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经典习题1下图为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1980年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山出土,现为南京博物院标志性文物。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一头伫立状的黄牛,灯盏的外观如一座亭子,烟道为一弧形圆管,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在牛腹中储以水,烟炱即可溶于水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环保意识说明当时扬州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铸铜业【解析】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的制作工艺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故正确;如此精美的
2、手工业产品,应该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品,故错误;它以耕牛作为底座,可见农耕文化对手工业的影响,“烟炱即可溶于水中”也体现了一定的环保意识,故正确;从一件手工艺品无法推测扬州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铸铜业;汉字的起源、演变【解析】西周的青铜铸造以木炭为燃料,汉代冶铁才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铭文字体为统一的篆书;“丕显文王,受天有
3、大命”,光辉的文王,被天授与统治天下的命令,拓片部分内容宣扬文王武王受天之命统治四方,ABC项不符合史实。青铜铭文直接记载国家重大事件,属于第一手资料,故答案为D。【答案】D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唐三彩凤首壶 人面鱼纹盆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B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C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D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铸铜业和陶瓷业【解析】司母戊鼎是商代礼器,故A项错误;甲骨文中出现“蚕、丝”,并不能
4、说明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故B项错误;唐三彩是唐代陶器而非瓷器,故C项错误;人面鱼纹盆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故D项正确。【答案】D4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和陶瓷业【解析】粉彩瓷器出现在清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北宋出现交子,煤成为冶铁燃料是
5、在西汉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故B、C、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答案】C5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到图4所列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图1 铁兵器 B图2 陶罐 C图3 青花瓷 D图4 铜壶【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陶瓷业【解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故C项正确;铁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铜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都可能在汉墓遗址中出土,不符合题意,故A、B、D项错误。【答案】C6 “美金”、“恶金”二词,出自国语等先秦古籍,有学者认为:“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假
6、如这样的推断符合史实,那是恶金主要会用于制造()A礼器 B兵器 C农具 D食具【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解析】据古文“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可知当时质量好的金属用来制造兵器,用于战争和屠杀牲畜,质量较差的金属用于制作农具进行农田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多用于制作礼器、兵器、食具,青铜农具很少,故A、B、D项错误;由此可以得出铁被称为恶金,主要是用于制造农具,故C项正确。【答案】C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7、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解析】解答本题掌握时间信息与木工工具的材质。本题考查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并不是农业技术,排除ABD项;锯子、刨子等木工器械都铁质的,故应是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步,C项正确。【答案】C8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解析】“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说明铁器需求大,利润高
8、,因而A项符合。而B项与D项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是实行抑商政策的。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所以也不鼓励私人铸铁。材料中说的是“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并没说与政治环境有关,故C项不对。【答案】A9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锄)、夷、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C畜牧业发达 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解析】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主要用来铸造剑戟;而用铁来铸造松土的农具,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畜牧业无关,排除C项。
9、也没有与之前农具的对比,无法判断农业耕作技术的变化,排除D项。【答案】B图410图4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A灌溉 B制瓷C冶铁 D纺织【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铁业【解析】关键信息:东汉、杜诗、供风形式。图片反映供风装置的动力是水力,由此可知是东汉杜诗的水排,运用于冶铁,排除ABD项,C项正确。【答案】C11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
10、广泛应用【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解析】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材料介绍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冶铁技术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C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应为A。【答案】A12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
11、部、西部都有,故A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图片无法显示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丝织业中心分布,无法说明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故C项错误;元明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东部地区,故D项正确。【答案】D13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
12、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家蚕茧壳。丝织业在当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唐代坊市制);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解析】宋代活字印刷术有其技术优势,但无法判定之后雕版印制技术使用情况,故A项错误;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但无法判定其目的是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从数据看,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半数以上的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依赖海外进口,同时近半数商品向外输出,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故C项正确;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现家蚕茧壳,但无法判定其用途和丝织业在当时的地位,故D项错
