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质量检测(四) 古典诗歌( 2)(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3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竹喧归浣女浣:洗(衣)黄沙百战穿金甲 穿:穿上B.渚清沙白鸟飞回,回:盘旋山围故国 周遭在 国:都城 C.莲动下渔舟 下:顺流而下 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增多D.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 百年 多病独登台 百年:一生 解析:选 A 穿:磨穿。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师一 表真名世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千载谁堪 伯仲间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纵 一苇之所

2、如 D.过春风十里予过 维扬 解析:选D过:经过,动词。A项,满,副词/ 一(篇),数词;B项,忍,动词/能够,副词; C 项,即使,连词/ 任凭,介词。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 嫁作商人妇。 D.明年秋,送客温浦口。 解析:选 B A 项,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 C 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今义,指排行第一的人。 D 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乘舟远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

3、野和寥廓的 天空,远山和江水,仿佛欢迎着我这远归的游子。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每当夜晚来临,夫子庙热闹非凡,天空中明月高照, 酒楼里灯红酒绿,高朋满座,觥筹交错。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 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D.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具 有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不畏坎坷的旷达超逸情怀。解析:选D A项,诗句写离别中看到长江两岸的景象,“远山和江水,仿佛欢迎着我 这远归的游子”与诗句语境不符。 B项,诗句表达的是孤独寂寞之情,而非“热闹非凡”。 C项,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

4、,与童年美好回忆意境不符。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蜀道难中“,。”几句描写了悲鸟、子规的哀鸣,渲染了蜀道空寂苍凉的气氛。(2)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答案:(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阅读能力训练(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9分,每小题3分)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

5、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匠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 诗之病。”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 “伐病”的功效。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 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 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 的原因时说:“昔先帝召臣上殿, 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 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 仍复作诗文,寓物以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这说明苏轼确是有意继承风、骚以来 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倡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以揭发流弊、拯时救世。苏轼答乔舍入 启中写道:“某闻

6、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国之将 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用舍之间,安危攸寄。”作者把文 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以体用为 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苏轼文艺中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反映。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苏轼评诗人写物云:“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其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 “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 言有尽而意无穷,

7、 在“超以象 外”的无限时空中,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 这就是“远韵”。 其三、 诗歌创作 要有“空静”的心态。苏轼送参寥师诗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处心于静境,才能摆脱动境的干扰, 才能洞察万物的纷纭变化;只有置心于虚空,才不为成见所蔽,才能容纳万般妙境。唯其如此,才能写出体物传神、意境深邃的诗篇。而要使心境“空且静”。首先必须从烦琐的世俗事务中摆脱出来, 使身心闲逸。闲 逸才有空静,空静才有妙境和远韵。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 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 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 即“天

8、工与清新”。 “天 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 之感。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美的极致。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 贵真”等, 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 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 最高的范畴 也正是“自然”或“道”。 苏轼追求自然之美, 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 至高无上的“道” 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9、.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苏轼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有着独特的见解,这 些见解与其政治、哲学思想密切相关。B.苏轼认为文章应当重“体用”而轻“华采”,这与他“有为而作”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并且反映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C 苏轼主张诗贵传神, 认为成功的艺术作品不应追求摹写物象, 而要传客观物象之神, 且须具备“超以象外”的远韵。D.苏轼的“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常常被他用来作为评论 诗歌的审美标准。解析:选C C项,“不应追求摹写物象”错,应是不能“满足于摹写物象”。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

10、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 神,并通过创作来实现文学揭发流弊、拯时救世的社会功能。B.苏轼引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说明诗人要具备“写物之功”,传客观物象之神,达到“神似”,方能为“远韵”和“空静”提供发展空间。C.只有处心于静境与虚空,方能摆脱动境的干扰和成见的蒙蔽,才能够把握住万物的 变化,容纳各种各样的妙境,进而创作出传神诗篇。D.苏轼把“自然”或“道”作为自己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提出了 “天工与清新”的 诗画美学标准,认为出自“天工”者,会给人以“清新”之感。解析:选 B B 项,方能为“空静提供发展空间”于文无据。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苏轼因诗

