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注意:图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一、句子默写1按要求填空。(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孟子鱼我所欲也)(2)遥岑远目,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坚决反对数典忘祖的历史虚无主义。B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C因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久假不归者,任何单位不得按旷工处理。D在实现全球碳中

2、和的新征程中,国际社会要勠力同心,勇于担当。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_,_;_,_。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ABCD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买故我在?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曹东勃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近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鲍德里亚在其成

3、名作消费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判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这种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繁衍、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在这样一个人造王国之中,“我买故我在”就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消费主义的框架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人们所消费的,也不单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在于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在物的包围之中,

4、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物品的泛滥与趋同,使得人们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如何犒劳自己,也不懂得怎样惊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们乐得把购买决策权让渡、外包出去,遂成就了种种趣味商店、创意礼品乃至各种恶趣味。消费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旧、流变、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因此,物的消费呈现出加速度态势:在传统社会对着一件物可以讲述几代人的动人故事,而消费社会一个物件可能只能讲述自己人生中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的故事。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解决温饱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要务,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恐怕只是少数

5、人的“特权”,并只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堕落;在现代社会,如何摆脱这一亘古未有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问题。可是,在这样的轻文明时代依然诉诸物质资源,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饶有意味的是,当下的消费社会中,一方面是“剁手党”“月光族”之类的“隐形贫困人口”大潮汹涌,他们“花今天的钱,哭明天的穷”。这些“消费社会里的穷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缺陷、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在准备不够充分的状态下就卷入消费的浪潮。另一方面却是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渐趋消遁和劳动神圣的工作伦理一去不返。长此以往,一个在收入上稳定增长的、可持续的

6、消费者阶层也会“缩水”。“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未来理想社会中生产状态同时也是生活状态的这段描述,仍然是消费社会下具有前瞻意义的重要指针。消费社会满足了人类的欲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更使得消费社会超越时空限制而如虎添翼,大数据真正掌握了我们的个人偏好。然而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对此,西方学者弗洛姆的警告发人深省:“一个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只有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幽灵就是,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它服从计算机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

7、生产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这个意象,恰如电影千与千寻里那两位因贪食而异化为猪的成年人。挣脱消费社会的陷阱,于个人于国家而言,都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想象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大学图书馆,对其实行总量控制,在买入一本新书的同时剔除一本旧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新书无论在内容和其他质量方面必须超过和包容旧书的全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它避免了藏书总量虚假繁荣之下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选自文汇报2019年

8、07月19日,有删改)4第段中“消费社会里的穷人”在文中的含义是_。5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6下列表述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时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犹如身处热带丛林受到外物的包围。B在消费时代,“买买买”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社会思潮。C在现代社会,摆脱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的有效方式是进入消费怪圈。D机械化社会,人往往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因贪婪异化为物。7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A时下各种文创产品的热销也反映出市场上商品的泛滥与趋同这一不争事实。B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的频发,现在的消费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久耐用了。C未来理想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完全可以将生产状

9、态与生活状态合二为一。D智能化时代,我们更应警惕消费模式的变化对于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影响。8电影天生购物狂中有一句话说:“我喜欢新衣服,要是每个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忧郁在这个世界上就无处容身了。”请结合本文观点作出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凡尔赛”奶奶沈芸某天早上,一个电话把我的发呆打断了,来电给了我一个号码,要我跟美国纽约的程太太联系,她在找我。我想到了,是我爷爷的外甥女、五姑姑袁玲华,姑父程树滋先生是华尔街的老银行家。我们在2010年上海分手后再没联系过。电话接通了,姑姑悲伤地说:“树滋九月份过了”她自己在医院里过了生不如死的几个月,现在总算是把以前的保姆周阿姨找了回来,

