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_第1页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_第2页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_第3页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_第4页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 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A. 孔子B. 朱熹C. 王守仁D. 王夫之2.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C. 加速

2、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3.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4.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

3、质是()A. 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 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 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D. 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5.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 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 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6.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 旨在

4、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7.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8. 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 B. C

5、. D. 9.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0. 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期( )A. 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

6、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1. 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昼出耘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

7、息?(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滯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陆王心学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C 根据材料信息“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所学可知,这位思想家认为,人是天地的心,人的是非之心,它存在于人身上,与生俱来,所以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故C正确。ABD ABD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故选C。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

8、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材料中的“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说明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主要农产品进入市场,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故答案为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材料中的变化与此无关,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这种经济现象与货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相关概况,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

9、“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分析、认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追求享受,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D符合题意,正确;A的结论仅从题中信息无法得来,排除;B错误,明朝中后期经济结构仍然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然经济,排除;C的结论言过其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徽商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时期,徽商并不代表近代商业,也不代表近代经济,故AB两项错误 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后,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徽商的“贾儒结合”的

10、实质是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故D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据材料“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反映的是苏州盛泽镇的繁盛局面,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江南市镇商业繁荣,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A.仁、忠、义等内容也属于封建礼教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B.理学强调对专制制度的遵守和服从,以及对自身的修养,而明清小说里还有很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义”,故B项错误。C.一定时期的文学总

11、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故C项正确。D.这些小说的内容亦有反封建的内容,与民主思想不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的思想,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所以A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新文化运动结束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项是宋明理学,可以排除。故选A。8.【答案】A【解析】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德经营棉布、粮食等,说明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故正确;但“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说明受农业是根本传统影响,

12、故正确;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A正确。 故选:A。9.【答案】C【解析】A选项认为儒释道是中国古代的三种宗教,小说传播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就是传播宗教思想,材料片面的理解,因为儒家思想不不属于宗教思想。 B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小说冲击封建等级观念,而主要是说,他满足了士农工商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C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促成了小说这种世俗文学形式的繁荣。小说成了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材料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D材料的意思是指小说是儒释道以外的又一宗教,是把四者并立而论,并没有体现出小说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整合。 故选:C。1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的相关知

13、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重农抑商政策与题意无关,且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B.根据材料”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可见当时普遍种植经济作物,这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故B正确。C.材料阐述的是农业,并没有涉及到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关系的问题,故排除C。D.小农经济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故选B。11.【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个体农耕;稳定性;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封闭性。(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

14、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3)示例1:同意。理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等;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君主专制强化;轻视技术等。示例2: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小农经济,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种地、晚上纺线织布,可知是小农经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点,如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个体农耕;稳定性;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封闭性。(2)本题考查清代农业税和商业税,旨在考查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