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17.古诗三首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2 .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序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感情,感受古诗意境。J情感。教学重点、 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2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3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 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谈话交流祖国美丽 的山河。何日勺涛严,去有有黄河日勺气势。接下米, 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 浪淘 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 .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
2、来回顾一下 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3】解诗题,知作者 诵古诗 抓子 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2 .【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 .“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 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2 .将古诗读止确、流利。3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九曲:簸:天涯:直上:4 .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三、合作学习1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 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 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 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 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
3、他 “诗豪”。2 .指名朗读占诗。3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九曲:弯曲,形容黄河穹穹曲曲的 样子。板书课题,齐读。回顾之前学习古诗 的方法。看课件中的自读提 纲,根据要求自读 古诗。全班交流:交流课前搜 集的有关作者的资 料。听同学读古诗,集 体正音。交流课件中出示的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天涯:天边。直上:一直到达。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与与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力 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 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大银河, 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5 .【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 用图片理解。四、质疑探究1 .【出示课件6】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豕。2 .品读,深化理解。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 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 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问, 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土母召回织女,牛 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 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 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 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 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 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 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蒙迈浪漫的气魄)五、小结检测这节课,我们欣
5、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 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 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 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 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 有的古诗占韵!词语的意思。根据词意,连起来 说说诗句的意思。质疑探究通过这首|诗,作者想要的表 达什么样的情感?这首绝句用淘 金者的口吻,表明 他们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同是在河边 生活,牛郎织女生 活的生河恬静而优 美,黄河边的淘金 者却整天在风浪泥 沙中奔波。直上银 河,同去牛郎织女 家,寄托了他们心 底对宁静的田园牧 歌生活的憧憬。表 现诗人奋发有为的 精神和豪迈浪漫的 气魄。课题17.古诗三首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 .
6、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 诗意境。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3 .有感情地朗读占诗,目诵占诗。教学重点、 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2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3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导入1 .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2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 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 村风光。3 .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 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 书: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二、学习目标【出示课件71江南春书湖阴 先生
7、壁自学提示:1 .解释题目,了解作者。2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0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第一部分:江南春(一)合作学习1 .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 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 色。2 .介绍作者:杜牧(803年-852年),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正,诗文都 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匕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3 .读准于首,注思下奏。4 .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 “绿 映红” “水村” “山郭” “洒旗”的意 思,结合注释理解。5 .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 处处黄莺鸣叫
8、,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 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 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 在迷蒙的烟雨里!(板书:江南美景烟网楼台)(二)质疑探究1.重点词句【出示课件8】 南朝四白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复习:背诵浪淘 沙。看课件中出示的自 学提示,根据提示, 自读占诗。全班交流: 先说说诗题的意 思,再交流课前搜 集的相关资料。多种形式读古诗, 集体正音。说说重点词语的意 思,根据词意,试 着说说诗句的意 思。抓住重点句子质 疑,感悟作者想要2.品读,深化理解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 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 短的时
9、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 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 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 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 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 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 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 苦不堪言。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 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 只 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 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 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板书:忧国忧民之情)第二部分书湖阴先生壁(一)合作学习1 .解题:
10、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 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 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 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 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2 . 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 治家、文学家。3 .理解重点词语: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 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境围着。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 过。两山排阂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阂, 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 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4 .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 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 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 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板书:院里:茅
11、檐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二)质疑探究表达的情感全班交流书湖阴 先生壁理解题目的意思。交流作者资料。说说一些词语的意 思,再根据重点词 意,试着说说古诗 的意思。1 .【出示课件9】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阂送青来。2 .品读: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 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 洁。(板书:景美人更美)三、总结拓展1 .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 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卜了深刻 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2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启很多,同学 们在课卜口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卜来。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古
12、诗情感:第一二 旬暗示了主人生活 情趣的图雅,第二 四句表现了主人的 高洁。板书设计浪淘沙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江南春江南美景 烟网楼台忧国忧民之情书湖阴先生壁院里:茅檐 花木 院外: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 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 上看,都是七言绝句。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T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 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 作者,熟读占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 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 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
13、,抓住重点句子, 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一首和第三首诗。 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 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启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 学习热情没肩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 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 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 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 学生体会得不够细,
14、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 没有点到。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 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有效、精彩纷 呈的课,离/、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 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 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课题18只有一个地球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 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 难点1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 手法的表达效果。2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 起精心保护地球
