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苏教版第三专题写作指导-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精品教案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简明扼要地从什么是论据、对论据的要求、丰富的论据来源于生活及论据的准确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因此学生应该重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就要勤于观察,要有意识地深入观察,并使观察成为一种深刻的体验。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多读书、勤思考也能使你获得独特深刻的人生感悟,并且能从积累中总结证明观点的论据。 思路
2、方法 本写作板块用一课时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说理的能力,使之能够针对某一问题有话可说,说得深刻;培养学生使用论据的能力,训练他们善于积累材料,并感受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使之应用恰当。然后通过分析修改学生习作和鉴赏优秀习作揣摩方法技巧。 三维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在写作时自觉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能从社会、人生和自然事实和道理等方面寻找论据。2.培养学生使用论据的能力,训练他们善于积累材料,并感受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使之应用恰当。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做人作文都能体现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名言导入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
3、,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这里的“木”“材”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中的论据,有了造房的材料,才能正式开工。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毫着墨之前也必须有有说服力的论据。 板书: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什么是论据? 所谓论据,也就是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一类是事实论据,或者是概括性的事实,或者是典型的事例,或者是文献数据,或者是图片音像;一类是理论论据,或者是客观规律,或者是科学原理,或者是名言警句。如“文明的对话”这个专题中,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又有充分的事实论据,丰富的论据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再如师说这篇文章,既有
4、“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这样概括的事例,也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样的典型事例;既有大量的事实论据,还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样的理论论据。 合作探究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要注意各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
5、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涵的要旨的细微差异。例如下面三段材料: (1)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
6、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涵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1)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3)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1);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2);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3)。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
7、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能力提升 创设情境,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中心论点1:自强 学生思考后,作口头交流。 示例:1.我国宋朝大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2.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三十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命运的喉咙”。3.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
8、奖,耀眼的荣誉并没有使她陶醉,她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工作,成为两次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中心论点2:学生思考后,作口头交流。示例:逆境出人才1.古者富足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2.修凿可以使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 规律总结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一、选论据的
9、要求:1.围绕中心论点,能证明中心论点。2.要准确、真实。不能够道听途说,虚构、臆造。也不能用想象和比喻构成论据。3.要典型:“要借一斑而窥豹”。以一当十,不在多而在精。4.要新颖:“宁吃仙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切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老生常谈。(1)要有时代性。(2)角度独特,独具慧眼。(3)写老例要变换角度,避免雷同。5.论据的表述要概括、简洁、准确、清楚。二、从哪里寻找论据?中心论点确立后就要选择典型、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论据。 1.从课文中寻找论据。2.从现实中寻找论据。3.从历史中选取论据。4.从文学作品中寻找论据。5.从名人故事、名人名言中选取论据。三、
10、论据的表述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用凝练、概括的语言表述原材料。2.根据论点对原材料作适应的补充。3.要分析阐发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习作鉴赏说 “安” 幼苗长成参天古木,是因为它安于土壤,不求凌云之高;石砾被冲刷成卵石,是因为它安于河底,不求跨洋之远;沙石被浸成珍珠,是因为它安于蚌壳,不求骄阳之暖。人又岂非如此,只有安于现有的,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过多地追求享受,反而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这个道理其实谁都懂,可人偏偏是不安分的生物,总喜欢不断追求所有东西,到头来往往是一无所获。“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当年战功赫赫,封为齐王。而他却毫不满足,拥兵自傲,索地觅封侯,终被降为淮阴侯,又因谋反罪被杀,
