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对高考改革的启示_第1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对高考改革的启示_第2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对高考改革的启示_第3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对高考改革的启示_第4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对高考改革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兴衰对高考改革的启示内容提纲v一、中国古代考试的形态变迁v二、制度形态科举制v三、科举与高考制度形态的异同v四、对科举制的思考与评价对新高考改革的启发一、中国古代考试的形态变迁(一)前制度形态v特征:主观性、经验性、随意性(二)准制度形态v 定义:是指考试已经超越了原始的经验和个别化形态,开始制度化、专门化并由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 v类型1.选拔性的选官考试;2.水平性的学业考试二、制度形态科举制v科举制始于隋,兴盛于唐,废于清末,历时1300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作为一种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开创了我国考试制度的新纪

2、元。 (一)定义1.“分科举人”说。“科举制盖取分科目而举士之义。”2.“按科取士、考试进用”。3.“三要素”说。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v4.“广义狭义”说。广义:分科举人,即西汉以后分科目察举或制诏甄试人才授予官职;狭义:指进士科举,即隋代设立进士科以后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v5.“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二)科举制的类别v常科与制科、文举与武举 常设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v(三)科举制度的历史发展1.确立2.历史沿革v宋

3、代:确定殿试制度;设置“别头试”;建立糊名誊录制;扩大及第名额v元代:开创以朱熹的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模本,四书集注作为答题依据v明代“八股取士制”的确立三、科举与高考制度形态的异同四、对科举制的思考与评价对新高考改革的启发(一)对科举制的思考v1.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考试内容上,明确规定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考试方法上有“锁院”、“弥封”、“誊录”等防弊制度;在制度上,订有严格的惩罚制度。v2.对古代教育与选拔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学校教育而言,起到了检测学生学业水平,考察、督促教学的作用;选士制度而言,“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科举制的核心。 被誉为“中

4、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对现代考试制度的启示1.科举制颠倒了“育才”与“选士”两种功能的关系,成为教育功能沦为政治功能的附庸。v教育功能理论认为,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功能因而可以分为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v教育价值理论认为,教育的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2.强调考试的个体发展功能 当前,世界各国在考试改革方面大致有以下三种趋势:一是由单纯用考试检测鉴定教育效果向教育质量全面评价转化;二是由竞争选拔模式的考试向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考试模式转化;三是普遍重视东西方考试制度的渗透与河流。v3.新高考改革的新亮点 自主招生的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多元录取已经成为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