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_第1页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_第2页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_第3页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_第4页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色谱基本理论色谱基本理论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色谱分配平衡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分离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第一节 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一、色谱图及相关术语一、色谱图及相关术语基线基线 baseline峰峰 peak峰高峰高 peak height 峰宽峰宽 peak width半峰宽半峰宽 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峰底峰底 peak base峰面积峰面积 peak area色谱流出曲线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色谱图(chromatogram)色谱峰区域宽度色谱峰区域宽度1. 标准偏差标准偏差 Standard error2. 半峰宽半峰宽 W1/2W1/2=2

2、.354 3. 峰宽峰宽 WW = 4 u拖尾峰拖尾峰(Tailing Peak):后沿较前沿平缓的不对称峰。:后沿较前沿平缓的不对称峰。u前伸峰前伸峰(Leading Peak):前沿较后沿平缓的不对称峰。:前沿较后沿平缓的不对称峰。u鬼峰鬼峰(Ghost Peak):不是试样所产生的峰,亦称假峰。:不是试样所产生的峰,亦称假峰。u基线基线(Baseline):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由流动相所产生的响应仅由流动相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曲线。信号的曲线。u基线飘移基线飘移(Baseline Drift):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u基线噪声基线噪声 (B

3、aseline Noise);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波动。;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波动。u谱带扩展谱带扩展(Band Broadening):组分在色谱柱内移动过程中):组分在色谱柱内移动过程中谱带宽度增加的现象。谱带宽度增加的现象。其它常用术语其它常用术语二、色谱基本参数二、色谱基本参数保留值保留值u死时间死时间 dead time tM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的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的时间。u死体积死体积 dead volume VM VM= tMFc 色谱柱中不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及进样系统和检测系统的色谱柱中不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及进样系统和检测系统的总体积。总体积。

4、u死区域死区域 dead zone VG 色谱柱中不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色谱柱中不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u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retention time tR 从进样到出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从进样到出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u调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 adjusted retention time t R = tR tM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保留值保留值u保留体积保留体积 retention volumn VR= tRFc从进样到出峰最大值时,通过色谱系统载气的体积。从进样到出峰最大值时,通过色谱系统载气的体积。u调整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 adjusted retention vo

5、lumn VR = tRFc 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u净保留体积净保留体积 net retention volumn VN = jVR经压力修正的调整保留体积。经压力修正的调整保留体积。(pi 色谱柱进口压力)色谱柱进口压力)(p0 色谱柱出口压力)色谱柱出口压力)u比保留体积比保留体积 Vg specific retention volumn 每克固定液校正到每克固定液校正到273K时的净保留体积。时的净保留体积。(mL 固定液的质量)固定液的质量) T273mVVLNg 1pp1pp23j30i20i保留值保留值u相对保留值相对保留值 relative retention

6、 (相对保留值又称选择性因子或选择性系数。常用分离因子(相对保留值又称选择性因子或选择性系数。常用分离因子separation factor 2,1来表示。)来表示。)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VVtt1212RRRR1 ,2 u保留指数保留指数)z(R)nz(R)z(R)x(Rxtlgtlgtlgtlgnz100I数数为正构烷烃对的碳原子为正构烷烃对的碳原子与与为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为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nIxzz保留指数保留指数

7、 又称又称KovatsKovats指数指数( () ),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乘以个数乘以100100(如正己烷的保留指数为(如正己烷的保留指数为600600)。)。 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I IX X)是通过选定两个相邻的正构)是通过选定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其分别具有烷烃,其分别具有Z Z和和Z Z1 1个碳原子。被测物质个碳原子。被测物质X X的调整保留的调整保留时间应在相邻两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如图所示时间应

8、在相邻两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如图所示:)n(R)zn(R)n(R)x(Rxtlgtlgtlgtlgzn100ImsCCK组组分分在在流流动动相相中中的的浓浓度度组组分分在在固固定定相相中中的的浓浓度度 一、分配系数一、分配系数 partion factor第二节 色谱分配平衡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等作用的过程叫做脱附,或溶解、挥发等作用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用系数,用K 表示,即:表示,即:分配系

9、数的差异是色谱分离的实质性原因。分配系数的差异是色谱分离的实质性原因。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的讨论的讨论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越大,出峰越慢;试样一定时,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分离的不同(分离的基础);基础);某组分的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温度越高,温度越高,K越小;越小;K一定时为线性色谱。一定时为线性色谱。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组分在固定相

10、中的浓度 K二、分配比二、分配比 partion radio msmmk 组组分分在在流流动动相相中中的的质质量量组组分分在在固固定定相相中中的的质质量量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为分配比,即:为分配比,即:分配比也称:分配比也称:容量因子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容量比容量比(capacity factor)1. 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关的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2. 分配系数

