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_第1页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_第2页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_第3页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_第4页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学史使人明智,小明学习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感慨地说:“200年曹操以三四万人打败了袁绍十万大军;208年率二十多万大军却败给了只有五万人的孙刘联军,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小明明白的道理是()A只要兵多就会打败仗B要想统一就会打败仗C没有合作就会打败仗D骄兵必败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2、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A发展经济 B争权夺利C打败孙权 D统一中国3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的地理位置,判断图中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A蜀、吴、魏 B魏、吴、蜀C魏、蜀、吴 D吴、魏、蜀4下列能体现西晋历史状况的有()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短期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八王之乱致使西晋灭亡A BC D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 B西晋C东晋 D北魏6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

3、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A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8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论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颁布“推恩令”迁都洛阳A BC D9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1禁胡语、

4、胡服2改鲜卑姓为汉姓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10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11右图是我国古代综合性地理学专著的书影。其作者是()A郦道元B顾恺之C贾思勰D祖冲之12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A阿基米德 B张衡C祖冲之

5、 D宋应星13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A篆书 B隶书C楷书 D行书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官渡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5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

6、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5分)16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a)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开发南疆,秦朝在南方兴修了哪一水利工程?(2分)(2)读图(b),西汉政府在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2分)(3)读图(c),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4分)(4)读图(d),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

7、)(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0分)17改革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二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2分)(2)材料二所述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请根据材料二

8、写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点汉化措施。(2分)(3)上述两次改革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4)你认为上述两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今我国深化改革取得的系列成就,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0分)18历史造英雄,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造就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杰出人物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梳理知识】(1)根据下面表格的分类,将下列历史人物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括号内。(8分)张仲景华佗司马迁诸葛亮祖冲之王羲之北魏孝文帝顾恺之类别序号政治家医学家史学家艺术家任务二【史论结合】(2)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

9、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以秦始皇或汉武帝为例,运用史实加以论证。(5分)任务三【思考感悟】(3)上述历史人物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任务四【家国情怀】(4)中华文明灿烂悠长,光辉璀璨,上述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5分)详解详析1D2.D3.C4.A5.C6.D7.D8A9.B10.B11.A 12.C13.D14C15.C16(1)秦始皇。灵渠。(2)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A.吴国。B.蜀国。C.魏国。赤壁之战。(4)躲避战祸。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

10、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5)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7(1)秦国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任意一点即可)(2)改鲜卑姓为汉姓;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4)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的措施符合当时的实际,行之有效;改革者都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答出一点即可)(5)言之有理即可。18(1)类别序号政治家医学家史学家艺术家(2)汉武

11、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具体表现:政治上,鼓励推荐人才,建立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制度;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经济上,把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推广进步的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军事上,打败了北方的强敌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命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在西南地区设郡,使疆域大大扩展。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武帝好大喜功,他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在他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局面,农民暴动不断。秦始皇的一生,功过十分明显。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