15、,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 .【出示课件1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 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 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父流。2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 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2: 课题】3 .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 有一个地球?是,个怎样的地球?4 .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出示课 件3】(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 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 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 什么有这样的感触?(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 容。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
16、就自己感 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 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 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3 .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 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 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 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4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 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 美丽与口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 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火难。 如欣赏宇航员拍摄的 地球图片,后结合 自己对地球的了 解,同桌间相互父流。T板书课题,齐 读。看题目质疑:为什 么“只有一个地
17、球”?是一个怎样 的地球?看老师出示的自读 要求,自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边 听边画出自己令自 己感触最深的句 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注意课文 写了地球哪些方面 的内容?运用了怎 样的说明方法与修 辞手法?全班交1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 醒人们要保护地球。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 .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 章的主要内容。2 .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 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1 .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2 .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3 .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 价。根据板书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 容。朗读课文,想一想
18、 应该怎样来读这篇 课文?课题18只有一个地球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练习书写生字词语。2 .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教学重点、 难点1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 手法的表达效果。2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 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课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1 .【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诗歌地 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2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 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 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 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
19、。(我 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 了!)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口亲”(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 的地球。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 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 蔼口亲。”(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 破碎了”这一观点。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 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 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 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 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齐读诗歌地球累 了(节选),读 后谈自己的感受。围绕感叹,研读课 文。齐读,联系实际, 认识地球太谷易 破碎了”这一观 点。T看老师补
20、充的 相关资料。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 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2 .地球的“渺小”(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 像一叶扁舟。(“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 地球的渺小。)(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 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出示课件5】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 全世界有70.57亿人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3 .地球“自然资源有限”(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 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 地、慷呼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 球太可爱了。(2)
21、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 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 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 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4 .地球的“生态灾难”(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 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 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 “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 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 球“太容易破碎了”。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 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 想,想到不堪的后果。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
22、科学 家设想什么?是何意?(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 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 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 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 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读句子,通过对比, 认识地球的“渺 小”。全班在老师的指导 下研读文中的重点 语句,体会到: 地球的“美丽壮 观,和蔼可亲”;“地球太容易 破碎了”;地球的 “渺小”;地球 “自然资源有 限”;地球的“生 态灾难”。层层深入,得出结 论:科学家证明什 么?是何意?科学 家设想什么?是何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 护地球的重要性。)2 .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 果?3 .学
23、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 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1 .止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 15个词语。【出示课件6】晶莹 遥望 恩赐 慷慨 毁 坏目睹交错贝献下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口亲2 .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 环境”的想法。展开想象,说说人 类别无去处的结 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 看法,列出保护地 球切实可行的办 法。板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口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向我 们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这篇说明文的条理非常清 晰,从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
24、居” 二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我们要精心保护唯一可 以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在: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 出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的意识。3.找出肩关的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止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 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 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冉 引导学生谈地球的美丽,资源的宝贵;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层 层深入的说理方法。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5、,效果不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 么” “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 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 处,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课题19.三黑和土地共1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才卜的谛言特色。2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 .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教学重 点、难点1 .品味诗歌直白质才卜的谛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 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2 .感受三黑这
26、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 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 真止状得同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激趣,引入义本。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 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 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 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 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 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 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 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 活。今天,我们T来学习课文三黑 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 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2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 文中的作用。明确
27、: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 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 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这首诗主要。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 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把诗歌读通顺。2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 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3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 的相关背景知识。苏金伞(19061997) 原名苏鹤 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 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 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 体,当世无第二人”。苏金伞于1932年 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后地层、跟着老师一起板书 课题
28、,齐读。说说如何理解题目 在文中的作用。自由读课文,要求读 准字音,把诗歌读通 顺。朗读自己印象深亥 的内容,集体正音。全班交流自己课前 搜集的有关资料。窗外鹑鸽鸟等。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 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 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 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 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 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 后的喜悦心情。4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 文,读出情感。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 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体 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憧
