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A.踟蹰(zh chú)转徙(x) 迁谪(zhé) 纶(gung)巾B.侘傺(chà chì) 荠(jì)麦 幢幢(chuáng) 窒(zhì)闷C.伶俜(ling png) 罗衾(qn)沙渚(ch) 三匝(zh)D.凝噎(y) 溘(kè)死 神妪(y) 落蕊(ruì)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3分)( )A.祭祀 轮廓 虔诚 宠姬佞臣 爽心悦目B.恶梦 幽远萧瑟 缕心刻骨 变幻莫测C.翌日 苍桑 嘲哳 清俊飘逸 雾失楼台D
2、.憧憬 懊悔 霄禁 一椽破屋 千帆竞发3.选出解释有错误的一组(3分)( )A.落寞(冷落,寂寞) 开济(扶助) 漫(不要)嗟荣辱 夙(早上)兴夜寐B.宁谧(安静) 盎(洋溢)然 翠峰如簇(丛聚) 可堪(能忍受)回首C.啜(喝)茗 颔(点头)首 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久负(享有)盛名D.陶(快乐)然 倏(极快地)然 山居秋暝(晚) 游目骋(放开)怀4.选出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品质。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C.如果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D
3、.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4分)( ) A.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B.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C.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D.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C.胜似闲庭信步 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C.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
4、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又称“诗三百”。B.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堪称我国文学之父,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伟大的长篇。他还有天问九章九歌渔父等重要作品。C.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鲁迅称建安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D.陶渊明、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开辟手。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
5、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维、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辛弃疾分别著有王右丞集杜少陵集白氏长庆集漱玉词剑南诗稿稼轩长短句。B.元稹,字微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辛弃疾,字稼轩,号幼安居士;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姜夔,号白石道人。C.杜甫用诗来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人民的愿望,称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三别。D.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读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吟”是诗的一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同属于近体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9题。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
6、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8.“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A.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富有诗意。B.小屋的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出强弱明暗变化;这种变化创造了优美的意境。C.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又使小屋的形象和周围的环境发生种种变化,创造了幽美的意境。D.时间的变化决定了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变化;小屋这种强弱
7、明暗的变化又使环境发生了变化。9.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对中心的表达有四种表述,选出正确的一项(3分)( )A.整理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屋环境的幽静和光线的变化。B.整理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屋的环境的幽静和光线的变化。C.整理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屋的柔静、宁谧和光线变化。D.整理运用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屋的光线变化和环境变化。10.默写,将下面的空处补充完整(共6分)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
8、铃·寒蝉凄切)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4题。蜀 相 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
9、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衰伤。江村即事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13.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渔翁垂钓归来,懒得系船,
10、而让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的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B.第二句承接上句,点明地点、时间及人物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不系船”的原因。船停在江村,时已黄昏,钓了一天的鱼,人也疲倦了,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C.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宕开一笔,将意思推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不系船”的原因: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顶多把小船吹到长满芦花的浅水边,有什么关系呢?D.全诗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风景的宁静幽美,社会生活的单纯朴实,主人公心境的悠闲舒适。14.本诗三、四两句宕开一笔,作一让步,再将上文意思翻进一层,这种写法绝句里用得很多,下面四首诗,没有用这种手法的一首
11、是(3分)( )A.老来弓剑喜离身,说着沙场更怆神。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B.落花愁杀未归人,乱后思家梦更频。纵有溪头茅屋在,也应芳草闭深春。C.狼烟不举羽书稀,幕府相随日打围。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D.别愁归恨是清明,迷眼风沙白发生。即有花枝如画里,看花不似少年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518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何时了”指难挨的屈辱生活,时光漫长令人生厌。B.“故国”,指南唐都城长安。“故国”一词表明了
