐阅读给予树一颗小豌豆(一)阅读给予树思考:1.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2.“给予树”到底想让人们送出什么呢?(二)阅读一颗小豌豆思考:小姑娘看到小豌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九、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十、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给予树一颗小豌豆。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3)(4)(5)(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1)(22)(23-25)(26-30)(31-33)板书设计掌声前:忧郁 自卑掌 掌声 第一次 热烈而又持久 鼓励 掌声力量无穷声 响起 第二次 热烈 赞扬 鼓起生活勇气掌声后:自信 乐观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阅读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后,引领学生细细读这些句子,看看能读懂些什么。抓住小英动作、神情表现变化“把头低了下去、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流下了眼泪、微笑”,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学生是听说读写的主体,学生正是在听说读写的自主活动中不断“自得”成长起来的。语文课不能游离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指导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在引领感悟词句的同时,我把说的训练,如“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 “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掌声再次响起他们又在心里对英子说什么?”穿插在其中,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感受到掌声的力量。把写的训练安排进课堂,让学生想一想曾经给谁送去掌声、想给谁送去掌声、自己曾经得到过谁的掌声,引领学生进行归纳表达,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了怎样去“珍惜、献出”掌声,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不足之处:在本课教学中读的形式比较单调。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采用“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读中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12掌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一、教材解读:1.文本细读:掌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二、教学理念和策略: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三、流程预设:我的教学过程由三个模块组成。(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1.复习导入:出示本课词语请生开火车读。紧接着我以轻松愉悦的语调这样娓娓道来:同学们的词语记得很牢固,那么上节课大家认识了一位年龄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是谁?(板书:英子)来,我们一起和她的打打招呼。我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课文里是介绍英子的段落,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交流。学生的发言可能会集中在两个片段:片段一: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片段二: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这两个片段都描写的英子在班里的表现。片段一是通过英子的动作展示掌声前英子的自卑忧郁,而片段二简单明了,可以一读带过。我是这样处理片段一的:1.朗读感悟片段一:抓住:“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等字词品读体会,想象体验:每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看其他同学游戏说笑的英子,天刚蒙蒙亮就要赶到学校而行色匆匆的英子,目送着一个个同学离开后才敢在暮色中回家的英子,内心会怎样?引导学生想象英子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英子是个可怜、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的女孩。再对比体验,联系我们平日的快乐生活,对比体验英子忧郁孤独的生活,唤起学生对英子的同情。我这样说道:是啊,英子本应该和我们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到操场上游戏,到舞蹈房跳舞,到林荫下散步,到公园里游玩。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不愿意,不愿意,担心所以她总是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那就是忧郁!(板书:忧郁)面对着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在学生深刻体会了英子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英子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就让我们读出内心的同情,读出英子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吧!2.自读自悟片段二:了解英子的开朗活泼 。(板书:开朗)3.比较质疑。(板书课题:掌声)文中的这两个片段充分展示了英子的不同表现,第一句写英子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而后一句则写英子的开朗活泼。是什么改变了英子?这恰恰是课文的矛盾点。抓住这个“点”生发开去,比较质疑:请你们把这两处片段对比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会被这个矛盾点吸引住,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以“掌声的内涵”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扩展。把感悟引向深入。达到课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情深意浓。(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1)学生自主研读“掌声”段落。1首先是个人默读,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接着小组交流,每人挑一处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老师点拨引领。这里我创设了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探究为目的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运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2交流、点拨、感悟。句子一、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句子二、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句子三: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A、朗读铺情:引导学生抓住“犹豫”“慢吞吞地站”“一摇一晃地走”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小英当时害怕、矛盾、紧张、无助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读让小英的畏缩、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B、想象育情:请学生闭眼想象,我旁白。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顷刻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说,显得那么漫长。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英子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那一刻”英子的心里会是怎样? 这里,我用了“情景再现法”,在教师深情语言的描绘下,学生沉浸在英子走上讲台的紧张与艰难的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唤起情感体验的冲动,掀起他们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实现与文中人物英子既紧张害怕又难受痛苦的心灵契合。为之后掌声出现时的喷涌真情做足前奏。C、追问生情。导问:这一刻!英子最需要的是什么?追问:就在此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响起。这掌声中又包含着什么?这样层层剥笋,螺旋上升,学生的感悟步步推进:英子原来想的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怕当众出丑的情况都没有出现,相反:她得到了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中有最真诚的鼓励和尊重,更有同学们对她的关爱和期待。