29、憬。可以读给同桌听, 两人互相评价。5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 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 概括一个小标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 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诗 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真正获得 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 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们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民真 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第二部分(第48节):写三黑翻 地耙地,同时欣赏着自己的土地和劳作。第三部分(第912节):以帼帼儿 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 心情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第1314节)
30、:写三黑 的打算。第五部分(第15节):收束全诗, 点明中心一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常欢喜; 翻地耙地,愉快劳作;今昔对比,变化 巨大;热爱土地,憧憬未来;翻身做主, 心情甜蜜。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 民与土地的关系。边朗读边想象作者 所描绘的画面,感受 J对土地的热爱 之情,体会他获得土 地后的喜悦心情,畅 想他对未来美好生 活的憧憬。可以读给 同桌听,两人互相评 价。理清思路,把握诗歌 的主要内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 诗 歌可以分为几部 分?请给每部分概 括一个小标题。研读课文,重点探 究。快速默读诗歌第1一 3节,
31、思考:哪节诗(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节,思考:哪节诗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民与土 地的关系?(第1节诗。)(2)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诗。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 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预设:这是诗歌的首句,具体阐述 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里的“有了土 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 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 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 的土地。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当佃户, 虽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 同;也和农民靠出卖劳动力给地主当雇 农,地主说“这块地归你种吧”,这样也 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现在,农民真 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 就种啥,想怎么在
32、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 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 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 活。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 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 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 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 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 感受农民有了 土地后的欢喜心情。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 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赏析这两节诗。预设: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民真正 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两节 诗都用“恨不得”开头,起到重复强调 的作用,将农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劳作 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恨不 得把每一块土”都
33、“尝一尝”,又“恨不 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 么程度。庄稼是农民的希望,他们爱土 地无非是为了庄稼,所以他们就想“变 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尝”是味觉,“躺在土里 试一试”是触觉,比较空说“想知道好 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实多了,情感也 丰富多了。总之,诗人用这两节诗生动清楚地告诉我们农 民与土地的关系? 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 诗。说一说你从第1节诗 中的“一就”中 体会到了什么?反复品读第2、3节 诗,感受农民有了土 地后的欢喜心情。地表现了农民爱土地、爱庄稼的情感, 也表现出他们获得土地后的欢喜心情。有人说诗歌
34、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 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 吗?说说你的理由。(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 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 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 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 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 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 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 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过渡: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 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 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 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 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 在小组交流。地翻好,又耙
35、了几遍,/耙得又平 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 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 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 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 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 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 一躺。(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 地陶醉其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 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 的喜悦。)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 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 贵,他如
36、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 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2)教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 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有人说诗歌的前三 节并不是写三黑的, 所以是多余的。你赞 同这个说法吗?说 说你的理由。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第二部分,感受三黑 对待土地和劳作的 态度。读一读,想一想,理 解句子,在小组交 流。在与大家的交流中, 适时提出自己的问 题,寻求集体的帮1明确:“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 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 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 这片土地满怀希望。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37、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 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我从中 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 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感 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过渡: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 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 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 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1)学生朗读第912节诗,教师 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 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 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 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一预设:比喻句一一看见自己 种的养麦已经开花,
38、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赏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养麦 花,喻体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运用 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养麦花 的颜色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 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 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 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问题二预设:诗歌的第1012节以 帼帼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 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 理和过去大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比较着阅读, 再鼓励学生畅谈自己从比较中发现了什 么。学生发言示例:三黑小时候喜欢帼帼儿,但是由于 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帼
39、 帼儿后会被爹娘骂、被地主骂,心里很 委屈。现在三黑依然喜欢帼帼儿,听着 自己地里的帼帼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思考:三黑是怎样对 待自己的土地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学习第三部分,感受 三黑现在与以往的 不同。朗读第912节诗,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里欢喜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 去抓帼帼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 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 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 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 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 的。4.学生自学第四、五部分,升华情 感。过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 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 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
40、算呢?请同学们 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后两部 分。(1)学生朗读第1314节诗,思 考并解答下列问题。三黑有什么打算?(第13节诗讲 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 庄稼,收获更多。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 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 伴看闺女、上东庄。)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 么?(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 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 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 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 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 因。(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
41、进行土地革 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是农民在实际生 活中受到教育的缘故。)(2)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 明中心的诗句。(点明中心的诗句:翻身 的人儿心里真甜。)(3)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 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明确:“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 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 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 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 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 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 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 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自学第四、五部分, 升华情感。学生朗读第 1314 节诗,思考老师提出 的问题。试着分析三黑有
