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1页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2页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3页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4页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单选题1 .醒世恒言叙变:明朝浙江淳索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 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 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这反映了明朝()A.资本主义的萌芽 B. 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商人身份和地位得到提升2 . 2.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 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

2、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3 .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问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A.B . C . D. 4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 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 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A. “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B.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

3、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 也。”C. “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虫早市者又开店也”D.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5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 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生产力的发展B.劳动力专业化出现C.粮食产量增加,富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6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 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 特

4、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以下属于宋朝“商 业革命”的表现是()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工商业市镇大批涌现对外贸易发达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A. B . C . D .7 .明清时期,称天下有四大镇。指的是以瓷器为代表的景德镇,以手工业为代 表的佛山镇,以版画为代表的朱仙镇,还有汉口镇。汉口镇代表的应该是()A.商业中心B.棉纺织业中心C.丝织业中心D.茶叶交易中心8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 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具车,交错其服,能行诸 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5、()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 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 重建官营商业制度9 .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A.北宋手工业的发达B.北宋农业的发达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D.商业的高度发展10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唐朝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 商品,可能买到的商品有()丝绸 纸张 瓷器 棉布A. B . C . D .11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导致明清时期商品 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国外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家新的赋税制度的实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 B .C D.12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主

6、要的影响()A.增强了明清时的国力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C.导致了科学技术落后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13 .“商人”的称呼源自()A.商朝人善于经商B.商鞅变法中对经商之人的称呼C. “丝绸之路”开通后对阿拉伯人的称呼D.唐宋时期对外国来华贸易者的称呼14 .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 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A.商品经济的活跃 B. 土地兼并的炽烈C.重农抑商的放松 D. 重利风气的盛行15 .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 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此规定主

7、要反映了 清朝()A.法律带有野蛮色彩B.已经出现钱庄票号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16 .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 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 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A.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 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C.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D. 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17 .史记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城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8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

8、止机匠聚 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A. B. C. D. 19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济宁城繁荣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阑。”另据济宁直隶州志 载:清乾隆年间,济宁南门大街和大闸口一带,“百货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这反映了以下哪方面的情况()A.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 B.我国古代农业的水平很高C.我国明清手工业水平发达 D.我国资本主义商业有了较大

9、发展20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 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A.江南市镇使“苏湖熟,天下足”出现 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D.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二、非选择题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 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 灯火照大,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 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

10、,蒲州张氏家族、王氏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张、 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在亲缘集团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明清时期,传统城镇的商业机能日渐浮现市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材料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 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 此观 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 “市场经济萌 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

11、论。(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根源(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 异”指的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6 / 6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答案1. C2. D3. A4. B5. B6. B7. A8. A9. D10. D11. B12. B13. A14. A15. D16. A17. A 18. D19. A20. C21. (1)表现:商业活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纸币的出现和 使用。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新现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变异:资本主义萌芽。(3)观点一:中国古代社会停滞论,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不具备社会转型的因素。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经济:小农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