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第十七册备课笔记1、我的战友邱少云一、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毒牙、伪装”在课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邱少云不怕牺牲,忍受极大痛苦坚决执行命令的精神。 4、用第三人称改写课文。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活动。2、了解人物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理解词、句。三、教学难点:1、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用第三人称改写课文。四、时数安排:本课用四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示、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过程: 1、 讲述英雄事迹。2、 让学生讲一讲自
2、己熟悉的英雄故事。3、 师导入语,揭示课题: 1 我的战友邱少云(三) 新授过程:1、 初读课文: (1) 师导读(2) 生自由读,找出不懂的生字词。(3) 熟悉课文内容。2、 扫除生字词障碍。3、 拼读生字,运用字典、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4、 指导预习课文。(1) 想一想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2) 把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表现的句子画下来。(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四) 总结课时内容。(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完成预习任务。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复习与检查:1、 检查生字词。2、 检查预习情况。3、 略讲课文的故事梗概。(二) 新授过
3、程:1、 讲读第一自然段:(1) 疏通句子(2) 重点理解:“敌人的319高地象一颗毒牙-”的含义。(3) 归纳段主要内容。2、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 读懂句子的意思。(2) 重点理解:“不但可以看到铁丝网,-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体会我们隐蔽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以及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自觉性。(3) 归纳段主要内容。3、 综合理解以上内容。(三) 巩固过程:1、 提问重点理解内容。2、 说说第一、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四) 布置作业:1、 完成思考练习第一题的(1)(2)。2、 预习课文第四-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复习与检查:
4、1、 默读课文,说说邱少云和战友们的隐蔽情况。2、 讲讲第一、二、三自然段各讲了些什么。3、 回答问题。(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四-八自然段:(1) 读通句子的意思。(2) 画出“我”看到邱少云身上着火后的心情和邱少云反应的片段。(3) 师串讲: 第一步,讲中午的时候,敌人采取“火力警戒”的办法- 火烧到邱少云的身上,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 第二步,讲“我”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的内心活动。 第三步,讲邱少云壮烈牺牲。(4) 归纳段意。2、 讲读第九、十自然段:(1) 疏通句子。(2) 讲黄昏的时候,部队冲上“391”高地。(3) 在邱少云的鼓舞下,迅速地夺取了战斗的胜利。(四) 巩固过
5、程:1、 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2、 熟读第七八自然段。(五) 布置作业:1、 完成思考与练习第二题。2、 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第四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练习过程:1、 读下面词语,说说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控制 毒牙 袭击 伪装 扯掉 熄灭刀绞 漫山遍野 满腔怒火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茅草发现( )( )的口号 发出( )( )的口号发动( )3、 造句。 发觉- 漫山遍野-4、 扩句。(1) 我们摸进山坳。 (2) 小红学习。 5、 在文中找出表示动作、心情的词语。表示动作的: 表示心情的: (三) 布置作
6、业:完成笔记作业 教学后记: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在理解课文注意帮助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板书设计:火烧到邱少云的身上“我”的内心活动邱少云一邱少云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发出呻吟。2、詹天佑一、 目的要求: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3、 学习从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中了解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4、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个自然段。5、 练习缩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 2、 理解课文,了解詹天佑的事迹。三、教学难点:1、 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2
7、、 练习缩写课文。四、时数安排: 本课用四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过程:1、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2、 那时造铁路很难。3、 人物事迹简介。(三) 新授过程:1、 初读课文:(1) 教师范读(2) 齐读(3) 让学生自由读,画出生字词和自己很受感动的句子。2、 扫除生字词障碍:(1) 拼读生字,书空练习。(2) 运用字典,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词的意思。 3、 指导预习:(1) 想一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中克服了那些困难。(2) 把课文中最使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3) 查字典,联系上下理解下面的词
8、语:杰出 控制 轰动 轻蔑 嘲笑 毅然勘测 狂风怒号(四)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复习与检查:1、 检查生字词2、 检查预习情况(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自然段:(1) 默读(2) 师讲解:第一句不但简明扼要地评价了詹天佑是怎样的人,而且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第二句点明本文只写詹天佑一生中最光辉的事迹之一修筑京张铁路。第三句话简要地讲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意义。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 梳理句子。(2) 老师串讲: 第二自然段,先讲京张铁路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所以清政府提出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国
