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质量检测 (人教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实行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取消自由贸易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不允许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答案:B2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2、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起来反对苏维埃”是因为余粮收集制的实行,故选B。答案:B3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情况有明显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战争结束,形势发生变化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解析:图1表示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了新生的政权;图2指战争结束后,俄共(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答案:A4下表是苏俄新
3、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年份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的国情完成了农业集体化ABC D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新经济政策实施”这一信息,并观察表格中数字变化情况。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涉及农业所有制形式的变更,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1928年以后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逐渐实行农业集体化。答案:D5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
4、作用是()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C巩固了工农联盟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俄国于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排除A项;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排除B、D两项;从材料看,列宁这个言论应该发表在俄国经济由严重破坏到开始恢复之时,也就是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之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巩固了工农联盟,故选C。答案:C6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5、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7(2012·福建高考)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 5277 3607 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
6、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斯大林推行的农业政策, 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答案:C8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造成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冒进思想的指导下大规模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选C项。答案:C9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7、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C项正确。B项不符合赫鲁晓夫的改革,其并未实行市场定价,D项明显不符合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出现在新经济政策废除之后。答案:C10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C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一定成效,但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
8、的根本问题即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改革最终都失败了。所以他们的改革都没有开辟新型工业化模式,故选B。答案:B11“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这是戈尔巴乔夫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B美苏冷战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解析:由材料可知,“这种状况”指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较差,经济恶化,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选C项。答案:C12在苏联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领导人的政策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下
9、列说法错误的是()A列宁直接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B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经济建设,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C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是重工业领域,缩短了和美国的经济差距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解析: 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农业领域;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是重工业领域,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山东高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
10、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8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8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第(1)问要求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对斯大林模式
11、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不同之处;第(2)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对罗斯福新政中不同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进行理解是关键;第(3)问主要是结合邓小平的观点对两种运行模式进行解读,在答题中学生需要运用对所有制、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全球史观等史学原理,能力要求较高。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
12、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14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
1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评论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历史风云网(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
14、济的作用如何?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如何?(6分)(2)结合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6分)(3)材料三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根本原因何在?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8分)解析:第(1)问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苏联的实际出发,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过分追求稳定,他们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都以失败而告终;第(2)问主要考查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3)问考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及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答案:(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状况:实际GDP平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门安装工程合同
- 劳务分包合同标准格式2篇
- 居民供暖供气合同范本
- 二手挖机出售协议案例3篇
- 学徒劳务合同范本3篇
- 利润分成合作协议合同3篇
-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管理3篇
- 小型超市合作协议合同范本共3篇
- 学生宿舍后勤服务招标3篇
- 安居房施工合同签订地点法律规定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提纲
- 2025-2030中国蜂蜜行业营销渠道与多元化经营效益预测研究报告
- 社工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汇能集团笔试题库
- 产后保健知识课件
- 氧化反应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 子宫肌瘤病例讨论
- 门窗安装施工方案07785
- 土壤氡检测方案
- 氧化镓雪崩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