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苏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试卷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2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4分)(1)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 )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2)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 )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cuán( )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

2、成各种神奇的物件。2默写。(6分)(1)晓战随金鼓, 。(2) ,春风不度玉门关。(3)竹外桃花三两枝, 。 (4)为君持酒劝斜阳, 。(5)那柔曼如提琴者, ;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3.下面这段文字有四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牛奶中含有大约3%左右的蛋白质,其中超过87%能被人体吸收。这些蛋白质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只需要常温收藏,是真正的节能环保奶。牛奶包装纸盒中,纸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铝箔有阻隔氧气、光线和气味,而它的“遮光效果”则是玻璃瓶无法替代的。(1)第处词语

3、赘余,应删去 ;(2)第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3)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增补 。4.综合探究。(6分) 【材料一】:沭阳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沿海经济区交叉辐射地带,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沭阳是江苏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沭阳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虞姬故里、苏北宝地、江淮明珠”之称。2012年沭阳县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位列全国百强县第57位;2013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51位;2015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44位;2016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79位。沭阳是中国花木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示

4、范区、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先进县。【材料二】:沭阳南部新城为了充分彰显“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特色品牌优势,县委、县政府结合原生态自然景观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了沭阳生态旅游示范区,区域面积331.8平方公里,花木面积30万亩,着力构建大生态、大旅游、大观光体系。苏北花木生态旅游园、沭阳植物园、古栗林、花博园、虞姬禅寺等相继成为吸引游客的“强磁场”。【材料三】:第四届中国沭阳花木节将于9月26日10月7日在沭阳国际花木城举办。此次活动以“花木之乡、美丽沭阳”为主题,目的是“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创造美丽生活,以绿创业、共谋发展、实现互利双

5、赢”,旨在弘扬中国盆景文化,促进盆景技艺交流,展现沭阳花木底蕴,培养本土人才。届时将举办盆景制作比赛、精品盆景展、花木交易博览会、花木发展论坛、花乡游、花乡民俗表演、花乡美食汇以及花乡书画展、摄影展、家庭园艺展、干花展、茶艺展等多项活动。(1)【了解沭阳】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了解沭阳发展的优势。(2分)优势一:沭阳是陆域面积最大,资源丰富;经济位列全国百强县,近年来增加了不少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优势二: (2)【献策沭阳】假如你在第四届中国沭阳花木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为了进一步了解沭阳县发展以及花木节的情况,你向胡建军书记提一个问题,你将怎么说?(2分)你这样说: (3)【祝福沭阳】沭阳人民正

6、努力达到国家级文明城市,结合你了解的沭阳,拟写一条不超过20字的宣传标语。(2分) 第二部分(44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5-8题。(共10分)【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晋书(节选)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

7、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四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渔人甚异之

8、0;  ( ) (2)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7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8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三、阅读说明文大数据-云气象,完成9-11题(10分)大数据云气象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其庞杂

9、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到的大数据产品。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

10、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旅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参考。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

11、估算;农业方面,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富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9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0阅读第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为什么?(3分)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 11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

12、语的表达效果。(3分)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四、阅读议论文不妨边走边读,完成12-15题(10分)不妨边走边读 李笙清在图书馆里读书,纵然可以博览群书,阅尽世间沧桑,但那感觉只停留在想象中。其实,读书与旅行结合,也是不错的选择。祖国的名山大川,众多的人文胜迹,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灿烂的古文化遗址,都可以在身临其境时翻开图书的页码,在走动中阅读。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在旅途中读书,那种怡然自乐,是在书房中找不到的。通常在确定了旅游线路后,我会事先阅读一些反映旅游目的的相关的书籍,做到心中有数。在旅游景区,当别