42、这 样的打算的原因。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 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 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 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帼 帼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4)教师总结,深化主题。小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 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 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 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芥麦开出“白霎霎的 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帼帼儿鸣叫, 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 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 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 好生活的憧憬。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 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
43、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 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真 切地感受到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和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激 发了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的热爱之情。课 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收获。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 .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三黑和土地J有了上i 翻地耙力 今号对t 热爱上i 翻身做二教学反思跟着老师T总结 课文内容,感悟作者 情感。课堂回顾,交流收 获。他,异常欢喜 ) 他,愉快劳作 比,变化巨大 地,憧憬未来 1 主,心情甜蜜对土地的热爱之情9寸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课题20.青山不老共1课时第1课时教
44、学目标1 .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 情况卜创造的。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 心。3 .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 内在含义。4 .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 望。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1 .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卜创造的。2 .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 望。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 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
45、是个怎样的地 方呢?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T 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 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 山不老)齐读课题。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 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 .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盘踞淤泥 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 遍。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 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 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
46、近这位老全班一起交流课前 搜集的有关大西北 的资料。跟着老师一起板 书,齐读,明确本 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交流预习情 况:读课件中出示的词 语,集体正音。说一说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情?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这 位老人创造了怎样 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 怎样的情况下创造 的?(3)想一想课文为 什么以“青山不 老”为题?快速浏览课文,找 出一句话来说明老 人到底创造了一个 怎样的奇迹。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 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 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 造的?(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47、不 老”为题?2 .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 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 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 话,出示句子:【课件4】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 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 起的奇迹。(2)理解“了不起”跟着老师一起抓住 文中的重点词句去 感悟这真的是一个 奇迹。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 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 的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 “了不 起”?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 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 数字圈红):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 树林吗?十五年 八
48、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 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 15 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 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 就是一一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 迹!多种形式地读句 子,通过自己的读 表达自己的感受。(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 这一奇迹展不出来。3 .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 精神默读课文的23 自然段,细细找一 找,这样一个了不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 么情况下创造的呢?(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 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 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起的奇迹是在什么 情况下创造的呢
49、? 标上序号,并写一 写批注。(2)反馈,共同评议。第2自然段的教学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 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 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 大环境)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 5】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 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 议:全班交流,在交流 中看老师出示在课 件中的一些重点词 句,扣住其中的红 色部分去感悟这一 个奇迹是如何创造 的。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 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 的?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
50、 ” ?一一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 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 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 虐?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 看看?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 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 “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 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 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 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 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 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 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 命作对的“怪物”。)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 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
51、漫, 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 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 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 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 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 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 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 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 想说的吗?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 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 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 我们不由得赞叹一一生读(15年啊,绿 化了 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教学第一段当作者带着对晋西
52、北环境恶劣,荒无 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 却看到了一一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 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 沟?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G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 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 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 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 15年如一 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 我是一个一一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 我们不由赞叹一一生读(15年啊,绿化 了 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 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 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第3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 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 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引导学生重点把握:“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 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 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 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 面。(板书:艰苦)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 山,他觉得种树是一一命运的选择,屋后 我青山就是一一生命的归宿。4.奇迹延续,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银川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上料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南航艺术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干部考试题型及答案
- 青州中考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棋盘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纪委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人政治高考真题及答案
- 化学实验基础能力提升试题
- 2025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材料科学与物理”科普测试卷
- 2025年“10.13建队日”分批入队活动总结: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 2024年服装时装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施工三方协议7篇
- 2025年数字娱乐行业数字化娱乐内容与虚拟现实体验研究报告
- 法学专业考试题型及答案
- 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 外科学考试大纲
- 使用吹风机劳动课件
- 2024版2025秋贵州黔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3D打印简介课件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