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达标训练_第1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达标训练_第2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达标训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声声慢达标训练筑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瑞脑(ruì)纱厨(chú)暗香盈袖(yíng)B.销魂(xio)憔悴(cuì)乍暖还寒(hái)C.梧桐(ú)堆积(j)凄凄惨惨(cn)D.东篱(lí)将息(jin)薄雾(bó)解析:对多音字、特殊读法一定要重点把握。B项中“还”应读huán,再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还”朗诵时也应该读作huán。答案:B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2、金兽。B.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C.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解析:A项中的“消”应为“销”;B项中的“橱”应为“厨”;C项中的“弟”应为“第”。答案:D3.声声慢一词主要是通过写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解析:抓住词中意象的意义来解答。在诗词中事物的形象叫意象。意象是物象经过作者情感和主观把握而形成的结果,许多意象在历史过程中还形成了某种有特定意义的象征。比如“柳”由于谐音同“留”,往往表示挽留和惜别之情。答案:晚风过雁黄花4.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解析:诗词可鉴赏的地方很多。注意审题,主要谈语言上的特色。答案:(1)运用了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2)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56题。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5.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A.“红藕香残”,诗人一开始将目光投射到远处,以环境描写来点染“秋”的季节特征,同时,“残”字所透露出的是淡淡的哀愁,已暗示出诗人心绪的不佳。B.“玉簟(diàn)秋”三字,表明已

4、将目光收回,关注近处的事物。诗人身边竹席如玉,不仅浸透着秋凉,而且以此直露地抒发自己的孤独感。这样,一位形只影单的少妇形象,便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了。C.“独上兰舟”无疑是从正面表现孤独。试想,倘若丈夫在家,何至于“独上兰舟”?可见,一个“独”字直率地坦露了女诗人的情感世界。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的无人欣赏,受到了冷落;而且,诗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的自落自流,来深层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解析:B项的理解有两处失误:其一,孤独感是含蓄地显示出来的,并非“直抒”;其二,形只影单的少妇形象,是读者隐隐感到的,并非鲜活地站在面前的。答案:B6.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表现闺情的词。我国文学史上闺情诗词不在少数,但大多为男性所作。有的尽管描写细腻,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难免不到位;李清照的这首词却独领风骚。B.一剪梅是女诗人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堪称一位少妇的内心独白。全词60个字,只有“两处闲愁”4字写到夫妻双方各自的愁闷;词中的56字,都在写自己,可以说,它勇于创新,笔调奇特,风格纯真,耐人寻味。C.词的上阕表现女诗人的独居生活,以及为排遣孤独与寂寞所采取的举动,并由此催生联想与想象;下阕又回到现实中来,借眼前物感怀,又用“计”来消除孤寂生活和思念之苦。D.一剪梅虽为词,但其律诗的身影却隐约可见,也难怪有人将

6、词称为“诗余”。全词8个长句中,竟有4句完全可视为七言律诗;另4个长句均切分为两截,每分句为4字,音韵和旋律统一,又体现出词的另一特色:长短句相间。解析:C项对下阕的赏析不到位,尤其本项最末一个分句的表述恰与原诗相悖诗句说“无计可消除”。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78题。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7.词中“物是人非”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直接抒发了什么感情?解析:对词的理解,一定要以情感的牵引为动力,设身处地地进入与词人同样的情境,再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的抒发何以如此动人。解读经典,我们可以将

7、自己的心灵呈现给遥远的词人,在一种虽然不同时空但却一样情怀的平台上共同编织和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答案:风物依然,时势人事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抒发了长期积压在内心的家国之变、身世之惨的悲苦感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直接说出了内心的哀愁与悲苦何等沉重、何等难解。8.对比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秦观江城子中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谈谈李清照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在语言方面的创新特点。解析: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李煜的“愁”如“一江春水”源源不断,永无休止;秦观的“愁”泪如江涌,永流不断;李清照的“愁”有千斤重,“载不动”。答案:巧用比拟,以实写虚,想象新颖,传情真切。二、语言运用9.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把下边句子颠倒的语序改过来。(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答案:(1)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3)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三、写作训练10.李清照的声声慢让我们体味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美。王国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