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论文知识转移绩效论文_第1页
企业知识论文知识转移绩效论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知识论文知识转移绩效论文:不信任与企业知识转移绩效关联性研究摘 要:知识转移绩效评价问题是知识管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建立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机制,其中采用格栅获取法确定其评价指标 权重。对不信任和知识转移各阶段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 得出在存在 不信任的条件下,知识转移会受到阻碍甚至失败。提出减少知识转移 过程中不信任的建议。关键词:不信任;知识转移绩效;评价机制;关联性1 引言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起越来越多 的关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企业所拥有的 资源,而知识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企业最具战略性的资源, 有越来越多 的学者倾向于从知识的视角来理

2、解企业的成长方式及优势。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无数的企业和组织构成庞大的社会网络, 而每个企业 都处于整个社会网络中,他们只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任何企业 都不可能拥有竞争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取企业发展 所需要的知识,这就是知识转移的过程。知识转移是指知识以不同的 方式在组织、 群体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或传播,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吸 收新知识和有效地利用新知识。知识转移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 的发展,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有关知识转移的文献, 并且取得很多理论 成果,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有关知识转移绩效的研究中信任常常被认为是知识转移成功的重要因素或者种子,国内外很多文献研

3、究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强调信任对知识转移的重要作 用,而作为与信任相伴而生的不信任,通常被人们理解为一种不好的 方向。相对而言,国内外有关不信任的研究比较少,不信任在知识转 移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就不信任与知识转移各过程的 关系做一些探索,试图找出不信任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者提供指导参考。2 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机制企业知识转移的效果如何,最终需要一个体系来进行检测,对知 识转移的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改进知识转移实践。要去精确定量及评 判知识转移的绩效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但知识转移能外在地通过某些活动及能力体现出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外在的表现

4、便是企业的竞争能力,既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基础 观(Grant R M,1996 ; Nonaka,i./Takeuchi,H,1995)认为,企业中的知 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中的知识是 企业中的资源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Prahalad,CK,&Hamel , G.1990 ;Barney,j.1991),知识的创造和转移对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 势至关重要。2.1 指标体系设置本文根据企业知识转移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企业合作环境 下知识转移绩效综合评价这个一级总指标下,提出将知识源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知识特性和企业合作双方情景为本指标

5、体系的二 级分指标并通过进一步的分解找出影响二级指标评价的三级分指标, 从而构成企业知识转移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知识源因素的三级指 标包括知识源的转移意向、知识源的转移能力、知识源的转移经验。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三级指标包括识别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企业的学习意愿。知识特 性因素的三级指标包括知识的内隐性、 复杂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合作双方情景因素的三级指标包括文化差异、知识差异、地理位置差异、信任和不信任。22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221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企业间知识转移存在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模式,由于在不同的模式下对评价知识转移绩效的同

6、一指标重要性判断差别会很 大,所以本文在权重的确定上采用了格栅获取法。这种方法通过强调 各指标在不同模式下的排序,使各权重值的确定建立在各种不同模式 下判断的优序关系上,它突出了不同模式下各企业都较关心的因素, 综合了群体的不同意见,较好地反映了各指标的权重,是一种集定性 与定量为一体的方法。格栅获取法是凯勒 1955 年提出的一个人类判断思考模型。一个 格栅是由元素和属性组成,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被属性的一极或另一 极描述。而一个元素的属性可以用一个线性的尺度来表达,很多情况是通过具有 1-5 刻度或 1-7 刻度的尺度来表示的。本文对各指标的重要 程度评价分为 5 档:不重要、一般、较重要、

7、重要和最重要,分别对应1-5 分。 通过各属性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打分, 得到完整的 格栅。此二级指标主要是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元素分别对知识源 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知识特性和企业合作双方情景四个属性进行专家打分。222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对三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也采用了格栅获取法。得出三 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后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组合权重:三级指标组合权重=二级指标权重X三级指标相对权重。2.3 综合评价根据实际知识转移过程中各级指标的得分与其相对应的权重的乘积来评价知识转移的绩效。 规定: 高”得 100 分, 中等”得 85 分, 初 等”得 70 分,低”得 60 分,最

8、后按总评得分将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水 平划分为四个等级:S 90,知识转移绩效很强;70vS 电 0,知识 转移绩效较强;60vS 70,知识转移绩效一般;S 60,知识转移绩 效较弱。3 不信任对知识转移各阶段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对于不信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从卢曼的观点 可以看出,不信任是对他人伤害性行为的预期;也有观点认为,不信 任则是一定社会存在条件下交往双方的利益关系的客观反映;本文认为,不信任是基于交往双方各种利益关系, 从而评价对方采取侵害行为的一种心理估计。从不同视角出发,国内外有关知识转移过程的划分存在多种形 式。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 Szulans 等人认为,知识转移过程可以

9、分为 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英国学者 Myrna Gilbert等人把组织引入新知识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熟悉阶 段、交流阶段、 应用阶段、接受阶段、吸收阶段。Garavelli 等人把 知识转移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知识从知识源向知识接受者的流动和 知识接受者对转移知识的应用。基于本文研究知识转移中的不信任问 题,不信任的存在必然和转移双方的相互作用有关,所以本文采取 Garavelli 等人的划分方法,把知识转移过程划分为:知识从知识源 向知识接受者的流动和知识接受者对转移知识的应用两个阶段,从这两个阶段分别研究其与不信任的关系。3.1 知识从知识源向知识接受者的流

