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掌中宝”主题初中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中考考纲规定“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实词的特点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但是在具体做题中需要结合对文言文的词义进行推断。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出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四道题4分,难度不大。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
2、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例: “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例: “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伐无道,诛暴秦。”(道德,道义)陈涉世家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原来)七步诗 3词的比喻义 所谓
3、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例: “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本为天鹅,比喻意义为“志向远大的人”。陈涉世家 4词的假借义 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坐”同“座”,其假借意义为“座位”。口技 “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可以从以下方法人手
4、:方法具体内容例句 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词的本义一般都是表示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或行为,而引申义则比较抽象、一般。 “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道”是本义,解释为“路”,而其他的“规律”、“主张”、“引导”等解释都是从“路”这个意义中引申而来的。 从上下文意思来确定词义 阅读文言文,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随文释义,灵活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不痛绳之。 “绳”为“捆绑”,结合原文语句“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可知,“绳”应为“约束”。 学会古今意义互补 知古通今,要善于把已经掌握的现代汉语词义迁移到文言文中去,加强对文言词义的理解。 “蝉则千转不穷,
5、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这里的“穷”在词典中有很多义项,如“穷尽,完结”、“穷究”、“生活困难”,在现代汉语中都常用,只有“不得志,不显贵”这一义项只出现在古代汉语中。古今异义 语言是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文言文中不少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就是词的古今异义现象。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着传承关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基本词汇词义并没有发生变化,如天、地、花、木、水等。 古今词义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例: “饮于河、渭”中的“河”,古时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夸父逐日2.词义缩小。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而现在只
6、指“丈夫”的配偶。桃花源记3.词义转移。例: “老翁逾墙走”中“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石壕吏4.感情色彩变化。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卑鄙”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出师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临时改变其固有的语法功能,兼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同于一词多义,一个词固定地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在多种义项中,就有多种词性的存在,如“为”,可为动词,也可为介词、语气词、名词,这是词的兼类现象。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词的临时现象。1名词
7、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一个名词放在动词前,如果不是主谓关系,也就是说动作不是这个名词发出的,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处所、方位、时间一般译为“向”“在”。 例: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与朱元思书 (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一般都译为向东、向西、向南)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地 隆中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论语十二章 表工具 一般译为“用”。 例: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用笔 送东阳马升序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愚公移山 失期,法皆斩。 依法 陈涉世家 表比喻,一般译为“像一样”。 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狼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8、。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像蛇一样 小石潭记(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用法。 例: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口技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 湖心亭看雪 置所罾鱼腹中。 本义“渔网”,此处用为动词“捕捉” 陈涉世家 (3)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例: 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 伤仲永 父利其然也。 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为亲;以为子 大道之行也2动词的活
9、用(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例: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诬陷、嘲讽的话 岳阳楼记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驰的骏马 三峡(2)动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例: 闻寡人之耳者。
10、60; 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使飞;使走 观潮 乱花渐欲迷人眼。 使眼花缭乱 钱塘湖春行(3)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为而死 陈涉世家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竭尽 马说 无丝竹之乱耳。 使受到扰乱 陋室铭(4)动词作状语例: 忽啼求之 &
11、#160; 哭着 伤仲永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例: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陈涉世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新
12、的体会 <论语>十二章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奸邪、凶恶的敌人 出师表 (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有时候形容词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例: 贤于材人远矣。 胜过,超过 伤仲永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尽兴
13、; 五柳先生传 如鸣珏环,心乐之。 喜欢 小石潭记(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例: 忿恚尉,令辱之。 使恼怒 陈涉世家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痛苦;使劳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凄凉;使寒冷 小石潭记
