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苏教版过关检测试题4_第1页
语文必修一苏教版过关检测试题4_第2页
语文必修一苏教版过关检测试题4_第3页
语文必修一苏教版过关检测试题4_第4页
语文必修一苏教版过关检测试题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2014年上学期高一语文同步验收语文过关检测4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姓名:_班级:_考号: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静阒(qù) 祛(qiè)寒黢(q)黑擎(qíng)天B姘(pn)居妃嫔(pín) 饿殍(pio) 剽(pio)悍C山岚(lán)咯(kè)血贫窭(jù)马厩(jiù)D信笺(jin)栈(jiàn)道 觊(jì)觎

2、委蛇(shé)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B. 倾轧(zhá) 不啻(chì) 补苴罅漏(xià) 荆钗布裙(chi)C. 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 莘莘学子(shn)D. 解剖(po) 羁绊(j)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3.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弥望(mí) 敛裾(j) 平仄(zè)

3、婆娑(su)B.夙愿(sù) 侘傺(zhà) 踯躅(zhú) 三匝(z)C.黝黑(yu ) 吐哺(b) 暧暧(ài) 忤视(w)D.尚飨(xin) 参乘(shèn) 箴言(zhn) 相勖(xù)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删除膻味籼米潸然泪下 B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剽悍彪炳青史 D血缘戏谑噱头空穴来风5.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酒馔(zhuàn) 邂逅(xiè) 浅尝辄止(zhé) 大笔如椽(yuán)B渲染(xiàn

4、) 难堪(kn) 卓有成效(zhuó) 绿林好汉(lù)C尺牍(dú) 楔子(xi) 咫尺天涯(zh) 厉兵秣马(mò)D拾掇(du) 倾轧(zhá) 乳臭未干(chòu) 敷衍塞责(sè)二、语言综合运用6. 给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排序 ,正确的一项是( )2008年3月17日,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而成。 在为期16天的北京奥运会上,“金镶玉”奖牌成为了一大亮点。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

5、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奖牌背面镶嵌着龙纹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展翅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A. B. C. D.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站在马盂山下, , 。 , 。 , 。我开始晕眩了。我又好像掉进了一个自然的大染缸里,花草色彩斑斓绚丽我为花草簇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暗自惊叹,整个山顶就像一个大花篮满是浓郁的芳香,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刚刚

6、打开的香水瓶边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鲜花将整个山装点起来 在各个山头闪亮,真是一座炫目的殿堂A B C D8. 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并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游子千层底里缝不尽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里埋不住的是爱情。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_,_;_,_。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情如酒一样醇,如茶一样浓,如潭一样深。9.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中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引进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课程合作签字仪式日前在京举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

7、算机专业在当今世界享有盛誉。在软件工程教育领域,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课程体现了当今最先进的软件工程管理思想。美国ICame公司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基础上,采用国际开发案例,改进后用于开发实践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这种“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的课程体系”的引进,必将在我国软件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据悉,此次课程引进是在教育部高教司,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并得到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在教师培训项目上的大力支持。10.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8、(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白云缭绕,层林叠翠;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B.C.D.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一4题。老街汤王刘建超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呜”的奇特景观。与老街钟鼓楼齐 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的马一鲜羊肉汤馆。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老街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慢慢地,煮

9、汤煮出了名气。马更夫便辞去公差,了家羊肉汤馆。马更夫的汤鲜香味关,被赞为马一鲜。老街人爱喝汤。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最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头一绝。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 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马一鲜的羊肉汤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一只羊,150碗汤。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站在钟鼓楼上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老街扩建,各式各样的汤馆开得多,竞争也来临了。

10、三个儿子也长大成人,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偏。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三天后看结果。谁中,谁就接手咱家的 生意。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每天和老伴儿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老二老三,你哥俩炖的汤都还没有达到咱老马家的味道,你俩的收入却比老大的多。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

11、些煤钱。汤快见底的时候,又来了一拨儿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老三侃侃而谈,我看了看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汤都减少了几片肉。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马善明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留传了多少代。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每天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而这缸老汤如何 养煨,只

12、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马善明用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说罢,将那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古城。老街人的嘴刁,对汤的品尝更是刁钻到了极致。你的汤少放了什么作料,熬得不够火侯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更有回味。渐渐地,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则只能勉强维持。马善明临终前,把老大叫到 跟前,说,老大