10、回到了新泽西养老院的家。她很想念我,怀念在上海一起去虹口看我们家老房子的时光。后来姑姑在电话里又跟我说,她想吃冬笋,油焖笋的味道,她只能在脑子里想想了。她还惦记着我从嘉兴给她带的肉粽子,“那真是美味极了,回味无穷,我一直都记着呢”她说着嗲糯的尖团音,碎碎念。姑姑是一个在纽约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人,七十年一贯制,这应该是相当奢侈的习惯了,其成本已经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她吃不惯西餐,像生菜沙拉、土豆泥和牛排一类,她连看也不要看。她住的养老院很高级,每天提供两顿饭,她只喝其中的鸡汤。周阿姨说,你姑姑会自己烧菜,她很节省,用冬笋头熬骨头汤,前面的嫩尖烧油焖笋。听着这些,我一下子感觉自己烧笋时扔掉的

11、老头,太浪费了,有些暴殄天物。她喜欢的冬笋和肉粽子这两样,可不是说轻而易举能带进美国的。我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的朋友,在上海的张先生,他有家人在法拉盛,托他弟弟在中国城买,然后寄到新泽西。果然,张先生一听说95岁的老太太要帮忙的事情,非常热情,我解释说姑姑的儿女已经是华裔“美国人”了,不太懂得买中国的食品,张先生表示一百个理解。后面的事情一切顺利,姑姑在春节前收到了,大悦!她亲热地说,我让她感觉到了亲人的温暖。我心里也非常喜悦帮她在农历年前完成了心愿,对于我们来说,共同感受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年味。这以后,我几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得到姑姑的消息,譬如她想吃炒豆芽菜和番茄炒蛋,可是要等她儿

12、子两周来一次去中国超市把豆芽菜买回来;她去烫头发,顺便到法拉盛吃了上海点心馄饨和小笼包,回来的路上,她一直在埋怨小笼包不好吃;感恩节去儿子家聚餐,她要提前把衣服搭配好,脸上的妆化好,还要戴上墨镜和披肩,“她说,这是风度!”周阿姨陪着她,早早就等着车子来接了,“你姑姑很讲礼数的!”从我7岁第一次见到五姑姑起,我们俩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么亲密过。我跟姑父倒是聊过天儿,他跟我讲了好多话,他曾在“苦干剧团”帮忙做过财务,是黄佐临、丹尼夫妇的好朋友,“文华”的老板吴性栽很信任他,委托他在好莱坞发行假凤虚凰和费穆的电影,但是很不成功。姑父最得意的手笔是他在改革开放后在中美两国银行界之间牵线搭桥,为此,他们夫

13、妇被邀请参加老布什总统的就职晚宴。姑姑给我看过她一身丝绒旗袍,盛装出席的照片,骄傲地说:“我的福气好,先生身居高位,我做程太太是加分的。”过了一段时间,周阿姨来说,姑姑经常出现幻觉,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说话,口气像是跟先生在对话。她先生用过的东西,她都不能看到,看到了就会哭哭啼啼。还没等我把这个信息消化掉,姑姑就正式通知我,她要跟周阿姨一起回中国养老了,叶落归根!姑姑终于在2019年的5月底落地上海虹桥机场,发给我的图片,一点看不出车马劳顿的疲倦,反而红光满面,眉开眼笑。“我是决定了要在这个时间回来的,我要吃上今年的杨梅,想了好多年。”她清脆的声音这次是从上海传来的姑姑迅速把她美国的家产分给子孙,

14、只带了日常用的衣物和两部轮椅,安排做体检,办理护照机票,登上飞机头等舱,一路睡着就到了上海。我陪着姑姑去了一趟她外婆的德清老家,她要去寻根问祖。路途中,她不禁想到了她的先生,“树滋的祖籍是安徽,家里在镇江开钱庄,1946年以后,树滋去了美国念书。我找了人算命,帮我算算我跟我的这个男朋友能不能成功,算命先生说,走得越远越好,结果这么远啊!”她在1948年离开了中国,2019年回来了,这两个时间节点的选择,足够代表她一生的传奇。姑姑的归来,让我的内心很幸福。在她的身上,我再一次触摸到了我爷爷他们老辈人的脉搏,感受到我们家族强大的基因在继续流淌,元气尚存,没有断片儿就是胜利!(节选自文汇笔会2021