14、(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例: 吾妻之美我者。 认为很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对感到惊异 伤仲永 如鸣佩环,心乐之。 以为乐 小石潭记 4数词的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有时用来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1) 数词用作动词例: (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 成为四个人 唐雎不辱使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行千里 马说(2)数词用作形容词例: 汝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全,满 岳阳楼记(3)数词用作名词例: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15、一厝雍南。 一座山 愚公移山通假字 在文言文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这就是通假现象。“通”即是“通用”,“假”即是“假借”。其中被代替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1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替代。 例: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陈涉世家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 2声旁字替代形旁字。例: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都。 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 3形旁字替代声旁字。例
16、: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马说 4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例: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木兰诗 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 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咏 雪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重点注释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急(速),紧。6.欣然:高
17、兴的样子。7.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8.胡儿:即,字长度,哥哥谢据的长子。9.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10.未若:比不上。11.因:凭借。12.乐:通“悦”,形容高兴的样子。13.即:是。14.大兄无奕女: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指,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字无奕。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例: 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子女。 2.因古义:趁、乘、凭借。 例: 未若柳絮因风起。今义:因为。3. 文义古义:诗文。 例: 与儿女讲论文义。今义:文章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18、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重点注释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4.乃至:(友人)才到。乃,才。5.元方:即,字,陈寔的长子。6.戏:玩耍。7.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8.非人哉:不是人啊。哉
19、:语气词,表示感叹。9.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10.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1.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12.顾:回头看。通假字1.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例: 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 例: 太丘舍去。今义:前往、到。2.引古义:拉。 例: 下车引之。今义:因为。3.期古义:约定。 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今义:日期。4.委古义:丢下、舍弃。 例: 相委而去。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5.顾古义:回头看。 例: 元方入门不顾。今义:照顾。 一词多义1.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例: 尊君在不。副词,表
20、否定。例: 待君久不至。论语十二章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21、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重点注释1.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2.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
22、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10.为,替。 11.信:真诚,诚实。 1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3.十有)五:指15岁。“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4.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8.逾:越过,超过。 19.矩:规矩,规范。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21.罔:迷惑,意思是感
23、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有害。2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4.堪:忍受25.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6.者:代词,的人。 27.好:喜欢,爱好。 28.乐:以为乐趣。29.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 指热水。 30.肱:胳膊。 31.于:对,对于。3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34.川:河,河流。 3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36.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为一军。 37.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3
24、8.笃:忠实,坚守。 3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40.仁:仁德。通假字1.说通“悦” ,愉快。 例: 不亦说乎2.又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今异义1.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例: 不亦君子乎。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2.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例: 可以为师矣。今义:表示可能、许可。3.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例: 学而不思则罔。今义:日期。4.殆古义:有害。例: 思而不学则殆。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5.疏古义:粗劣。例: 饭疏食饮水。今义:疏通、疏散。 6.水古义:冷水。例: 饭疏食饮水。今义
25、: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7.匹夫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例: 匹夫不可夺志也。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8.朋古义:粗志同道合的人。例: 有朋自远方来。今义:朋友。词类活用1.时例: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日例: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故例: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的知识。 4.新例: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5.传例: 传不习乎。名词作状语。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例: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一词多义1.知了解。 例: 人不知而不愠。 得到、懂得。 例: 温故而知新。虽有佳肴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26、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重点注释1.虽:即使。2.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3.旨:甘美。4.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5.是故:所以。6.困:不通,理解不了。7.自反:反省自己。8.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0.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