13、误。【答案】C14 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棉织业【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前(19世纪30年代),中国土布热销欧洲,表明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品的竞争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京为集散地并不能表明南京为开放口岸,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知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而不是19世纪30
14、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B15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解析】本题是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的试题,选项位置略有调整。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棉花种植因而推广,故B项正确,同时A项错误。棉花主要由农民种植并通过家庭手工业织布作为农民大众的衣着材料,排除C。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时代,尚书、后汉书已有我国植棉和纺棉的记载,题中时间与这个时间不符,排除
15、D。【答案】B16清初松江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录道:“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辄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到了清朝后,“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造成江南棉布业市镇衰落的原因有() 外国机织布进入中国 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衰落 棉花种植区域扩大 织布作坊各自独立经营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发展【解析】外国机织布进入中国是工业革命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错误;江南棉纺织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故错误;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逐渐推广到全国,故正确;明清时期,生产技术没有明显突破,资
16、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影响到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7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解析】材料表明,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用来种植棉花,说明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松江棉花种植多,不能说明是纺织业中心,故A项不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松江地区棉花种植,一个地区特殊现象不能代表说明整个地区的现象,故B项、C项不正确。【答
17、案】D18宋代王禹曾这样描述当时一些隐士的衣着:“楮冠布褐皂纱巾。”(注:楮是当时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故称楮冠。)到大德六年(1302年)江西行省规定,对没有依靠的囚犯,每人“支粗布(棉布)二丈六尺,或造絮袄二领”。出现这些变化最基本的前提是() A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B棉布成为主要服饰材料 C政府推广棉花种植 D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织业【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自宋代到元代人们衣冠、服饰衣料的变化:纸质衣冠到棉质服饰。元代,棉布成为主要服饰材料,其最基本前提是棉纺织技术的革新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故选D项。其他三项均不是“最基本前提”。【答案】D19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
18、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 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解析】引文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 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本题的解题关键为这首诗作于唐代,故A项正确。唐代诗人不可能歌颂宋代青瓷,B项错。至今所知最早的青花瓷为元代制造,C项错误。更无所谓明清,D项错误。【答案】A20以下列举的是古代制瓷业的成果,其先后顺序是() 白瓷出现 青瓷出现 瓷器大量出
19、口 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瓷业【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汉代时期已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而白瓷要稍晚出现,故排除A、D项;相比较,瓷器大量出口应是在唐朝,故排除C项,B项正确。【答案】B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材料一 “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材料二 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中国“世代传习”
20、与英国“专利保护”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四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订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据大国崛起为什么1
21、75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主要成就是什么?(2分)对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传习有何影响。(2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四中“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有哪些?(2分)分析材料说明“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考点】(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1)第一问回答工业革命的成就,工
22、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对印度和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即可。(2)第一问从积极及消极方面来回答。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材料“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总结即可。(3)第一问列举工业革命的成果即可。影响从促进发明方面来考虑即可。【答案】(1)成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从输入棉纺业产品到大量输出。(2分)影响:大量的廉价棉纺织流入印度和中国,造成当地传统棉纺织业的破产;中国和印度被迫卷入世界市场。(2分)(2)影响:保证了手艺的家庭积累;妨碍了工艺技术的革新发展。(
23、2分)原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落后的传统观念(宗法观念、男尊女卑);官方以法令来保护世代传习;手工业市场狭小,为了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2分)(3)发明:珍妮机、水利纺纱机、水利织布机、骡机、改良蒸汽机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专利制度保护发明的财产权,激发人们的发明创造力,推动工业革命发展。(2分)22(18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材料四 近日洋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预防商铺火灾应急预案模板(3篇)
- 工地火灾应急救援预案(3篇)
- 高考作文呈现心灵风景试题及答案
- 工地火灾消防应急预案(3篇)
- 诊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3篇)
- 2025年计算机二级VB考试重点突破试题及答案
- 如何评估外部环境对战略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考试全面准备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常见误区解析试题及答案
- 常见藻类图谱(史上最全版本)
- 金属学原理162张课件
- 2023年四川省第一期医疗护理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2023学年宁夏回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日本文化知识竞赛真题模拟汇编(共877题)
-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我不想离开你》绘本故事PPT课件【幼儿教案】
- 2023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
- 职业暴露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校外培训机构章程示范文本
- 大学生就业指导之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 砂检验报告(机制砂)国标 亚甲蓝值<1.4或合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