11、获罪,然而通过他向皇帝申述自己获罪原因时的言语,我们却依然可 以发现他对诗歌有所劝诫、有补于世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坚持。B.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枝条和香气进 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这符合苏轼“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的标准。C.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 因为诗与画虽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D.孟郊落第所作“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极尽忧伤,而得第所作“春风得意马蹄 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欣喜无比,这体现了苏轼所追求的自然之美。解析:选 C C 项,“这是因为”错,前后不具备因果关系。(二)阅读下面这

12、两首诗,完成 910题。(11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9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 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8.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样的佳 节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写“思家”,诗人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 人”,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深情。至于

13、“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第二首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 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诗人 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解析:选CE C项,“直接抒发了”错,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 E项,“在明月之 夜还驾船送诗人回家”理解错误,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10 .两首诗都写到了 “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答:参考答案: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

14、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 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112题。(11分)水调歌头辛弃疾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 ,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 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注汉乐府陌上桑日:

15、“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 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 ,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 遇之忧。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送别词,开篇两句起笔突兀,开宗明义,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 通过“落日” “酒”等意象表现了 “离愁”。B. “和月载离愁” 一句不仅通过“月”这一意象烘托“离愁”,还化虚为实,使抽象 的“离愁”成为可“载”的具体形象。这与李清照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C.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两句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有远 大的目标,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

16、栋梁。D.本词使用了伊尹、周公、班超、王粲等典故,这些典故文字简洁、直白深刻,富有 感染力,体现了辛词长于用典的特点。E.本词上阕和下阕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以抒情为主。全词情由景生,作者因情明志,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解析:选DE D项,“直白”有误,应为“含蓄”。E项,“上阕以写景为主”及“情由景生”有误。上阕兼用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式。12 .请分析“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两句的用典手法。(6分)答:参考答案:作者运用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的典故,联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 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通过用典,表达了对朝廷不能重 用人才,导致有识之

17、士壮志难酬的行为的愤懑之情。(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 1314题。(11分) 孤雁儿注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 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 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鹅鹃天暮春黄昇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13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孤雁儿中“梅心惊破”句,运用的是拟人手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

18、春的灵性。词人着一 “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从 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C.鹏鹊天暮春 中“戏临小草书团扇”, 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 临摹字帖、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地传给了读者。E.两首词都写到了 “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解析:

19、选BC B项,“伤春的基调”错,开篇奠定的是“忧愁的基调”。C项,“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错,“戏临小草书团扇”应是主人公聊以自遣之举,抒 发的是主人公的寂寞情怀。14 .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 “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 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鹏鹊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词的上阕,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

20、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阕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三、表达能力训练(15分)15 .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杜甫的“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 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俳恻。答:解析:题目的要求十分明确,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重组语句,第一句话可以作为示例,后面的两句按照第一句的句式表述即可,要注意诗人的时代顺序。参考答案:杜甫的“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

21、肺腑; 柳永的“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渲染得荡气回肠; 李清照的“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将牵挂抒写得缠绵俳恻。16 .明人张蜒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 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请根据下面对豪放的释义阐述,仿写一段话,对婉约做出解释。(5分)豪放是一种浩气凛然、气贯长虹的风度。 他粗犷而豁达,奔放而阳刚。他是一种来源山 野的刚劲的魂魄,是戈壁滩上粗筋的雄风。他是豪爽沉雄的关西大汉,举手投足皆是千钧力 量。答:参考答案:婉约是一种敛首低眉、欲进还退的姿态。她细腻而委曲,含蓄而阴柔。她是 一种来自台榭的纤弱的精魂,是九曲桥头蒙蒙的细雨。她是柔婉清新的江南秀女,顾盼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