27、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13.弗:不。通假字1.兑通“说” ,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例: 兑命曰:“学学半。”古今异义1. 虽古义:即使。 例: 虽有至道。今义:虽然。2.旨古义:甘美。 例: 不知其旨也。今义:意义。3.至古义:到达极点。 例: 虽有至道。今义:到。4.困古义:不同,理解不了。 例: 教然后知困。今义:困难。长古义:促进。 例: 教学相长也。今义:增长。自强古义:自我勉励。 例: 然后能自强也。今义:自己努力图强。词
28、类活用1.旨例: 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善例: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一词多义1.学动词,教。 例: 学学半。 动词,向别人学习。 例: 学学半。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29、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重点注释1.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2.河干:河边。(河:指,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3.山门:寺庙的大门。4.:倒塌。5.并:一起。6.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7.阅:过了,经过。8.十余岁:十多年。岁:年。9.棹:名词作动词,划船。10.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11.竟:终于,到底。12.曳:拖着,牵引。13.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30、。 钯,通“耙”。14.设帐:讲学,教书。15.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16.岂能:怎么能。17.为:被。18.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19.湮:埋没。20.:通“癫”,疯狂。21.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22.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23.盖:因为。24.: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25.坎穴:坑洞。26.不已:不停止。已:停止。27.:倾倒。28.如是:像这样。29.遂:于是。30.溯流:逆
31、流。31.固:固然。32.如:依照,按照。33.:既然这样,那么。34.但:只,仅仅。35.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主观地判断。36.: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37.耳:罢了。38.其一:表面现象。39.其二:根本道理。通假字1.颠通“癫”,疯狂。 例: 不亦颠乎?古今异义1.并古义:一起。 例: 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2.阅古义:经过,过了。 例: 阅十余岁。今义:阅读。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例: 尔辈不能究物理。今义:物理学。4.是古义:这。 例: 是非木杮。今义:判断动词,是。5.盖古义:大概,因为。 例: 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6.但古义:只。 例
32、: 但知其一。今义:但是,却。 7.干古义:岸边。 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今义:做。8. 耳古义:罢了。 例: 渐沉渐深耳。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9.求古义:寻找。 例: 沿河求之。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10.已古义:停止。 例: 转转不已。今义:已经。11.如古义:像。 例: 如其言。今义:如果。词类活用1.棹例: 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 2.暴涨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名词做名词。大水。一词多义1.学动词,教。 例: 学学半。 动词,向别人学习。 例: 学学半。2.重读chóng,动词,重新。 例: 僧募金重修。 读zhòng,形容词,分量较大,与“轻
33、”相对。 例: 乃石性坚重。智子疑邻韩非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重点注释1.富人;富裕的人。2.雨:下雨,名词作动词。3.坏:毁坏,损坏。4.筑:修补。5.盗:小偷,在这里动词活用为名词。6.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7.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8.暮:晚上。9.而:表修饰。 10.果:果然。11.亡:丢失。12.家:指这家人。13.甚:很,非常。14.智其子:意动用法,以为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智 认为聪明。 15.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古今异
34、义1.亡古义:丢失。例: 暮而果大亡其财。今义:死亡。2.云古义:说。例: 其邻人之父亦云。今义:常做“云朵”讲,在空中悬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体。词类活用1.雨例: 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2.盗例: 必将有盗。动词作名词,小偷。3.智例: 其家甚智其子。意动用法,以为智。塞翁失马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重点注释
35、1.塞上:长城一带。塞,边塞。2.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善:擅长。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3.故:缘故。亡:逃跑。4.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5.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6.居:经过。7.将:带领。8.为:是。9.富:富有,很多。10.好:喜欢。11.堕:掉下来。12.髀:大腿。13.大:大举。14.引弦:拿起武器。15.近塞:靠近长城边境。16.十九:十分之九。17.跛:名词,指腿脚不好,走路失去平衡,一拐一拐的。18.保:保全。古今异义1.亡古义:逃跑。 例: 马无故亡而入胡。今义:死亡。2.吊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例: 人皆吊之。今义:悬挂。3.
36、居古义:经过。 例: 居数月。今义:居住,居所。4. 十九古义:十分之久,意思是绝大部分。 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今义:数词,十九。词类活用1.近例: 近塞上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2.大例: 胡人大入塞。形容词作状语,大举。3.富例: 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一词多义父读f,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读fù,父亲。 例: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亡动词,逃跑。 例: 马无故亡而入胡动词,丢失。 例: 暮而果大亡其财将将要。 例: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带领。 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七年级下册文言实词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
37、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重要注释1. 伤:哀伤,叹息。2. :地名,今在
38、江西金溪。3. 世隶耕: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世,世代。隶,附属,属于。4. 尝:曾经。5. 识:认识。6. 书具:写字的工具,指笔、墨、纸、砚。7. 求:要。8. 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9.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10. 与:给。11. 养:奉养,赡养。12.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13.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14. 一:全。15. 指:指定。16. 就:完成。17. 文:文采。18. 理:道理。19. 邑人:同(乡)县的人。20.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21. 稍稍:渐渐。22.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
39、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23. 乞:求取。24.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25.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26. 扳:通“攀”,牵,引。27. 环:四处,到处。28. 谒:拜访。29. :宋仁宗年号(10321033年)。30. 从:跟随。31.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32. 称:相当33.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34. 复:又,再。35.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36.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37. 通:通达。38. 悟:聪慧。39. 受:接受。40. 天:先天。41. 贤:胜过,超过。42. 于:比。43. 材