13、,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是因为分家时,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看咱有没有本事弘扬马家的生意。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香味。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1小说中的马老大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给三个儿子分汤时,“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分析此时马善明的心理。3小说中马善明和马老大钟鼓楼喝茶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4善明临终前对马老大说“你的汤好是因为分家时,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这里

14、的汤根”含意丰富,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老汤根”的理解,并加以阐释。(200字左右)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流最蓝的地方(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那段时间,连最简单的食品都受到诡计和掺假的威胁。没有哪一天报纸不提到在市场上又有惊人的发现,奶酪是用塑料做的,蔬果类含砷杀虫剂的浓缩比例比所含的维他命还要高。 马可瓦多每次在公司或咖啡馆听到别人说这些事情,就觉得好像有一头骡子在胃里面踢腿。在家里,当他太太买完菜回来,以前那些让他雀跃不已的芹菜、茄子,还有杂货店粗糙多孔的面包,现在却引起他的恐慌,就如同有敌人潜入了他的住家。 “我要尽我所有的努力,”他自我期许,“以供给我家人那些没有经

15、过不可靠的投机者之手的食物”。早晨他去上工时,好几次遇到一些带着鱼竿,穿着长统靴的男人往沿河公路走去。“这是一个办法。”马可瓦多对自己说。但是城里的河流是垃圾、排水管的集中地,引起他莫大的反感。“我要找一个地方,”他自言自语道,“那里水是水,鱼是鱼,我才愿意垂下我的钓竿。” 骑着机动脚踏车,马可瓦多下工后便去探勘城市上游的河流,还有小河的支流。他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远离柏油路面的河段,他取道小径,穿过柳树丛,直到他的脚踏车不能再前进为止,然后把机车留在灌木丛中,步行到有河流的地方。有一次他迷失了路,在灌木丛和陡峭的河岸边打转,既找不到任何小路,也弄不清河流是在哪个方向。忽然,拨开一些枝叶,瞥见下方

16、几步之遥,那宁和的水波那时河口,几乎成为一个小而幽静的深潭呈现出就像是山上湖泊的蓝。 激动的情绪并没让他忘记细看水流轻柔涟漪的下方。终于,他的顽固得到了奖赏。啪嗒一声,直鳍在河面上明显地一闪而过,然后另一次,又再一次,他如此地欣喜以至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是整条河流鱼的汇集地,钓鱼者的天堂,也许除了他以外还没被其他人发掘。回头走时,天色已经暗了,他停下来在榆树皮上刻画记号,在某些地方堆几块石头,以便能再找回小路。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准备用具。说实在的,他早就想好了。在邻居和公司同事中他已经设定了十来个钓鱼爱好者。半透露半提示地答应说只要一确定那个只有他知道的游满了丁鲈的地方,就会通知他们每个人

17、,便成功地从这个人借一点,那个人借一点地备齐了一大仓库前所未见的完整的钓鱼设备。 这时,他什么也不缺了。一个晴朗的早晨,从六点到八点一一在上工以前,游着丁鲈的河流有可能钧不到鱼吗?事实上,只要把鱼线丢下去就可以拎起一尾鱼:这些丁鲈毫不迟疑地一口就咬住鱼饵。既然用 钓鱼线这么容易,试着用渔网捞捞看;丁鲈早已准备好一头栽进网里去了。 当他的鱼篓装满时,也到了该离开的时侯了。他溯流而上,想找一条小径。 “喂,你!”在河岸一个转角的杨树林中,直挺挺地站着一个戴着警卫帽子的家伙,瞪着马可瓦多。 “叫我,什么事?”马可瓦多觉得有一股不知名的威胁冲着他的丁鲈而来。 “你哪里抓的鱼,篓子里的那鱼?”警卫问。

18、“啊,怎么啦?”马可瓦多的心已经跳到嘴巴里了。 “如果你是在这下面钓的,赶快把鱼丢掉。你没看到上游有座工厂吗?”指着一栋长而矮的建筑物。现在马可瓦多转过了河流的拐弯处,才看到它在柳树的那边正向空中吐烟,向水中排放浓密的云团,是可怕的青绿色和紫色。 “起码你看清楚水是什么颜色吧!油漆工厂就是那个:蓝色毒害了河流,还有鱼。赶快把它们丢掉,不然我得把鱼扣押起来。” 马可瓦多想:“虽然我很想扔掉这些有毒的鱼,但是在警卫面前,我不能丢这个脸。” 于是他回答道:“如果我是在上面钓的呢?”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不但要扣押鱼,还要给你开张罚单。工厂上游是钓鱼保留地。你看那块牌子!” “说真的,”马可瓦多急