9、家就出来阻挠。接着讲帝国主义无理要求来要挟清政府。最后讲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第三自然段先讲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接着讲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3) 归纳。(四) 巩固讲读过的自然段。(五) 布置作业:1、 理解课文 熟读课文2、 预习第四-七自然段。第三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检查与复习:1、 检查生字词。2、 提问,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三) 新授过程:1、讲读第四五六自然段:(1) 读懂句子。(2) 师讲解: 第四自然段重点写勘测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第五自然段写施工中开凿隧道的情况。(3) 归纳、总结: 从这些具体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詹天佑遇
10、到的种种困难和他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做法,说明詹天佑时时处处都不忘为国争气,詹天佑为工程付出艰辛的劳动,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才干。3、 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主要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五) 小结(六) 作业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做课后练习第四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指导练习1、 把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居庸关( ) 恶劣( ) 经纬仪( )詹天佑( ) 泥浆( ) 藐视 ( )2、 按意思写词语。 (1)才能,成就超过一般人。 ( ) (2)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语。 ( ) (3)环境非常不好。 ( ) (4)
11、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或条件。 ( )3、 造句 (1)恶劣-(2)毅然-4、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 坡度特别大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詹天佑顺着山势 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5、 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四) 布置作业 笔记作业 教学后记:通过阅读,注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板书设计:詹天佑受命 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完成铁路工程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3 凡 卡一、目的要求: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3、 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
12、的内心活动。4、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2、 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三、 教学难点: 1、了解凡卡的内心活动。四、 时数安排: 本课用四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过程:1、 指导看图。2、 简介时间背景和国家,人物的处境。3、 揭示课题:3 凡 卡 (三)新授过程:1、 初读课文: (1)老师领读 (2)让学生自由读 (3)画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2、 扫除生字词障碍: (1)读读写写生字 (2)借助字典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原句,读一读。3、 指导预习: (1)想一
13、想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 (2)凡卡在写信的过程中想起了那些事?他为什么会想起这件事? (3)凡卡写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五) 巩固过程:1、 讲讲生字词的意思。2、 读通句子(六) 布置作业:1、 生字词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 (一)组织过程 (二)复习与检查:1、 检查生字词。2、 检查预习情况。 (三)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疏通句子 (2)老师串讲: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凡卡的年龄、工作和生活环境。说明凡卡的生活多么艰苦。第二自然段写凡卡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说明他对老板等人多么恐惧。2、 讲读第三-十五自然段: (
14、1)读通句子 (2)老师讲解 第一层,讲凡卡是个孤儿,介绍了凡卡的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层,讲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悲惨生活,要求爷爷接他回乡下去。(四)小结(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预习未讲内容第三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与复习:1、 检查预习情况。2、 提问复习已教内容。 (三)新授过程1、继续讲读第三至十五自然段: 第三层,讲凡卡回忆他和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 (1)读通句子 (2)师讲解第四层,讲凡卡在信中再一次哀求爷爷带他回家和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老师讲解重点句子2、讲读第十六-二十一自然段: (1)梳理段落与句子。 (2)师
15、讲读:主要写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的梦。讲解一些关键语句,弄清:凡卡的信能寄出去吗?凡卡的现实与梦想。 (四)小结教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1、 总体理解课文,深入了解凡卡的内心活动。2、 思考与练习。 第四课时教具准备:图 练习册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成词语。 革 金 人 示(二)读课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1、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 慈悲 2、谁也不敢欺负您。 欺负 3、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甜蜜(三)选词填空 希望 盼望 期望 指望 愿望 凡卡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给爷爷写了新:“我的生活没有( )了,连狗都不如!-”他( )爷爷接到
