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1掌握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2 2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章意思,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疏通能力。3.3.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 过程与方法1 1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短文所阐述的深刻道理。 2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 埋没人才的昏庸, 引导学 生认识到在今天的优越条件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祖国事业的有用之才。【教学重难点】1.1. 理解课文内容,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
2、自主阅读的能力。2.2. 理解文章寓意,体会作者感悟。3.3. 体会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4.4.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作方法。【教学工具】教学 PPT,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1. 朗读法。2.2. 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我们国家正在加快建设的步伐,建设离不开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呢? ?这不是只看表面的, 要真正有眼光的人才能识别出来。 近年来我们把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称为 “伯 乐”。其实,真的伯乐倒不是能识人, 而是能识马。 伯乐的名字是孙阳, 春秋时人。 那么“伯 乐”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呢 ? ?相传,伯乐
3、本是天上的星座,掌管天马。而孙阳因为善相马, 就世称伯乐了。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有一个叫王良的也善相马,是伯乐。那么, “伯 乐”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 ?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二、知识卡片1.1. 作者档案韩愈( 768768824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河南河阳(今河南孟 州)人。 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 位列“唐 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和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 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2.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4、 19801980 年版)中的杂说(昌黎先生集杂说)。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 795795)至十六年( 800800)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 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尽管如此, 他仍然声明自己有 “忧天下之心” ,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 “伯乐不常有” 之叹。 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 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2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的处 境,写了这篇文章。3.3. 语基积累( 1 1)生难字粟(s s U)执策(c c e)食马者(s s I)
5、 祗(zhzh I)槽枥(c c coco l l 1) 骈死(pipi cncn)才美不外见(xixi cncn)邪(y ye)( 2 2)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喂养)食之不能尽其 材( 通“才”,才能)( 3 3)古今异义然后 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接词)故 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祗辱于 奴隶人 之手(古义:低贱的人;今义:被人劳役,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一食 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策之不以其 道 (古义:方法;今义:道路)( 4 4)一词多义能 虽有千里之 能 (名词,能力,本领)安求其 能 千里也(动词,能够)之 祗辱
6、于奴隶人 之 手(助词,相当于“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策之 不以其道(代词,指代“它”)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动词,通“饲”,喂)食不饱(动词,吃)策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而 鸣之 而 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 食也(连词,表承接)( 5 5)词类活用一食或 尽 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 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祇辱 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
7、,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6 6)特殊句式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策”之前省略主语“食马者”)倒装句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三、自学课文1.1. 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 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思, 尝试着 翻译文言语句。2.2. 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3.3. 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罗列,留待集体解决。第二课时一、检查自学情况 注意纠正学生重点字词读音,句子朗读节奏。二、初步感知31.1. 文题探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
8、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就是“说说 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题目点明文体和文章议论的对象。本文以马为喻,谈的 是人才问题。2.2. 分层解读第一部分(第 1 1 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二部分(第 2 2 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第三部分(第 3 3 段):抒发对当世无人识马的慨叹。三、深层领悟1.1. 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 ? 此文写于作者仕途屡遭挫折之时,正是他怀才不遇的怨愤情绪的宣泄。但在封建社会, 压抑人才、 埋没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 韩愈之鸣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埋没、摧残人才现 象的深刻批判。用“祗辱” “骈死”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
9、可以看出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与 怜悯;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也可看到作者 在为千里马鸣不平时, 还有一种无奈和委屈之情。 这些感情都蕴含在议论当中, 使文章情理 相融,从而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2 2本文作者是怎样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明中心的?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 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 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从这 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 才比作 “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
10、者有眼不识人才和 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 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这些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 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有才之士的悲愤。 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的讽刺作用。3.3. 伯乐和千里马的喻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 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 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结束语】本文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 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刻画了食马者的 浅薄、 愚妄、无知,痛斥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277.1-2025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15470.2-2025家用直接作用式房间电加热器性能测试方法第2部分:辐射系数测量的附加规定
- 便利蜂仓库收货作业考试试题
-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
- 家具行业培训
- 《高端住宅市场洞察》课件
-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 服装合作协议书
- 服装商品知识培训
- 车辆贷款公司合同协议
- 测温仪及测振仪的原理及使用 课件
- 船舶操纵与避碰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食品加工肉类行业食品安全培训
- 公司酒后驾车管理制度
- 重庆中烟考试题库2024
- 临终关怀课件
- 文印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行政部主任年度工作总结
- 悦纳自我向阳而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保安服务月度考核表
- 手动液压叉车安全技术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