11、与分配比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3. 分配比可以由实验测得。分配比可以由实验测得。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式中式中为相比。为相比。填充柱相比:填充柱相比:535;毛细管柱的相比:毛细管柱的相比:50200。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 VS的含义不同。的含义不同。 KVVccVVMVVMMMkmSmsmmSSSS

12、mS 三、保留时间与分配比的关系三、保留时间与分配比的关系1212RR1 ,2MRMRKKkkttttk )k1(tt12 1kmmmttLt LtmmsMRMR 组分组分组分组分 u组分组分:组分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组分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 u:流动相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流动相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u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与组分在体系中分配系数相关的是指与组分在体系中分配系数相关的过程,以塔板理论为代表。过程,以塔板理论为代表。u动力学过程动力学过程是指组分在该体系两相间扩散和传质是指组分在该体系两相间扩散和传质的过程,以速率理论为代表。的过程,以速率理论为代表。第三节 塔板理论 色谱理

13、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塔板理论假定塔板理论假定: :u塔板和塔板之间不连续;塔板和塔板之间不连续;u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u组分在每块塔板的两相间的分配平衡组分在每块塔板的两相间的分配平衡瞬时达到,达到一次分配平衡所需的瞬时达到,达到一次分配平衡所需的最小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最小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u一个组分在每块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一个组分在每块塔

14、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同;u流动相以不连续的形式加入,即以一流动相以不连续的形式加入,即以一个一个塔板体积加入。个一个塔板体积加入。一、质量分配和转移一、质量分配和转移组分在组分在n=5,k=1柱内任一板上分配表柱内任一板上分配表 01234柱出口柱出口N=010000010.50.5000020.250.50.2500030.1250.3750.3750.1250040.0630.250.3750.1250.063050.0320.1570.3130.3130.1570.03260.0160.0950.2350.3130.2350.07970.0080.0560.1160.2750.2750.

15、11880.0040.0320.0860.1960.2750.13890.0020.0180.0590.1410.2350.138100.0010.0100.0380.1000.1890.1180123456N011pq2p22pqq23p33p2q3pq2q34p44p3q6p2q24pq3q45p55p4q10p3q210p2q35pq4q56p66p5q16p4q220p3q316p2q46qp5q6组分在组分在n=7,k=p/q柱内任一板上分配表柱内任一板上分配表,呈呈正正态态分分布布。即即色色谱谱流流出出曲曲线线方方程程式式此此为为塔塔板板理理论论方方程程式式,很很大大时时,当当组组

16、分分离离开开色色谱谱柱柱时时,)(为为单单位位塔塔板板体体积积)(中中的的浓浓度度为为:器器,此此时时组组分分在在流流动动相相的的增增加加,组组分分进进入入检检测测随随着着)时时的的流流动动相相体体积积数数,为为流流出出曲曲线线进进入入极极大大值值(法法)变变成成:当当的的数数学学处处理理(泊泊松松方方值值均均很很大大,上上式式经经过过适适值值与与实实际际上上,入入色色谱谱柱柱)个个塔塔板板体体积积的的流流动动相相进进:(示示:可可以以用用二二项项式式展展开开式式表表块块板板上上的的组组分分重重量量分分数数色色谱谱柱柱第第2RR2RR2maxVVV2nmaxVVV2nRRmaxRrNmaxrN

17、rNmaxmaxNN12rrNrrNrNrNeCe2VnmCnrrn1rVVNVrxmVNrxmCVV/qxmCNq/rNNer21xrNNNqp)!rN(!r!Nxx r二、流出曲线方程二、流出曲线方程22R22R2)tt(maxR0max2)tt(0eCC)tt (2CCe2CC 时时 2RR2RR2RRttt2nmaxVVV2nmaxRRmaxVVV2nReCeCCVV2VnmCe2VnmC 时时)( 两式比较:两式比较:2R)t(n nLH)Wt(16)Wt(54. 5n354. 2W4W)t(n2R22/1R2/12R un越大,越大,H越小,色谱越小,色谱峰越窄,柱效越高。峰越窄,

18、柱效越高。uH与柱长无关。与柱长无关。三、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三、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eff2R22/1ReffnLH)Wt(16)Wt(54. 5n 组分在组分在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数和有效塔板高度: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1) 塔板理论方程式的形式与实际色谱流出曲线相符合,塔板理论方程式的形式与实际色谱流出曲线相符合,由塔板理论推导出来计算柱效率的理论塔板数公式是行由塔板理论推导出来计算柱效率的理论塔板数公式是行之有效的,塔板理论虽为半经验理论,但在色谱学发展之有效的,塔板理论虽为半经验理论