16、信后,立刻带他离开这儿,他把信塞进邮筒,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 )睡熟了。 教学后记: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便显的深入浅出了。 板书设计:1、介绍了凡卡的年龄、工作和生活环境。说明凡卡的生活多 么艰苦。 凡卡2、写凡卡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说明他对老板等人多么恐惧。 3、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4 养 花一目的要求:1、 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指导阅读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第一课时教具准备:放大课文 问题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7、 (二)导入过程:1、 同学们谁能讲讲养小动物或花草的事?2、 教师导入语。3、 揭示课题:4 养花(三)新授内容:1、 初读课文; (1)默读 (2)扫除生字词鄣碍2、 指导阅读: (1)爱花 养花是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 养了很多花 (2)养了些什么花。 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 (3)怎样养花 要天天照顾他们 要按照花的特点来管理 管理得法,花就会老活着。(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预习 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第二课时教具准备:放大课文 提问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与复习1、 检查阅读2、 提问复习课文的理解 (三)新授过程1、 指导阅读2、 重点理解 (1
18、)如此循环 (2)花儿分根了3、 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养花?他养了些什么花?他是怎样养花的? (2)作者在养花的过程中有喜有忧,喜的是什么?忧的是什么?(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 进一步理解课文 5、少年闰土一、 目的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 、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4、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二、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三、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四、 时数安排本课用四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19、导入过程:1、 回顾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2、 讲一讲有哪些3、 揭示课题: 少年闰土(三) 新授过程:1、 初读课文: 教师领读 学生齐读、自由默读2、 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1)画出不懂的字词 (2)借助字典,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师重点指导:半文半白的词语,如“便是”、“无端地觉得”、“素不知道”、“如许”、“先前”、“单知道”等教师通俗讲解:“值年”、“祭祀”、“无行”、“闰月”等3、 指导预习(1)想一想,文章中的“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闰土对“我”说了哪些希奇的事。(2)把课文中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四) 小结(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义。3
20、、 预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检查与复习1、 检查生字词2、 检查预习情况3、 说说字词的意思(三) 新授过程:1、 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 疏通句子,理解句义。(2) 指导阅读,领会意境,推想场景。(3) 概括:主要写“我”记忆中的闰土。2、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 读懂句子(2) 串讲:第一个意思讲“我”能够和闰土认识的原因。第二个意思介绍了闰土名字的来历和“我”为他来而高兴的两个原因。(3) 归纳:主要写“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四) 小结(五)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写的。 第三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 教
21、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检查与复习1、 检查阅读情况2、 说说闰土是什么样的人3、 讲讲“瓜地刺猹”的场景。(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四、五自然段(1) 疏通句子(2) 师找准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和片段指点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3) 教师讲读课文: 第一层的一些语句表现了“我”盼望新年见到闰土的急切和欢喜的心情。 第二层简略讲闰土到城里的感受。(4) 归纳:主要写“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时的情景。2、 讲读第六至第十六自然段(1) 默读(2) 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有趣的生活? 捕鸟、看瓜刺猹、看跳鱼-(3) 教师重点指导讲解:四件事作者是怎样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的。(
22、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背诵第一和第四自然段 2、完成思考练习第一题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讲练习题1、 比一比,再组词。 钢( ) 盼( ) 獾( ) 跳( ) 铁( ) 纷( ) 灌( ) 跳( )2、 造句伶俐-无穷无尽-指导:(1)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2)理解词语的用法。(3)造句3、 扩句(1) 天空中挂着圆月。 。(2)我盼望。 。(3)心里有事。 。4、 写出6个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三) 布置作业 笔记本练习 打好作文提纲 第五课时作文指导课(一) 讲清作文要求 仿照课文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特征,写
