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_第1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_第2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_第3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_第4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课题名称比热容教学设计模板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

2、单位相同? 二、引入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

3、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新课教学1探究。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P28图1216实验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

4、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

5、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4查比热表: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水的比热是4.2×10

6、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6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7.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

7、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 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1kg14.2×103J2kg12kg2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升高的温度。例题1 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 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 J/ (kg. ) × 2kg × (10020)6.72 × 105 J。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

8、05 J的热量。例题2 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 t2)。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 ),钢锭的初温t11300,末温t230。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0.       46×103J/ (kg)×100kg×(130030)5.84×107J小结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

9、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板书设计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相同物质质量不相等,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二、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三、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四、公式理解:Qcmt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2放热公式

10、Q放cm(t0t) 作业或预习一、填空题1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_吸收的热量。2比热容是物质的_之一,它的国际单位是_。3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_;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_。4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是因为_。5铅、水、煤油、铝按其比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二、选择题1沙漠地带早晚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A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大B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C沙子是热的良导体D沙子是冷的不良导体2将一块铁切去一半,没有变化的物理量是 A体积 B质量 C比热容 D重力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比热不会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质量

11、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不可能相等4水的比热是 A4200焦 B4200焦/千克C4200焦/D4200焦/(千克·)5培育秧苗时,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春寒冻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傍晚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温度不致下降过低,第二天早晨再把水放出一些B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傍晚再把水放出一些C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放出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傍晚再把水放出一

12、些,因为那时水已不含热量了D秧田里应一直灌满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的热量较多,所含的热量也多,就可以提高秧田的温度了6吸收相等的热量后,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温度升高最多的是A蓖麻油 B酒精 C干泥土 D煤油三、说理题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不像内陆的气温变化那样显著?自我评价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设计此课时,从老百姓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