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积累练习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山居秋暝一诗中,属于静态描写的句子是_,属于动态描写的句子是_ 、 _ 、_ 。请你就某一场景进行动态描写:_。2关于“读书”,苏轼说:_,_。(填诗句)曾国藩说:有恒者_。 3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_,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_,如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能体会陆游“_”的伤痛和林升“_”的愤慨。(填诗句)二、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古诗三首中从军行描写_风景,表现战士们_的崇高精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表现了诗人_、_而_的千回百转的心情。2军神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
2、有一次_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达了“军神”刘伯承的_。3青山处处埋忠骨进述了毛泽东获悉儿子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_的心情和对儿子遗体归葬的_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的情感和_的胸怀。4清贫是革命烈士_的自传,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公,_、_的高贵品质。三、 按课文内容填空。1落花生这篇文章,通过一家人在收获节上议花生,说明了_的道理,在写作上用了_的方法。本文的作者是_,他在1921年开始创作时,就以“_”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2蝉中表现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
3、_,_。”3珍珠鸟一文的作者是_。课文生动地描述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下,由_人到_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_。4牛郎织女是一篇流传甚广的_,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除此之外还有_。5_,_,家家乞巧望秋月,_。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6题临安邸中“_,_”,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四、 先根据提示默写,再回答问题。1._,学而不厌,_。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3.盖士人读书,_,_,_。4.问渠那得清如许?_。5.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6.月落乌啼霜满天,_。7.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_。(1)1至4句都是谈读书的,从中你获得的心得是:_。(写两
4、点即可)(2)6、7中静态描写的事物是:_,动态描写的事物是:_。五、 课文内容填空。1诗人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陆游临终前交代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_。”林升面对朝廷的腐败发出质问:“山外青山楼外楼,_?”龚自珍这样表达对祖国未来的期待:“_,不拘一格降人才。”今天,我们要牢记梁启超先生在_(课题)中的嘱托:“故今日之责任,_ ,_。作者赞美少年中国:红日初升,_。河出伏流,_。2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终化为灰烬,难怪作者感慨道;“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_。3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名间故事之一,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_节相会。课外我还背诵过相关的诗句:“_
5、,_。”我还知道四大民间故事中的_。4我们这学期读了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在我们和别人分享时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_ 、 _、_。六、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在中国古代,各个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称呼。如:姐姐今年_ 岁,正值及笄;李伯伯今年40周岁,正是_之年;邻居王大爷正好70周岁,已经到_之年了。 2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3古诗词的内涵博大精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表现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是“_,_。”军城早秋中表现奋勇杀敌的诗句是“_,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4孟子说“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与左传中的“_,_”意思相近。5夫不可
6、陷之盾与_,不可_。6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_的诸葛亮,_的小嘎子,_的方志敏,萧红笔下_的祖父和陈慧瑛笔下_的外祖父。七、 按课文内容填空。1落花生这篇文章采用_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要_的人, 不要做_。2小明不努力学习,整天无所事事,老师用“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劝说他珍惜时间,好好学习。3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_,_。4美哉,_,与天不老!壮哉,_,与国无疆!5题临安邸中,题的意思是_,诗人看到达官贵人只顾寻欢作乐而发出质问的诗句是_,_?八、 填空。1.自相矛盾中,楚人是这样夸赞自己的盾的:_;又是这样夸赞自己的矛的:_。2.让楚人“
7、弗能应”的问题是:_?3.自相矛盾中议论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4.“弱冠青春岁月;期颐安乐年华。”这幅对联中,“弱冠”指的是_年纪,“期颐”指的是_的年纪。九、 日积月累。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又誉其矛曰:“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2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孟郊所写的诗_“_,_。”一句从人到物,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而“_,_。”一句则写出了人的动作和心理,慈母的深笃之情自然流露出来。3鸟鸣涧是唐代诗人_所作的山水诗,“_,_。”一句写出了桂花飘落、山谷空空荡荡的景象。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年龄段的别称都不同,你知道吗?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8、:_ 三十岁:_女子年满十五岁:_ 七十岁:_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典型的_,“_”点明了题目,“_”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还透露了时代气息。6我积累的谐音歇后语有:孔夫子搬家_;梁山泊的军师_。我喜欢的谐音歇后语还有_7毛主席用“_,_。”这两句诗表明心志,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十、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将相和讲了_、_、_三个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_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_的精神。(2)搭石一文借助对乡亲们_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3)陶渊明的一首劝学诗“_。_”勉励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
9、习。(4)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写道“_”;毛主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写道“_。_”。这些名句都在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十一、 积累应用。(1)太阳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_、_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_、_、_的特点。(2)长相思中描写在外将士对故乡深重思念的句子是_,_, _ 。己亥杂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热切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的诗句是_, _。(3)“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另外三个中国民间故事分别是_、_和_。我还能写一句与_(节日)习俗有关的诗句 _,_。十二、 美文回顾。1我国