15、年2月19日)9第段中,“奢侈”和“节省”之间是否冲突?请分析理由。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第段的表达效果。11全文多次写到“姑父”, 请分析其作用。12结合全文,评析文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殿前欢懒云窝(元)阿里西瑛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无梦南柯。得清闲尽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懒云窝,客至待如何?懒云窝里和衣卧,尽自婆娑。想人生待则么?贵比我高些个,富比我松些个?呵呵笑我,我笑呵呵。注:懒云窝:作者的书斋名。则么:怎么。13按题材分,这首散曲属于下列哪一类?()A闺怨B送别C闲适

16、D讽喻14下列对这首散曲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化用典故自然无痕,显露出作者鲜明的生活态度。B画线句运用反问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追求。C结尾句使用回文的修辞手法,幽默风趣,令人回味。D语言近乎口语,浅近直白,与作者的生活互为表里。15简要分析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袁高传高字公颐。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

17、悦,命舍人作诏。诏出,高执不下,奏曰:“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罔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汉法,三光不明,雨旱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谏官亦力争帝前。帝曰:“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翌日,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

18、府劝课。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謇,特赠礼部尚书。(选自新唐书第四十五)疣痏:疮痍。越:流亡。忠謇:忠诚正直。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累迁给事中(_)(2)傲明德(_)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杞当国,矫诬阴贼A判罪B主持C适合D抵御(2)委京兆府劝课()A考核B征收C督促D赋税18第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19把第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

19、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20第段中李吉甫称赞袁高忠謇,请结合全文,分析如此评价的依据。21小明同学读了此文,为袁高写了一副对联,据段内容,请将对联补充完整。阻诡险卢杞复高官,报主;奏贫穷两户给一牛,恤农。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环翠亭记宋濂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大姓许氏,世居其下。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构亭其中。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冲融于南北,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乃以“环翠”题其额。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

20、连,亭及万竹皆毁。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仲孚挈妻孥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构亭以还旧贯,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凹,三年而成林。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夫仲孚,举觞次第为寿。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美,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

21、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选自明代小品集萃有删节)22第段方框内应填入的虚词是( )。A而B为C以D盖23对第段画线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句以短句为主,写出了雨后初晴时四面环绿的景观。B画线句将晨光笼罩的竹林比作青琉璃瓦,比喻形象生动。C画线句写在阳光的照耀下,水流向四面八方,景象壮观。D画线句将雨后水珠被晨光激射出的光彩描写得极为生动。24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5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七、材料作文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车辆向前飞奔时,坐在车里的人常常觉得是周围的景物在后退,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感受往往与客观世界的状况并

22、不一致。请就此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辟、簪、螺髻、跬。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此处指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使用正确。B.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时的傲慢神气。此处形容某些大国傲慢的姿态,使用正确。C.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此处指请假不回,望文生义D.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此处指国际社会同心协力,使用正确。故选C。

23、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选文围绕古代文艺中的“浪漫主义”来阐述。横线前面是“在建筑中”,那么后面要出现主语,因此应排在最前面;而由中的“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与中的“平面铺展”能够衔接,因此排在后;而的句式是“是而不是”,因此排序为。整个排序为。故选D。4因卷入消费浪潮而失去理性,导致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而变穷的人。5作者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的描述(藏书总量控制,藏书质量不断提高),以图书馆建设中的避免虚假繁荣之下的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来类比当下消费社会中个人和国家应该杜绝过度消费,应当追求高质量发展,内容上承接上文分析,回答了“怎么做”,又照应了文章第一

24、段的内容,使论述思路和结构完整;类比说理增加了说理的形象性。6D7B8电影天生购物狂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要通过消费来解决精神困境,文中认为过度消费会给我们带来种种可能的危机,比如,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作者认为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它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因此,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消解内心的贫瘠。9示例:不冲突。“奢侈”是指生活在纽约却长久地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艰难、不易,“节省”则是指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过程中,能够尽可

25、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食材,突显的仍旧是保持习惯的艰难和不易;而尽管如此艰难,年事已高的姑姑仍旧没有选择妥协,体现出姑姑的故乡情结;同时也为下文拜托张先生弄食材、重返上海做铺垫。10示例:本段综合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主要记叙了我和姑姑之间的通话内容,主要提及姑姑吃到称心如意的中国菜的艰难,以及对于精致生活的坚持,体现了姑姑对坚持精致生活的自豪。后文主要借助周阿姨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姑姑的形象,周阿姨的话还原了姑姑对于风度的执着追求,其对姑姑讲求礼数的肯定。本段从多方面表现了姑姑的内在修养,使姑姑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感,表达了作者对姑姑内在修养的赞美。11示例: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姑父”:第