23、一个你熟悉的人的外貌和神态。(二) 指导列提纲1、 确定写谁2、 主要是写他(她)的哪些方面?围绕什么中心?3、 如何组织材料(三) 写初稿1、 开头很重要2、 安排好条理3、 抓住人物的特点(四) 集体评议(五) 定稿(六) 上本练习 教学后记:在教学课文时,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的,从而也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板书设计:“我”记忆中的闰土。“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少年闰土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时的情景。捕鸟、看瓜刺猹、看跳鱼- 6、冀中的地道战一、 目的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妨碍”、“奇迹”造句。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
24、点。3、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写作方法。4、 有表情地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 本课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三、 教学难点 学会、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写作方法。四、 时数安排 本课用四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过程:1、 介绍故事片地道战2、 请一位看过的同学讲一讲3、 揭示课题冀中的地道战(三) 新授过程1、 初读课文(1) 教师示范读、领读(2) 让生自由读(3) 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2、 扫除生字词障碍(1) 指导拼读(2) 书空练写(3) 借助字典,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3、 指导预习(1) 想一 想为什么说冀中的地道战是个奇迹
25、。(2) 把具体介绍地道式样和特点的几个自然段找出来,做上记号。(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 2、 练习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检查与复习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2、 检查阅读情况3、 检查预习情况(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 默读,疏通句子。(2) 教师导读(3) 师串讲 冀中地道战产生的时间 原因 作用(4) 归纳:主要讲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2、 讲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1) 默读(2) 说说地道有哪些特点(四) 课堂小结(五) 作业:熟读 详细理解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第三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26、 组织教学(二) 检查与复习1、 检查阅读2、 说说冀中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1) 默读(2) 师讲读 地道的总体结构:“地道”、“洞”、“气孔”地道的出口 冀中人民通过地道用各种办法粉碎敌人的破坏 地道里通讯联络的办法2、 讲读第八自然段(1) 梳理句子(2) 老师导读找出与第一段相呼应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3) 归纳:主要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2、 做思考与练习第四课时练习课(一) 读读写写横 妨碍 嫌 纺车 理搁 漏 迷惑 智慧 奇迹教学过程:1、 读读词
27、语2、 想想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 用“妨碍”、“奇迹”造句(二)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妨( ) 访( ) 纺( )防( ) 仿( ) 防( )教学过程:1、 辨别同音字2、 区别不同意义3、 组词(三)“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联系你学过的电影、电视,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后记:“地道有哪些特征?”作为教学重点,更进一步了解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板书设计: 冀中地道战产生的时间、 原因、原因。地道战 地道的总体结构:“地道”、“洞”、“气孔” 地道里通讯联络的办法 7、草原一、 目的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2、 读懂课文,从
28、中受到伟大祖国辽阔富饶、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3、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写作方法。4、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 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 渗透思想教育。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写作方法。四、 课时安排 本课用五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教学过程:1、 导入过程(1) 我们以前学过关于草原的课文(2) 说说草原的景色有那些特点(3) 看图导入(4) 揭示课题: 草原(三) 新授内容1、 初读课文(1) 老师示范读(2) 领读(3) 让学生自由读,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2、 扫除生字词障碍
29、(1) 拼读(2) 书空练习生字(3) 结合课内容借助字典理解词语意思3、 指导预习(1) 想想作者描写的景色是怎样的景象。(2) 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注上自己的初步的体会。(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预习3、 练习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复习与检查1、 检查生字词2、 检查阅读和预习情况(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段(1) 默读(2) 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3) 师讲读: 作者初见的草原景色:草原上空的天 、小丘、云际、马- (4) 分别品味作者笔下的这些草原美景。2、 讲读第二段(1) 疏通句子(2)
30、找出描写主人迎客的场景的句子(3) 老师串讲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看见河看见牛羊和马群看到主人到十里外欢迎远客的情景来到蒙古包(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理解、领略草原美丽的景色,感受主人的热情与好客3、 预习第三四段第三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复习与检查1、 讲讲草原的景色2、 主人迎客的情景是怎样的(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三段(1) 读懂句子(2) 老师讲读 先讲主人的热情欢迎 再讲主客欢乐的情况(3) 归纳2、 讲读第四段(1) 默读(2) 领略主客相互敬酒的情景(3) 老师讲读 丰富的民族美食 主客彼此敬酒3、 讲读第五段(1