19、急地说,“带着钓竿,只是为了让朋友信以为真,其实这些鱼我是向附近乡镇的卖鱼人买的。”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只需要付税,就可以把鱼带回城里,我们这里是在城外。” 马可瓦多已经打开篓子把鱼倒回河里了。应该还有一条丁鲈是活的,因为它一扭鱼鳍快乐地游走了。 (本文有删改)1小说开头两段有哪些作用?2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联系全文,分析马可瓦多的人物形象特点。4小说最后一句话“应该还有一条丁鲈是活的,因为它一扭鱼鳍快乐地游走了”有哪些含义?请简析。5小说以“河流最蓝的地方”为题,有何用意?请写出你的理解。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电视艺术作为当代最为强势的通俗文化,其中

20、的音乐节目引领着大众音乐审美趣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其中,审美趣味的时尚化便是突出的表现。究其原因,首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就为审美趣味的时尚化提供了条件;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开放也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放开,人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提升。伴随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浮躁心理在社会蔓延,这些客观存在都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作为新型媒体,迅速普及,电视文艺成为当代最为强势的文艺品种。从受众来看,电视传媒具有大众性、自主性、散漫性的特点;从传播效果上看,电视传媒具有广泛性、时效性

21、,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传播。所以,一首动人的乐曲可以一炮打响,唱红大江南北,一位草根歌手也可以一夜走红,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电视传媒催生壮大了中国流行音乐是不争的事实。从电视文艺的通俗性功能来解读,电视与流行的结合是必然的。应该说,在流行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电视对其的支持多是积极的。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有些时候,电视传媒对于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引导起到了消极作用。大量的通俗音乐充斥荧屏,抢占了经典音乐传播领地,造成了审美对象的表面繁荣,实则与美的距离逐渐拉远,大众的审美判断力集体下降。音乐栏目是娱乐化倾向还是“主旋律”下的适度娱乐,是媚俗还是坚持启

22、迪心灵?要解决这些矛盾,有必要确立音乐类栏目公益性的定位。首先,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应该允许相当一部分的音乐类栏目是公益性栏目,其主要任务是传播人类优秀而丰富的音乐精神财富,提供欣赏类和教育类节目,这类栏目由电视台代政府投资,强调社会效应。其次,商业运作的音乐类栏目,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提倡积极向上的通俗,抵制媚俗,杜绝低俗。音乐类栏目在文艺节目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既受到其他类型文艺节目如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挤压,也受自身发展之束缚。好的音乐类栏目需要培植,如果是传播品位高雅的音乐,其观众群的培养和形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选自新华文摘)“审美趣味时尚化”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

23、自我意识的提升和社会浮躁心理的蔓延,客观上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B.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电视文艺成为了当代最为强势的文艺品种。“一首乐曲一炮打响”或者“一位草根歌手一夜走红”成为了可能。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给普通民众带来了相对充足的闲暇时间。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视对于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是把双刃剑,这与其散漫性、时效性的特点有关。B.目前音乐类栏目的设计身处两难境地,培植好的音乐栏目、传播品味高雅的音乐仍需更长时间。C.流行音乐已成为当今音乐类电视节目的主流,它占据荧屏的重要角色,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一面。D.为杜绝音乐栏目过度娱乐化的现

24、象,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有必要允许所有音乐类栏目是公益性栏目,传播人类优秀的音乐精神。3要“培植好的音乐类栏目”,作者提出了哪些合理化建议,请概括。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民间戏曲是民间小戏和民间曲艺(又叫民间说唱)的统称。它是民间文学领域内一个具有广阔天地的门类,占领着农村广大的舞台,在城市的歌坛剧院中也有一定的位置。我国民间戏曲种类繁多,源远流长,至今尚不下五百种,传统曲目(剧目)成千上万。目前各地流行的京剧、越剧、汉剧、评剧、粤剧等,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民间小戏吸取了民间故事的说唱成果,加上民间舞蹈的表演艺术,经过广大艺人的苦心创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总体