13、的游客大包小袋的忙着购买土特产、工艺品时,我总是将目光投向当地的书摊,购买那些跟旅游景区有关的书籍。结合景点阅读,从中了解当地的历史名人、风土人情、人文民俗、历史典故。在旅途中有书相伴不寂寞,让旅途变的更充实,不至于走马观花,而成为有意义、有目的的旅行。养成在旅途中读书的爱好,得益于少年时代读过多遍的徐霞客游记。“性酷好奇书”的徐霞客用双脚踏遍千山万水,留下厚重的宝贵篇幅,这让我对旅途充满了向往。跋涉在旅行路上,我的旅行袋里带回来的,全是一本本书籍,一片片笔记,一次次心灵之旅的强烈震撼。捧着书籍旅行人生,我领略到西递、宏村徽派建筑的古老神奇、张家界“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秀美灵韵、黄山花山

14、石窟的难解之谜、 ,普陀山南海佛岛的袖珍庄严,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的厚重悠远。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在行路中眼观耳识,才能补其知识的不足。是啊!在旅途中读书,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大自然的地大物博,让我的心胸更加开阔。有时面对一处景物,掏出随身携带的书,翻开那些跟眼前景点相对应的章节,边读边游,那种文字与景物交融互动的韵味,那种赏心悦目的心灵感悟,令人陶然欲醉。特别是夜宿旅途,一边读书,一边细细回味白天旅途所得,却是夜间的伴侣之美妙感受。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是一场旅行,也是一种漫长的阅读过程。如果想让人生中的风景更美一些,不妨将心扉敞开,边走边读。

15、12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3第2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分) 14根据你的阅读和旅行阅历,在第段横线处补充一个合适的论据,与上下文内容一致。(2分) 15下面四个道理论据能较好地印证本文观点的是( )。(2分)A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法】笛卡儿方法论B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 美国谚语C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五、阅读攥一把芳香的泥土,完成16-19题。(14分)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

16、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

17、,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

18、,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游子

19、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6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

20、,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3分)人物感情爷爷父亲童年时的“我”17文章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8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4分)(1)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段中“芳香”的理解。 19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谢

21、大光鼎湖山听泉) 第三部分(16分)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4分)寻幽居不遇 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20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2分) 21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七、名著阅读(12分)22.下列有关格列佛游记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B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C. 格列佛游记中“语言的

22、妙用”的情节,作者以平和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巧妙运用了反语讽刺。D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形象。他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的人。23填空。(5分)英国作家 (人名)所写的格列佛游记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 、慧骃国等国家的情形。在慧骃国,格列佛见到了一种长相像人的动物,名叫 。宫廷游戏写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国的游戏,请说说利立浦特是用 方法来选拔官员的;作者借此抨击讽刺了 。24阅读理解。(4分)在以后的日子里,国王经常召见我,有一天,我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他对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鄙视,与他超人

23、的智慧不太相称。人不是躯体大头脑就聪明,相反,在动物世界中,蜜蜂、蚂蚁的勤劳、技能和名声都远远超过了一些大动物。国王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听着听着,渐渐开始对我产生了好感。他要我尽可能详实地说说英国政府的情况,看看其中有什么值得他效仿的。文段中的国王是 国的国王。(1分)请你回忆一下,在后文中,国王在“我”向他介绍英国政府的一些情况后是如何比喻“我”的同胞的?请你再据此推断一下,作者写“我”在这个国家里的经历的用意是什么?(3分) 第四部分(40分)八、作文(内容37分,书写3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些事情常常触动我们的心灵,使人思考,让人回味,给人启示请以“触动心灵

24、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语文参考答案1、2、略3.(1)“大约”或“左右”(2)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3)收藏;保存(或“贮藏”“保藏”“存放”等)(4)气味;的功能(或“的作用”“的效果”等)4. (1)适合题意的表述均可。示例1:沭阳县花卉覆盖周边地区,促进沭阳县经济发展。示例2: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城市品味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2)提问内容、简明表述、恰当称呼、得体有礼貌。示例1:请问胡书记,沭阳县除了已开发的花木产业,还有哪些项目正待开发?示例2:胡书记,沭阳县以花卉苗木销售为新兴产业,把它做大做强将有哪些措施?请您谈一谈。(3)适合题意的表述均可。示例1:相约虞姬故里,共赏花木盛会。示例2:让我们一起相约美好江苏、共赏花木盛宴。5. (1) 对感到诧异 (2)停止6.(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8.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思对即可)9列数字、举例子;作用是具体而有准确的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