31、) 默读(2) 老师讲读 先讲青年男女的表演和客人的歌舞。 再讲话别-(3) 归纳:主客话别(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 思考练习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过程:(一) 给带点的字注音 天涯( ) 迂回( ) 骑马( ) 渲染( ) 骏马( ) 目的( )(二) 按意思写词语 1、有点曲折,不呈直线。 ( ) 2、掺和着牛奶的茶,是蒙古族人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 ) 3、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 ( ) 4、在回想中细细地体会。 ( ) 5、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 )(三) 造句 1、-既-又- 2、不管-总会-(四) 作业 第五课时作文课教
32、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作文指导1、 组织观察,指导与布置观察任务2、 老师指导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3、 启发:(1) 启发学生说一说曾经经历过的场面(2) 说说这些场面有什么特点(3) 使学生头脑中再现那些场面的情景(三) 列提纲1、 确定写什么2、 确定中心思想3、 抓住事物的特点4、 回想场景,组织材料。(四) 写初稿1、 抓住特点2、 有中心3、 有条理4、 语句通顺连贯(五) 修改1、 自己修改2、 互换修改3、 集体评议(六)定稿,上作文本练习。教学后记:草原上的美景深深陶醉了师生,感受美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板书设计:草原 草原上空的天 、小丘、云际、马- 看
33、见河看见牛羊和马群看到主人到十里外欢迎远客的情景来到蒙古包 8、松鼠一、 目的要求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特点。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3、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1、 阅读2、 了解松鼠的特点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四、 时数安排 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过程1、 看图、观察2、 揭示课题 松鼠(三) 新授过程1、 初读课文2、 扫除生字词障碍3、 找出不理解的句子4、 精读课文:(1) 细读课文,了解松鼠有哪些特点(2) 画出描写松鼠形体特点的句子。(3) 找出写松鼠动作特点的句子。5、
34、 读读有关句子,体会作者对松鼠作了哪些细致的观察。(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2、 想一想松鼠有哪些特点,从课文中找。 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过程(二) 检查与复习1、 检查阅读情况2、 说说松鼠的特点(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至五自然段:(1) 总述松鼠的三个特点:漂亮、驯良、乖巧(2) 分别了松鼠的三个特点(3) 形体特点:找出文中形容的词句。怎样表明它的驯良哪些地方可以说明它的乖巧2、 讲读第六自然段 从松鼠多产,毛光滑干净,肉、毛、皮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补充了“讨人喜欢”的内容。(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0、伏尔加河上
35、的纤夫一、 目的要求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3、 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4、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2、 学会辨清事物和联想。三、 教学难点 分辨事物和联想四、 时数安排 本课用四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过程1、 组织看图2、 老师告诉学生,作者、背景、时代、梗概等。3、 回顾从前学过的同一时期的文章。(三) 新授过程1、 初读课文(1) 领读(2) 让学生自由读(3) 画出不懂的字词和自己认为好的片段2、 扫除生字词障碍(1
36、) 读音(2) 字型(3) 词义(4) 重点解决的词语逆风、纤夫、沮丧、漠然、蛮劲、厌倦、诅咒、驱赶、践价、重荷、沉重、凝视。3、 指导预习(1) 读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2) 插图的背景是什么样的?画面上有几个人?他们的动作、神情是怎样的?(3) 你能把课文中写到的人物找出来吗?(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过程(二) 复习与检查1、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 检查预习情况(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段(1) 读通句子(2) 与画面对照(3) 老师讲读 第一方面:介绍纤夫的劳动环境; 第二方面:介绍纤夫的
37、劳动情况。(4) 请生根据课文描述,说说纤夫劳动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情况是怎样的。2、 讲读第二段(1) 疏通文理(2) 老师讲解(3) 仔细对照插图(4) 一个一个地认识插图上的纤夫(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的纤夫各有什么特点。2、 预习第二三段课文。 第三课时教具准备:插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过程(二) 复习过程1、 看图说说图景2、 讲讲图上各人物的特点(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二段(1) 细读课文(2) 老师逐个讲清人物的特点(3) 对照图,读课文内容,细细体会人物的特点(4) 想一想,哪些是描写事物的,哪些是联想。2、 讲读第三段(1) 读懂句
38、子 读懂段落的主要意义(2) 师归纳: 主要介绍这幅画产生的年代和作者(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3、 思考-练习 第四课时练习课(一) 按不同的读音,把词语的序号写在横线上。重 zhong chong (1) 重量 (2)重阳节 (3)重荷 (4)重重叠叠削 xue xiao (1)削苹果(2)剥削 (3)削弱 (4)削铅笔(二) 造句愤怒-没精打采-(1) 找出课文中含有以上词语的句子,读一读。(2) 体会词语的用法。(3) 造句(4) 集体评议(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画片上有 个人。 2、(1)领头的纤夫是
39、 ,他的特点是 。(2)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他的特点是 。(3)退伍不久的士兵的特点是 。(四) 布置作业 笔记作业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重点放在观察上,图文结合,了解人物的特征。自己再展开联想,领会作者的描绘意图。板书设计: 纤夫的劳动环境; 伏尔加河上的纤 人物的特点 纤夫的劳动情况。11、月光曲一、 目的要求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4、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二、 教学重点:1、 生字词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现的具体思想内容。三、 教学难点:1、 学习
40、分辨事物和联想四、 时数安排: 本课用五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过程1、 指导看图(1) 图上有哪些人物?(2) 他们在做什么?(3) 场景? 2、导入语,揭示课题:11、月光曲(三) 新授过程 1、 初读课文(1) 老师示范读、领读。(2) 让学生自由读(3) 画出不懂的字词和自己认为好的句子2、 扫除生字词障碍(1) 读、写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意思。(2) 重点理解 入场券 幽静 清秀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陶醉 恬静3、 指导预习(1) 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产生的。(2)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