10、动阶段3.1.1 发送知识的选取与整理在知识转移最初,发送者要对转移的知识进行选择和整理, 这直 接关系到知识转移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如果发送者不信任接受者的 意图,对接受者与自己的合作诚意持怀疑态度, 认为对方对自己漠不 关心或者企图伤害,发送者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防止企业内部 知识的外漏,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不会把所需知识完全 转移给接受者,会选择保留一部分知识,而且往往这一部分知识就是 所有转移知识中很重要的或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这就必然导致知识转 移的低效。如果发送者不信任接受者的能力,认为接受者的能力不能够完全 理解所转移的知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某方面比较优秀的企业向一

11、 般企业转移知识的过程中。这时,发送者很有可能依据主观判断取消 那部分自己认为接受者不能理解的知识,这样就从知识源上造成缺 失,知识转移的效果下降便是毋庸置疑的。3.1.2 知识传送形式的选择由于形式化的语言、文字、符号等能够提高交流双方在意思理解 上的一致性,显性知识主要是以编码的形式发送、接受的。这种方式 可以大大降低噪声的干扰,提高知识的转移效率。如果发送者不相信 接受者,就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对转移知识进行编码。 对知识进行 编码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发送 者会选择更简便的方式传送知识,那样知识的编码化程度和相对比较 低,传送过程中误差也相对比较大,知识转

12、移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隐性知识而言,知识本身的编码程度就很低,知识转移困难,主 要靠长期双方的相互交流来进行,如果在此过程中存在不信任,双方 都不会积极主动地和对方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更全面的交流,这样 更加阻碍了隐性知识的转移。3.2 知识接受者对转移知识的应用阶段3.2.1 知识接受者对转移知识的接收由于知识具有无形性,知识的显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发送者发送 出来的知识将不可避免地含有噪声,且知识通过中介媒体传向接受者 时还会进一步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噪声。 因此,接受者必须对含有大量 噪声的知识进行选择和过滤,去除他们不需要或不愿要的知识。这时, 如果知识接受者对知识源或者知识发送者不信

13、任, 在知识的选择过程 中就会把这种不信任掺杂进来,导致一部分知识虽然已传送到接受者 那里,但是由于对对方抱怀疑态度,所以选择了拒绝这部分知识,这 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的遗失,直接严重影响转移效果。接受者接 收知识时也去要掉绝大部分噪声,最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感受 等对保留下来的知识和噪声进行理解,同时加上自己的主观见解和判 断,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接受部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接受者的 主观判断起很重要的作用,不信任会引起接受者对知识理解的偏差, 严重降低所转移知识的质量。如果接受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有矛盾之 处,接受者还将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修正,如果存在不信任,接受者就 更倾向于把这种矛盾

14、归因于接受知识,很可能拒绝一部分有价值的转 移知识,这样就不利于原有知识的深化和完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322 知识接受者对转移知识的应用转移过程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流动和传递, 更为重要的是知识 接受者的知识吸收、整合,并重构其自身的知识基础。转移过来的知 识只有和企业原有的知识相融合, 对企业原有知识进行补充,这有助 于增强企业的知识资源,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 展和壮大。只有这样才达到了知识转移的效果,如果接受者不信任发 送者的能力,在知识吸收过程中,自然会对吸收知识持严重的怀疑, 低估知识的可信度和价值,不会足够重视利用转移来的知识,致使其 没有和企业自身知识很好融合,

15、转移来的知识没有真正运用到企业的 生产活动中,不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那就说明此次知识转移是低效 的,甚至是失败的。4 结论及建议4.1 本文结论本文通过不信任对知识转移各阶段的研究发现, 在存在不信任的 条件下,知识转移会受到阻碍甚至失败。存在于知识转移双方之间的 不信任对发送者知识的选择、整理,发送形式的选择,接受者对转移 知识的接收和运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对于彼此之间合作意图和 目的的不信任,以及对于对方能力的不信任严重降低了知识转移绩 效。4.2 相关建议知识转移的目的就是吸收新知识和有效地利用新知识, 使其更好 地为企业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研 究表明

16、不信任对知识转移绩效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现在就提出几 点建议以期望减少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不信任, 提高知识转移绩效,使 其知识转移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1)选择适当的知识获取对象。根据企业自身的知识需要选取 知识源,只有选择恰当的知识源才能保证接受者对转移知识的信任, 提高知识转移绩效,错误知识源是知识转移中不信任产生的一大重要 原因,选择正确得知识源对减少不信任至关重要。(2)加强知识转移双方的交流沟通。在知识转移时,双方缺乏 了解是不信任产生的一大重要原因,开放、明确而坦诚的交流,能消 除人们之间的不信任,使一方更乐意为对方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而且接受方也更容易接受转移的知识,尤

17、其是对隐性知识的转移更有 利,从而是知识转移取得更好的效果。(3 )提高自身的能力。对转移双方理解能力,编码、解码能力, 运用知识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怀疑也影响知识转移效果,提高自身各种能力,更好的理解、运用转移的知识会大大挺高知识转移的绩效。参考文献:1 魏江,王铜安.个体、群组、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 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 Cummingsa J L,Bing - Sheng Teng.Transferring R&Dknowledge:the key factors affect ing kno wledge tran sfer success J .Jounal

18、of Engin eeri ng Tech no logy Man age nt,2003,(20) :39-68.:3李红菊,郭永玉,许 燕.信任-不信任双因素观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 (3).4 BirgitRenzl.Trust i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shari ng:The mediati ng effects of fear andkno wledgedocumentation J .Omega,36(2008)206C22.:5 杨玉兵, 潘安成.强联系网络、 重叠知识与知识转移关系 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 1).:6 王开明,万君康.论知识的转移与扩散J 外国经济与 管理,2000, (10).:7 韩赟,高长元高技术企业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