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每课一练_第1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每课一练_第2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每课一练_第3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每课一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斯大林的逝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C、D两项为改革准备了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与改革无关。答案:A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地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

2、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经济方面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忽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农、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因此A、B、D三项说法正确。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C项符合题意。答案:C3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解析:

3、本题考查的是对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和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针对集体农庄绝对公有化的改革,扩大农庄农民生产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A4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知识迁移、分析概括能力。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答案

4、:B5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曾经重点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其最重要的成果是()A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B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增强了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D遏止了苏联的衰败趋势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C项正确。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排除。A、D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C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时期()A特别注重发展重工业B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C科技对生产力的推进作用特别大D苏联人热衷于武器研发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

5、能力。首先注意认识坦克、火炮和导弹等属于军事工业产品;材料所述史实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答案:A7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年份198119851986198819891990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长期争霸而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ABC D解析:从表格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苏联处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可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来分析。苏联在争霸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发展科技,出于争霸的需要在科技上的投入是很大的,特

6、别是军事方面,表述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A8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项。但题干还有把卷心菜剥光,表现为苏联解体。因此答案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

7、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 200人增加到425 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由

8、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分析归纳其积极和消极影响。第(2)问,由时间即可得出执政者为戈尔巴乔夫,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概况;原因结合所学作答。第(3)问,可联系苏联和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来分析概括。答案:(1)积极影响: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消极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戈尔巴乔夫。经济状况: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