40、:同“才”,才能。44. 卒:最终。45. 于:被。46.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47. 彼其:他。48. 已:停止。通假字1.扳 通“攀”,牵,引。 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材通“才”,才能。 例: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古今异义1. 是古义:代词,此;“自是”组合意为“从此”。 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义:判断动词。2.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 例: 或以钱币乞之。今义:或许,或者。3.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例: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也指文理科目。4. 稍稍古义:渐渐。 例: 稍稍宾客其父。今义:稍微。5. 众人古义:
41、平常人。 例: 泯然众人矣。今义:许多人,大家。6. 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例: 从先人还家。今义:自己的前辈。词类活用1. 奇例: 邑人奇之。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惊奇、诧异。2. 异例: 父异焉。形容词作意动词,对感到惊异。3. 利例: 父利其然。名词作意动词,认为有利可图。4. 宾客例: 宾客其父。名词作意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5. 日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6. 啼 例: 忽啼求之。动词用作状语,哭着。7. 贤例: 贤于材人远矣。名词用作动词,胜过。一词多义1. 自名词,自己。 例: 并自为其名。介词,从。 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闻动词,听说。 例: 余
42、闻之也久。名词,名声。 例: 不能称前时之闻。3.然代词,这样。 例: 父利其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例: 泯然众人矣。4.为动词,作为。 例: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例: 卒之为众人。5.贤胜过。 例: 贤于材人远矣。有才能。 例: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43、,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重要注释1. 唧唧(j j):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2. 当(dng)户:对着门,泛指在家
44、中。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机上的梭(su)子。4. 惟:只。 5. 何:什么。6. 忆:思念,惦记7. 军帖(ti):征兵的文书。8.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9.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10.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11. 愿为市鞍(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新唐书·兵志载:起自西魏的府兵制规定从军的人要自备武器、粮食和衣服。12. 鞯
45、(jin):马鞍下的垫子。13.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14. 辞:离开,辞行。15. 溅溅(jin jin):流水声。16. 旦:早晨。17. 但闻:只听见。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啾(ji ji):马叫的声音。18. 万里赴戎机: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戎机: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19.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20.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
46、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21.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22. 天子:即上文的“可汗”,指皇上。23. 明堂:皇帝用来祭祀、接见诸侯、选拔等所用的殿堂。24. 策勋十二转(zhun):记功很功次。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25.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26.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27. 不用:不为,不做。尚书
47、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28.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使劲赶马。此句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明驼,善走的骆驼。29. 儿:这里是木兰的自称。30. 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不译。以上二句是说父母互相搀扶着到城外来迎接木兰。31. 姊(z):姐姐。32. 理:梳理。红妆(zhung):指女子的装束。33. 霍霍(huò huò):磨刀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34. 阁:内室。这里指木兰的卧房。35. 著(zhuó):通假字, 同“着”,穿。36. 云鬓(bìn):指女子的头
48、发,形容头发漂亮柔软像云一样。37. 帖(ti)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38.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个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火”同“伙”。通假字1. 惟通“唯”,只。 例: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 著通“着”,穿。 例: 著我旧时裳。3. 帖通“贴”,古化妆喜欢往脸贴花瓣类装饰, 涂、抹类似化妆意思。 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4.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例: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古今异义1.户
49、古义:门。 例: 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2.爷古义:指父亲。 例: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今义:指父亲的父亲。3.但古义:只,副词。 例: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义:今常用作转折连词。4.十二古义:为虚数多。 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今义:数词,十二。5.郭古义:为外城。 例: 出郭相扶将。今义:仅用作姓氏。6.迷离古义:为眯着眼。 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7.走古义:跑。 例: 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词类活用1.何例: 问女何所思。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2.策例: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登记。3.骑例: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战马。4.市例: 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一词多义 1.市集市。 例: 东市买骏马。买。 例: 愿为市鞍马。2.愿愿意。 例: 愿为市鞍马。希望。 例: 愿驰千里足。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专业经济法认知试题及答案
- 毕业课程设计答辩要点解析
- 项目管理中的绩效激励机制试题及答案
- 冲刺抢分卷09 备战2025年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冲刺抢分卷化学试题09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专用) 含解析
- 市政工程领域全景式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结构试题及答案
- 合作社社区服务与农产品供应协议
- 核心考点解读2025年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答
- 机械工程CAD绘图技巧与题解
- 2025展览馆装饰工程合同范本
- 2019-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年上半年发展对象题库(含答案)
- 大连银行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输血管理制度
- 信息必刷卷04(广东省卷专用)2025年中考数学(原卷版)
- 膝关节韧带损伤护理查房
- GB/T 21196.2-2025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石河子大学
- 重庆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