41、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进一步预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具准备:插图 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复习与检查1、 检查生字词2、 检查阅读情况3、 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段(1) 读懂句子(2) 老师讲解 引出故事的句子 介绍贝多芬(3) 归纳: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2、 讲解第二自然段(1) 疏通句子(2) 老师指导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是生活在人民之中 “断断续续”可见弹琴人所弹的曲子还不熟练。 “茅屋”说明这一家很贫苦。(3) 归纳: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来钢琴声。(4) 这是故事的起因。(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
42、业1、 熟读课文2、 细读第三-九自然段,分析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第三课时教具准备:图、放大课文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复习与检查1、 检查阅读情况2、 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三) 新授过程1、 讲读第一至九自然段(1) 细读课文(2) 找出文理及先后顺序(3) 老师讲解:A、 先写贝多芬被琴声吸引而“走近茅屋”,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子的对话。B、 再写贝多芬进屋后,看到的是一幅十分贫困的景象。C、 然后写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当时的环境怎样? 皮鞋匠的联想- 盲姑娘的联想-2、 归纳:主要写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经过。3、 说说哪些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4、 讲读
43、最后一个自然段(1) 读一读(2) 主要写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下来。(3) 至此,月光曲谱成,与开头照应。(四) 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和练习第四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 答题纸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组织练习1、 仔细阅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铉来”这一段,想想下面问题。(1)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2) 他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2、 造句(1) 照耀(2) 陶醉老师指导:A、 找出文中含有词语的原句,读一读。B、 领会词语的意思、用法。C、 自己试着造句。3、 比一比,组词 券( ) 菜( ) 盲( ) 醉( ) 卷( ) 莱( )
44、忘( ) 碎(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曲子 美妙的( ) ( )的小路 恬静的( ) ( )的烛光 清幽的( )5、 把课文中联想的部分找出来(三) 课堂小结(四) 布置作业 完成笔记作业第五课时作文指导课一、 老师指导如何看清要求1、 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2、 以“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3、 要把自己的联想写进去。二、 组织打草稿1、 会想到什么?2、 老师指导:A、 会想到伟大祖国的诞生和发展B、 会想到我们在红旗下的成长C、 想到为国争辉的英雄人物等等。3、 自己选一样写下来三、 组织写作材料四、 撰写提纲、草稿五、
45、集体评议六、 定稿七、 最后修改八、 上作文本练习 教学后记: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人,幽美的环境可以陶醉人。本课的教学,着重让学生联想(与文中联想的部分同步),深深地沉浸在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板书设计:1、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来钢琴声2、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月光曲3、贝多芬弹奏月光曲4、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下来。12、长安街的灯火一、 教学要求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新中国日新月异变化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练习分辨文中的事物和联想。3、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1、 训练学生有表情地朗读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三、 教学难点1、 学会分辨事物与联想四、 课时安排本课用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图 放大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美术设计专业考生入学试卷及答案
- 建筑工程概算课件
- 回忆鲁迅先生
- 2025项目开发合同范本 项目管理合同范本
- 2025简化版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
- 房室买卖正规协议书
- 2025授权招生合作协议书模板合同范本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安保工作总结与借鉴计划
- 果园用地流转协议书
-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说课-完美动画
- 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数学真题
- 2024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考及答案
- 《DAO:元宇宙经济组织》记录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 安徽省合肥市科大附中2025年第二次中考模拟初三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年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 2024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法律文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 GB/T 15597.2-2024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 信息素养测试一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