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理论与优化运行_第1页
燃烧理论与优化运行_第2页
燃烧理论与优化运行_第3页
燃烧理论与优化运行_第4页
燃烧理论与优化运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锅炉燃烧理论与运行优化、安全锅炉燃烧理论与运行优化、安全各个阶段的作用各个阶段的作用燃烧理论 认识燃烧过程本质 掌握燃烧过程规律 控制燃烧过程各个阶段锅炉设计 遵循燃烧传热规律 根据燃料特性 保证安全经济运行优化 理论结合实践 守住安全底线 做好节能减排 煤的元素分析:炭、氢、氧、氮、硫、灰分及水分。 煤的工业分析:灰分、水分、挥发分及固定碳。 水分水分增大时,着火热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一部分燃烧热消耗在加热水分并使之汽化和过热上,也降低炉内烟气温度,从而使煤粉气流卷吸的烟气温度以及火焰对煤粉气流的辐射热都相应降低,这对着火是不利的。 灰分灰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能放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燃

2、料性质燃料性质煤种Vdaf100着火及燃烧情况无烟煤9难着火及燃烧完全贫煤919较难着火及燃烧完全中挥发分烟煤1930易着火及燃烧完全高挥发分烟煤3040易着火及燃烧完全褐煤4050易着火及燃烧完全动力用煤分类动力用煤分类燃烧反应两大定律燃烧反应两大定律 化学反应速度与燃料性质及温度的关系:阿累尼乌斯定律阿累尼乌斯定律:kk0(E/RT)k0 单位浓度中,反应物质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及有效碰撞次数的 系数E反应活化能R通用气体常数T反应温度k反应速度常数(浓度不变)煤种daf活化能%KJ/mol无烟煤5.1585.212贫煤15.1855.098烟煤33.4045.452烟煤41.0238.911

3、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速度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浓度乘积成正比(煤粉、氧浓度) 根据研究和实测结果,煤粉气流着火热的7090,来源于卷吸高温烟气时的对流换热,1030来源于炉膛四壁及高温火焰的辐射。煤粉获得了足够的热量并达到着火温度后就开始着火燃烧。在实际燃烧设备中,希望煤粉离开燃烧器喷口后适当位置能稳定地着火。如果着火过早,可能使燃烧器喷口过热而被烧坏,也易使喷口附近结渣;如果着火过迟,就会推迟整个燃烧过程,致使煤粉燃尽度差,增大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而且着火推迟,还会使火焰中心上移。煤粉着火理论煤粉着火理论良好良好燃烧的要素燃烧的要素燃烧三要素风煤比的解析风煤比的

4、解析制粉系统的风煤比定义:进入磨煤机的冷风和热风与煤的比值。作用:a、满足输送煤粉的需要 b、满足煤粉中挥发分着火燃烧所需的氧量 c、对煤粉进行适当的预热锅炉系统的风煤比定义:进入锅炉的总风量与总煤量的比值。(过量空气系数)作用:a、保证煤粉的充分燃烧 b、实现不完全燃烧最小 损失下的最小风量制粉系统的风煤比制粉系统的风煤比煤质特性一次风量一次风速一次风温着火速度着火位置着火稳定性煤粉沉积回火、超温爆炸、结渣脱火、电耗不完全燃烧盘上参数影响性能可能后果 一次风量主要主要取决于煤的挥发分含量和挥发分的发热量。当煤质一定时,一次风量是影响煤粉气流着火速度和着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次风量愈大,煤粉气

5、流加热至着火所需的热量就越多,即着火热愈多,使着火推迟,燃料在炉内的有效燃烧时间减少,导致燃烧不完全。制粉系统的最佳风煤比制粉系统的最佳风煤比l对不同煤种有不同的配比,不同负荷下有不同风煤比。灰份高,风量要求就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携粉量,但是,灰份高时常常煤质又差要求风量又小,这样才有利安全稳定燃烧;不同的负荷下,炉膛温度不一样,燃烧工况不一样,为了更好的让煤进行完全燃烧,就要有不同的煤粉细度,对磨组的风煤比要求也不一样。 05100102030405060708090 100磨机负荷 t/H压力与给煤量曲线作用力压力 MPa煤种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一次风速m/s2025203025352540

6、二次风速m/s4055455540604060三次风速m/s5060556035453545规程规范中对风速与风温的要求规程规范中对风速与风温的要求对风速的要求对风温的要求三要素:煤粉浓度:0.3-0.6kg/m3; 氧量12%(启动停止时吹扫) 温度:沉积自燃、阴燃、回火 褐煤:160、细度30-60m 烟煤:300、细度30m制粉系统的防爆制粉系统的防爆防爆设计:避免沉积、控制流速、限制温度 吹扫 惰化 防爆门爆炸易发期:启动、停止阶段(氧含量高)典型案例典型案例 磨出口粉管内压力由2.74 18.76Kpa 磨煤机入口一次风压由6.44 12.75Kpa 空气预热器出入口最高烟气压力0.

