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 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 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2 .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 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 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

2、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3 .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完,禁捕贼盗,疏通沟 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 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民生建设B.市政管理C.危机管控D.社区自治4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 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

3、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5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 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 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6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 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

4、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 “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皇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7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厉害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明朝皇帝懦弱B.明朝推行内阁制度C.封建专制制度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8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 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

5、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9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了探究,并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在 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是。A.趣谈周公与宗法制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明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0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 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 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B. C. D.11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

6、皇帝寝宫仅有50米。这种现象充分说明明清时期A.政府决策机构与皇帝的关系日益密切B.政府的行政效率在不断地提高C.内阁和军机处已成为皇宫的下属机构D.皇帝在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12 .明太祖曾赋诗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下列相关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和明太祖一样辛劳B.废除丞相是明太祖过分辛苦的直接原因C.明太祖的叙述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明太祖的诗体现出古代“百僚”的重要作用13 .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 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提

7、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14 .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 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15 .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这主要表明A.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 B.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

8、(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 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 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 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 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进一

9、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参考答案1 .【答案解析】A在明代,内阁成员没有宰相的权力与地位往往不愿得罪大臣。这种害怕得罪人的心理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故选A内阁的设立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并未加强对百官的监察,排除 B项;材料突出内阁的消极影响, C项错误;内阁的设立加 强了皇权,D项错误。2 .【答案解析】A【详解】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于中央派遣到地方督查机构,材料中对于巡抚掌 管权力和地位不同规定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

10、调地方权力,故 A项正确; 材料中巡抚设置主要是协调地方权力,不是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也不是削弱地方权力,故B和C项错误;巡抚主要是完善地方官制,不是完善中央的官制,故D项错误。3 .【答案解析】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五城兵马司一旦发现街道损 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 中可以看出,明代重视京城的市政管理。所以答案选Bo4 .【答案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撒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 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 故选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 力得到加强,

11、排除 A;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 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5 .【答案解析】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中“蜀郡”、“丞 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 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6 .【答案解析】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 丞相的职权,明

12、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 供顾问的内侍机构,C符合题干要求;ABC说法正确的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所以 选C7 .【答案解析】C【详解】内阁成立之后,明朝统治者为防止内阁威胁皇权,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宦官参政,因此其根源是封建专制制度。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根源,故排除这三项。8 .【答案解析】A题干中“洪武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由“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 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可知,其描述的是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制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 侍从顾问,协理奏章,故选 A;古代皇权集中,官员不可参与决策,排除B;执行职能属于六部,排除C;

13、监察百官并非大学士职务,排除 Do9 .【答案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均正确,排除;明太祖废除丞相,清代没有丞相,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o 10.【答案解析】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取材料信息“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 房”可得正确;提取材料信息“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可以看出正确,结合所 学知识,军机处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排除。故本题 选择C项。11 .【答案解析】D【详解】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所处位置的变化,可以看出专制皇权在不断的强化,最终在清朝达到顶峰,故 D项正确;内阁与军机处都不是决策机构;明朝的内阁到清朝 军机处所处

14、位置的变化并不能充分说明其效率就高;内阁和军机处是皇帝的顾问及协助处理政务的机构,并不是皇宫的下属机构,只是其位置位于皇宫内部。故ABC三项错误。12 .【答案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与辛劳,与其辛劳直接相关的是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无人为其直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 故不得不如此辛劳,答案选 B项,A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选项材料中没有说明,D 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3 .【答案解析】C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 “太监也须退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具有严 格的保密管理机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而是强调军机处具

15、 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排除 Ao军机大臣地位较低,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有利于遏 制腐败现象,而是强调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排除Do14 .【答案解析】D【详解】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 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 强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权,不会形成制约机制,也不取决于中央 行政体制的运行,故 A项和B项错误;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 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灵活多变,故 C项错误。15 .【答案解析】C试题分析: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使皇帝了解到不少从一般题

16、奏中无法了解的情况, 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视野,所以允许使用的官员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步成为制度。密折陈 奏,取消了内阁等许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宫廷决策的效率,同时也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结合所学,清朝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ABD三项都不对,这三项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16 .【答案解析】(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趋势: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措施:皇帝亲理朝政;设立军机处。(3)模式:宰相相互牵制、监督;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一一汉武帝时的“中外朝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 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4)认识: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加强。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制度依据材料一中“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和“分天下以为 三十六郡”的信息可归纳出分封制、郡县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国政治 制度演变的趋势来分析,可归纳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具体措施结合材料二中“清朝皇帝都亲理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