11、三族诛灭。若他也能像张良那样,拒绝刘邦的封赏,而甘居小小的留地,又怎会葬送了一世英名?身居高位,已属不易,为何不好好珍惜,非要更上一层楼呢?自古圣贤,都是懂得安于现状而谋大计的,晋文公重耳身受迫害,亡走诸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才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二十年卧薪尝胆;吕不韦遍寻群书,才有了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试想这些人当初如果都不肯安于现状,岂非是重耳扶剑自颈,勾践以卵击石,不韦愤愤而终?安于现状,并非是让人不求进取,而是在一种不断磨炼中,完善自己,厚积薄发。正如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如今的人们,过多地被物质迷惑了双眼,越发不安分起来了,追功,逐名,谋禄,哪一个不是充满
12、诱惑力,世人只有擦亮双眼,看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安于现状,方可获得想要的一切。如何做到安于现状?子路和孔子有这样的对话,子路问曰:“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安分,富而好礼也。”孔子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如何安于现状,不论贫富,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没有过分的追求,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安”,换句话说,便是人格上无休止的追求,在物质上适时满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安”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生活方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们纵没有先哲那超脱一切的气度,十之取其三,安于现有的一切,也还是做得到的! 评点:这篇
13、范文在“就例说理”方面,可给我们考场写作以借鉴。文中列举韩信、张良、重耳、勾践、吕不韦、楚庄王事例后,就例说理:“试想这些人当初如果都不肯安于现状,岂非是重耳扶剑自颈,勾践以卵击石,不韦愤愤而终?安于现状,并非是让人不求进取,而是在一种不断磨炼中,完善自己,厚积薄发。”正如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写议论文,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所谓“就例说理”,就是结合着所举事例,来讲清事理。写议论文务必要学会掌握这种方法,例子举完了,然后马上就例说理,使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中心观点服务。把这个事例和道理拴得紧紧的。变“以例代理”为“就例说理”,这对写好议论文至关重要。说
14、“安” 提起“安”字,有谁不喜欢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
15、哀怨的绝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她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
16、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国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应为“蔽”,评者注)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 评点:这篇考场满分作文,开头就亮出本文论点:安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旗帜鲜明,并显示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接着,从大唐古都长安写起,正面写出了“安”字之绝妙
17、:唐王朝正是由“治”而达到“安”的局面的;又从反面联想到南宋王朝只求一隅的临安只能是“临时安定”,满分作文写出了对历史的感怀。作者挥动大笔,写出了中国人的“长安愿望”“求安心态”“居安心理”。出色的构思,出新的材料,再加上出彩的议论,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 课堂小结 要积累生活、观察体味、广泛阅读、增加学识。学论是丰富积累的体现,厚积才能薄发。丰富的积累是站在较高高度的角度上认识问题的基础。丰富的积累是指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平时积累多,就会出现写作时信手拈来的状态。具体积累什么?积累词语、成语、名人警句、格言。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的语言材料。 作业设计
18、 题目: 题目自拟,以“你是如何看待中西文化差异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津 写好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透过生活现象,领悟出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如此才能写出见解独到的议论文。关于本文的立意可参照以下文段: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高旭东 每个民族都有共性,否则人类就不会有人性了。比如,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时间的关系,是无论哪一种文化都要面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当中,面对的方式却不一样。比如,就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讲,中国人更讲究群众观念,就是让个体纳入整体当中,在总体的发展当中来照顾个人。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以及和社会的对立。我们看美国电影,经常看到一个个人主义英雄,在嘲弄整个社会。再比如,就人和时间的关系来讲,东西方的人都追求一种永恒、不朽;但是,西方人是以个人直接面对上帝,在与上帝的沟通当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不朽;而中国人则是把个人纳入群体当中,在整体族类当中得以不朽,就是说,人的生命是一条长河,而个体不过是一个浪花,浪花消失了,生命之河还在流淌;人的生命是一颗大树,而个体只不过是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商丘师范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风险管理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中的整合研究试题及答案
- 仓库与电商平台的协同整合计划
- 2024年河北省广播电视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沂县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嘉兴海盐国企紧缺型专业招聘笔试真题
- 成功的法学备考策略试题及答案
- 有效的冲突管理技巧计划
- 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研究试题及答案
- 优化前台接待流程的实践指南计划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试题集及答案
- 《202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解读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河北张家口盛垣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筑施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科技公司简介范文
-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项目四量化生活数字为先
-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 2025届湖北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1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运营状况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