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成长课例展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例设计 设计者:余刚(重庆七中 66646321)【设计理念】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文字简朴,但是情感却复杂而微妙。笔者曾经观摩过许多语文教师对于此课的讲解,始终找不到“满足”的感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在我的观摩中没有哪一位语文教师讲透了记承天寺夜游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并真正让学生融入其中。其实,理解本文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就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我们要讲透作者在当时流淌在文字间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首先必须让学生进入苏轼的生活,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苏轼的才华、苏轼的遭际、苏轼的奋争以及苏轼的彻悟。通过对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关键句子与定风波莫听穿林
2、打叶声的比较阅读,辅助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悲凉以及自我派遣的达观。【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见长,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
3、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
4、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1079,在新任湖州知州的苏轼,忽然被朝廷的使者五花大绑地押往京城,惊魂不定的东坡先生,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关进了京城的大牢。在牢中,在严刑逼供下,罪名原来是他在杭州任职时,常常写些小诗,在诗中发发小牢骚,有时表示出对新法(王安石的变法)的不同意见,有时针砭新法的流弊。而官
5、场的群小却以此为借口,攻击苏轼“毁谤朝廷”。这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在牢中受尽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几近死亡的边缘。后来经多方营救,幸免一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正月,身心俱受摧残的苏轼经过长途跋涉,踏进了黄州的大地。在这块偏僻但风景优美的楚天荆地,贯通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东坡先生,仰观象于天,俯取法于地,思考宇宙、人生、社会的各种问题,经过一番精神的炼狱之旅,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大解放,心灵进入了一种澄明的境界。才华横溢的苏轼,赋诗作文,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千古不朽的诗文,表达自己这种精神上的探索和收获。 苏轼坐牢1
6、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被召还朝。这之后短短一两
7、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有不能见谅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的唯一政绩便是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没过多久,王安石再度执政,他就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之后苏轼几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饱尝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贬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岛)
8、,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研读文本】 问题设置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借月抒怀,试举例说明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伤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念友 本文作者借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请结合【苏轼生平】试着说一说?明确: 学生答案不确
9、定,此问的目的主要是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有何涵义? 明确:一是“具有闲情逸致”的人;二是“被闲置而郁闷的壮怀激烈”的知识分子。请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明确:赏月的欣喜 苏轼是诗人,“月”是最佳的抒情媒介,能够赏月且借月抒情自然很高兴,文中的“欣然”便是作者此时心情的真实流露。请问:“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被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 张怀民和作者有相同的遭遇,在赏月的欣喜中想到张怀民,一种被贬谪的悲凉油然而生,此时的张怀民可能和自己一样孤寂无
10、聊,唉,人生的遭际是我们相逢相识相知的缘分呀,人生在此时得一知己足矣!请问:“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明确:漫步的悠闲 此时是寒冷的冬夜,两人相互搀挽“步于中庭”,一边漫步庭院,一边吟诗颂月,没有劳形的案牍,也无嘈杂的奏乐,悠然自得的心情随着月光撒满庭院。请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明确:赏月的欣喜 在这样凄冷的寒夜,苏轼居然能从如泻的月光中走进美妙的想象世界,愉悦的心境可见一斑。请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明确:自我排遣的达观、人生的感慨、被贬谪的悲凉
1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能够发出这样的感叹说明苏轼已经将自己的痛苦遭遇化解为达观和感慨。月亮每一个夜晚都可能见到,竹柏每一个地方都可能存在,月光中如梦似幻、摇曳多姿的美景只有在豁达的人才能感受,只有放得下,拿得起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然而沦落黄州,人生又多了几番坎坷,多了几多感慨,只可惜满腹的才华无处施展,满腔的壮志难以实现,“我们”只是一个个闲人罢了,闲得无聊将竹柏比藻荇,闲得凄凉将人生空悲叹。【比较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上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12、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下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82年的某一天,因生活贫困的东坡先生,去看友人向官府替他要来的几十亩荒地打算自己耕种,在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皆狼狈,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本是一场常见的雨,在常人看来已是习以为常,而深谙宇宙、人生之道的苏轼,却怦然心动,灵感来袭,轻轻一吟,便成了千古绝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作者用很强烈的字眼来描绘这一场雨,所谓“穿林打叶”,意指雨的凶猛,雨点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也打在苏轼和同行者的身上,这当然是相当的
13、狼狈了。但是,苏轼却不觉得雨的凶猛和被雨淋湿后的狼狈。面对风雨,他悠然自得,并劝同行者“莫听穿林打叶声”。任你风雨肆虐,我自坦然面对,劝同行者“何妨吟啸且徐行”,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徐徐前行。在困境中,给自己的心灵上留有一点小小的空间,让自己还有闲情逸致去玩赏。这里主要是写作者的心态、定力和持守。面对自然的风雨也好,人生的风雨也好,需要你用平静悠闲的心态,相当大的定力和持守去面对。“莫听”二字是对风雨打击的否定,“何妨”二字是对悠闲人生态度的肯定。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
14、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
15、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在佛教看来,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
16、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 问题设置记承天寺夜游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有无相似的情感?请举例说明。明确:豁达乐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莫听”、“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任平生”、“却相迎”等,表现了苏轼乐观豪迈的精神境界,在艰难困苦中用顽强独立支撑着人生信念。这首词也是作者被贬黄州所作,可见苏轼的精神信念是一致的,他的人格是高尚而伟大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有无作者更高的精神超越? 明确:有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句揭示了这样的哲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
17、宠辱不惊”。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课堂反思】 作这样的课堂设计,我的理由有四点:第一:黄州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在这里他顿悟了人生,在这里他抒发了千古诗情,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瑰丽的华章,更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仍然对苏轼的人生哲学有相当大的认同。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苏轼的作品像一副清凉剂,让我们浮躁不安的心灵得到丝丝的抚慰;它们亦如晨钟暮鼓,时时提醒我们要安顿好自己的心,要以一颗宁静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切。通过课堂的比较阅读可以获得这样的教学效果。第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苏轼的情况。对苏轼的补充材料虽然多,但是不显得累赘,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苏轼。这样,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不至于显得唐突,也不至于显得说理抽象。 第三:我们在讲解古代文人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即“命运的多舛”和“抑郁不得志”,如果记承天寺夜游还是按照这样的套路去讲解,学生必定顿感乏味,如果我们将不为学生所知的材料引入课堂,那么学生通过对真实材料的分析解读,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古代文人殊途同归的命运遭际。学生也会明白,其实正因为文人们的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遭际,才有他们内心的愤怒,内心的愤怒才迸发出一首首脍炙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及配套服务协议
- 影视动画角色形象授权及衍生品生产合作协议
- 子女海外留学经费分担与教育支持协议
- 绿色环保物流配送站运营管理委托协议
- 海外留学生医疗保险直付医院合作协议
- 智能制造工业厂房租赁及智能制造系统协议
- 拼多多品牌店铺代运营服务协议涵盖仓储物流与配送
- 市场代理区域市场调研报告补充协议
- 耕地规模化种植与现代农业合作管理协议
- 教育机构教材管理及派遣专业团队服务合同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战争带来的伤害人教部编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
- 模电直流稳压电源
- 标识标牌投标服务方案
- 黑河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做一名幸福教师专题培训课件
- GHS化学品(含危险品)标签标志与象形符号
-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3年版)实施细则
- JJF 1973-2022 移动生物检测实验舱性能参数校准规范
- 弟子规余力学文
- 物理学家-焦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