12、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眷恋。C.“雕栏玉砌”指的南唐小朝廷的宫殿亭台,自己曾在此尽情享乐。D.“朱颜”,指宫庭中的宫女,这一句是宫女们都老了,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16.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阙以实景起笔,然后转到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表达了整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和沦为亡国之君的悲哀。B.词的下阙,以虚景开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复杂而深沉的“愁”字之中。C.此词的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把愁和春江之水相提并论,形象而真实。D.全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流畅,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丑奴儿
13、3;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7.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层楼”,即“高楼”。“强说愁”,勉强去写心中愁苦。B.“欲说还休”,想说(愁)而不说。“却道”即“只说”。C.词的上阕,写年轻时的纯真、幼稚,对社会缺乏深刻的感受,“不识愁滋味”,喜欢登高览景。D.词的下阕,写出了自己如今年事已高,空怀报国之志的愁苦。18.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以少年时不知“愁”和而今识尽“愁”作对比,写自己备受打击、饱经折磨之后的心情。B.词以生活为基础,两
14、种创作经历对比真切,渗透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C.词的上下阕紧扣一个“愁”字,其含义是相同的。D.这首四十四字的词,包含了纯真、幼稚、深沉、忧郁、激愤之情,情感真切,内容丰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4题。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八年,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寻坐王府亲吏请托执事者违诏市竹木,贬商州司户参军,复为太常丞,判寺事。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使高丽,暴风折墙,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许王元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薨
15、,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鞠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安可在堂上对制使?”即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会置考课院,群官有负谴置散秩者,引对,皆泣涕,以饥寒为请。至端,即奏曰:“臣前佐秦邸,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今有司进退善否,苟得颍州副使,臣之愿也,”太宗曰:“朕自知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 (宋史)注:扈从:皇帝出巡的侍从,护卫人员。裨赞:辅佐。制
16、使:皇帝的使者。制,皇帝的命令。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主人栉风沐雨,以申吊伐:吊,慰问B.寻坐王府亲吏请托执事者违诏市竹木:坐,获罪,判罪C.今许王暴薨:暴,突然D.左迁卫尉少卿:左迁,升官20.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出知蔡州 朕自知卿 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 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A.两个“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以”字的用法相同。B.两个“知”字的意思不同,两个“以”字的用法也不同。C.两个“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以”字的用法不同。D.两个“知”字的意思相同,两个“以”字的用法也相同。2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3
17、分)( )A.召拜(廷美)考功号外郎,充开封府判官。B.(吕端)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C.(二吏)即下堂,随问而答。D.引对,皆泣涕,(吕端)以饥寒为请。2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官有负谴置散秩者犯过错误降职到闲散职位上的一些官员。B.廷美将有居留之命廷美将被命令留守(京城)。C.有诏推君今有诏书保荐你。D.端读书若在斋阁时吕端很镇定地读书,就像在书斋中时候一样。2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吕端为人有胆识、胸怀磊落有关的一组是(3分)( )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苟得颖州副使,臣之愿也臣罪大而幸深端读书若在斋阁时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端方决事,徐起候之A
18、. B.C. D.2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吕端劝说秦王应随太守出征未成功遭贬后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B.吕端出使高丽,遇暴风,墙折舟覆,端幸得脱险,但始终镇定自若。C.吕端出使高丽回国,后答应王元僖,做了开封的府尹和判官。D.吕端面对太宗的询问,据实回答,态度诚恳而有胆识,后来得到了重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9题。深秋书简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
19、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
20、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
21、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入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
22、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有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得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选自光明日报)25.理解加横线的句子。(1)“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意思是 。(2分)(2)“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 。(2分)26.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事实上本文也写了很多),为什么第
23、二段还要重点写公路两边的白杨呢?(3分)答: 。27.“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灿烂色彩是如此丰富、充足”一句中,整理为什么说这些色彩“似乎未曾见过”?(3分)答: 。28.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答: 。2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描绘的是京郊山野的秋色,更是整理对秋色、对生命的感悟。B.第二段写杨树,整理将它们人格化,表达了对杨树顽强生命的赞美。C.第三段点明北京的秋天的特征是鸽群、枣树、星星、月亮。D.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E.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描绘老北京秋天的民俗风情画,本文描绘的是八达岭以北的秋天的风景写生画。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为运营模式分析》课件
- 捕捉审计师考试动态试题及答案技巧
- 护理科研伦理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小儿护理关键点试题及答案
- 起重吊装安全培训知识
- 《讲师张伟杰》课件
- 《教学内容布局与发展规划》课件
- 《课件-心衰疾病解析》
- 商贸行业安全管理培训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附测试量表及评分细则)
- GLB-2防孤岛保护装置试验报告
- 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课
-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 月季整枝的修剪对策
- 景宁畲族自治县C波段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沉降观测汇总表及曲线图
- 一般纳税人财务管理制度:免修版模板范本
- 建筑施工五牌一图内容
- 城市建筑垃圾(渣土)处置申请审批表
- 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