19、,但在色谱学发展中起到了率先作用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中起到了率先作用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2) 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上的分配系数不同)。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 (4)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

20、提高柱效的途径。径。第四节 速率理论:传传质质阻阻力力项项系系数数:分分子子扩扩散散项项系系数数:涡涡流流扩扩散散项项系系数数:流流动动相相的的平平均均线线速速CBA )Deemter (Van 速速率率理理论论方方程程式式 CBAHA涡流扩散项涡流扩散项 A = 2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颗粒越小固定相颗粒越小dp, 填充的越均匀填充的越均匀越小,越小,A,H,柱效柱效n。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色谱峰较窄。B/u 分子扩散项分子扩散

21、项 B = 2 Dg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 11;毛细管色谱,;毛细管色谱, = =1 1( (由于柱中填充物的存在,阻碍分子不能自由扩散)由于柱中填充物的存在,阻碍分子不能自由扩散)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1) 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分离变差; (2)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滞留时间,扩散,扩散; (3) 扩散系数:扩散系数:Dg 与与(M载气载气)2成反比;成反比; M载气载气,B

22、值值。 (4) Dg 随温度身高而增加,随压力增加而下降。随温度身高而增加,随压力增加而下降。 k为容量因子;为容量因子; dp为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为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df为固定液液膜平均厚度。为固定液液膜平均厚度。 Dg 、Dl组分分子在气相、液相中的扩散系数。组分分子在气相、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可降低传质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可降低传质阻力。阻力。C u 传质阻力项传质阻力项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CL即:即: C =(Cg + CL)g2p2gDd)k1(k01.

23、0C l2f2lDd)k1(k32C 载气流速与柱效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最佳流速载气流速高时: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流速流速 ,柱效,柱效 。载气流速低时: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的主要因素,流速流速 , ,柱效柱效 。BC2AHCB0CddHCBAHminopt2 速率理论的要点速率理论的要点 (1)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多路径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多路径与涡流扩散与涡流扩散、浓度梯度所、浓度梯度所造成的造成的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及及传质阻力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使气液两

24、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气流速可提高柱效。气流速可提高柱效。 (3) (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 (4) 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载气流速增大,分子扩散项的影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载气流速增大,分子扩散项的影响减小,使柱效提高,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又使响

25、减小,使柱效提高,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又使柱效下降;柱温升高,有利于传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柱效下降;柱温升高,有利于传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影响,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第五节 分离度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物质的实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物质的实际分离效能。际分离效能。 物质的分离程度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物质的分离程度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综合影响: 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影响因素(保留值)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影响因素(保留值) 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峰宽、柱效)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峰宽、柱效) 色谱分离中

26、的四种情况的讨论: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的讨论: 柱效较高,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分配系数)较大较大,完全分离;完全分离; 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柱效较低,柱效较低,K较大较大,但分离的不好;但分离的不好; 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分离度的表达式分离度的表达式21RR21RRWW)tt (22/ )WW(ttR1212完完全全分分离离明明显显分分离离重重叠叠 5 . 1R1R1R 分离度是反映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影响因素(选择性、分离度是反映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影响因素(选择性、保留值)和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影

27、响因素(峰宽、柱效)保留值)和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峰宽、柱效)的总和。的总和。 16nr)1r(Wttt)1r(Wt)1tt (WttWW)tt (2Reff1 ,21 ,21 ,212RR2R1R2R1R1R2R1R2R12 21 ,21 ,22eff)1(R16n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22221 ,21 ,22221 ,21 ,2)kk1()1(R16nk1k14nR 增加柱效增加柱效n,增大,增大r2,1,增大,增大k2可提高分离度。可提高分离度。 21 ,21 ,22eff)1(R16n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221 ,21 ,2k1k14nR

28、增加柱效增加柱效n,增大,增大r2,1,增大,增大k2可提高分离度。可提高分离度。讨论:讨论: 具有相同具有相同 2,1的物质对,分离度的物质对,分离度R的大小,直接取决于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有效理论塔板数的多少。有效理论塔板数的多少。 当当k很大时,很大时,k/(1+k) 1,n neff 。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增加在一定色谱条件下,增加n来提高来提高R值达不到要求时,值达不到要求时,如果稍加改善如果稍加改善 2,1 ,可以大幅度增加,可以大幅度增加R值。值。例题例题 1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秒和100秒。计算要达到完全分

