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高三历史限时练:1.3宋明理学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高三历史限时练:1.3宋明理学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高三历史限时练:1.3宋明理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单项选择题1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开展的过程中 ,许多佛教徒强调“内儒外佛兼修 ,认为戒骄杀为仁 ,戒盗为义。佛教徒如此行为是因为 A 儒学理论非常成熟、完善 B 儒学理论与佛教理论精神相同C 调和佛学和儒学便于传播 D 佛教对各种思想采取宽容态度2“理会得熟时 ,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 ,都要理会 ,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 ,道理方泱洽泱洽:贯穿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知行合一B 创造本心C 格物致知D 致良知3陆王心学强调的“心外无物说的是 A人的心外不存在任何事物 B不了解的事物不存在于人的心中C事物不是存在于人的心中 D不能把任何事物放

2、在心中4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 ,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 ,“笃信程朱 ,不迁异说者 ,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明朝国内矛盾锋利 ,统治危机加深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5朱熹认为 ,君主“虽以制命为职 ,然必谋之大臣宰相 ,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 ,使之熟议 ,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 ,亦祖宗之家法也。这表达了朱熹: A反对君主制度 B反对君主专制 C提倡尊君卑臣 D提倡格物致知6宋朝时 ,某学派倡导:不读书 ,专做打坐功夫。假托圣人之言 ,迁就解释文意。该学派代表人物是 A 朱熹 B 陆九渊

3、C 王阳明 D 李贽7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 ,所以要“剥落心蔽、“创造本心 ,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A 强调伦理道德B 主张心灵净化C 反对格物致知D 践行知行合一8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虽有弊端但仍具有重要价值 ,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价值王要表达在 A 提出三纲五常 ,构建社会道德 B 重塑社会伦理 ,维护社会稳定C 神化君主权威 ,维护专制统治 D 杂糅三教思想 ,实现三教归儒9理学家朱熹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 ,亦未有无气之理。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 形、神、物三者相互依存B 因物为心 ,心外无物C 气在理先 ,理在气中D 器之变 ,复

4、归于神也10史载 ,唐玄宗先后注释、公布?孝经?道德经?金刚经? ,并将其列为“不坏之法。这说明 A 统治者平等对待三教B 三教合一潮流的弥漫C 儒学失去官方正统地位D 理学兴起具有必然性11在论及儿童教育时 ,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 ,假设待拘冈 ,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以到达“自然日长日化。在此 ,王阳明 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 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C 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12以下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正确的有 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根底 ,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朱熹是理学开展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创立“心学 ,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

5、心主义演变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 A B C D13两宋时期 ,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 ,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良的乡村族约 ,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正迁善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 A 理学的理论化B 教育的平民化C 社会的宗族化D 儒学的社会化14朱熹说:“天得之理以为天 ,地得之理以为地 ,凡生于天地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此话目的主要是 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标准人们的言行B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那么C 为了标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D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15朱熹强调“存天理 ,灭人欲

6、,王阳明主张“破心中贼 ,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 否认佛教、道教的教义B 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C 鼓励人们发奋立志D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16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 ,却习成妇女态 ,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 ,临危一死报君王 ,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 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 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D 妇女教育受到重视17在论及儿童教育时 ,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 ,假设待拘囚 ,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以到达“自然日长日化。在此 ,王阳明 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 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 突出了“

7、致良知的价值追求18朱熹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那么B 社会开展规律C 封建道德标准和等级秩序D 事物的开展规律1919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 ,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 ,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B 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C 表达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D 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20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 ,但与其不同的是 A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B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 C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

8、的行为 D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21阅读以下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开展了孔子的学说 ,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 ,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德艾伯华?中国通史?材料二 公元前124年 ,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开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根本课程。而具有挖苦意味的是 ,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那么的学说 ,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

9、的长期存在?新全球史?材料三 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 ,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 ,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在中国 ,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新全球史?(1) 据材料一 ,概括孟子关于君主施政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汉武帝稳固统治的措施 ,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3) 据材料三 ,宋代儒学“新在何处?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 ,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

10、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答案1C2C3B4B5B6B7B8B9A10B11B12B13D14A15D16B17D18C19D20B211主张:实施仁政 ,倾听“人民的呼声。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 ,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2措施:政治上 ,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