26、一次交代姑姑和我恢复联系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姑姑回国做铺垫;第二次回忆了姑父的生平作为,提及他的贡献,突显姑父对故乡的热爱,丰富了姑姑的形象;并与文章结尾“触摸到老辈人的脉搏”照应。第三次交代姑姑离开故乡久居美国的原因,含蓄地表现了姑姑对姑父的思念以及远离故土的怅惘之情,体现了姑姑对故乡的依恋。三次提及,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交代了姑姑的家庭背景,丰富了姑姑的形象,使读者对姑姑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12示例:本文主要通过写身居国外的姑姑,七十年一贯地保持上海人的生活习惯、追求优雅风度,不仅表现了姑姑的优雅、坚韧,还表现了她对故土和丈夫怀有深深眷恋之情。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节奏越来越快,慢慢

27、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甚至轻易地就抛弃了自身的文化基因。因此,姑姑的形象有助于启发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某些表面上的坚持,其内里实际体现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追求。【详解】略13C14B15作品刻画了一位懒散、任性而又清高淡泊的文人形象。他风雅脱俗,诗酒、放歌、弹琴、读书构成了他的日常生活;他不求功名,远离仕途,尽享清闲快活,逍遥自由;他豁达自信,看透尘世富贵,自尊自信;他放纵任性,不拘礼俗,珍惜时光,沉醉于自己想要的生活。【详解】略16 多次升迁或多次升官轻视,傲视17(1)B(2)C18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19卢杞罪当万死,陛下赦免他不死,只贬到新州,不久又向内

28、调动,现在又授予饶州刺史,确实让天下人失望。20朝廷要起用卢杞为饶州刺史,袁高在宰相面前痛斥卢杞。袁高阻止诏书下达,批评皇帝不依法严惩他,反而赦免、重用他,替他开脱,并据理力争,直言强谏。太子少保韦伦赞扬他是良臣。体恤穷苦百姓,献策帮助百姓。21忠君,爱民(注意对称,内容相关,词性相同)【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累迁:多次升迁或多次升官。句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2)傲:轻视,傲视。句意:轻视光明磊落的人。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当:主持。句意:卢杞主持国家(事务)或掌握国家大权。故选B。(2)课:督促。句意:委托京

29、兆府勉励督促这件事。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朝廷不依法处置他,刚刚贬黜,现在又授予大州刺史,天下人会议论什么呢?“才”是副词,“刚刚”之意,与“今”呼应,领起两个分句,构成对比,“才”“今”前分别断开;“天下”作句子的主语,“谓”是谓语,“何”是宾语,主谓宾齐全,“天下”前断开。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被)诛,(被)除死;止,只;俄,不久;内移,向内调动;拜,授予;诚,确实;失望,使失望。2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

30、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可知,朝廷要起用卢杞为饶州刺史,袁高在宰相面前痛斥卢杞;结合“诏出,高执不下,奏曰:陛下用杞为相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可知,袁高阻止诏书下达,批评皇帝不依法严惩他,反而赦免、重用他,替他开脱,并据理力争,直言强谏;结合“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可知,太子少保韦伦赞扬他是良臣;结合“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可知,体恤穷苦百姓,献策帮助百姓。2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段内容,将为袁高写的一副对联的内容补充完整,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品质的能力。同时作为对联,要考虑前后的对称性。结合段可知,主要围绕朝廷要起用卢杞为饶州刺史一事,先是袁高在宰相面前痛斥卢杞,后袁高阻止诏书下达,批评皇帝不依法严惩他,反而赦免、重用他,替他开脱,并据理力争,直言强谏。据此概括出“忠君”结合段可知, 主要写皇帝下诏各个行政区征用耕牛,袁高体恤穷苦百姓,献策帮助百姓。据此概括出“爱民”。参考译文:袁高字公颐。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考中进士。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