她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动了,同时也点燃了!D、引读唤情。师引入:是啊!此时的英子的心里紧张不安呀!她多么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鼓励啊!引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 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深情地反复朗读第二句,这样层层铺陈、重锤出击,把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高潮,实现了文与人、文与己的相遇交融,促使学生生成“真正感人的爱的力量”这种生命化的感悟!E、换位传情。a、此时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b、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想些什么?在这里我用“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学生就容易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中推测、想象、探索,感悟语言,体悟情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F、品读升情:循着“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这两个词,在老师的语言引领下,通过一遍遍地回环朗读,让学生沿着这些字词铺设的英子的心路一步步走向促使英子转变的情感世界 。鼓起勇气讲完故事的英子,再一次得到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 。此时此刻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接: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 生接: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掌声鼓起了英子的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听,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G、聚情导思:学生通过充分的体会、感悟、想象、表达,心中涌动着真情,这份真情在荡漾流淌,课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辉。此时让学生比较两次掌声,体味“掌声”的内涵:第一次掌声的背后是鼓励,这一次的掌声背后又是什么呢?这两次掌声的背后都藏着什么呢?两次掌声的指向虽有不同,却有着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啊!(板书:爱)自然地升华课堂主题:爱!并将这暖暖爱意融入学生的生命!至此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以丰满!(三) 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师引入: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屏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想象: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联系生活:谈对“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理解。读书不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评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于是我让英子的“微笑着面对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以情导行,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谛。2.拓展练笔,学会如何去爱:从英子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把掌声献给谁?除了掌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式表达爱?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3.激情结课: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师:在班级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时时需要爱,我们不仅要知道爱,更要学会爱!让我们给有困难的人一丝鼓励,给逆境中的人一份支持,给成功的人一些喝彩!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相互关爱,共同温暖!让世界充满爱!最后说我的板书:4掌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英子产生变化的原因。2.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了解英子产生变化的原因。2.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领导来听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吗?生鼓掌你们刚才为什么要鼓掌,想通过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说什么?生:表示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到这里来听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课文,来,一起说课题。生齐说掌声师板书“掌声”二、整体感知走近掌声师:什么叫掌声?它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吗?刚才我们鼓掌有表示欢迎的意思,那么说明:掌声是一段欢迎词,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掌声还有哪些含义呢?请大家根据自读要求自由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问同学。2.思考:同学们分别送给英子几次掌声?每一次掌声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的词和句。3.要有感情地朗读。生自由朗读。三、朗读感悟走进掌声1.谁来说一说,同学们分别送给英子几次掌声?你从哪里发现的?能读给大家听吗?生读,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在生读的时候,教师注意倾听,并在生读完后,及时评价与指导。(重点指导生字词)2.两次掌声都在这一段话中。请同学们睁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从哪里到哪里为第一次掌声?从哪里到哪里为第二次掌声?3.请同学们在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之间画上“”。(课件示范)(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通过朗读课文,先前的英子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生1:她是一个伤心又可怜的小姑娘。生2:她是一个孤独而痛苦的小姑娘。生3:她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先前的英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有了这种感受?(根据汇报学习)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师:你从哪儿看出英子很文静?(课件出示第一段的第二句)师:那么,谁知道“默默地”是什么意思?生1:不说话。生2:一句也不说。生3:一声也不吭。师:英子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着?生:因为她的腿脚落下残疾。你能想象英子的心情是怎样的?生1:痛苦的。生2:悲伤的。生3:忧郁的。指导读出不同的心情。师: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第一段的第三句)生1:我从第三句读出她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生2:我从“早上”、“最后”读出了英子孤独的心情。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小小年纪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痛苦.悲伤和忧郁?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留下了残病。师:谁了解小儿麻痹症?生:不知道。解释小儿麻痹症并展示小儿麻痹症患者落下残疾的画画。师:(引读)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多少次不愿意呀!(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师:可偏偏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她会怎么做?生: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掌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2套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0708808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