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二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3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课标考纲:(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复习方法1本专题有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两个重点一是物质生活的变化,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二是精神生活的变化,包括文化娱乐和风
2、俗习惯等方面。2本专题亮点突出,生动具体,现代感强,考生要注意多从报刊杂志等媒体去获取最新的信息,还要注意与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知识梳理一、物质生活(衣、食、住)(一)服装:1、原因:(1)西方 传入中国的影响;(2)政府政策的推动。 迫于时势进行改革; 政府颁布法令强制推行。2、概况:(1)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 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民间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 形成了巨大冲击,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官服、军服、警服发生变化(2)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 的形制。新服饰走向社会 民众;人们
3、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的选择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和 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3)新中国成立初期:列宁装、布拉基。(苏联服饰对中国影响很大,说明政治对服饰的影响)六七十年代:草绿色军装(紧张的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影响服饰;带有全民军事化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变化影响服饰)(二)饮食:“民以食为天”,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近代西风东渐,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冲击,但受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变化速度相对缓慢。变化概况:1、古代中国,北方吃面食与肉类为主;
4、南方吃米饭海鲜为主,无法解决温饱。2、近代中国:吃西餐成为时尚。(1)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2)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一些西菜馆,被称为“中西大菜”。(3)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逐渐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4)酒、茶、烟等日常食品在近代也发生了嬗变,华资经营的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和公园露天茶室,成为上流社会和青年男女乐于光顾的公共场所。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前:物质匮乏、票证时代、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来: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5、(三)建筑:1、古代中国:北方“四合院”、西北窑洞、牧民蒙古包;南方泥墙草房、阁楼。2、近代:出现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1)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2)近代居民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居住大院多分布在北方城市。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多分布在南方城市以及天津等地。(3)同时期,在大城市还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3、新中国成立后:以土墙草房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楼房别墅等;1995年实行“安居工程”。居住面积扩大,装修热兴起。二、社会习俗(断发、不缠足运动、礼仪)(一)“断发”1、原因:西方民主、 思想的影响;中
6、国政府法令的推动。 2、概况:(1)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 的法令。(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 ,结辫陋习革除。(二)不缠足运动 1、原因:西方民主、 思想的影响;中国政府法令的推动;维新派倡导发起 。2、概况:(1)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2)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发起 。康有为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 ”, 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3、评价: 和 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革除了社会陋习,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三)社交礼仪(移风易俗):1、原因:西方礼仪的传入和 、平等、 思想的影响; 建立及 运动、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 2、概况:(1)民国时期:日常礼仪:民
7、国时期,宣布废除 、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 ;废除“老爷”“大人”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同志”,显示出 、自由等文明精神。婚姻礼仪:变革主要发生在 的知识层以及 人家。广大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丧葬礼仪:厚葬风气相沿成习,变化最为 。19世纪中期,西方 、卫生、 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2)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世纪50-70年代,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勤俭节约、无私奋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改变,实行新婚姻制度,休闲生活成为时尚。三、交通通讯(铁路、水运、航空、邮政、电报)(一)铁路:1、铁路运输的优势:运力大、速度快、费用低
8、,便于国计民生2、概况:(1)晚清-建设: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 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1888年,总长2000米的 铁路宫廷专用铁路落成。火车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权。修铁路,修更多的 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 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提示: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国商人擅自修筑的淞沪铁路,1881年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斗争:甲午战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中国人民掀起收回 的斗争(2)民国以后:各条商路
9、修筑权收归国有。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新中国成立后,铁路迅速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建成宝成铁路、兰新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二)水运:20世纪70年代后,洋务运动号召“求富”,民用工业兴起,水运交通的 开始起步。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上海 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三)航空:1918年福建 造船厂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真正起步;同年北洋政府设“ ”, 拟定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创办中国民用航空业。(四)邮政:1、鸦片战争后,外
10、国人在通商口岸设“ ”;1896年,“大清 ”宣告成立,后设邮传部, 正式脱离海关。2、1913年北洋政府撤 。1920年,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后撤销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五)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业发展缓慢。(六)影响:1、新式交通通讯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 和出行方式,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 ,丰富了生活。2、使中国与 联系大大增强,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四、大众传媒(报刊、电影、互联网)(一)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
11、了 观念。2、1872年创刊的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3、1884年申报创办的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4、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月月小说、绣像小说、 。5、维新运动中报刊成为 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 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二)电影:1、19 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1896年 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放映电影最早的记录。2、1905年,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3、1913年的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大众媒体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 和生动
12、直观的 ,及时传播 ,娱乐生活,促进了 的普及,开阔人们的视野。(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原因:(1) 时代的到来;(2) 大力支持;(3)计算机 技术的进步。2、表现: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2007年用户达1.72户。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上网计算机总数和上网用户总数迅速增加。3、影响:(1)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2)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3)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知识深化一、近代以来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认识1、近代以来生活变迁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或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在中国的传播及
13、影响);(2)政府政策的推动: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3)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影响,(4)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5)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设施的崛起。(6)传统习俗不合乎时代潮流;(7)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地吸收西方文明。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2)由于经济的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各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3)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3、对近代以来生活变迁的认识生活变迁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14、又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比如说风俗习惯方面,有些落后的风俗虽然经过了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涤荡,但还顽固地存在,特别是在偏僻的地区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四次大变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辛亥革命后;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二、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1、报刊19 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从报、万国公报等;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一
15、般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戊戌变法时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的民报、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有着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与之并存的光明日报等其它类型的报刊,内容丰富;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的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立起来。2、电影19 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
16、中国;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工作者和影片。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我国的国歌;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一些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3、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网络媒介”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
17、称为“第四媒介”;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三、近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参照总复习手册P125图示理解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史论探究二)整体感悟电报与电话铁路、水运、航空报刊、电影、互联网礼仪、婚姻、丧葬衣、食、住通讯工具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社会习俗物质生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影响新中国的推进西方工业文明清政府的改革维新变法思潮民国政府推动新文化运动巩固提高1(2015·江苏单科·11)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A民族工商业
18、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2(2015·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转载。 32014·浙江卷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A先进习俗
19、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2014·浙江卷 下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52014·安徽卷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62014·北京卷 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发型照明手段饮食方式A B C D72014·福建卷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8 12014·江苏卷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92014·新课标全国卷 20世纪2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近视常见症状及护理培训
- 线上消防活动课件大纲
- 生物多样性介绍
- 口服激素健康宣教
- 2025版肥胖症症状辨析与护理技巧指导
- 精神科焦虑症药物治疗规范
- 传染病常见症状及护理技巧
- 财务软件应用实训总结
- 重症医学科创伤性休克急救要点
- 模切加工工艺介绍
- 大字施工方案(3篇)
- 煤矿测量培训课件
- 四肢骨折院前急救
- 基础运筹学教程(第三版)- 第六章-1 基本概念、网络图的概念与绘制
- 2025人教版小学3-6年级英语共8册单词表(带音标)
- 房地产开发公司 设计部岗位职责
- 手机抵押合同协议
- 河北承德市隆化县“4·8”养老院火灾事故案例学习警示教育
- 浦发银行委托贷款合同范本
- 酒店装修工程施工安全协议书
- 2025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