29、离,即秒。计算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时,需要多少块有效时,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 cm,柱长是多少?,柱长是多少?解:解:cm1551 . 01547HnL1547)118. 118. 1(5 . 116)1(R16n18. 185/100effeff2221 ,21 ,22eff1 ,2 例题例题 2 已知某色谱柱理论塔板数为已知某色谱柱理论塔板数为3600,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分别为12.2s和和12.8s。 计算计算:(:(1)分离度;分离度; (2)要达到完全分离所需要的柱长。)要达到完全分离所需要的柱长。

30、8533. 036008 .124nt4W8133. 036002 .124nt4W2R21R1 分离度:分离度:72. 08133. 08533. 0)2 .128 .12(2R mLRRL34. 4172. 05 . 1212122 解:解: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气相色谱定性时必需要有已知纯物质或色谱定性数据。气相色谱定性时必需要有已知纯物质或色谱定性数据。一、色谱定性鉴定方法一、色谱定性鉴定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

31、中的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中的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又叫色谱峰的相对变化。(又叫峰高增量法峰高增量法)1. 利用已知物定性的方法利用已知物定性的方法同族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同分异构体间有如下规律同族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同分异构体间有如下规律 2. 利用经验规律和文献值定性利用经验规律和文献值定性利用相对保留值利用相对保留值r r2,12,1定性定性 相对保留值相对保留值r r2,1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在色谱仅与柱温和固定

32、液性质有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沸点规律沸点规律2b2RCTAtlg 为碳原子数为碳原子数)3n(nCnAtlg11R 利用保留指数定性利用保留指数定性 又称又称Kovats指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指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碳数规律碳数规律在一定温度下,同系物间存在如下规律在一定温度下,同系物间存在如下规律3. 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色质谱联用仪(色质谱联用仪(GC-MS;LC-MS)色谱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红外光谱仪

33、联用仪;组分的结构鉴定组分的结构鉴定SampleSampleGas Chromatograph (GC)Mass Spectrometer (MS)SeparationIdentification绝对校正因子绝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响应因子响应因子不对称峰不对称峰对称峰对称峰 )WW(hAWh065. 1A85. 015. 0i21iii21siissiiiiimAmAfffAmf 1. 峰面积的测量峰面积的测量2. 定量校正因子定量校正因子iif1S二、二、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色谱定量分析方法3. 定量方法定量方法归一化法归一化法:将试样中所将试样中所有组分的含量之和按有组分的含量

34、之和按100100计算(所有组分计算(所有组分都要出峰)都要出峰)%100AAWf%100fAfAmm%WffAfAmn1iiiiin1iiiiin1iiiisiiiii ( 相相近近的的组组分分) 特点及要求: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归一化法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sisiiisiisii)m()A(Am)A(A)m(m 外标法:外标法:外标标准曲线法。外标标准曲线法。特点及要求:特点及要求: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外标法不

35、使用校正因子。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快速分析。n内标法内标法:只测定试样中只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或试样中某几个组分,或试样中所有组分不可能全部出所有组分不可能全部出峰时使用峰时使用%100mfAmfA%100mm%CmfAfAmfffAfAmmsssiiiisssiiissssiisin内标校正曲线法内标校正曲线法标标标标样样样样标标样样标标样样isisiiiisisiC)A/A()A/A(CCC)A/A()A/A(内标法特点和要求内标法

36、特点和要求(a) 内标物在试样中不含有,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不内标物在试样中不含有,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且无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且无组分峰影响。组分峰影响。(b) 内标法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内标法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c) 每个试样的分析,都要进行两次称量,不适合大批量试每个试样的分析,都要进行两次称量,不适合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样的快速分析。n内加法内加法:将待测组分的对照品加入待测将待测组分的对照品加入待测样品中,测定峰

37、面积的增量,求算组分样品中,测定峰面积的增量,求算组分的含量。的含量。riririiiiiiiA/AA/AA/AmmmAAm 例例 用一色谱柱分离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和正丁酸甲酯。用一色谱柱分离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和正丁酸甲酯。它们的峰面积分别为它们的峰面积分别为18.1,43.6和和29.9,如其相对校,如其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正因子分别为0.60,0.78,0.88。试计算各组分的质。试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量分数。%0 .3788. 09 .2978. 06 .4360. 01 .1888. 09 .29W%0 .3488. 09 .2978. 06 .4360. 01 .1878. 06 .43W%3 .1588. 09 .2978. 06 .4360. 01 .1860. 01 .18W%100fAfAWn1iiiiii正丁酸甲酯正丁酸甲酯丙酸甲酯丙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甲酯 解解例例 测定生物碱试样中黄连碱和小檗碱,称取内标物、黄连碱测定生物碱试样中黄连碱和小檗碱,称取内标物、黄连碱和小檗碱的对照品各和小檗碱的对照品各0.2000g配成溶液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