10、古代有句名言“_。”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而“_,_。” 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思考。2优秀的古诗词是我们丰富的文化营养,我们要用心品味。诵读于谦石灰吟中的“_,_。”能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读着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_,_。”又让我感受到她强烈的爱国之情。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物,有被日本人称为“_”和“_”的聂荣臻将军,有_的莫泊桑,有_的刘老师,个个都令我敬佩。4大自然是神奇的:_面对大雪懂得先弯曲再反弹,幽香纯洁的_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韧性十足的_给人许多幻想请你默写被誉为“_”的季羡林眼中任意一个你喜欢的幻想_。十三、 按课文内容填空。1.分布在银河两侧的_星和_星,看起来是一
11、“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_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_。2.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猎人,名叫_,他热心_,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_,自己只留下_的一份。最后为了救乡亲们,他变成了_。3.乞巧一诗是_朝的_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 _。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的诗歌还有杜牧的_,秦观的_。十四、 积累运用。1通过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我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是:_2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3_,穿尽红丝几万条。4不饱食以终日,_。5莫等闲,_,_。6居高声自远,_。十五、 按课文内容填空。1.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12、充实自己,提升能力,_。(岳飞名言)2.看到有的同学浪费粮食,我想告诉他: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_,第二要_,第三要_。4.学了落花生这一课后我们知道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_,而对别人_。十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忆读书的作者是_。她永远感到_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书中她得到了_的大道理。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_,第二要_,第三要_。这是_朝的_说的。3.读书有三到,谓_、_、_。三到之中,_最急。4.在学习中我们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要实事求是,正如论语中所说:“_”十七、 填空。1.示儿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的后两句是_,_。2.将
13、相和讲的是_和_的故事。3.猎人海力布中_给了海力布宝石。这块宝石的好处是_;缺点是_。4.“_,由奢入俭难。”是_朝的_说的。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句诗是_朝诗人_所作。答案1、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这满园的春色哪里能关得住啊,你瞧,不就有一枝红杏已经悄悄地探头出墙了吗?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无不成之事 写作背景 情感 但悲不见九州同 直把杭州作汴州2、边塞 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希望 失望 终不绝望 眼部 钢铁意志 毛岸英 悲痛 思量 常人 伟人 方志敏 安于清贫 两袖清风3、人要做有用的人 借物喻人 许地山 落华生 居高声自远 非是
14、藉秋风 冯骥才 害怕 信赖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 林杰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4、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谓心到、眼到、口到 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 第一要有恒 为有源头活水来 而全在我少年 江枫渔火对愁眠 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有恒心 霜、江枫、渔火、夕阳 乌啼、归鸦5、家祭无忘告乃翁 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劝天公重抖擞 少年中国说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其道大光 一泻汪洋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七夕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孟姜女哭长
15、城 可以换一种人称复述,以主人公的口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对故事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可以改变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再讲起因、经过6、15 不惑 古稀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多行不义 必自毙 无不陷之矛 同世而立 神机妙算 聪明机灵 舍己为公 慈祥宽厚 热爱祖国7、借物喻人 有用的人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盛年不重来 岁月不待人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少年中国 我中国少年 题写、书写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8、吾盾
16、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男子二十岁左右 人一百岁9、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豆寇年华 而立 及笄 古稀 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尽是输(书) 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10、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局 勇于改过 摆搭石、走搭石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多少事,从来
17、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1、列数字 作比较 远 大 热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家家乞巧望秋月 乞巧节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1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心虚求教 热爱生活 雪松 广玉兰 夹竹桃 学界泰斗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伦13、牵牛; 织女; 牛郎织女;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海力布; 帮助别人; 大家; 很少; 一块石头; 唐; 林杰;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秋夕; 鹊桥仙;14、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文化理念试题及答案
- 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培育责任感的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专业运动训练营地合作运营协议
- 二级消防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电视剧联合出品合同》
- 2025租赁合同的基本特征
- 面对复杂情况的2024年高级审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级会计考试考生社会支持网络及答案
- 高级审计师考试策略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滨海县陈涛镇污水处理厂(500m3-d)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 装修公司的章程范本
- 幼儿园反恐防暴课件
- DB31∕T 875-2015 人身损害受伤人员休息期、营养期、护理期评定准则
- 《工业用正丙醇》
- 水质监测与预警平台构建-洞察分析
- 水利工程建设重大、一般危险源清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空间分布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表、应急装备和物资台账
- 猴子的课件教学课件
-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数学教学设计
- 主数据管理规划设计方案
-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