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1页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2页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3页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目前至少有6种说法,但都没有定论。陨石碰撞说: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陨石曾撞击地球,激起的粉尘造成地球进入了持续数月之久的黑暗状态,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所提出的。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大卫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伴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造山运动说: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

2、,使得地球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遂无法继续生存。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植物改变,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随着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灭绝了。这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至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终于在地球上绝迹。气候变动说:由于大陆移动,海流产生改变,引起全球气候剧变。严寒使植物死亡,食物缺乏而导致了恐龙灭亡。火山喷火说:因为火山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同时,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恐龙灭亡。海洋潮退说:根据巴克学者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

3、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澳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除了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

4、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关于恐龙灭

5、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贵州龙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现在的贵州兴义一带还是一片泽国,这里生息着一种小型幻龙-贵州龙。它小脑袋、长脖子,身体宽扁,很像后来出现的蛇颈龙。它四肢仍保留趾爪

6、,能像鳄鱼一样匍匐前行。它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于在水中游泳。与其他幻龙一样,贵州龙也喜欢吃鱼及小型水生动物. 贵州龙贵州龙驰名中外的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于兴义市布依族聚居的顶效镇绿荫山村,位于兴义市区东北13公里,东经1050036”,北纬25009,12“。因动物群产地面积宽、品种新、藏量丰,而使兴义被誉为“龙的故乡”。1995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该化石产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外多家电视台、电台、报刊又先后争相从各个不同角度,大量报道。早在195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从云南到贵州,在我市顶效镇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扬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国内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的同时,又发现了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年4月下旬,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亲临鉴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