25、上而言,民间戏曲思想鲜明,结构简单,语言朴素,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及他们的思想感情,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曲艺的多数曲种和小戏一样,是文学、音乐、表演的综合艺术。两者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表现主题的方法不同。戏曲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而曲艺则通过说书艺人的叙述与代言(摹拟人物说白与动作),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就是说,曲艺演员在演唱一个节目时,一般都是以说书人的身份来叙述故事的,代言插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曲艺以叙述为主,代言并不占主要篇幅。演员虽然摹拟人物的说白与动作,但很有分寸,不能完全进入角色,不像戏曲

26、演员那样成为故事中的人物。第二,扮演角色的方法不同。戏曲演员在一台戏中,基本是一人扮演一个角色,而曲艺演员则是一人多角,在说唱表演过程中时而叙述,时而摹拟剧中人甲,时而摹拟剧中人乙,时而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评论,与观众交流,进进出出,变化自如,文武一身兼,生旦一口唱,形式非常灵活。这就对曲艺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材要精,叙述要简练,人物语言要个性化,结构要精巧,才便于演唱。第三,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曲艺的主要题材内容来自民间口头创作,语言和唱腔乐曲都有明显的地方性,乡土气息很浓。当然,民间小戏也有这些特点,但不如曲艺浓烈突出。民间戏曲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应该很好地批判继承。但是传统的民

27、间戏曲作品,毕竟是过去时代的产物,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和小生产者思想的局限,作品中难免渗入一些封建意识,特别是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在进入城市之后,和市民文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避免地要污染上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趣,甚至有些低级下流的东西,对于这方面的缺点,是应该加以批判的。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戏曲包含了民间小戏和民间曲艺这两种综合的艺术形式。B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在表现主题、扮演角色的方法上有不同。C民间戏曲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D民间戏曲因受市民文学的影响,才具有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想。2依照文意,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8、)A民间小戏这种综合的艺术门类,是民间曲艺的发展基础。B目前流行的京剧、越剧等,都以民间戏曲作为发展基础。C曲艺创作选材精、叙述简、语言新、结构巧才便于演唱。D民间曲艺的语言应具有口语化、音乐性和乡土味等特点。3下列关于“民间曲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曲艺又称为民间说唱,它是以说唱为主,包含一些表演因素的口头艺术形式。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民间曲艺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但它和民间小戏的表演不同,它是以说书人的身份直接和观众交流思想感情的。C民间曲艺以叙述和摹拟为主,这种摹拟不要求过多的形式动作和复杂的面部表情,具有一人多角、跳进跳出的特点。D由于民

29、间曲艺的艺术形式非常灵活,因此其创作必须满足选材精,语言简练和个性化,结构巧等比较高的要求。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5. 阅读下面一篇访谈,完成13题。历史:近处失明王开岭问:我在2009年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里查到对历史的解释,“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_?还有,_?答:自然史,先放一放。按我的理解,历史就是我们的集体身世和生存记忆,它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这一问题。我看身边的年轻人,发现他们很少或从来不关心历史,我很遗憾,就告诉说:一个人必须读点历史,你不能只生活在当代截面上,否则你就不立体,没有“根”,精神上很薄,薄薄一层纸。这些孩子都20多岁,一睁眼即上世纪90年代了,

30、在他们的印象里,生活和世界从来都是这样的,一直如此且天经地义,唯一变化就是每年流行的东西不一样。当你告诉他30年前穿喇叭裤、唱邓丽君的歌、听国外电台弄不好会坐牢时,他大睁着眼以为你开玩笑重大的时代拐点、社会变局、思潮争鸣,他们都没遇上,一路直行,没有跌宕和起伏,连个岔口都没有,甚至以为父母也这么过来的,只是更穷、更土一点,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罢了。所以我就说:不要只活在当代截面上,不要老跟着时尚和流行走,要知道你的身世,个人和民族都要有身世感,一个人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清楚自己是谁、将来会怎样。现代医学在辅助诊断上,越来越注重基因,过去也重视,但用的是另一个词“家族病史”,人得什么病,很大程度

31、上是基因悄悄决定的。那么,从人类生存来讲,历史就相当于基因图谱。今天的生存格局从何而来?今天的政治习性、文化人格和价值观,从何而来?就是从基因谱系里来。90年代一定是从80年代来的,80年代一定是从70年代来的。张志新在70年代因讲真话被割喉管,同样的话在80年代就无性命之忧了,或许会有警告或处分,而再往后,可能这些也没了。所以今天的父母用不着再叮嘱孩子“不要在日记里乱讲话”了。这就是进步,但进步是有成本的,若不牢记和珍惜成本,那利息就不可靠,不定哪天就缩水,大家又变回穷光蛋。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是这样,前人付出成本,后世享受利息。我们认为好的社会现况,每一点文明进步,都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利息