7、15Kpa煤量过大未着火没有吹扫减少煤量继续点火瞬间引爆某660MW机组制粉系统及炉膛爆炸三处违章:等离子点火煤量超过设计值;未着火连续给煤3分多;没有停磨进行炉膛吹扫制粉系统运行中需注意事项制粉系统运行中需注意事项1、尽可能减少磨煤机的启停次数,每次停运后、启动前必须进行吹扫。2、直吹式制粉系统,同一台磨煤机对应的燃烧器,应尽可能都投入,不宜长时间停运单只。带有吹扫风门的应每次启停时进行一次风粉管道的吹扫。3、仓储式制粉系统的吸潮门应定时检查防止堵塞,每次大小修粉仓必须排空。4、停止制粉系统时,严禁不减煤直接停止给煤机,必须将给煤机及磨煤机内煤粉排空。5、运行中严格控制制粉系统出口风粉混合物

8、温度及流速。锅炉系统的风煤比锅炉系统的风煤比 风量大:排烟热损失增大、风机等电耗增大、炉膛温度降低、燃烧弱化,锅炉效率降低,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可能加剧; 风量小:机械与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炉内还原性气氛增加,如贴壁燃烧的话,高温腐蚀会加剧。 空预器入口氧量设定一般应符合过量空气系数的设计: 1.2-1.3对应氧量3.5-4.85%,应在这个范围内,且根据负荷、CO含量及飞灰等参数选取合适值。 正确混合方式的解析正确混合方式的解析 煤粉受热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挥发分首先着火引燃焦碳挥发分与焦碳一道燃尽形成灰渣。 挥发分着火,燃尽时间仅占整个燃烧过程的10,约为0.20.5秒;而焦碳燃尽程度达

9、到98的过程所占的时间很长,约为90,燃尽时间为12.8秒。从燃烧放热量来看,焦碳占煤粉总放热量的 6095。挥发分析出120-450着火450-550动力区-过渡区-扩散区燃烧器断面区域的混合:正确混合方式的解析正确混合方式的解析合适的一二次风速比燃烧器断面区域的混合:动力区 化学反应速度小于氧气扩散速度 氧气充足,温度起主导(900-1000)过渡区 提高温度及氧气扩散速度均可 提高燃烧速度扩散区 化学反应速度大于氧气扩散速度 温度已足够高,氧气扩散速度起主导合适的一二次风速比一次风速:22-35m/s 容易测量控制二次风速:30-60m/s 不易精确测量差压(Pa)30040050060

10、070080090010001300风速(m/s)313640444750535664风箱差压与风速的关系燃烧器断面区域的混合燃烧器断面区域的混合设计对不同风门开度的要求设计对不同风门开度的要求二次风门对运行的影响二次风门对运行的影响对切圆大小的影响风速58m/s风速30m/s结焦高温腐蚀汽温变化NOX排放不完全燃烧15.014.514.013.513.012.512.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温度(K)炉膛高度(m) 开度0% 开度25% 开度50% 开度75% 开度100%W火焰锅炉乏气风开度二次风量的恰当分级分配二次风量的恰当分级分配项目符号单位

11、设计煤种一次风率R1%17.2二次风率R2%22.1三次风率R3%20.7燃尽风风率R0%27周界风率Rzj%8一次风速度W1m/s24二次风速度W2m/s45三次风速度W3m/s35/26燃尽风速度Wom/s42.85周界风速度Wzjm/s31.11一次风喷口面积F1m23.44二次风喷口面积F2m22.8三次风喷口面积F3m22燃尽风喷口面积Fom23.59周界风喷口面积Fzjm21.46风率分配的准确性?如何实现风率分配优化?如何实现风门开度的优化配置?合适的一二次风速控制;风量分配的精确计算及试验校核;炉膛温度梯度分配的准确掌握。风碳比概念的提出相同负荷,不同煤种充分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基本一致;锅炉入炉碳量是一个仅随负荷变化的量,不随煤种变化而变化;风碳比基本接近于常数,根据负荷控制总风量; 锅炉系统风煤比概念的衍伸锅炉系统风煤比概念的衍伸炉膛系统的防爆炉膛系统的防爆运行中常见炉膛爆炸原因:1、炉内已有油气、煤粉漏入炉碳,达到可爆燃浓度的空气混合物,未吹扫即点火;、2、油枪雾化不良,未燃尽油积累在受热面上;3、锅炉灭火后吹扫不够或未吹扫,直接再点火过程中;4、低负荷、低过量空气系数、不完全燃烧较高时;5、垮焦及掉灰过程中,部分燃烧器失去火焰,燃烧器保护未投,继续投入燃料及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