32、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些成本,要缅怀那些在成本中牺牲的人,比如当年的孙志刚事件(一个青年在广州街头因无暂住证被收容后遇殴身亡),它以最极致和惨烈的方式刺激了舆论,唤醒了法的良知和制度纠错,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由此被废除。它潜在地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至少你今天走在大街上,不会因没带身份证而被羁押。不了解历史,即等于不清楚“成本”。犹如一个人花着钱、却不知钱怎么来的,以为自己天生就有钱、就该有钱,这不是败家子吗?如此下去,离身无分文即不远了。所以,要了解历史,就像坐在一列车上,要清楚自己哪儿上的车?上一站是什么?不知上一站,就不知下一站。历史关乎成本,关乎记忆,更关乎身份。一个没有历史感

33、的人,是拿不到生命身份证的。还有,历史并不仅仅是“过去时”,很大程度上,它可能还保留着“现在时”和“进行时”的姿态,比如几十年前的“极左”“大批判”“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精神污染”,真的被连根拔起、不再打扰今天了吗?它往往一只脚留在过去,一只脚踩住当下。它只是新闻意义上的史,并非意识形态的史。所有当下,都是历史分娩的,身体里住着历史的血脉、基因和染色体。当我们以为与某段历史永别时,它又冷不丁拦在了前面,顶多换个面具。尤其于中国这样一个变革不彻底、文化积习太深、体制更新太慢的环境,很多事都会一遍遍地来、改编后重演或排续集。所以有人说:鲁迅不被遗忘是民族的悲哀。是啊,曾有那么一阵,觉得鲁迅过时了

34、,可又过了一阵,发现鲁迅还站在前面,老人的话一点不老,他依然伟大,像个时代先锋。我这些年做媒体有个感受:很多“新闻”都似曾相识,仔细一看,本质上都是旧闻旧闻的内核和逻辑,除人物地点和相关数字变一下,事件性质、发生原理、进程和结局都大同小异,馅还是那个包了多年的馅。不说别的,单就一个矿难,别说做媒体的,哪个中国人还好意思把它当新闻?都一个模子出来的。谁铸了那个模子?谁有粉碎模子的决心和力量?中国的问题往往就是模子问题。1从被采访者王开岭答问的内容来看,文章开头,记者提出了哪两个问题?2文章第四段中引用张志新和孙志刚两例的意图是什么?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怎样避免历史“近处失明”。 参考答案一、语言

35、文字运用1.【答案】B【解析】(A祛q C咯k D栈zhàn 蛇yí) 2.【答案】C【解析】A. 秣mò B. 轧yà D. 剖pu。3.【答案】B【解析】B项中“侘”应读“chà”。4.【答案】B【解析】(A删、膻、潸都读“shn”,籼读“xin”;B笺、歼、缄、间、都读“jin”;C飙、彪念“bio”,鳔念“biào”,剽念“pio”;D血、谑读“xuè”,噱、穴读 “xué”。) 5.【答案】C【解析】A大笔如椽(chuán); B渲染(xuàn) ; D.倾轧(yà),乳臭未

36、干(xiù)。二、语言综合运用6.【答案】C【解析】7.【答案】A【解析】我站在山下的感受,由视觉感受到嗅觉感受。描写视觉感受,描写嗅觉感受。又因是对的具体阐述,所以紧承其后。8.【答案】(示例)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的光明。【解析】9.【答案】中国高校引进美国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解析】10.【答案】D【解析】句句式对称,“瞰”与“览”押韵;显得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答案】1马老大:忠厚老实,以诚待人,友爱兄弟。5分。“忠厚老实”1分,“以诚待人”2分,“友爱兄弟”2分。2对家业能否被传承下去充满了担心;对老二、老三未来的经营充满了忧虑。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3突出地表明“站在钟鼓楼上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马善明闻不到老二老三炖汤的香味与马老大终于闻到老二老三炖汤的香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诚信的主题;这两次细节描写,丰富了故事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6分。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410分。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6分;语言表述2分;结构层次1分。【解析】12.【答案】1(3分)交代故事发生的生活背景,使小说进入叙事更舒缓、自然(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